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几株光合细菌的表型特征及DNA-ND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及DNA-DNA同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Phodospirillumrubrum)的模式菌株ATCC11170的DNA-DNA同源性为97%,菌株37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DNA同源性为80%;菌株55与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模式菌株ATCC17023的DNA-DNA同源性为71%;菌株40和52分别为另外两个DNA同源群.根据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DNAG+Cmol%和DNA-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了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BupleurumL.)24种,7变种,2变型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全部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比较观察。有关柴胡属花粉形态的研究,除大苞柴胡(B.euphorbioidesNakai)和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Willd.)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根据该属花粉粒的形态和萌发孔特征,其花粉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近菱形角孔类型、矩形边孔类型及其二者之间的过渡类型。花粉形态资料支持德国植物系统学家德鲁特(O,Drude,1898)关于柴胡属的系统位置,将其隶于芹亚科(Apioideae),芹族(Apieae),葛缕子亚族(Carinae)。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中国-喜马拉雅柴胡属(Bupleurum L.)24种,7变种,2变型的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全部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作了比较观察。有关柴胡属花粉形态的研究,除大苞柴胡(B.eupho-rbioides Nakai)和红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外,其余均为首次报道。根据该属花粉粒的形态和萌发孔特征,其花粉形态可分为三个类型,即:近菱形角孔类型、矩形边孔类  相似文献   

4.
中国葡萄科植物新分类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了中国葡萄科植物的新分类群和若干新组合.文中提出了地锦属(ParthenocissusPlanch.)新分类系统,并在乌蔹莓属(CayratiaJuss.)中确立了两个新亚属.上属研究建立在多年野外观察和研究中国以及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国(K)、爱丁堡植物园(E)和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P)等欧洲主要标本馆藏标本基础之上,所研究标本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大多数种类的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5.
南洋楹根瘤菌株分离和应用的研究初报潘超美,杨风,李幼菊(广东省土壤研究所,广州510650)PreliminaryStudyonIsolationandApplicationofNoduleBacteriaStrainsofAlbiziaFalcat...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城市垃圾堆肥的速效磷含量,对供试的7种垃圾堆肥的解磷强度及解磷微生物进行了分析,并以分离富集的解磷微生物制成解磷菌剂进行了青菜盆栽及大田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垃圾的解磷强度一般为11700~16100mg/kg;每g垃圾堆肥含3.5~8.6亿个解磷微生物。出现的解磷能力强的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spp.)、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spp.)、产碱菌属(Alcaligenesspp.)和赛氏杆菌属(Serratiaspp.)等。它们可分别使昆阳磷矿粉和/或摩洛哥磷矿粉释放28400~46600mg/kg和29100~36900mg/kg可溶性磷,利用解磷接种物可使垃圾堆肥提高23~25mg/kg速效磷,在往堆肥中添加植物物质和磷矿粉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将拌有解磷菌剂的垃圾堆肥在红壤荒地上施用,对青菜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7.
法国垃圾场的处理与复垦JacquesRicour,AvenuedeConcyr,Orleans-LaSource,B.P.6009,45060OrleansCedex2,France地质矿产调查局技术局长,环境工程师,在法国的传统工业区,洛林地区和诺...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中酞酸酯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酞酸酯生产厂排污沟中分离到4株酞酸酯降解菌,分属镰孢属(Fusarium sp.)、醇母属(Saccharomyce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 sp.)。在酞酸酯剂量为50、25μg/mL水平的纯培养条件下,4株单菌对酞酸酯的降解率达到72%-77%,混合菌的降解率还可提高近10%。在垃圾堆肥中酞酸酯剂量为197μg/g的水平下,将降解菌回接堆肥后,不动杆菌属和混合菌对酞酸酯的降解率最高,分别达到72%和69%。  相似文献   

