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电磁辐射是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传播方式,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电磁场环境,由于人工电磁辐射源的应用,使得电磁场环境趋于复杂化,但只有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时,才称为电磁环境污染.近来,电磁环境信访投诉事件剧增,人们需正确认识电磁辐射,才能安心工作和生活,电磁类建设项目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才能更高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磁污染是一种无形的污染,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公害,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被列为环境保护项目之一。本文通过电磁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环境电磁辐射水平的监测结果来说明现阶段电磁辐射污染状况,从改变功率、频率、距离等场强影响参数入手,来说明降低电磁辐射水平的技术手段,并通过实验和现场测试结果进一步详细阐述了在防止电磁污染方面的各种措施,以给人们一点提示。  相似文献   

3.
刘元 《环境》2001,(9):24-25
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对电磁辐射有害的报道一直未断:意大利每年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专家认为病因是受到严重的电磁污染;美国一癌症医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我国每年出生的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是影响因素之一。电磁辐射的危害真这么耸人听闻吗? 其实人类一直生活在电磁环境里,地  相似文献   

4.
战场复杂电磁环境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战场电磁环境中人为电磁辐射、自然电磁辐射和辐射传播因素的基本构成,特别是对信息化战场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得出复杂电磁环境已成为夺取现代战争主动权的关键因素的结论,通过探索战场电磁环境的基本规律,推动战场电磁环境的建设,为更好地完成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信息化作战与训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不断增加,过强的电磁辐射有损于人体健康。因此环境电磁污染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提供在国内开展环境电磁波调研和电磁污染治理的监测手段,研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高水平的Z-88  相似文献   

6.
电磁环境有天然的和人为的两种。天然电磁环境的主要成分是太阳辐射主控下的地磁环境;人为电磁环境与近代电气化社会相伴而来,主要是指由人工发射的射频和微波段电磁波。1人为电磁环境问题随着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各种电气和电子设备在生产、科研、生活和医疗保健等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地面上的射频和微波段电磁辐射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随着大功率强电电子学和固体微电子学的发展,电气和电子设备的功率向更强大和更微小两方面发展,于是就出现了两类电磁环境问题:一是微电子仪器极易受到强电磁扰动的侵害,造成诸如飞机失事、卫…  相似文献   

7.
<正>无处不在的电磁环境作为装备运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关注和重视。电磁环境通常定义为各种电磁现象的总和,既包括自然电磁环境又包括人为电磁环境。其中雷电、静电、地磁场、太阳磁暴等属于自然电磁环境,而广播电视、高压输电线、电气电子设备(如电视机、计算机、电机…)以及电子对抗、通信、雷达、核爆、超宽谱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人为电磁环境。电磁环境对电子设备、电子器件或组件、材料、电爆装置、燃油和人员等  相似文献   

8.
高林峰 《环境》2009,(9):68-69
电磁辐射和电磁污染不同,电磁辐射无处不在,而电磁污染只有在电磁辐射超过一定强度后,才会致人头疼、失眠、记忆衰退、视力下降、血压升高或下降等,严重的可能引起部分人员流产、白内障,甚至诱发癌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部分100kV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电磁射环境的监测、理论计算和分析,论述当前大众逐渐重视的一类能量型污染源--超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特征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重视,在巨大电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护电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内的雷达、微波通信站、遥控台和卫星地面站等典型电磁设施的电磁辐射污染源状况,用电磁辐射分析仪对拟建成都区域管制中心及机场等典型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水平开展了监测与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为合理建设成都区域管制中心提供了辐射环境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常见的七种类型的美化天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对21个位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域内的美化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进行了现场监测,还对一个常用于各种环境敏感功能区的方柱型美化天线的典型基站周围的电磁辐射分布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各种美化基站周围50m范围公众可到达区域内,功率密度随着与天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但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公众曝露限值0.4 W/m2(40μW/cm2)。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使用美化天线的利与弊,美化天线的使用原则,并针对存在的弊端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旨在强化美化天线电磁辐射环境管理,保障公众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几种主要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其特征,阐述了电磁环境的预测技术和电磁吸波建筑材料在电磁污染的控制中的功用和应用价值,指出了电磁吸波建筑材料尚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张玉平 《环保科技》2001,7(4):40-43
通过对部分110kV超高压输变电系统电磁辐射环境的监测、理论计算和分析,论述当前大众逐渐重视的一类能量型污染源——超高压输电线路电磁辐射污染特征及电磁辐射环境保护问题,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重视,在巨大电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带来便利的同时,保护电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  相似文献   

14.
当今通信、雷达、导航、电视、广播等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我们长期生活在充满各种电磁波的空间之中,电磁辐射已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目前电磁污染扰民问题已比较突出,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把电磁波污染列为必须控制的一种公害。  相似文献   

15.
王显文 《环境工程》2013,(Z1):611-613
通过测量职业冶金环境电磁辐射强度,了解职业冶金环境电磁辐射的水平及特点,提出钢厂的电磁辐射防护对策及建议。根据国家和国际上通用的相关标准及测量方法,以某钢厂生产车间以及多种仪器设备室为对象,分别检测各个区域的电磁辐射强度。共设定检测点327个,其中不达标的检测点26个,不合格率7.95%。职业冶金环境由于高压、大电流设备比较密集,易产生强电磁辐射,钢厂及各条生产线在设计初期就应考虑电磁辐射防护设计,以保障冶金环境职业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现代舰船装备面临的复杂电磁环境,在分析电磁辐射对人员危害机理(热效应与非热效应)的基础上,结合舰船电磁辐射对人员的损伤最新进展,从实际设计和管理控制的角度提出受舰船电磁辐射危害的人员四大防护技术和措施,着重阐述了个人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7.
掌握核磁共振的电磁环境现状,可为核磁共振电磁辐射环境防治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文章建立了医用核磁共振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对深圳市医用核磁共振电磁辐射环境的静态磁感应强度和射频电场强度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超过静态磁感应强度环境背景值(100μT)水平的监测点位占比65.77%,静态磁感应强度>500μT的点位占比15.5%,射频电场强度监测结果均<5.4 V/m,周边辐射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静态磁感应强度,存在静态磁感应强度环境泄露的主要点位为观察窗、防护门、防护墙。从监测评价结果划定监督控制区和悬挂警示牌,强化重点区域的屏蔽设计,建立核磁共振电磁环境的国家标准体系等方面重点加强,以便降低核磁共振电磁环境曝露。  相似文献   

18.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人工辐射,人类制造的几乎所有的电器和电子设备等应用时产生的辐射导致环境的污染,也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对此,提出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电磁辐射评价方法以综合评价为主,综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性较强,影响方法的评价有效性。因此,研究并设计了电磁辐射环境污染状况评价的新方法:确定电磁辐射污染固有危险性指数,划分电磁辐射强度评价的分级标准;建立电磁辐射污染状况层次评价体系,量化电磁辐射污染的危险性,确保电磁污染评价的有效性;采用对比实验,验证了该评价方法有效性更高,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分为天然和人工两种,现在环境中的电磁辐射污染主要是人工辐射,人类制造的几乎所有的电器和电子设备等应用时产生的辐射导致环境的污染,也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对此,提出了电磁辐射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