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层次分析法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化工区周围敏感目标及突发性污染事故类型,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做出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判断污染事故类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该文根据近几年环境污染事故的状况,分析污染事故的类型及特点,并提出污染事故调查与处理的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改进层次分析法评价区域工业污染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保证区域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整体效益出发,对区域工业污染源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并进行宏观控制本文基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效益指标的系统要素影响,设计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描述判断矩阵的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来IF价了业污染源,克服了等标污染负荷法只考虑主控污染因子排放总量的单一性以及层次分析法量化标度时产生的主观性影响,评价结果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MF模型的用户群节水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影响用户群节水的因素及其构成关系入手,根据专家长期节水工作的经验,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用户群节水指标进行优选,并提出全面的定量化和定性化的层次结构评价模式和总体评价方法.首先构建用户群节水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及判断矩阵,应用Matlab6.5计算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继而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其次,应用Fuzzy统计的方法对陕西2006年度高校用户群的节水情况进行评价,并为节水工作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高校室内空气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重视,对室内空气进行环境评价以了解室内空气品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提出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并应用于高校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对某高校室内的甲醛、氨、TVOC、苯、甲苯、二甲苯进行测定,并对测定数据先后采用单一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其中模糊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对污染物相对重要性比较,建立判断矩阵,经运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各污染物权重向量,再确定评价集合,构造各污染物的隶属函数,得到单因素评价矩阵,各污染物的隶属度与其权重的乘积即为评价结果。与单一层次分析法的评价结果对比,模糊层次分析法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映高校室内空气品质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6.
张德彬  刘国东  王亮  钟瑞 《环境工程》2017,35(10):141-145
为研究岩溶地区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污染风险,引入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是由地下水脆弱性和建设项目污染负荷危险性两方面共同决定,并构建了地下水污染风险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选择TOPSIS模型进行脆弱性和危险性等级的判断,最后依据风险等级分区矩阵确定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以贵州西北地区某火电厂项目进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项目地下水污染风险等级为"较高",主要因素为该地区地下水含水层脆弱性"较高",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船舶疑难油污案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景涛 《交通环保》2000,21(3):35-38
除海损所致溢油事故和部分类型的操作性溢油事故所产生的原因比较明显外,有些溢油案件发生的原因必须经过认真查证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对疑难油污案件来讲,调查人员迅速识别和判断污染种类和来源,是提高污染案件侦破率的关键。文中就船舶疑难油污案件的可能来源、调查技术路线和处理原则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层次分析法在评定最优环境工程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结合环境工程评标的特点,建立了评定最优环境工程方案的层次结构模型。该模型引入三标度法来间接地构造判断矩阵,简化了专家哉决策者的判断难度,增强了判断矩阵的逻辑性。结合某废水治理工程项目,介绍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工程评标的计算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时进行环境工程方案优选的新颖、科学、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化工污染事故的主要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谈化工污染事故的主要特点济南军区司令部兵种部葛春林随着我国化工企业的飞速发展,化工污染事故的发生频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化工污染事故较之其它类型的事故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深入研究化工污染事故的特点,对于我们做好预防化工污染事故的准备工作,保证化工企业...  相似文献   

10.
文章集中阐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类型以及具有的基础特性,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的严重性与危害性。论述了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监测工作的开展,应急监测的要求,为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戈立新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28-431,438
为了能快速估算上海周围某核电站发生事故并伴有放射性物质泄漏时,上海地区可能受到的放射性污染情况,选用了一种基于拉格朗日动态烟团模式的剂量估算方法,模拟计算表明,在某些天气和核电站事故等级的条件下,上海地区将出现500mSv以上的高剂量区,因此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备用。  相似文献   

12.
The chemical industry is a major source of various pollution accident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risk sources for pollution accidents has become an urgent demand for most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In pollution accidents, the released chemicals harm the receptors to some extent depending on their sensitivity or susceptibility. Therefore, identifying the potential risk sources from such a large number of chemical enterprises has become pressingly urgent.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of the whole accident process, a novel and expandable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risk sources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accidents is presented. The newly developed approach, by analyzing and stimulat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a pollution accident between sources and receptors, can be applied to identify risk sources, especially on the nationwide scale. Three major types of losses, such a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losses, were normalized, analyzed and used for overall consequence modeling. A specific case study area, located in a chemical industry park (CIP)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as selected to test the potential of the ident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four risk sources for pollution accidents in this CIP. Aniline leakage in the HS Chemical Plant would lead to the most seriou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water environment. This potential accident would severely damage the ecosystem up to 3.8 km downstream of Yangtze River, and lead to pollution over a distance stretching to 73.7 km downstream.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asily extended to the nationwide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risk sources.  相似文献   