9.
用一组多克隆抗体对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mazei)S-6菌株的基因组DNA文库进行了筛选.仅选出p60A克隆能对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中可发生细胞形态学变化菌株的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对p60A克隆的双链DNA进行了序列分析.识别出一开式阅读框架(openreadingframeP,ORFP).表达的蛋白是ORFP编码的蛋白的3倍,并得到ORFP蛋白的三聚体,在SDS-PAGE中表现出整体蛋白的迁移行为.同时,此表达蛋白抗10%SDS,6mol/L尿素及热处理.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RFP具有与M.barkrimcrA有同源性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和一个与甲烷细菌启动子共有序列相似度达77%的启动子序列.使用参照序列分析表明,由ORFP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密度的带电荷的氨基酸和占优势的β-层迭构型.对此表达蛋白作了Neurosroracrassa的porin蛋白抗血清试验,以研究其可能功能.检验了M.mazeiS-6细胞的蔗糖梯度制备物,对此原细胞中的ORFP蛋白作了定位.结果表明,ORFP蛋白可能是一种古细菌Porin,其在M.mazeiS-6中的表达,可能象大肠杆菌那样与渗透压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位于我国热带地区,草本植物微量元素组成可反映热带区域生物地球化学特点。海南植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值,仅个别植物Cd、Hg含量偏高。植物Zn、Cu、Mo含量大多在5mg/kg以上,Pb、Cu、Cd含量一般低于2mg/kg,Hg、As、Ni通常不足1mg/kg。雀稗(Paspalumcommersoni)、地胆草(Elephantopusscaber)等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高。红裂稃草(Schizachyriumsanguineum)、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等微量元素含量一般较低。植物微量元素组成与植物种类及其生境条件有关。生物吸收系数反映植物摄取元素的强度,Mo、Cd、Hg、Zn、Cu的生物吸收系数通常大于1.0,属强积聚元素,Pb、Cr、Ni、As的生物吸收系数大多低于0.3,是弱摄取元素。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表型特征及溶磷解钾能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40株分离自四川、重庆等地的代表笥紫色土中的硅酸盐细菌和1株参照菌株进行了52个表型性状的数值分析,探讨了硅酸盐细菌液体振荡培养后pH值、菌数变化与溶磷、解钾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绝大部分属于胶胨样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但在个体和群体生长特征、碳氮源利用、硝酸盐还原能力、耐Ⅰ菌株在86%相似水平分为2个亚群,不同的硅酸盐细菌菌株的溶磷、解钾特性差异较大,具有溶磷解钾双重特性的菌株约占供试菌株(含参考菌株)的22%,只具溶磷特性的约占29%,其溶磷效果较显著(有效磷增加最高达40.64%),而解钾效果不明显(有效钾增加最多的只有7.9%)。供试紫色土硅酸盐细菌的溶磷、解钾特性与菌株生长过程中产酸有关,其溶磷、解钾量与培养液中pH值的降低呈正相关,图5表3参20。  相似文献   

12.
对从木麻黄、杨梅、桤木和胡颓子等宿主植物根瘤中获得的19株分离菌的离体培养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交叉侵染特性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分离菌均有Frankia属所特有的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或串珠状菌丝等形态结构;细胞壁类型多属胞壁Ⅲ型,生理类型多属B型,无氮诱导培养下都具有同氮酶活性,在BAP、JA或S培养液中菌体生长较好,以吐温-80和酪蛋白水解物为最佳碳、氮源.但不同宿主分离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差异明显,木麻黄属分离菌菌丝较粗,孢囊数量较少,在BAP培养液中多旱荔肉白絮状颗粒沉淀;杨梅属菌丝较细,孢囊数量较多,在BAP培养液中多是浅红色颗粒沉淀;桤木属和胡颓子属的菌体形态特征在BAP培养液中与木麻黄属的相似,但桤木属菌丝较细,胡颓子属的菌丝较粗.根据回接及交叉侵染特性可将分离菌分为2个宿主特异类群:能侵染木麻黄苗木的木麻黄类群;只侵染原宿主并能在杨梅属、胡颓子属和桤木属间相互侵染,但不能使木麻黄属苗木结瘤的杨梅-桤木-胡颓子类群.图2表5参19  相似文献   

13.
含油废水中一株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偲  朱琳  张艳  张喆  唐学玺  肖慧 《生态环境》2010,26(6):1378-1382
从中国海洋大学餐厅下水道废水中分离、筛选获得9株具有油脂降解能力的菌株。菌株ss-11油脂降解能力最强,在初始筛选条件下其降解率达47.29%。对ss-11的降解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初始豆油量为1.0mL·L-1,初始pH为7.5,摇床转速为140r·min-1,37℃下培养72h,该菌的油脂降解率达87.55%。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将其鉴定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 aoxytoca)。  相似文献   

