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回龙观医院冯锋、邹义壮两名医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交通肇事与司机性格及心理状态存在密切关系,具有紧张、忧郁、焦虑、多疑、固执、依赖、精神分裂、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容易冲动和喜欢夸张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司机是交通肇事高危人群。此项...  相似文献   

2.
做为一名司机,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自我保健之道”,适时地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使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保持行车的安全。 注意保持心理的相对稳定 每天出车,矛盾和烦恼的出现是难免的,所以要注意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人和事,如与行人、乘车人及其他司机发生争执,无意识违章受到处罚,行驶中车辆突然出现故障等,既要宽容、豁达待人,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路况的改善,车辆行驶速度在不断地提高,这对驾驶员的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一、二级道路为例:如车辆在四十公里的速度行驶,即每秒行驶十一米,驾驶员比较容易掌握观察、判断道路情况的技术;如果车辆是八十公里的速度行驶,则每秒要行驶二十二米,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在同样的时间,车辆行驶距离增长,  相似文献   

4.
“白日梦”与行车肇事 有一位青年司机,驾车行驶途中突然发现前面有人,于是就猛踩刹车。但为时已晚,一位骑车横穿公路的人被撞成重伤。 调查证实,现场路面很宽,路上车辆和行人又不多,视野广阔,肇事车的车况正常,骑车人也非突然横穿公路,距车60多米就打手势,司机驾车中速行驶,完全可以看清对方而及早减速。然而,司机却瞪着眼睛撞倒对方。事后肇事司机说:“当时我开得不快,路面挺空,没有什么情况,等到了跟前,我才猛然意识到车前有人,我也说不清楚怎么回事。” 这种心理状况是典型的“白日梦”现象。所谓“白日梦”,是指人在现场作业时,思想集…  相似文献   

5.
受地形、交通情况及行驶阻力的影响,车辆转弯时必须根据动力和转弯车速的需要,综合路况来选择适当的挡位,以便安全地通过弯道。以下不同路况下的转弯技巧,可供车友们特别是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参考。 街道或出入大门的转弯在50-100米内减速、鸣号,用转向灯或手势表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装在汽车仪表板上的监视系统,它能利用目光跟踪技术判断司机是否正在注意路况,在司机分神或将要打瞌睡时及时发出提醒。 这种监视系统采用两个摄像机,持续不断地观察司机的面部,包括耳朵、鼻子和下巴的方位,据此计算眼睛所处的位置,追踪其眼白  相似文献   

7.
司机警醒器     
一种能防的。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它每隔4分钟就发止汽车司机驾出一种嘟嘟声,司机必须紧握方向盘一次以车时睡着的新示对嘟嘟声作出了反应。据不完全统计,在所装置“司机警有严重的公路交通事故中,有20%至30%是醒器”前不久由于司机疲劳所致。给司机配备这种装置就已被英国人研是为了防止由子司机疲劳所致的交通事故。制出来。这种(摘自《中国交通安全报》1995.5.12·李装置是佩戴在根柱/荐)司机手腕上司机警醒器@李根柱~~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生产中,铲车的使用很广泛,常常发生严重的事故。事故类型有两种:一是与行人相撞;二是碰到障碍物导致翻车。究其原因,主要是铲车驾驶员工作时所处的位置不当,视野不良所致。铲车司机的工作主要有装卸作业和驾驶车辆行驶两种,不同特性的作业,司机所需  相似文献   

9.
《安全与健康》2008,(4):28-28
追尾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交通事故,特别是在应变能力差的新司机身上更容易发生。追尾还是一种很危险的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上很容易发生多车追尾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其实防止追尾主要在于跟车技巧,在路上行驶,不是什么车都可以跟的,以下六种车尽量不要跟,以免惹来麻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利用驾驶员模型反演方法来进行驾驶员疲劳诊断研究的新方法。首先利用预瞄神经网络建立适应于复杂路况条件下的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模型,然后定义特定行驶轨迹内理论数据与试验数据的近似度为目标函数,将驾驶员参数的反演问题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基于实数编码混沌变异量子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获得全局最优解。试验中采用脑电和主观疲劳心理评测结合的方法确定被试者的疲劳状况。在每种疲劳状况下对驾驶员参数进行辨识,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考虑到车型、道路曲率等因素条件下驾驶员参数分布与驾驶员的疲劳状况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情绪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对司机来说,还直接影响着行车的安全。只有及时发现和消除心理上的各种不良情绪,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安全行车。驾驶员容易出现七种不良情绪: 1、急躁心理:堵车是每个司机经常遇到的事情,这容易产生急躁心理,特别是要办急事的人,更是急的肝火上升,心跳加速,甚至急的出汗。 2、自责心理:因无意识违章,受到交警的处罚或出现了事故在经济上有些损  相似文献   

