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四个方面构建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中国大陆55个沿海城市2003—2014年的资源运行效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对其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城市资源运行效率呈现空间动态溢出效应,显著空间关联类型总体格局平稳,部分城市变化显著。2辽宁省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降低,并且产生了低水平集聚;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的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大幅提高,改变了以往的低水平集聚;山东省的部分城市资源运行效率提高,产生了高高集聚。3我国沿海城市提高资源运行效率的举措包括机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发展蓝色经济。  相似文献   

2.
田星星  范斐  石奇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239-1242,1250
构建了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绩效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美国科学工程分类指标年鉴》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1995-2011年高技术产业活动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区域差异测度锡尔指数对全球28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绩效及各区域创新资源绩效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全球28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绩效水平呈现两级分化趋势.其中,新加坡、瑞士、瑞典、美国4个国家的得分较高,排名靠前,其他国家或地区绩效水平较低.②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之间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绩效水平差异呈现缩小趋势,欧洲区域内部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绩效水平差异呈现逐年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相关性模型研究了2006—2016年53个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重心迁移、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总体呈向好态势,但总体协调度不高,仍处于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协调度发展存在严重的空间不均衡性,且呈逐步扩大态势,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而其他大部分城市仍处于失调状态;2006—2016年协调度重心均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并逐步向西南方向迁移;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散点图显示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空间集聚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研究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对实现辽宁省城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土地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概况与综合绩效内涵,采用AHP法、功效函数、模糊综合评判法验证。结果表明:①2001—2010年,辽宁省及14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都在提升,但提升幅度不同;②辽宁省域经济投入产出和社会经济发展绩效逐渐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绩效从2007年起呈下降趋势;③城市功能定位、区位资源与产业结构是促使各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时空分异的重要驱动因素,提出辽宁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绩效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5.
沿海省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研究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水平,找出城市发展的不足,有利于沿海省份各城市发展保持先发优势。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代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的20个指标研究我国沿海省份11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19.0和Geoda软件进行聚类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呈现东北部、东中部沿海省份城市发展水平高于中南部沿海城市和中部沿海城市;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发展水平整体较弱,广东省城市发展水平不均衡;沿海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的发展水平普遍高于陆域城市;城市发展水平的空间自相关呈现非常显著,说明相邻城市的城市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集聚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沿海城市日照为例,从转变发展思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瓶颈、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持资源环境优势、增强区域持续竞争力三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抓好“小循环”,构筑循环经济微观基础;搞好“中循环”,构筑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大循环”,努力建设循环型社会是在当前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面临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双重压力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条好路。  相似文献   

7.
探究沿海城市化推进与海洋污染间的关系对沿海城市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3年中国沿海46个地级市的海洋污染物浓度数据和遥感所得的夜间灯光亮度数据,运用面板空间计量技术从深度推进和广度推进两方面系统考察了沿海城市化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紧凑集约为特征的城市化深度推进与海洋污染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U形”关系,而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城市化广度推进只会单纯地加剧海洋污染。城市化深度推进会通过集聚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对海洋污染产生积极影响,而城市化广度推进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口规模的扩大会加剧海洋污染,此外产业结构和绿色技术未能转型升级也是城市扩张加剧海洋污染的关键因素所在。本研究提出在海洋环境管理过程中,一是要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海洋污染的区域联防联控;二是应注重城市的紧凑集约化发展,发挥沿海城市化推进对海洋污染防治的正外部性影响;三是需推进海洋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污染的脱钩。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水环境治理政策效果,基于水环境主题框架模型,从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4个层面构建水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目标渐进法、熵权法、雷达图法等为测度方法,测算2007~2016年成都市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指数。并利用Stata 11.0软件对成都市的水环境绩效与当地经济进行相关性分析及评价方法的主成分因子检验。研究显示:(1)成都市水环境绩效指数整体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验证了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政策发挥出有效作用;(2)相关性检验证明,水环境绩效指数与经济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突出水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3)重视经济绩效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也要提高社会绩效和健全管理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
黄健 《绿色视野》2014,(1):43-46
正信息,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构成了现代人类社会资源体系的三大支柱。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渗透性、倍增性和创新性,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革命。由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1.
