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引入了目前环境价值评估领域运用广泛的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武进港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居民的支付/受偿意愿(WTP/WAP)进行调查研究。305份有效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1)64%的受访者有支付意愿,用中位值法和平均支付意愿法计算得出武进区居民的支付意愿为40~555元/年,武进区2010年人口为1003万余人,居民的总支付意愿范围是4 012~5 56665万元/年,支付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各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无相关关系;(2)62%的受访者有受偿意愿,平均受偿意愿为3462元/年,约为支付意愿的63倍,受偿意愿与受教育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与职业存在负的弱相关性。对造成WTP与WTA巨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综合考虑评估结果,对武进港流域的水环境改善提出建议,促进决策者更好的平衡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
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有利于科学合理、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在理解湿地管理决策机制的基础上,用CVM法对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利用415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长沙市居民对于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的支付意愿;调查数据主要来自长沙市五区。研究表明: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支付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被访者的社会经济特性、被访者对湿地的了解程度、被访者在湿地的休闲时间、湿地的距离远近等;长沙市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为0437 6亿元/a,其中存在价值为0253 8亿元/a,遗产价值为0096 3亿元/a,选择价值为0087 5亿元/a。所计算出的非使用价值是一个动态变化的量,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将随之增强,对于湿地生态资源的支付意愿也将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地区河岸带的环境质量提升情况,基于条件价值法(CVM)研究上海市居民对河岸带的偏好、支付意愿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通过SPSS软件考察影响受访者支付意愿率的主要因素。得到以下结论:①受访者对上海地区河岸带满意度与其使用河岸带频率呈显著相关性(p=0.001),表明受访者与河岸带的亲疏关系主要取决于其利用河岸带的实际频率。②使用五点评价法对河岸带状况进行分析,亲水性指标得分2.94,水质指标得分3.51,分别为受访者对河岸带最满意与最不满意要素。③针对河岸带10项评价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可将受访者对河岸带的满意度因子归纳为河岸带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且后者的影响权重更大。④受访者对树草结合、人行道位于绿化间且护岸保留湿地的河岸带布局的评价结果得分1 199,为最高得分,表明受访者偏好该类河岸带布局。⑤投标金额在一系列影响支付意愿率因子中,显著性p=0.000,影响最为剧烈。⑥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为537.6元/(年.户),整个生态系统的估算价值为2.74亿元/年。  相似文献   

4.
基于意愿调查法,通过支付卡式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武汉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有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57.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境进行补偿性的支付;问卷调查结果认为,支付意愿值随年龄、个人月收入和文化程度等不同而变化,年龄大、文化程度和收入高,而且游览次数多的游人,支付愿意值更高。支付意愿分布范围是4.4~7.8元,平均值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估计得到支付意愿值分别为6.1元/人和7.7元/人。以2011年游客量43万人次计算,总支付意愿为296.7万元。  相似文献   

5.
基于CVM的荆州市稻田生态系统的景观休闲旅游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调查了荆州市居民对稻田生态系统景观休闲旅游功能的认知程度和支付意愿,对受访者的社会经济特征与支付意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对荆州市稻田景观休闲旅游功能的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评估。结果表明,居民对稻田景观休闲旅游功能的认知程度很低,对其十分了解的仅占3.5%,并且更侧重于旅游这一目的,达到61.1%。同时,78.7%的受访者认为稻田景观休闲旅游是赋有乡愁情感的。对影响受访者支付意愿的诸多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稻田景观休闲旅游功能的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的文化程度(P=0.000)和月收入(P=0.004)呈极显著正相关。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文化程度对支付意愿的敏感性较大。按人均支付意愿计算,荆州市稻田生态系统景观休闲旅游的总价值约为4.43亿元  相似文献   

