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闽台环保交流与合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闽台是一衣带水的兄弟省,其亲缘关系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的。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省份。平潭县与新竹市相距只有70海里,福州到马祖仅34海里,而厦门离金门最近处仅1600米。因而福建对台有着地理上不可替代的优势。福建又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80%的台胞祖籍在福建,而70%台胞的祖籍又集中在闽南,其中自然有不少台湾政界名流的祖籍都在福建。目前福建也居住着台湾省籍同胞近万人。闽台人民语言相通,习俗相似,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地缘、血缘关系十分密切,有着…  相似文献   

2.
中国两岸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历史、旅游资源的特色、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及2001—2008年三地入境旅游发展的业绩指标和客源市场的对比分析可知:香港、台湾是中国大陆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两地游客总数占大陆入境旅游总数的63.4%;香港回归后,大陆放宽居民赴港旅游的政策使大陆游客迅速占据香港入境客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随着两岸政治关系的缓和,大陆将成为台湾入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三地的旅游合作和共赢的途径是:将三地作为整体推广针对远程外国入境游客的"一程多站"旅游模式,使每个进入其中一地的游客都成为其他两地的中转客源,从而使各方受益。由于其地缘邻近、文化同源、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强,两岸三地必将相互成为主要的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3.
黄亚军 《绿叶》2014,(4):57-62
正在发展主义理念下破坏生态的生产方式凸显其缺陷与危害后,寻求发展的目标是在找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点,从前是回不去的。"绿寨"是一个处于"后发展"情境中的少数民族村寨区域。在实践中通过生态农业改善生计,保育村庄的生态环境;通过推动城乡互助的模式,保持生态的同时获得村寨与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在参与式发展中逐渐找回失落的传统文化、良好的生态,期待最终达成"生计——文化——生态"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以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5.
正大概是从小喜欢逛书店的缘故,在台湾探亲数月,我去得最多的场所不是超级市场,不是旅游景点,而是各类书店。台湾的书店和大陆一样吗?台湾的书业发展走向如何?在逛书店中,我渐渐品出了宝岛所特有的书店文化。书店老板为我打八折我所暂住的桃源县埔心,是个不大的小镇,街市上却有五六家书店。晚饭后,我信步街头,常常去书店随意翻翻。台湾的书店一般到深夜11点多才打烊。  相似文献   

6.
陈红兵 《绿叶》2010,(10):106-111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屈振辉 《绿叶》2013,(3):38-43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环境危机日渐加剧,环境伦理的研究和构建也愈显重要。一直以来,学界普遍认为环境危机是环境伦理产生的根源,但通过研究却可发现环境伦理的产生与流行同原始先民中的礼仪不无关系。基于此,我们做出了环境伦理最初起源于初民之"礼"的道德猜想,并对环境伦理的生态起源及其道德内涵进行了探讨,试图从礼仪文化特别是中华传统礼仪文明中,探究其对于当代环境道德建设的若干启示,为解决现代环境危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王宇杰  张铁军 《青海环境》2023,(2):62-66+7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态层面的理论表述。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破除了西方唯“人类中心主义”至上的思想,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永续发展,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两个结合”的融会贯通和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9.
金秋8月末,应韩国国家报勋文化艺术协会之邀,我有幸随大陆的书画家们赴汉城参加“大韩民国书艺、文人画大展”。台湾方面也有好几位书画家出席这一活动。为了在异国展现一个中国的信念,经台湾著名书画家赵善灿先生提议:大陆、台湾组成一个中国代表团参与在韩的一切活动。说起赵善灿先生,那还是我先生——内蒙古大学的岳志东教授在1997年率内蒙古团结书画社代表团访问台湾时结识的。他当时任台湾埔里荣民医院的院长,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将军书画家,为张大千大师的再传弟子。他的书画艺术作品早已蜚声海内外。他与妻子姚柏青都是社会活动家,他们反对台独,主张两岸统  相似文献   

