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湘西州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对湘西州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提升湘西州经济发展效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抓住发展机遇的需要.针对湘西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制约要素,可从宣传低碳消费理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低碳人才培样和完善低碳政策体系等方面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2.
崇明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崇明借后发优势,跨越传统产业发展路径,主动设计低碳产业结构,进行低碳经济建设,是中国主动环境管理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研究崇明现有产业现状,分析了崇明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适合在崇明发展的低碳产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农业、会展业、绿色造船业、创意产业及新能源开发产业.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保障、技术创新及设立实践区,该发展模式一旦成熟,将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次全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自人类社会因工业革命的严重环境问题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催生低碳发展的理念开始,它就成为了在应对气候变化、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推动经济增长的全新动力。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低碳发展也是促使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契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未来低碳发展进程将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规则,我国应利用后发优势,通过提能效,开发新能源和发展低碳技术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同时帮助社会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增长和发展,创造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坚持以能源结构低碳化、产业发展低碳化和生态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社会低碳恢复、低碳重建、低碳发展,全力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努力把广元市建设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宜居城市和全国低碳发展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个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重庆实现国家战略意图、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五个重庆”建设,但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对重庆当前实施的促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等与低碳发展有关的财税支持政策现状以及发达国家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进行分析比较,得出重庆发展低碳经济的不足点,提出促进重庆低碳经济发展的地方财税政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珠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新方向、新目标。低碳经济对法制化的内生需求决定了探究相关社会主体在低碳经济中的角色定位对于未来地方低碳经济法制构建的重要意义。以低碳经济中政府、企业、公众三者角色定位为核心论题,结合广州发展实际与第三代环境管理理念,提出低碳广州的理性发展必需有主导的政府、能动的企业、积极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三者互相制衡,互相促进。未来广州低碳立法必须以此为基准,全面构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低碳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入手,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途径的论点,并结合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背景及四川省省情,简要阐述了四川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最后从生态省建设入手,对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胜玉  吴睿 《绿叶》2013,(10):29-34
建设低碳社区是控制生活、建筑领域中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总结国内外低碳社区发展的经验.提出建设低碳社区的路径与对策,以推动我国低碳社区和绿色生活模式的探索发展。  相似文献   

9.
雄安新区致力于建设成为绿色低碳之城,公众参与低碳生活以减少碳排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目前还没有适合雄安新区实际情况的生活低碳管理制度.碳普惠制作为碳排放交易权制度的拓展是一种新型减排机制,旨在将公众低碳生活行为量化并赋予价值,以促进公众落实低碳生活,减少生活领域碳排放.在研究分析现有城市碳普惠制实践经验基础上,结...  相似文献   

10.
耿学彪  郑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29(2):184-186,115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海港区景观重建是实现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威海新港景观环境建设为例,尝试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现代海港区低碳景观规划的新模式,改观过去港区建设中仅注重服务功能和环境功用的传统理念,将港区低碳景观建设与港区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港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林蓓蕾 《环境教育》2010,(10):38-41
厦门作为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如何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方面发挥龙头和示范作用,是摆在厦门人民面前的紧迫课题。因此,"全民低碳行动"得到厦门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余音未了,"低碳经济"一下成为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其基本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目前,美国、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均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摆脱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复苏的新引擎。在国内,"低碳经济"也是风生水起,各地各显神通。那么,低碳面前,安徽又该如何破题?  相似文献   

14.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世界各地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争相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保定等城市,开始低碳经济示范区试验。鉴于中国巨大的发展和减排潜力,走低碳城市为主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乃大战略。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变化形势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旅游业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旅游景区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载体,创建低碳景区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和核心。创建低碳景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合理规划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前置条件。在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将低碳理念渗透和贯穿其中,可保证景区从初期就按照低碳景区的要求和标准来建设和发展。分析了景区规划内容体系与低碳景区构建的对应关系,从景区规划的理念、功能分区、景区设施、旅游产品和保障系统等方面提出了景区的低碳化规划要求,从而保证景区从前期开发到后期运营都朝着低碳目标迈进,促进低碳景区的有序创建。  相似文献   

16.
赫晓霞  赵芳 《绿叶》2012,(4):73-82
目前,在低碳宣传和倡导方面,公众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基础知识和行为意识的普及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的选择受到了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社区能源供应结构以及未来生活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低碳并非家庭消费理性选择的首要目标。为此,各级政府应适当考虑采用经济手段鼓励低碳生活,大力改善社区的能源供应结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以此来全面推进低碳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17.
网络版摘要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经济发展的关系 林雪娥(福安市农村环保能源办公室,福建福安355000) 从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意义入手,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经济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指出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效保障,低碳经济发展必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并提出福建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志华 《绿叶》2010,(8):71-77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指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在低碳经济语境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王建国 《绿叶》2010,(8):86-90
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走不通.那么低碳发展就是中国未来的必经之路。对碳指标的需求和利害冲突,是目前低碳发展的两大问题。我们应该推进六维低碳发展观来应对低碳经济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