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纪霖 《绿叶》2008,(7):34-39
文化是一个"魂","魂"一定要依附于某一个"体"上,这个"体"就是社会。社会的衰落会使文化成为一个孤魂,只能在观念的形态里飘荡,无法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恰恰在中国,只有市民没有市民社会,最缺乏公共生活以及与之相呼应的节日的文化礼仪。学院化、精英化之下,小传统的衣钵传人士绅离社会渐趋遥远,观念有余,身体力行难为。广大乡村的中、小学教师等基层知识分子,在社区重建、社会重建、小传统传承中,能否扮演重要角色,社会期待着。  相似文献   

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我国大学教育一直秉承诚信教育传统,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公民而不懈努力。但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观念、制度冲击,传统诚信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如何看待诚信、如何促进诚信教育的良性发展、如何保障诚信教育的切实践行等问题,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者们不断思考的焦点,而重建传统诚信教育要通过建设校园诚信文化和构建校长负责制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首先须有一个根本,没有根本,就只能拾人牙慧。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起因,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根据在传统文化中。五四以来西方科学的传入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同时发生,科学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现在的难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没了,发展成了无序。中国迫切需要回归"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重建文化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4.
房宁 《绿叶》2008,(1):8-12
我们这一切的努力是为了什么?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难道我们的劳作仅仅就是为了过好日子?什么是好日子?如何定义幸福?这些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重新提出的价值问题。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寻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这个大问题,需要进行文化重构。如果文化不能建构,我们只能随波逐流;如果文化能够建构,需要我们在传统与现代、"神性"与"俗性"之间找到一种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5.
潘维 《绿叶》2008,(1):23-28
中国的传统一直在那里,道德诉求很容易,但无法自动地变成现实。对中国来说,关键在于找到落实价值目标的制度化机制。现在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通常所说的传统文化的沦丧上,因此,复兴儒家文化只是隔靴搔痒。古今中西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文明、政治价值观,西方是法制加民主,中国是远古的民本主义、今天的"为人民服务"。中国需要重建政治价值观,回归民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韩毓海 《绿叶》2008,(7):56-62
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是文化认同的基础。随着五四以来西方时空观的进入,先进、落后的时间概念,内陆、海洋的空间概念,使得中国原本多样性的文化生态被单一性压倒。传统的、乡村的、西部的、民族的、百姓的文化被看成是愚昧的、低俗的、落后的,现代的、城市的、西方的、美国的文化被看成是高级的、优雅的、先进的。一个国家的文化认同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团结程度。根植基层、民间、百姓,重建自主的、中国式的时空观念,重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多元文化,是中华复兴、国人安康的重头。  相似文献   

7.
《绿色视野》2012,(6):20-21
对于72岁的老人陈频而言,由于经历颇多,他对节约有着很深的感受。"与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相比,我觉得自己和当今年轻人的有些观念格格不入。"陈频说,节约的美德需要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必须把根留住。"一米渡三关"的启示陈频,民俗专家、安徽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坂田小学创办于1926年,位于三面环山、一面靠水、绿树成荫的坂田村东部。学校"田"文化几乎涵盖了学校秉承多年的育人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粹。自2004年重建以来,学校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以市一级学校高标准来建设、配置,并扩建了一个水稻田、荷花池和空中菜园,学校的核心理念就是发展"田文化"的生态(现任校长欧斌的"田文化"办学理念是:崇真尚本,和乐田园)、健康的  相似文献   

9.
正四川省都江堰市奎光小学位于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市主城区,因紧邻象征"尊儒尚文"的奎光塔而得名。学校现有教职工118人,教学班42个,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校曾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损毁严重。在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原址重建的新学校拔地而起。邹玲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说:"要把奎光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活乐园,文化厚重的学习校园,仁爱及物的精神家园。为人生奠基,让生命美好"。向着这个目标,奎光小学全体  相似文献   

10.
我说的环境文化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改善和环境治理必须从不同层面来加以认识和解决,比如从技术层面而言就是工具理性问题,从政治层面而言就是政治理性问题,而其基础的基础是人类文化这个层次,即价值理念问题。所谓环境文化的模式,实际上就是解决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人和自然的矛盾关系这一价值理念的人文探讨问题。我认为,文化就是研究三个领域,即人跟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自身心灵的关系。人和天的关系,是中华民族一直关注的古老话题,称之为天人之学。天人之学、义理之学和经世之学合称为我国三大传统学问。  相似文献   

