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良好,北京市近日出台了奥运会、残奥会期间交通保障方案。通过机动车单双号出行的形式,削减上路行驶机动车总量,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保障奥运会期间交通安全畅通,实现赛时交通和城市交通的和谐运转。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第一个明确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协调体育与环境的关系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目标之一.奥运为北京的环保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将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公众环境意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但作为一项历时长、规模大、运行复杂的全球体育盛会,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也将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环境要素产生扰动,增加对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突出的一个理念。其核心是为奥运会提供一个优美清洁的环境。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实施“节能”计划更是倡导绿色的先驱条件。  相似文献   

4.
位于北京的伦敦中国代表处,设立.于2006年,是伦敦历史上第一个海外办事处。源于伦敦市政府为奥运会的顺利过渡而专门设立的,当时北京奥运会决定举办,伦敦也在积极的申办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  相似文献   

5.
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但其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为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来源,作者对部分奥运会承办城市如赫尔辛基、洛杉矶、巴塞罗那、悉尼等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未雨绸缪,奥运城市共商环境质量 2007年9月,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和秦皇岛6个奥运城市的环境监测人员齐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会商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针对各地空、地表水、海水等重点环境质量要素,技术人员详细分析了最近5年各城市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和奥运期间环境质量状况.结合各项环境质量保障措施,对2008年和奥运会期间的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黄颖 《环境保护》2008,(9):54-58
自2001年7月31日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在奥运会紧张筹办的7年中,我国的奥运建设者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抓住机遇,全力践行"绿色奥运"."绿色奥运"不仅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更是北京对人与自然、城市与环境和谐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北京和部分奥运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但其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为分析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来源,作者对部分奥运会承办城市如赫尔辛基、洛杉矶、巴塞罗那、悉尼等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旨在为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呈献给全世界一个洁净的奥运会,北京奥组委提出绿色奥运这一口号,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我们有幸当上城市志愿者,亲身参与奥运,我们便承担着一份责任.我们编写了环保宣传单,并开展了一个又一个参与性强的小活动号召大家保护环境,为绿色奥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仅剩不到1年的时间,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为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奥运会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积累经验,北京市于8月17日至20日,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期间,进行了空气质量测试,收集削减机动车行驶对改善空气质量的测试数据.为了保证空气质量测试工作顺利进行,北京市实行了单双号、错峰上下班等方式削减行驶车辆.  相似文献   

11.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n trace gases and PM2.5 was conducted at three sites in and around Beijing, during the Olympic season from 2007 to 2009. Air quality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uring the Olympic Games due to the special emission control measures. Howev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primary pollutants and PM were found to have risen significantly after the Games. Although the major O3 precursors (NOx and VOCs) were well controlled during the Olympic season, O3 was still found to be the highest in 2008, based on the data of ground-based observation. All this information suggests that while control of regional emissions for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did improved the air quality in Beijing, more efforts will be needed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air quality, especially for significant reductions of O3 and fine particulate pollution, and not only in Beijing, but also in the B 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相似文献   

