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在空气质量为良的情况下(AQI:55~90,PM10:37~97μg·m-3,PM2.5:17~76μg·m-3),于2016年6~8月,用Andersen撞击式分级采样器分别于北京市、新乡市两地室内外共采集6组54个样品,经微波消解仪消解,对大气颗粒物中的9种重金属元素(Pb、Cr、Ni、Cu、Zn、As、Cd、Mn、Co)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仪(ICP-MS)进行定量检测.研究发现:两地除Cd富集指数(北京:15.0,新乡:8.47)较高外,其余元素富集指数(0~3)均较低.北京市公园大气颗粒物中的Cr、Co、Cu、Mn,办公室大气颗粒物中的Cd、Pb、Mn,新乡市公园大气颗粒物中的Cr、Co、Ni、As及两地道路大气颗粒物中各金属元素在粗颗粒物中的比重较大;而北京市公园大气颗粒物中的Pb、Zn、Cd、Ni、As,办公室大气颗粒物中的Co、Zn、Ni、Cr、As、Cu,新乡市公园大气颗粒物中的Pb、Zn、Cd、Cu、Mn及办公室大气颗粒物中各金属元素则呈相反规律.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种致癌元素的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0-4,但若长期处于此种环境,会有较低的潜在致癌风险.对于4种非致癌元素而言,北京市大气颗粒物中Pb、Zn、Mn、Cu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值都远小于1,即风险可以忽略;除Mn外,新乡市大气颗粒物中的Pb、Zn、Cu均不存在明显非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背景区域大气颗粒物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该研究利用四级颗粒物撞击式采样器(1μm、1~2.5μm、2.5~10μm和10~18μm)于2014年冬季在郑州市中牟县郊区采集颗粒物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23种元素的浓度,并利用富集因子法(EF)和主成分分析法(PCA)解析颗粒物中元素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域金属元素浓度高于上海和北京,且不同元素粒径分布具有差异性。金属Se、Cd、Ag、Sb、Pb、Sn、Zn、Cr、Cu和As受明显的人为源影响,Ca、Sr、Ba、Be、Mn、Mg、K、V、Fe、Al和Ti主要来自自然源。该区域大气中元素的主要来源有地壳源、燃煤源、机动车排放源、冶金化工排放源、垃圾焚烧排放源和建筑扬尘排放源。此研究成果可以为政府制定污染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2011~2012北京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为研究北京PM_(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于2011年夏季~2012年夏季每3 d采集一次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Li、V、Cr、Mn、Co、Cu、Zn、As、Se、Ti、Ga、Ni、Sr、Cd、In、Ba、Tl、Pb、Bi和U的浓度,选取其中Zn、Pb、Mn、Cu、As、V和Cr 7种主要重金属元素进行深入讨论.北京市PM_(2.5)中重金属Zn、Pb、Mn、Cu、As、V和Cr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31.30±254.52)、(212.64±182.06)、(85.96±47.00)、(45.19±27.74)、(17.13±19.02)、(4.92±3.38)和(9.04±7.84)ng·m-3.采样期间秋冬季节PM_(2.5)中重金属污染较春夏季节严重,这可能与北京秋冬季节取暖导致煤燃烧增加有关.霾过程会加剧北京PM_(2.5)中主要重金属Zn、Pb、Mn、Cu、As、V和Cr的污染,霾天对重金属污染的增加作用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扬尘(包括建筑扬尘和道路扬尘)和煤燃烧,少量来自远距离输送和其他工业来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2012年非采暖期(6月~10月)沈阳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方法,测定了PM 10中的9种重金属成分;并结合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颗粒物中重金属组分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的PM 10浓度低于郊区;秋季PM1 0中Fe、Mn、Cu、Zn、Cr、Ni含量大于夏季;郊区Fe、Pb、Cr、Ni、Hg含量高于市区,工业区Cu高于其他区;Fe、Mn、Cu、Zn、Cr、Ni极显著正相关,与SO 2极显著正相关,与Pb、Hg极显著负相关;Pb、Hg极显著正相关,与PM 10极显著正相关;As除与Pb、Zn相关外,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和田市2020年夏季PM_(2.5)、PM_(10)为对象,文章分析测定其中14种元素含量,通过富集因子、地质积累指数、内梅罗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4种方法评价元素污染特征。利用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中重金属元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采样期间PM_(2.5)、PM_(10)浓度超标明显,超标天数均超过80%。(2)沙尘天气颗粒物浓度及元素总质量浓度大于非沙尘天气,地壳元素浓度特征为PM_(10)高于PM_(2.5),沙尘天气高于非沙尘天气。(3)14种元素共占颗粒物含量的18.20%,地壳元素占总元素的平均比例为98.59%。(4)颗粒物浓度、地壳元素、Mn之间始终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较其他元素言,Zn、Pb与其他元素及颗粒物的相关性较弱。(5)地壳元素及Mn在4种评价方法中均未出现超标现象。Zn、Cd、As来自人为源。地质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似,均为Mn、Cr存在轻微或无污染现象,As、Cd污染较严重,内梅罗污染指数则显示,Mn、Pb、Cd无污染,Cr污染较严重。(6)Mn、Cr对于不同群体均存在非致癌与致癌风险,As仅在沙尘天气对于成年人存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6.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d、Zn、Cu、Cr、Pb、As)总量进行分析测定,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Hakanson评价方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Zn、As、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已经达到了极重的污染水平,并使得锦州湾海域部分区域长期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7.
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Cd、Zn、Cu、Cr、Pb、As)总量进行分析测定,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Hakanson评价方法对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Zn、As、Cd和Pb等重金属元素已经达到了极重的污染水平,并使得锦州湾海域部分区域长期处于高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8.
张勇  董娴  漆亮  陈卓 《地球与环境》2018,46(3):251-256
本文在贵阳市市中心区和郊区设置两个采样点位,采集春季和冬季PM_(10)、PM_(2.5)样品,在封闭溶样装置中采用HF和王水消解,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市中心区样品中铂族元素的浓度大于郊区,其含量与交通密度有关;与Pt和Rh相比,颗粒物中Pd的浓度更高,Pd具有较大的溶解性,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更严重的危害;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浓度呈现季节性变化,冬季大于春季。与国外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大气颗粒物中铂族元素的污染程度较低,但这种潜在的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以沈阳市2012—2013年采暖期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为研究对象,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PM10中的9种重金属成分,结合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区的PM10浓度低于郊区,但SO2和NO2浓度高于郊区;PM10中,采暖初期Pb,Cr,Ni,As含量远大于中后期;郊区Fe,Mn,Zn,Pb,Hg含量高于市区,工业区Cu高于其他区;Pb,Cr,Ni,As极显著正相关,与Mn极显著正相关,而与Cu,Hg极显著负相关;Zn与Mn,Cu极显著正相关,Cu与Hg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保定市大气环境中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在保定市设立观测站点,利用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对保定市大气PM2.5进行了连续昼夜采集,并使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分析了样品中的V、Cr、Mn、Co、Ni、Cu、Zn、As、Cd和Pb等10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保定市大气PM2.5浓度范围为16.84~476.19 μg·m-3,采样期间有65d高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超标率为54.2%.保定市PM2.5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变化趋势为:除Ni、Mn和Co外,夜间浓度略大于日间;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秋冬季浓度大于春夏季.富集因子分析可知,保定市Cu、Zn、Pb、Cd主要来自于人为源,特别是受到交通源的影响较大.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保定市大气PM2.5中的重金属污染的非致癌风险较小,致癌风险主要是As、Cr、Cd和Co,且成年人的致癌风险大于儿童.  相似文献   