12.
程瑞仔 《安全与健康》2006,(3):24-24,31
目前,随着路况的发送,车辆行驶速度在不断地提高,这对驾驶员的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一、二级道路为例;如车辆在四十公里的速度行驶,即每秒行驶十一米,驾驶员比较容易掌握观察,判断道路情况的技术;如果车辆是八十公里的速度行驶,则每秒要行驶二十二米,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在同样的时间,车辆行驶距离增长,道路情况也会随之增多,驾驶员往往就会感到忙不过来,出现顾此失彼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成超限超载重灾区在福泉高速公路上,一路上有不少正在进行维修的路面。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该段高速公路一直维修不断,令过往司机印象深刻。在福泉高速公路,每年的维修养护费用高达2亿元。司机陈先生说,行驶在高速公路的主车道上,明显感觉到车道凹凸不平。而在超车道上行驶就十分顺畅,主要的原因是主车道经过超限超载货车的碾压已经“遍体鳞伤”了。  相似文献   

14.
正月初一,气温骤降,通往江西的省际交界段——武夷山市大安汾水关路段,出现了冻雨天气,导致路面结冰,车辆通行受阻。武夷山市交警大队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及时疏导滞留车辆,同时组织人员对结冰路段进行清理,将滞留车辆疏导至安全地带,对司机逐一进行安全宣传,告知冰冻路面安全行驶注意事项,并在大安收费站设立临时警示牌提醒过境车辆减速或绕道通行,利用移动短信平台,与市气象局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广大驾驶员发布天气、路况等信息。  相似文献   

15.
越是熟悉的地方往往也越容易藏着安全隐患,因为熟悉是一种危险,往往让人失去警惕。标准的高速公路设计一般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其目的之一就是避免司机在高速行驶状态下疏忽大意,通过弯曲(不断出现新情况)引起司机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动车组司机的睡眠现状,从睡眠角度探讨动车组司机的健康管理,在前期访谈的基础上对某站段动车组司机进行睡眠情况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动车组司机的睡眠时间长短与性别、月工时、睡眠质量存在相关性;睡眠质量与司机的婚姻状况、职位存在相关性;精力状态与睡眠时长、睡眠质量具有相关性;男女动车组司机的睡眠时长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原因分析,提出进一步优化出乘安排,加强动车组司机医疗保健,适当增加减压休闲活动、心理辅导助眠手段等改善动车组司机睡眠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行驶使驾驶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表现,这就是“现代高速行车综合症”。 在高速公路上行车,首先是对司机视觉的影响。人的视力随着刺激物露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通常,对象物向垂直方向移动比向水平方向移动时,视力降低程度要大,行车时驾驶员在行动中的视力要比静止时的视力低。例如用 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能看清车前240米的标志,而用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在接近160米处才能看清楚。也就是说车速提高1/3,而视认距离将减少 1/3。为了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3月25日,在福银高速湖北段襄阳境内,一辆高速行驶的大巴车后置发动机着火,发生自燃事故,但司机与乘客均未发现。此时,驾车在这辆大巴车后面行驶的轿车司机何云涛发现险情,立即一边采取鸣笛形式对大巴车司机进行通知、警示,一边驾驶轿车加速拦截,并将这辆起火的大巴车"逼"停在路边。当这辆大巴车停下后,眼见火势蔓延,这名热心司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煤矿事故时遇险人员的紧张心理、恐惧心理、无所谓心理、自私心理、狂躁心理等不良心理的分析,确定遇险人员应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提出了遇险人员心理调节的三级管理,平时预防、事故发生时遇险人员心理调节和事故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安全与健康》2007,(4):50-50
避开高峰出行 每天早上7点半至9点,下午5点至7点半是车辆行驶高峰时段,特别是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常常出现道路拥挤的现象。老年人驾车相对来说速度比较慢,在拥挤的路段上更容易被挤、被催促,从而使心情变得过于紧张,驾车时容易出现动作机械,油离配合不当,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老年司机如果没有紧急的事情,应尽量避开高峰时段行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