12.
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2月4—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联合举办,主要会场有北京奥体中心、北京延庆县和张家口市崇礼县.为了模拟分析冬奥会空气质量情况,利用冬奥会同期(2006—2016年2月)北京市和张家口市空气质量资料及韩国气象厅天气图资料(2013—2016年2月),分析该时段重污染发生的频次,统计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形势出现概率及污染传输路径,并结合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PQMS),评估不同减排方案对ρ(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6—2016年冬奥会同期,北京奥体中心和延庆县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概率分别为17%和9%,污染发生的风险频率为北京奥体中心>延庆县>张家口市,并且北京奥体中心和延庆县在2月13—16日易出现持续的重污染天气过程;② 2013—2016年2月不利于污染扩散的天气形势出现概率较为频繁,尤其在850 hPa高度和地面,不利天气形势出现的概率分别为35%和41%;地面偏南风易将在北京西南方滞留较长时间的污染气团沿太行山输送至北京;③ 冬奥会期间,若于2月2—12日及17—20日将京津冀及周边城市污染物排放量在当前的基础上减排50%、2月13—16日减排75%,将可能不出现重污染日.严格控制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是保障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评估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机动车控制措施效果,对不同控制措施阶段北四环道路的气态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同步采集车流与气象信息.基于监测结果归纳气态污染物特征,分析控制措施的影响,并计算高峰小时与日间小时平均污染物人体吸入剂量.结果表明,控制措施全面实施期间(Ⅲ阶段)北四环路日间平均车流量下降约22%,其中轻型车流量降低约43%.与之相对应,北四环CO、NOx、NO2的浓度水平范围分别是0.10~3.94,0.002~0.139,0.002~0.099mg.m-3,较奥运前(2008年5月)监测浓度显著下降.其中,奥运赛事期间(Ⅲ-2阶段)CO、NOx、NO2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分别达到63%,71%和70%.奥运期间(Ⅲ阶段)CO与NOx的单人与总人群的高峰小时和日间平均小时吸入剂量较奥运前(2008年5月)均有显著下降,其中CO单人高峰小时与日间小时平均吸入剂量降幅分别是63%和81%;NOx单人高峰小时与日间小时平均吸入剂量降幅分别是58%和55%.区域总人群的吸入量也同比例下降.奥运期间严格的交通控制措施大幅削减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从而降低了道路交通环境机动车尾气污染引起的人体吸入剂量.  相似文献   

