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防灾博览》2002,(2):16-16
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会议于2002年3月 20—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总要求:认真贯彻“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震灾预防为重点,适度、稳妥地开展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法制观念,使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行动,以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共中央宣传  相似文献   

2.
要积极有效地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保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应在抓好全民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在宣传的重点对象上下功夫,在宣传的手段上花力气,通过建立一个长效的防震减灾宣传机制,使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警钟长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防震减灾工作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关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规定》中提出的“增强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对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防御能力”的具体内容作了阐释。认为宣传的实质是减少民众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四度”,即减少无知度、减少不确定度、减少疑惑度、减少混杂度。文中还提及,为提高宣传效果,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时,尽可能结合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信息和评价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机制及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杨秀生  刘涌梅 《灾害学》2006,21(1):98-102
信息杜会里人们意识形态具有网络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两面性,这给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际遇。本文分析了信息杜会基本特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积极和制约因素,在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机制与政策。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溧阳地震四十年来该地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区居民的个人基本信息、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理解、知识需求和偏好,以及对江苏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的评价进行调研。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溧阳市社区居民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对地震预报信息发布和相关法律法规认知方面还有欠缺;防震减灾知识需求强烈且务实,最想了解的是自救互救知识,偏好科普讲座和应急演练活动;对我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评价为中等偏上,在评价过程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实用性、宣传品质和渠道。本次调查为今后开展溧阳市社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攀枝花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传方针,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在宣传防震减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搭建了一个有利于更好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平台,取得了明显的实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正式起步于1969年渤海7.4级地震。震后,地震部门组织的地震科普宣传队,广泛深入基层,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经过50多年的发展,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深深植根于山东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实践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出"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重点,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示范创建为引领,以阵地式宣传为龙头"的宣传思路,形成特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时俱进的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新局面,防震减灾意识深入民心,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养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八周年,进一步依法促进无锡市防震减灾工作和谐发展,增强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无锡市“十一五”期间实现“两个确保”、建设和谐无锡打下坚实的基础,无锡市地震局于3月1日举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八周年宣传活动。活动增强了市民防震减灾意识及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等知识,加深了理解地震工作部门依法坚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概述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防震减灾能力的状况,提出上海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完成地震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加速遥测台网现代化,抓好前沿科学研究,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24日上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地震局在京联合召开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方针政策,回顾总结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经验,研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部署"十二五"期间防震减灾宣传工作。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指出,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防震减灾宣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基本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在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中的成功经验:本省及有关城市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的政府职能,各级领导决策及时,指挥果断、地震专业科技人员尽心尽职,迅速判断震情,安抚民心以及新闻部门反应快,报道勤,收效好。并由此提出南黄海6.1级地震应急的3点体会和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工作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灾区为例,通过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家庭际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当地农村家庭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尚不理想,综合防震减灾能力较弱;家庭对地震灾害知识和防震减灾技能的掌握程度,显著地影响着其在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其中防震减灾技能的影响更显著;经济收入和教育背景不同的家庭,其地震灾害的认知水平和响应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更明显,且可能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口总数与家庭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的综合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也叠加了家庭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对研究区而言,加强防震减灾实用技能和震时如何有效应对地震影响方面的教育,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地震社会心理与防震减灾宣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文卫 《灾害学》2006,21(3):114-119
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以往研究结果,对社会公众对待有关地震事件的社会心理作了深入分析,并对新时期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作了初步探讨。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防震减灾宣传工作首先要了解地震社会心理,并根据社会心理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的观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要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不同社会心理和需求,要注意同一人群不同地震时期的不同的社会心理,还要注意不同宣传形式的作用和效果。据此,提出了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时期的社会心理、结合形式多样和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防震减灾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4.
震后救灾宣传尤其是有关震情的宣传报道与社会的稳定关系极大。本文以常熟地震为例,通过对该次地震救灾宣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剖析,提出了今后江苏救灾宣传中应注意把握好宣传的政策性、快速性、组织性、协调性、真实性、针对性及二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宣传是防震减灾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现场应急宣传因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时效性,在灾区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安抚灾民情绪、传播科学知识、减轻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2011年云南盈江5.8级和缅甸7.2级地震为例,对地震现场应急宣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探讨研究;从方案编写、流程设计、模板化宣传单制作等几个方面规范和强化了现场应急宣传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对云南地震现场应急宣传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建立科学、系统的现场应急宣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对日本关东、阪神二次大地震作了概述 ,并将其灾情作了比较与分析。进而提出了日本首都的地震危险性问题 ,针对东京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高度集中的大都市的特点 ,提出几点防震减灾建议。并希望以上分析工作能对中国大城市的防震减灾工作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曹志诚  刁桂苓  刁建新 《灾害学》2004,19(Z1):46-48
分析了河北省张北地震的伤害情况,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认为,政府应当尽快制定农村建筑物抗震设防的管理制度,加强防震减灾宣传,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抗震意识,全面提高农村房屋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8.
防震减灾中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卫星遥感技术在减轻自然灾害中发押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得不指出,卫星遥感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均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地震事件十分复杂,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规律尚未搞清,难以发挥卫得遥感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由中以使用的卫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有鉴于近感技术的分辨率还不够高,重复观察的周期长,限制了这一技术在防  相似文献   

19.
钱祝  何建树 《灾害学》1991,6(3):94-96
本文总结了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分析了城市震害严重的原因,提出了减轻城市震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