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基尼系数的角度研究中国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变化特征,依据电力消费在不同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之间的分配对基尼系数进行分解,反映电力消费结构对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①中国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总体呈不断扩大趋势.②第二产业对电力消费基尼系数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③居民生活用电起着缩小省际间电力消费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港口、城镇、产业间有着息息相关的依存关系,三者联动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从港口区位、港口功能、港口与城镇空间联系、滨水区及海岸带开发的视角梳理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从联动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对国内大量文献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评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旨在研究中国大陆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其分类。通过对2008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内部协调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陆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态势,城市发展走向集群化,城市化发展水平高的省份其内部协调性也高。由分析可知,城市化发展的省际差异是由区位、经济拉动和政策导向3个主要因素影响而成的,进而提出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且供需之间存在着严重结构性不均衡的实际背景出发,在考察我国相关土地政策的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基础上,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证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在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完成从理论可能到事实可行时应警惕的若干问题,指出如果机制设计合理,实施建设用地省际空间再配置将真正成为一种改进建设用地空间配置现状的多赢路径,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5.
于洋  张今华  杨光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81-1483
提出了一种基于CO2排放强度的减排潜能计算方法,根据该方法对我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新疆和西藏)未来减排潜能进行了分析.同时,采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RPPA模型对我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减排边际成本进行了计算,基于该减排边际成本,提出了省际间CO2补偿制度,并对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和补偿制度运行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各省区公平、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海燕  武友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11-1113,1123
省际边界区域是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对此类区域的研究大多限于经济的协同发展,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选取云贵两省交界的曲靖市(域)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边界区域城市化特征的基础上,指出发挥边缘效应,突破边界障碍,优先发展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大城市,走链条状的空间发展道路是该地区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省际边界小城镇作为特殊的地理区域,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镇的环境建设。位于鲁豫边界的范县老城受其行政边界的刚性约束,经济发展缓慢,社会资本薄弱,在环境治理中面临着生产生活污染严重、环保基础设施落后、城镇规划不科学等困境,在小城镇环境治理中可以通过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吸纳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等方式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对港口与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渤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S权重合成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港口与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和Arc GIS对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同时对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港口与城市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强,内部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状态与港口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连、天津、青岛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优,丹东、盘锦、葫芦岛等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差。该研究成果将对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对港口与城市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渤海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港口—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D-S权重合成法对2003年、2008年和2013年港口与城市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核密度和Arc GIS对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演变分析,同时对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现同步稳定上升态势,港口与城市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强,内部协调性也在不断提高。2在空间上,环渤海地区17个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港口城市的耦合协调状态与港口和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连、天津、青岛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优,丹东、盘锦、葫芦岛等的耦合协调状态相对较差。该研究成果将对环渤海地区港口与城市的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分别对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0年沪宁杭三市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均处于协调发展状况,协调发展度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上升态势;土地市场发育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海市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需要着力提高土地市场发育水平,促进土地市场的发展,才能保证土地市场与区域经济间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节能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选取我国29个省区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BCC-DEA模型测算了我国各省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通过随机效应Tobit模型对我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t回归建立了我国省际节能预警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有效地预测我国各省区出现节能危机的概率并为改善能源效率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水运资源现状及其利用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运资源主要包括航道和港口。介绍了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等主要航区的内河航道现状,分析了浙江省域范围内河口港、海岸港和海岛港3种类型港口的分布情况,以及浙江北部、中部和南部主要港口情况。根据浙江省水运资源的现状,总结归纳了其优缺点。最后,从大水运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四化协调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内涵和特征,分别计算了我国31个省(市、区)的四化发展度和协调度,测算了四化协调发展度,以此衡量我国各地区的四化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区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四化协调发展差别较大,呈现明显的东中西阶梯差异;在四化发展水平中,各地的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离散系数最大,这是未来推动四化协调发展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生态—经济—社会(EES)系统协调发展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协调发展模型揭示了我国地级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EES巨系统具有子系统内协调与系统间互馈特征。②EES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逐步扩大;空间上,山东半岛、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协调度整体高于中西部内陆边疆地区。③EES系统协调度区域分异特征显著,呈南方大于北方、东部中部西部分异特征;等级集聚分异特征明显,呈"等级化"特征,协调度高低与城市行政等级格局保持一致,呈"集聚化"特征,协调度高值和低值区均成群或成片分布。④地理区位与自然环境、战略政策与政治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统筹发展是驱动EES系统协调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鲍尔丁系统学原理,构建区域协调理论中的协调度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县(市)的总体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新疆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性整体上处于良好协调发展水平阶段,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各区多处在协调发展水平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2)不同区域的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协调发展类型不同,表现出突出的协调发展程度差异和明显的地域差异。(3)协调发展类型多元,协调发展程度差异度达0. 426,呈跨度协调发展和过度发展。(4)不同区域体现在协调发展程度和协调发展类型间地域差异的原因不同。为了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疆应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共同推进农业资源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地理数据、传统统计数据、新兴开放数据的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港口能级指数,利用港口—腹地间两两时间距离,基于场强模型对辽宁沿海港口的吸引范围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能级指数较好地反映了港口的综合实力;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具有可靠、及时、灵活的特点;场强模型能较好地刻画出辽宁沿海港口腹地的空间格局;大连港腹地包括大连市及其东北地区北部,营口港腹地以沈阳经济区为主,丹东港腹地主要位于辽宁省和吉林省东部,锦州港腹地包括辽西地区和赤峰,盘锦港腹地位于营口港和锦州港的腹地之间,葫芦岛港腹地最小;辽宁沿海各港口之间竞争激烈,大连港和营口港、丹东港之间的交叉腹地范围广,港口资源亟待整合。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0年中国海洋统计数据,采用双尺度对比、产业结构变动系数等方法解析浙江海洋产业结构与沿海10省份差异和省内市域分异特征。发现浙江海洋产业特征为:①规模与质量明显落后于辽、鲁、沪,结构变动速度落后于辽、鲁、沪、琼。②宁波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50%,但海洋产业对地方贡献率却远低于舟山的68%。③甬、台、舟、嘉4市海洋产业结构呈二三一型。④省际与省内市际分析显示浙江海洋经济与港口规模存在较高正相关关系。提出海洋产业优化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当前沿海地区环境发展压力着手,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了当前沿海地区环境资源状态,构建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3年11个沿海地区省市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测算沿海地区的环境协调度指标。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水平表现出较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湿地面积、资源利用率和政府投入对环境保护的程度有重要影响,沿海地区环境保护程度与PSR模型的协调度呈正相关,并提出今后应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注重提升环境保护质量的沿海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原理,以中国30个省区为研究对象(不含台湾地区),对中国省际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从东往西依次呈现"循环经济发达地区—循环经济较发达地区—循环经济欠发达地区—循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梯形带状走向;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省际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性。最后找到影响循环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依托,区域旅游合作水平的高低同样与区域城市体系的发育程度紧密相关。以中部6省城市体系为构架,对中部6省省际间区域旅游合作进行了探讨,并从节点优化、线路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6省间区域旅游合作的构想,以期为中部六省区域旅游合作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