14.
奥运前期与奥运期间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利用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对北京市奥运前后(2008年6~9月)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进行连续监测,获得不同阶段PM2.5日平均浓度的动态特征,分析气象因素、人为控制管理措施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北五环的生态中心站点(RCEES)颗粒物日均浓度平均值为0.067 mg.m-3,奥运期间的颗粒物浓度(0.060 mg.m-3)比奥运前期(0.081 mg.m-3)减少了约26%.而位于南二环市中心的教学植物园站点(JX)颗粒物浓度平均含量为0.078 mg.m-3.JX站点奥运期间的颗粒物浓度(0.069 mg.m-3)比奥运前期(0.095 mg.m-3)减少了约27%.各个阶段PM2.5的日变化都基本呈现双峰态势.第一个峰值出现在08:00~10:00左右,RCEES站点颗粒物浓度为0.068 mg.m-3,JX站点浓度值为0.089 mg.m-3;另一个峰值出现在晚20:00~22:00左右,RCEES和JX站点颗粒物浓度为0.079 mg.m-3和0.083 mg.m-3,这主要与上班交通高峰导致的尾气排放污染和道路扬尘污染等有关.研究气象参数发现奥运期间与奥运前期气象条件无显著差异,属于高温高湿风力不大的典型北京夏季天气条件.奥运期间颗粒物浓度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风速、相对湿度及降水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连续多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和奥运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的实施,产生了显著环境效益.在自然因素相差不大的条件下,人为控制因素对奥运期间颗粒物的下降起到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站空气质量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跟踪研究北京2008年奥运会期间奥运村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2008年6月1日─9月30日,利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在线观测仪器,对奥运村站大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加强观测. 结果表明:奥运会期间奥运村站大气中φ(NO2),φ(SO2),ρ(PM2.5)和ρ(PM10)分别比奥运会前(7月1日─8月7日)下降了11.2%,46.7%,57.0%和50.0%;比残奥会后时段(9月20─30日)分别下降了41.7%,31.8%,21.6%和28.6%;与2007年同期相比,奥运会时段的φ(NO2),φ(O3),ρ(PM2.5)和ρ(PM10)分别下降了38.8%,37.2%,42.1%和68.0%;残奥会时段分别下降了17.8%,27.5%,44.0%和64.1%. 除对污染源严格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外,有利的天气过程也是奥运会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奥运会期间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北京PM2.5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年份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均为0~2d,在2006~2010年7~9月中,2008年3个人群的RR均最小,2009年RR最大.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2008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0.18%、0.07%和0.00%,2009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3.43%、2.10%和2.97%.2008年7~9月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降低了北京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杨柳  吴烨  宋少洁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2,33(3):694-700
研究了不同交通状况下北京交通环境大气颗粒物数浓度的污染特征.应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粒径谱仪(SMPS)测定了2009年8月常规交通状况和2008年8月奥运交通状况下北四环道路边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分析了数浓度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逐时变化规律,目的为辨析交通流改变对交通环境中颗粒物数浓度的影响.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超细颗粒物(10~100nm)和10~478 nm颗粒物总粒数浓度分别为(1.15±0.49)×104个.cm-3、(1.61±0.57)×104个.cm-3,奥运交通状况下分别下降到(0.55±0.14)×104个.cm-3、(1.21±0.24)×104个.cm-3,不同粒径段中超细颗粒物数浓度降幅最高,为52.2%.常规交通状况下道路边大气中颗粒物粒数浓度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依次为22.5 nm和113.0 nm.奥运期间由于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黄标车禁行等措施的实施,22.5 nm处颗粒物数浓度峰值消失.粒径分布逐时变化显示,常规交通状况下00:00~04:00柴油车流量高峰、11:00~13:00高温强光照和17:00~20:00交通晚高峰这3个时段内超细颗粒物数浓度较高;而奥运期间受到交通流量下降、平均车速提高等因素影响,道路边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逐时变化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时段河北香河大气污染观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为监测评估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北京的可能影响,2008年6~9月北京奥运时段,在北京东南方向河北香河开展了大气污染物SO2、NOx、O3、PM2.5和PM10的连续在线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探讨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香河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上述污染物观测期间日均最高值(日均值±标准差)分别达到84.4(13.4±15.2)、43.3(15.9±9.1)、230(82±38)、184(76±42)和248(113±52)μg.m-3,特别在奥运会开幕前后的7月20日~8月12日之间出现了2次持续污染过程,导致O3和PM10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6 h(超标率9%)和11 d(46%),PM2.5则超过美国EPA标准18 d(75%).奥运时段8~9月的大气污染物日均值较6~7月日均值有明显降低:SO2从27.7μg.m-3下降到5.8μg.m-3;NOx从18.6μg.m-3下降到13.2μg.m-3;O3从96μg.m-3下降到80μg.m-3;PM2.5从90μg.m-3下降到60μg.m-3;PM10从127μg.m-3下降到106μg.m-3.NOx、PM2.5和PM10统计(月为单位)日变化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7:00和20:00左右;臭氧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16:00之间.香河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持续的偏南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而偏北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可明显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计算7月20日~8月12日香河和北京奥运村PM2.5小时平均浓度之间的超前相关系数,发现香河超前北京6~10 h时相关性较大(0.57r0.65,p=0.01),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超前8 h,表明上述时间段内香河实时观测数据对北京大气PM2.5污染超标事件可能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夏季SO_2-NO_2-O_3的DOAS观测结果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实施北京市奥运空气质量保障计划"北京市与周边地区空气污染物的输送、转化及北京市空气质量目标研究"项目的有利时机,2006年8月对北京城区空气污染物进行加强观测。文章利用SO2、NO2和O3等污染气体的差分吸收光谱仪(DOAS)的观测数据,初步分析这些污染气体的变化特征,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2006年8月空气质量总体较好,但NO2和O3小时平均浓度有时超标;北京8月份主导风向是东南风,空气对流活动及降水可明显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NO2污染主要来自局地污染源排放,O3污染来自光化学反应和大气输送;DOAS观测结果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间具有比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胡婧  程水源  苏福庆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2):1395-1402
2008年8─9月北京及周边各省市ρ(PM10)明显低于2006─2007年同期值. 结合污染物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采用影响因子资料统计以及典型个例诊断对比法,研究造成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期间低ρ(PM10)的原因. 对2006─2008年同期风速的统计表明,2008年7─10月北京各月平均风速均低于往年,2 m/s以上的风发生频率低于往年,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2008年8月北京月降水量与2005年接近,但ρ(PM10)明显优于2005年,可见降水并不是该次ρ(PM10)月均值低的原因. 对比2006─2008年8─9月典型相似累积型天气型背景影响下ρ(PM10)日均值及演变过程发现,2008年ρ(PM10)日均值及演变曲线均低于往年. 根据对影响因子统计和北京及其周边省(市、区)严格的减排措施等分析,指出天气形势及其伴生的气象因素演变可能影响ρ(PM10)日均值波动,但六省(市、区)协同减排是保障优质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