14.
从四川省豆科植物鸡眼草属、合欢属、豇豆属、葛属、金合欢、杭子梢分离获得了103株根瘤菌,采用AFLP、BOXAIR-PCR研究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分离自四川省豆科植物6个属的根瘤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中,全部供试菌株的相似性为21%,全部供试菌株可分为26个AFLP遗传群;BOXAIR-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3个菌株分在70%相似性水平处,供试菌株被分为18个BOX遗传群.除部分菌株外,多数根瘤菌按宿主类型聚群,同一宿主而地理来源不同的根瘤菌分布于不同的遗传群,表明宿主和地理环境对根瘤菌具有深刻影响.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15.
应用AFLP技术对斜茎黄芪根瘤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95株斜茎黄芪根瘤菌及24株已知根瘤菌的参比菌一起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在50%相似性水平上,全部菌株被分为31个AFLP群,显示出极大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较高的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先前的表型性状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具相同AFLP指纹图谱的菌株都具有相同的生长速度,且其中大部分菌株来自我国同一地区,同时具很高的表型相似性.此外,本研究表明,AFLP指纹技术具更高的分辩率,更能揭示种内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13株真菌对聚β-羟基丁酸酯膜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13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真菌,分别编号为DS9701、DS9702、DS9703、DS9704、DS9705、DS9706、DS9707、DS9708、DS9709、DS9710、DS9711、DS9712、DS9713.对DS97系列真菌降解PHB膜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平均降解PHB膜速率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3个菌株对PHB膜的降解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缓慢降解—快速降解;缓慢降解—等速降解;缓慢降解—中速降解—快速降解。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内蒙干旱地区苜蓿属、草木樨属、锦鸡儿属植物的根瘤中分离出54株根瘤菌,对其中48株根瘤菌和22株参比菌一起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未知菌分为3个不同于已知种的新群.另加入6株分离自锦鸡儿属植物的根瘤菌,共76株菌进行了全细胞蛋白SDSPAGE分析,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已知菌相应成群,未知菌除XJ96342在68%的相似性水平上和群5、6、7、8、R.galega聚群外,其余未知菌则分布在4、5、6、7、8、9、10七个群中.群4中所有菌株属于数值分类的群1;群6中有3株菌属于数值分类的群3;群9中有8株菌为数值分类群2的菌株.反映了两种方法在分类上得到的结果比较近似.  相似文献   

18.
从同一植株不同根瘤分离40株紫云英根瘤菌,所有菌株对10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测定表明,该群体分为22个抗药类群,质粒检测显示所有公离株都含有质粒,质粒数1~4条,用快生型大豆根瘤菌USDA205质粒作参考,估测质粒Mr分布范围为83~226MU.根据图谱分析表明,该菌群可分为6个不同质粒型.各类型质粒通过与Dig-nodABC和Dig-nifHDK杂交,结果显示带有1条质粒的菌株其共生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带有2条或2条以上质粒的菌株各拥有1条共生质粒,共生质粒Mr范围有差异,大约为117~220MU.研究结果也显示,不同质粒型的菌株其共生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第6质粒型的菌株共生固氮率最强,第1质粒型菌株共生固氮率较低.共生固氮能力最强的第6质粒型菌株,只占总菌数7.5%.  相似文献   

19.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细菌性病原鉴定与感染治疗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患病大黄鱼的肌肉,肝、肾等病灶中分离出7种菌株,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菌株970709A,970918a和970709B为致病菌,这三株菌株进行人工感染,死亡率均为100%,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经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反应测定,菌株970909A和970918a为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菌株970909B为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罗红霉素,氯霉素和海鱼宁II等对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临床治疗试验还表明,复方制剂海鱼宁II对大黄鱼弧菌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66%-68%。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投喂不同密度卤虫对灰海马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共设3个卤虫无节幼体密度组[5(A)、10(B)和20(C)个/mL],用初始密度为2尾/L的灰海马幼体进行为期50 d的养殖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3个饵料密度对灰海马幼体的存活、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在前10 d,3组海马间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d20~50,B、C两组海马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A组(P<0.05),而B、C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d 20时,B、C两组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A组(P<0.05);d 30往后,A、C两组的生长速度开始加快,随后3组海马生长速度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直至A组的体质量和体高超过B组和C组(P<0.05),而B、C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性消失(P>0.05).随着投放卤虫密度的增加,各时间点水体的pH和溶氧含量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C组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除第24 h外,3组间亚硝态氮的含量差异不显著.综合结果表明,卤虫的最适投喂密度应随着灰海马的生长进行适时调整.从初孵至d 10,饵料密度以10个/mL最佳;从d 10起,将饵料密度上调至20个/mL;d 30后当海马密度降至0.5~1尾/L时,卤虫密度可降至10个/mL左右.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