6.
上海近年来以O3和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合理评估大气环境对居民产生的影响对于环境政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上海500位居民开展了关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居民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较高,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全市在购买和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防雾霾口罩方面的开支约为23亿元/a;在所有受访者中,有56%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支付意愿,且收入、学历和患病程度与愿意支付的概率呈正相关,年龄则表现为负相关;从支付金额来看,有支付意愿的受访者对于减少一天雾霾的平均支付意愿为74元/户,推算至2016年全市整体的支付意愿在200亿元左右。其中,学历、收入、家庭人口数、患相关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防护意识与支付金额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年龄则表现为负相关。进一步比较上海主要污染物的减排成本和居民支付意愿,从全社会成本角度,进一步开展污染减排具有成本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中支付卡式(PC)和二分式(DC)两种问卷,对九华山风景区游客保护古树名木的支付意愿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838%的游客认为应该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仅有302%对保护现状满意。支付卡式问卷调查结果为808元/(人·月),二分式问卷调查结果为954元/(人·月);按2010年游客接待量401万人次计算,2010年游客对九华山风景区古树名木保护的总支付意愿分别为1500×108元和4589×108元。影响支付卡式问卷支付意愿值的主要指标是年龄、个人年收入、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相关性;影响二分式问卷支付意愿的主要指标是个人年收入。支付卡式问卷和二分式问卷支付意愿均与第一次调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C1和PC2、DC1和DC2支付意愿值相差分别为062和173元,两次结果重现性良好,对本次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给予了保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实地调查响沙湾景区游憩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以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对内蒙古响沙湾景区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支付意愿(WTP)较低。每个游客支付意愿的中位值为30元,平均值为78.2,并基于WTP中位值法和Spike修正模型的平均值法对响沙湾进行非使用价值评估。本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游客支付意愿的因素,研究发现WTP与旅游者的客源地和目前有无工作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支付工具分为自愿支付工具(如捐赠)和强制支付工具(如征税、门票)。支付工具提供了支付情景,为了避免出现支付工具偏差,CVM选择合适的支付工具非常重要。本文运用CVM单边界二分式和双边界二分式两种引导技术,以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为例,通过分别设计自愿支付工具——捐款、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和强制支付工具——门票三种调查问卷获取数据,比较研究了CVM自愿支付工具与强制支付工具对支付意愿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运用捐款、义务劳动和门票三种支付工具,在单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为626.43元/人、547.32元/人和603.30元/人,95%置信区间分别为559.01~712.72元/人、487.03~643.12元/人和527.38~708.94元/人,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816.492 6×10~4元/a、749.323 9×10~4元/a和759.172 7×10~4元/a;(2)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为504.30元/人、474.97元/人和473.15元/人,95%置信区间分别为463.14~547.28元/人、439.47~514.50元/人和431.80~516.77元/人,沂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的游憩价值分别为646.980 9×10~4元/a、650.357 6×10~4元/a和595.401 4×10~4元/a;(3)在单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自愿支付工具——捐款和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是强制支付工具——门票受访者支付意愿的1.04倍和0.91倍;(4)在双边界二分式引导技术下,自愿支付工具——捐款和自愿支付工具——义务劳动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分别是强制支付工具——门票受访者支付意愿的1.07倍和1.00倍;(5)在两种引导技术下,选择自愿支付工具与选择强制支付工具对支付意愿影响均较小。  相似文献   

10.
基于WTA的湿地周边农户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公平合理的湿地保护局面的形成,对鄱阳湖湿地周边农户家庭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生态环境的认知、以及基于禁渔期、保护候鸟和封洲禁牧等保护措施的生态补偿意愿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表明:(1)鄱阳湖周边农户的家庭收入与湿地紧密相关,湖区农户具有一定的湿地生态环境认知和生态保护意识;(2)193份有效问卷中愿意接受补偿的比例高达881%,农户户均生态补偿意愿为3399元/(a·户),由此估算出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额约为每年582亿元;(3)Tobit回归模型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偿意愿受年龄、生态效益的认知及生态保护态度的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提高农户的生态保护意识、对湖区农户进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是解决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鱼洞河是乌江水系的一个小支流,为下游贵阳市提供饮用水水源。在鱼洞河上下游之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理论上需要知道上游治理污染和维护生态环境的费用,以及下游对上游提供的生态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只有下游的支付意愿大于上游的费用,上下游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才有理论可能性。在对上游龙里县汇水区进行实地调研后,重点评估了当地安装沼气系统、坡耕地(≥25°)退耕还林、其他地区的土壤侵蚀防治以及点源污染治理费用,得出上游治理投资费用为199万元,年度费用每年89.2万元-168万元。采用意愿调查法(CVM)对贵阳市自来水用户对上游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贵阳3个区内选取了900户作为样本,结果表明,有62.7%的人愿意为生态补偿付费。采用PROBIT模型,可以计算出为避免鱼洞河水质恶化的支付意愿均值为0.37元/m3,贵阳市自来水用户总的支付意愿每年达847万元。结果表明在鱼洞河水源地进行上下游生态补偿理论上是可能的,补偿标准介于上游费用与下游支付意愿之间。  相似文献   