11.
<正>在素有"水乡明珠"之称的江苏省建湖县西郊,坐落着一座集现代化、人文化、生态化于一体的校园——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裕丰校区。校区占地面积3.67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1.5万平方米,覆盖率达60%。建校六年来,学校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生活,追求绿色情怀。丰沃篇——打造生态化的物境校区在墙壁文化(传统戏剧文化)、地面文化(校园"三风"文化)、连廊文化(中  相似文献   

12.
文化留下,话语权走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文化热和孔子学院的兴起,反映了世界对中国渴望了解的真实心态,其背后是民间日常生活需求的推动,不过,通常也纠结着经济、政治等话语权因素。我们主张尊重世界的多元文化,以"文化对接"的形式来拒绝话语霸权;在文化交流和输出日益扩展的今天,中国要重构自己的核心文化价值观——融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于一体。  相似文献   

13.
肖耿 《绿叶》2008,(2):79-87
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我们在环保、医疗、教育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不是什么道德迷失带来的,也不可怕,英国、美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都出现过类似问题。有了我们这个时代日新的技术、我们国家日增的国力这个背景,若能建成监管、投资、市场配套机制,进行法制约束,将有无限的潜力来应对这些问题。拥有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丢不了,临时丢了也可捡回来。相比之下,对西方的学习才进行了一半,一知半解下强调回归,这是民族主义,很可怕。中国内地若能复制融中西文明于一体的香港模式,中华民族会有远大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陈明 《绿叶》2008,(1):4-7
文化的特殊地位和意义,在后冷战时代得到了呈现,但在国内似乎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现在,执政当局开始从民族复兴的责任和承诺,尝试重建自己的意识形态话语,传统价值理念的重要性重新得到体认和采用,这是相当值得期待的。儒学的复兴取决于它对于国家强盛、民族振兴能做什么?对于当代社会、当代人群能承担什么功能?能否在文化认同、政治重建、身心安顿上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既是衡量儒家复兴的标志,也是儒家复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引言] 在秦巴山区有一个中国西部山区的欠发达城市,他是一个人均GDP只有全国水平的1/3,城市化率只有31%的城市. 震后近3年来,这个地处川陕甘接合部女皇故里的广元市按照产业低碳化、能源低碳化、增加碳汇思路,坚持低碳重建与低碳发展,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经济增长点,避免了走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的历史性出场,为民间传统文化的振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基于对文化创意和创意产业的概念阐释和特性分析,探讨了文化与创意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战略等问题,并尝试构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模式体系,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运作.作为实证研究,以选取陕北民间传统文化为例,指出陕北民间传统文化要从文化旅游创意、广播影视创意、新闻出版创意、演艺娱乐创意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浴火重生".本研究旨在为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规划将为汶川地震受灾地区的重建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制订灾后重建规划时应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为法律依据,在灾害调查评估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恢复灾区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此外,还应处理好异地重建、移民安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腾退采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规划、大规模外迁和"一刀切"的补偿方案,导致大拆大建后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面临"千街一面"趋同化、文化脉络断层、多元利益主体间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腾退过程中公众参与乏力,降低了原住居民的社会归属感,导致无法留住各具特色的城市"文脉基因"。以汉口历史文化风貌街"文创谷"项目腾退为例,通过387位受访者的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传统腾退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不同阶段的公民参与过程中存在腾退意愿低、公众意见表达方式和反映渠道少、腾退补偿满意度低等结论,提出在腾退前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并提升公众的积极性,腾退中完善公共参与制度保障和丰富公共参与形式,腾退后建立健全后续监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东平 《绿叶》2008,(1):91-95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就是引入了消费主义的文化。到底是倡导公交优先,还是倡导豪宅和宝马香车,在中国竟然成了一个公共问题。畸形消费文化带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失衡,生态危机的出现。而期望用儒家文化靠读经诵孔来重建社会价值挽救生态危机,无异于痴人说梦。建设新的社会治理结构,走向公民社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0.
伦理道德观的转化:发展公民儒学,提倡大公有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安梧 《绿叶》2008,(5):7-16
在大陆,中国文化传统、西方文化传统以及马克思主义传统三大传统可以在交谈中互动发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有共通之处——都包含人文主义,以人作为核心性思考,强调人的平等。今天,大陆处在走向公民社会的学习进程中,从"无我的自我"过渡到"有我的自我",道德伦理必然大变,而大陆的伦理学尚来不及面对这一巨变,出现问题很自然。台湾是大陆一面很好的镜子,台湾代表的是一个旧世纪的扬弃和新世纪发展的可能。大陆应进行伦理道德观的转化,通过与其他多元文明的互动融通,发展公民儒学,提倡"大公有私"和人的共生共长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