10.
无论"韦伯的问题"还是"韦伯的结论",都是不宜照抄照搬的;韦伯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提出了"现代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个至今仍值得不断思考的重大课题。我们应当立足于国情来发掘阐释传统思想资源,通过此次金融危机来深思"如何重建信任、重建经济伦理"这个迫切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有一个段子在香港人中流传:有三个人坐在车上,一个人突然啐了一口痰在地上。另一位颇为蔑视地说:"你是大陆仔呀,这么没素质!"而另一位说道:"大陆人才不是这么吐痰呢!"他说着拉开车窗,"呸"的一口啐了出去。第一位吐痰者被说急了,一口痰又啐在地上,又用脚一蹭,说:"胡说,大陆人是这么吐痰的!"其实国人随地吐痰的恶习为外人诟病久  相似文献   

12.
丁建峰 《绿叶》2011,(7):67-73
文化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带有多元与多面的特质。"在当代经济发展中传承传统文化",原非一个确切的命题,因为我们需要"传承"的,是那些能够于高远深微处打动人心、带有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使之"透出人心"。而在当代市场制度下"透出人心"之路则在于,构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社会氛围,并通过建立良序社会,将市场力量嵌入一个健康的社会文化之中,以此规约市场运行,启发人固有的自觉之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首先须有一个根本,没有根本,就只能拾人牙慧。传统文化是中国发展的起因,我们为什么要发展,根据在传统文化中。五四以来西方科学的传入与中国文化传统的断裂同时发生,科学主义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现在的难题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没了,发展成了无序。中国迫切需要回归"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路,重建文化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4.
基于角色地位、功能定位和生态权责的不同,有限理性的政府、良性调节的社会和自觉自治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三大责任主体的基本定位。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及生态文明观念的影响,目前的生态文明建设中仍然存在政府责任"越位"、社会责任"失位"和公民责任"缺位"等权责错配的尴尬。从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厘清政府、社会和公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权责关系,优化三大主体的权责结构,重构政府执行力、社会协同力和公民支撑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清华大学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梅雪芹在《环境教育》杂志举办的2019年第六届年会上对"绿色公民"做了"不是特别周全"的定义:"我认为,绿色公民就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按照‘公民十条’行为规范行事的人。既然国家已经发布‘公民十条’,并强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那么就按照这个条文来行动,来做、来检测、来反思、来监督,包括监督各方面的工作;这样做的人,就是绿色公民。"原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核与辐射中心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庄振明就是一位"绿色公民"。  相似文献   

16.
人类走向环境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伦理是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环境伦理的产生、环境伦理要求人们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三个方面来阐述。环境伦理的兴起与对人类的启示“伦理”一词代表的是人们的言论和行为要遵循的原则、规范,并与人的责任和义务相联系。传统的伦理是揭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律性的认识,也就是反映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反映人们相互之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千百年来,伦理的作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人际之间利益关系的层面上。所以,以往当人们谈到伦理的时候,它存在于人类之间,只起调…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06,(5)
本刊讯(记者若耶)4月29 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主办的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暨杜鹃花会在湖南永州双牌县阳明山拉开帷幕。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介绍,永州阳明山与台湾阳明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而“和”文化则是两岸阳明山文化最高境界的代表。“和”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也是环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此次文化旅游节,旨在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寻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交流。“党和国家提出的‘八荣八耻’之中,第一便是以热爱祖国为荣。  相似文献   

18.
卢风 《环境教育》2008,(3):29-31
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的公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若不能落实到每个公民的行动,就只是一句空话。这就需要通过环境宣传教育来建立公民生态意识和生态良知,了解人与环境的互动,培养对环境的尊重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生态保护,我们公民做的不仅仅是保护环境,我们还可以从中实现自我和相互学习。公民生态学,最早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Krasny教授及其同事提出,是一门强调公民自下而上的适应与转型的环境管理学科。2008年康奈尔大学成立了公民生态学研究实验室,2015年春季,开始在慕课(MOOC)上开设公民生态学课程。在Krasny教授的学生李悦博士的努力下,中国的学员也得以有机会通过微信公众号(Cornell CEL)免费学习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我国大学教育一直秉承诚信教育传统,为培养诚实守信的公民而不懈努力。但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思想、观念、制度冲击,传统诚信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如何看待诚信、如何促进诚信教育的良性发展、如何保障诚信教育的切实践行等问题,应该成为高等教育者们不断思考的焦点,而重建传统诚信教育要通过建设校园诚信文化和构建校长负责制等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