11.
土壤整体质量的生态毒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土壤样品采自沈阳西部污灌区 .进行了污染物 (重金属和矿物油 )含量分析和生态毒性试验 .重金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 ,矿物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生态毒性试验分别参照国际标准组织 (ISO)和OECD指南 ,进行了植物毒性试验、蚯蚓毒性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植物试验以小麦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50h ,蚯蚓毒性试验以蚯蚓死亡率、体重增长抑制率为试验终点 ,试验周期28d .土壤中矿物油含量在145mg/kg~1121mg/kg ,重金属Cd为0.34mg/kg~1.81mg/kg .土壤对植物和蚯蚓显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 ,土壤的蚕豆根尖微核率明显高于对照 .种子发芽根伸长抑制率为2.0%至-35.1% ,蚯蚓死亡率为0%~40%.体重增长抑制率由14d的-2.3%~-19.4%在28d增加到-2.1%~10.7% ,蚕豆根尖微核率最高达6.62/100.研究表明 ,土壤中的污染物积累较低 ,但具有明显的生态毒性 .  相似文献   

12.
根据连云港市污染物排放量的比较和污染减排任务的要求,选取COD和NH3-N 2种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详细研究连云港市工业行业的COD和NH3-N产、排量,根据数据测算出所占排放量比重,对比重较大的饮料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和化学品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的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治理设施大部分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废水生物处理法进行有机物治理.总结了连云港市在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绮 《重庆环境科学》2000,22(5):21-23,27
以某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为研究实例,寻求值-排污-水质综合协调解方法,寻求净收益最大时的总体规划方案。建立目标参数规划模型,寻求不同生产规模条件下的产值-排污-水质协调解,又探讨了水环境标准约束下的某化工区废水治理费用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以供决策者选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雪亭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134-135
介绍了滇池水质状况,对滇池富营养化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当前国际化学危险品的各种分类体系,对比了GHS与TDG、EU_CLP、DOT、WHMIS等对化学危险品的具体分类。有助于GHS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推进GHS在我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论给水管材发展的新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给水管材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给水管材的发展动向详细地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给水管材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向,提出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通过对我校试行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04级827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分数、耐力指数、握力指数等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总结评价,从而得出了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地协同管控成效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分区分类管理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管控制度,生态保护地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区域,开展生态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及不同类型生态保护地之间的协同管控成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吉林省自然保护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生态保护地(即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为研究对象,以重要生态空间、植被生态、水源涵养功能为主要内容,基于“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省域”的管控梯度差异,评估分析了生态保护地的协同管控成效。结果表明:(1)从重要生态空间协同管控成效来看,自然保护地的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最高、人类活动干扰指数最低,这与生态保护管控严格程度呈现很好地正相关。但是1980—2015年间重要生态空间面积比例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与管控严格程度没有表现出正相关。(2)从植被生态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植被覆盖总体呈现出自东向西逐步降低的特点,与东部分布有重点生态功能区和森林类自然保护区、西部分布较多的湿地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特征一致。但是,由于湿地及水域类型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较高,且分布在吉林西部草原和平原区的面积比例较高,自然保护地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植被覆盖稳定度低于重点生态功能区。(3)从水源涵养功能协同管控成效来看,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出东部和西部高、中部低的特点,与这两个区域主要分布有森林、草地和湿地等重要生态空间密切相关,也与分布着大面积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密切相关。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能力最高,且年际变化最小、稳定性最高。  相似文献   

20.
后勤装备防腐涂层加速试验环境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后勤装备服役特点,综合考虑亚热带沿海地区湿热、紫外光照、盐雾等主要腐蚀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后勤装备表面涂层的加速试验环境谱,给出了各环境块的具体确定方法,并且提出了建立加速谱与装备实际使用环境的当量加速关系的方法。为后勤装备外露关键部位涂层使用寿命评定、涂层有效性检验和腐蚀修理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