13.
现行油指纹鉴别技术主要以溢油的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为依据进行溢油种类和油源鉴别。本文对于采集的来自不同油品及不同风化程度、沾污不同环境介质的样品,进行总组分的碳稳定性同位素比值(δ13C)测定,有针对性地分析具有时空关联性的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性,为溢油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溯源技术方法,为海事主管机关开展海上船舶溢油污染事故调査处理提供多元化的证据支持。针对4种溢油风化实验样品、来自东海“桑吉”轮溢油事故、福建福清江阴港“正力洛杉矶”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福建平潭看澳锚地“鑫海盛168”轮燃料油泄漏事故的源项样品和现场污染样品,进行了总组分δ13C测定及其基于差异性分析的溯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油品的溢油风化样品δ13C随风化时间的增加而具有类似趋势的差异性变化,可用于说明相应油种的同源相关性;利用溢油事故船载货油和燃料油的δ13C差异性,能够鉴别事故海域采集溢油样品的种类;溢油事故船舶燃油舱油样和清污现场采集的溢油样品可用于与受污染环境介质采集油样的δ13C差异性溯源比对;通常环境条件下,同源相似度较高的差异性限值为两倍平行样分析误差。  相似文献   

14.
流域水质监测站对发生在江河中的重大水质污染事故中承担着前哨的重要作用.因此,建立起江河重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多年来松花江水质监测的实际工作,对环境水质监测部门开展重大污染事故应惠监测措施研究的必要性、应急监测工作必需的配置、预警监测断面在应急监测中的功能与作用等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指出,应加大江河水环境监测的投入,切实加强水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尽快建成主要江河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江河重大污染事件的预警预测、监测、处置、后期评估等方面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风险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国内2000-2009年以来环境污染事故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中国现阶段环境风险类型、事故高发区域、事故损失、环境风险事故诱因等特征,并对其环境风险演变趋势进行了判断。新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转变阶段,以布局型环境隐患和结构型环境风险为首要威胁,风险类型更加复杂化,事故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居民消费转型与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环境风险更是不可预知,环境风险压力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程序和流程,环境应急指挥基于GIS系统下各模块的功能作用。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对减少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以及事故造成的社会、环境危害,提高中国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选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层次分析-熵权法进行计算,并通过我国37家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地下水中苯浓度的拟合验证对权重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比选.结果表明:①3组权重计算结果中,含水层渗透系数和包气带渗透系数均为最重要的指标,危险废物填埋场所处地层介质类型是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最显著的因素.在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场时,选址需优先关注含水层及包气带介质类型,必要时应采取更高性能的防渗技术手段;②3组场地风险指数(R)和污染指数(C)线性拟合R2值排序为层次分析-熵权法(R2=0.84)>层次分析法(R2=0.75)>熵权法(R2=0.51),因此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得出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匹配度更高,构建的风险评价方法更能准确预测地下水污染风险;③当各指标权重由大到小依次加和至总权重为0.96时,层次分析-熵权法可包含12项指标,且权重分配更为均衡,不易受到单个指标缺失的影响,由此建立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更加可靠.研究显示,层次分析-熵权法是更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指标权重计算方法,构建的污染风险评价方法结果准确、易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及运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与实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为对湘南某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作出客观实际的评价,将层次分析理论用于环境评价领域,引入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重金属在粮食中限量值双重准则,以确定重金属元素之间的权重,并结合加权平均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同时,结合GIS对耕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重金属富集特征及综合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对该矿区4种重金属Pb、Cd、Cu和Zn的综合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严重,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范围为1.25~427,属重度污染.因子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的来源具有一定相似性,主要来源于矿区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活动.空间分析表明,4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综合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富集.该评价模型可用于对矿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研究,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992~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时序数据,建立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计量模型,以此来分析中国环境安全状态的发展阶段与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事故频数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倒“N”型波浪式的EKC特征.环境污染事故频数、水污染事故频数、大气污染事故频数随着人均GDP的快速提高, 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 但还会出现反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不同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不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是却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必须利用先进的政策、制度和技术,才可以有效减少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