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几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转变传统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此,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坚决实行节能减排、走低碳发展之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也成为中国可持  相似文献   

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余音未了,"低碳经济"一下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在国内,"低碳经济"也是风生水起,各地各显神通。那么,低碳面前,安徽又该如何破题?  相似文献   

3.
王毅 《绿叶》2008,(8):46-52
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低碳道路的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应该是一条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道路,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重点是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构建清洁的能源结构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即使气候变暖不严重,也要发展低碳经济,因为化石能源的耗尽是或早或迟的事情。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有机、生态、高效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计划加市场,是低碳中国可行的好模式,千万不要舍近求远、弃中求洋。  相似文献   

5.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的目标是要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农村建设的加快,能源和环保一系列如何协调的问题也日益加剧,低碳经济理念下的新农村建设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一条新路子,从而避免先污染后大代价治理的旧模式,为寻求最佳路径笔者提出相关措施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低碳概念"提出的大背景及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走低碳之路的必要性,提出了中国经济应对低碳挑战的总体战略及主要措施,以及若干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前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明,"十二五"期间要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人幅降低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走低碳发展道路.低碳成为热门话题主要有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气候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二是能源的约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由需求吒盛的高...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绿叶》2008,(4):20-25
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惟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如何夯实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石?中国需要实行基于市场机制与公平原则的绿色改革,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工农业发展、贸易发展等领域实现"中国式跨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跨越。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绿色贡献。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8,(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并以"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约束逐渐加强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如何发挥中国在国际社会环境、气候和能源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已成为重要议题。基于此,期望以对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现有的公开可得的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信息整理为起点,推动中国金融业在提升环境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立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在投融资决策和业务中纳入对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减小中国投资的生态足迹。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条件下,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发展的倾向也必然使农家乐旅游的发展走向低碳。以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为例,分析该村建设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及其在低碳经济中的优势,并指出在农家乐旅游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出绿色建筑与旅游产品低碳化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保定等城市,开始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鉴于中国巨大的发展和减排潜力,走低碳城市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乃大战略。  相似文献   

13.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通过低碳教育培养全民的低碳意识。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之后,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依靠高新技术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由过去高消耗、高污染经济模式向低消耗、低污染理想模式转型的契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将对实现能源品种多元化、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发展低碳工业具有重要的技术辅助作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化和化石能源枯竭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之后,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低碳经济浪潮.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与人民生活现代化的重要发展阶段,加上人口众多,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而保障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尚不完善.在分析、借鉴国外有关法律规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相关领域的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断升温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概念频繁见诸报端。节能减排是内蒙古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布局区域经济,是内蒙古实现节能减排,并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内容。因而,研究内蒙古能源结构调整引起的CO2减排成本变化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版摘要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 林雪娥(福安市农村环保能源办公室,福建福安355000) 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必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提出福建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火电行业是碳排放量的主体,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电力行业势必将成为CO2减排的主力军。目前,火电行业通过"上大压小"政策,实现结构减排;通过提高电力工业的烟气脱硫,实现工程减排;通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例,减少煤炭消耗总量,实现总量减排。使用清洁能源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和措施,分析了电力行业在"低碳经济"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并对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与运用进行了展望,阐述了通过利用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低碳发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模式,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具有重大意义。2006—2014年间四川低碳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增速缓慢,经济、社会、能源等高碳化特征依然明显,针对四川低碳发展的现状和资源禀赋,建议从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消费、低碳环境、低碳科技等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