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传统文化旅游地日益成为当前旅游热点的背景下,为旅游区制定科学的旅游容量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古村落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复杂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古村落旅游容量的研究更加紧迫。以LAC理论为指导,结合古村落旅游容量特征,构建古村落旅游容量指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包括4个准则、14个领域和43个指标,通过德尔菲法为各指标赋予权重,制定与古村落旅游资源特色、发展特色相融合的评价标准。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小河村为例,对古村落旅游容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分析与测算,小河村旅游容量综合评分为7.425,处于一般弱载状态,并针对小河村旅游容量状况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山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和旅游安全评价研究缺乏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游客旅游安全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危岩体、滚石等的监测与治理;按置信度识别准则确定该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等级属于较高风险,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研究成果能为类似景区风险评价中指标选取和风险程度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旅游景区的竞争力来自于游客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深刻影响着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与能力.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是当前旅游景区管理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之一.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景观、价格感知、餐饮服务、交通状况、住宿、娱乐、购物、游览、经营管理9个方面构建了旅游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运用因素重要性推导模型对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急需改进因素、次要改进因素、锦上添花因素和竞争优势因素,针对急需改进因素提出了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网站是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景区宣传其旅游形象、吸引游客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从景区网站的服务功能出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级30个二级指标.通过网络调查方式,搜集各项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当前景区网站的服务功能能满足信息受众的基本需求,但在发挥网站交互式作用,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上还存在明显不足,对引入新兴的旅游方式缺乏力度.  相似文献   

5.
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琅琊山作为著名旅游地,其旅游商品目前存在着产品单调、缺乏特色、品质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商品开发的原则,利用景区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优势,从4个方面给出了旅游商品开发的对策,以提升景区的形象与品位,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山岳型景区作为旅游景区的一种重要类型,其持续发展关系到旅游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对山岳型景区危机管理进行研究十分必要。从危机管理理论入手,依据危机作用对象将山岳型景区的旅游危机划分为3个类型,并结合泰山景区进行了分析,从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和危机反馈3方面提出了危机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对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应用的关注。在对旅游价值链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的基础上,用电子商务生态系统观点分析了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的应用,给出旅游景区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示意图,并建立评价指标,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这些指标的重要性的期望值排名,对安徽省18个旅游景区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有助于从整体把握旅游景区各参与方在其中的地位和影响,对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应用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沈阳周边景区自驾车旅游者为研究对象,从自驾车旅游者的需求特征和社会人口学特征出发,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影响自驾车旅游者的58个指标中提取了28个主成分,运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28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将自驾车旅游者分为家庭亲子型、青年探险型等九类,并对不同类型的自驾车旅游者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驾车旅游者在年龄、收入等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出游的组织方式等方面却差异性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名山旅游区资源生态系统特点及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以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例,对名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容量的各要素伴随名山旅游区旅游业发展所显现的动态变化状况进行研究,探讨其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环境管理容量与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吸引力评价对文化遗产景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旅游吸引力评价体系,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游客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评价最高,对生态环境、知名度、旅游安全和美誉度的评价较高。②交通便捷度、景区容纳量、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的评价一般。③景点集中度和文化旅游体验项目的评价较低。④餐饮条件、旅途耗时、购物条件和交通费用的评价最低。从持续提升资源价值和景区形象角度出发,提出继续完善接待环境和服务水平,创新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重点改进餐饮服务和条件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旅游景区门票涨价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研究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与管理对策有助于推动景区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选择影响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主要因素,以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景区级别、景区面积、管理体制、产品类型等多种影响门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剖析北京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机制,提出北京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网红景区"重庆洪崖洞为例,研究其游客满意度水平,并引入第二代潜在冲突指数(PCI2)对游客满意度的内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红景区洪崖洞的游客满意度水平较高,旅游景观、旅游餐饮等是游客满意度较高的要素,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满意度最低;游客在旅游服务与管理、其他旅游基础设施、景区环境等方面的满意度存在着较大的内部差异,而在旅游景观方面的差异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洪崖洞景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预防监测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善后处理能力三个方面,遴选10项二级指标构建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和能力表现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值为3.670,即该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介于"一般"到"强"之间;所有10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均介于3—4分之间,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旅游风险预警、旅游应急保障、道路交通应急机制和公众及游客自救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恩施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不断涨价,引起了广大旅游者的不满,也引起了政府部门和业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国内学者一直关注影响景区定价的因素和定价模型,制定景区门票价格的原则等问题。采用最小二乘法,从计量经济学的视角对景区门票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景区占地面积、拥有世界遗产资源、拥有人造旅游资源等因素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正相关关系,而景区所在城市等级、景区所在城市的人均GDP、景区拥有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和景区拥有的自然旅游资源等因素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呈负相关关系,提出了我国景区门票制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STD)研究中在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指标原则和度量方法以及预警与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阐释了STD管理框架的四个基本特征,并从明确区域旅游特征、实施调查、选择指标、确定权重、制定标准、拟定并挑选最优方案、监督反馈、实现管理目标八个方面构建了STD管理框架,最后依据实地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发展水平提出了STD管理框架的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九寨沟景区现状条件下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容量、旅游服务设施容量和旅游社会环境容量进行了定量分析,获得了九寨沟景区现状条件下最大旅游环境容量和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值;诊断出九寨沟旅游生态环境容量充分满足游客需求,但服务设施的不足限制了大量游人的进入。  相似文献   

17.
旅游区环境监测是获取环境质量信息,进行有效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游客对自然景观区环境要求的特殊性和景区污染排放方式的独特性,自然景观旅游区的环境监测方案设计也应区别于其他区域.以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为例,运用资料收集、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其环境监测方案进行调查,按照旅游环境管理要求对其分析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自然景观区环境监测方案的改进思路,使其更符合自然景观区的环境特点与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景区内部交通构成旅游景区碳排放的主体,创建低碳旅游景区必然要走低碳交通之路。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低碳景区创建角度出发,对景区内几种典型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初步比较,从交通工具的选择与改进、交通站点的合理设置、景区道路的科学规划、运营管理的技术引入等方面构建旅游景区的低碳交通模式,为相关景区选择低碳化的交通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秦皇岛市沿海旅游城市的实际情况,指出了环境应急管理中存在的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固定、设备和经费缺乏等问题,并从队伍、装备、预案、演习、应急指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10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黑龙滩水库风景区旅游容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梁荫  施为光 《四川环境》1997,16(2):52-55
本文从黑龙滩风景区自然景点、游览线路、旅游开发方式、适度活动面积及空间容量计算,基础设施容量计算以及环境污染承受能力等几个方面综合计算了黑龙滩水库风景区的旅游容量。并对适度旅游容量下如何开发利用风景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