收集2005—2016年中国339个地市的旅游总收入,利用基尼系数、水平梯度、首位度等指标分析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由于各地区旅游资源丰度、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交通区位等因素的不同,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随着各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但依然较大。(2)东、中、西3大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减小趋势,东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最小,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大,东部和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结构明显改善,中部地区改善幅度较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除个别省区外,各省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减小,许多省区的区域旅游差异进入合理范围内。首位城市基本是省会城市,且大部分省区首位城市没有发生变化,二城市首位度和四城市首位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以人均GDP作为变量指标,运用锡尔系数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1999年以来宁蒙沿黄地带在时间序列和空间格局上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时间上宁蒙沿黄地带的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在扩大,空间上内蒙古沿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高于宁夏沿黄地区。从锡尔系数分解来看,地带内差距总体大于地带间差距,是宁蒙沿黄区域差距扩大的主要构成因素。研究认为,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区位、产业结构和政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我国31个省区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从财权、事权、人事权和产权等方面构建了中国式分权结构模型,描述了中国各省区中央与地方分权的相对规模与变化。运用DEA方法分析了各省区不同年度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率,并分析了中国式分权水平与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关系。同时,对不同关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水平对区域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跨地域和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并指出市场经济发育水平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玲  薛东前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31-135,140
在对区域经济差异识别方法归类总结的基础上,以青海省为案例,选取标准差、锡尔系数和聚类法对1999—2010年7个市和43个县的GDP、人口数据、人均GDP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了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及1999年、2009年青海区域经济差异格局变化,并给出了建议,旨在为今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迅速扩大,呈直线型的增长趋势,相对差异总体呈现逐年扩大趋势,说明青海省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发展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资源、交通条件和科技条件等都会扩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培坤  王远 《四川环境》2010,29(5):87-92,102
运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对福建省经济系统在1990~2008年间的物质输入与输出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了福建省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资源高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主要结论有:(1)福建省物质输入量不断上升,能源需求急剧增长;(2)隐藏流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地生态包袱不断增大;(3)区域过程排放缓慢上升,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主要推动因子;(4)物质需求强度有反弹趋势,经济发展与物质需求出现扩张性"复钩"。最后,对福建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实证角度,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7个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上看,技术效率偏低是影响蓝色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空间上看,蓝色经济区各城市间效率水平差异逐渐减小,环渤海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提高,呈现出较明显的空间集群现象;综合分析显示,蓝色经济区各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趋同效应,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的带动效应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西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甘肃省金昌市为例,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资源利用、环境整治、产业转型5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模型测度了金昌市2008—2017年的转型绩效,运用障碍度模型厘清了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①转型总绩效逐年稳步提升,5个维度的分绩效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体呈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8—2014年的转型发展初期,产业格局尚未稳定,分绩效不稳定;第二阶段是2015—2017年的稳健发展期,绩效稳步提高。②主要障碍因子的排序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能耗城镇登记失业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综合经济实力、旅游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状况和科教文卫5个方面定量化分析沿海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运用因子分析法,加权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得分,再运用聚类分析对14个城市进行分层,最后提出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旅游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在提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运用AHP法从经济运行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质量两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从东—中—西递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一级指标来看,旅游经济运行质量较高的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较落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以东部为主,中部和西部相对滞后。从二级指标来看,各地区在旅游经济有效性、带动性、稳定性、协调性、创新水平和生态环境方面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提到的资源一般是指自然资源。从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看,自然资源虽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甚至起到某种决定性作用,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社会经济资源对自然资源的作用效率。在现代社会中,资源的概念迅速扩展,人们对复杂问题的理解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环境和生态全球化趋势,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资源、人口、经济、环境、生态、社会等越来越明显地交织在一起。"垃圾"作为一种资源类型,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决策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通过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垃圾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分析了城市垃圾资源循环利用的操作原则和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