12.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生态受益者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问卷调查和条件估值法,以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保护区受益者视角,分析受益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知、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和支付方式,探讨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结果表明:(1)受益区居民对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不熟悉,但绝大多数受益者认同保护区与漓江中下游的水源密切相关。部分受访者不认同作为保护区生态效益受益者的身份;(2)8558%的受益者愿意为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提供帮助,受益者的支付意愿为每户每年28789元,对受益者来说,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为202×108元/a;(3)文化层次和家庭年收入与支付意愿的关系呈单调变化,职业的影响表现出企业员工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教师,农民的支付意愿最低;(4)受益者支付意愿的方式偏好存在差异性,比起现金支付,受益者更倾向于通过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和纳税的形式,支付保护区提供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意愿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中争论的焦点问题——支付意愿的问卷"内容依赖性",本文以上海城市内河生态修复为评估对象,构建CVM的假想市场,设计评估顺序、评估对象尺度、嵌套物品等四重方案,通过720份问卷平行调查对同一评估对象在不同问卷中获得的支付意愿,并进行估计值比较和t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支付意愿的数值随评估尺度的增加并不显著增加;单独评估比作为嵌套物品评估具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值;在问卷中先被评估的物品居民给出的支付意愿较高;整体物品的支付意愿小于各部分的加总。研究结果验证了国外实证研究文献报道的"范围不敏感"、"嵌入效应"、"顺序效应"、"部分—整体效应"等现象的存在。对此现象的解释主要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在将CVM研究结果应用于公共政策中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引起的偏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随机效用理论的赣江流域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可为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在随机效用理论框架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和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了心理距离、心理所有权对支付意愿的影响,引入区位和类别虚拟变量对比分析了异质性支付意愿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赣江流域593份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感觉河流离自己越远,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低;居民对河流的心理所有权越强烈,则其支付河流生态服务价值的意愿越高;对水质满意度较低、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高是下游居民支付意愿偏高的主要原因;与赣江的心理距离较远,对环保部门的信任度较低是抗议性响应群体支付意愿偏低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到的政策启示在于政策制定者在设计生态补偿制度时应该重视居民支付决策的心理机制,因人因地选择不同的政策工具。从心理上缩短人与河流的距离,提升居民对河流的占有感,都有助于提高赣江流域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15.
了解与把握游客的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是实施旅游生态补偿政策的前提之一。以黄山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条件价值法获取游客的支付意愿信息,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从游客个人特征、旅游环境影响认知、游客满意度、重游意愿、生态补偿认知等4个方面对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旨在为国家公园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游客具有较高的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86.7%的游客表示愿意在每次游览黄山风景区支付旅游生态补偿金,仅有13.3%的游客不愿意支付。游客的支付意愿与游客自身的角色定位密切相关。(2)从回归结果来看,游客的性别、年龄、重游意愿和补偿必要性认知对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女性游客支付意愿高于男性,年龄与支付意愿呈显著负相关,重游意愿和补偿必要性认知与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学历水平、月收入、旅游环境影响认知、满意度和补偿政策认知等变量对支付意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显著影响。但从统计结果来看,学历水平、黄山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破坏的担心度、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满意度对游客的支付意愿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游客月收入水平和补偿政策认知与支付意愿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环境价值评估中广泛存在支付工具效应,经济学家发现,当采用"缴税"和"劳动"支付工具分别开展环境价值评估时,得到的评估结果往往存在显著差异,但现有研究仍未对支付工具效应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该研究同时采用"缴税"和"劳动"两种支付工具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城市湿地价值进行评估,并检验两种支付工具的评估结果是否存在差异。该研究首先基于时间分配理论比较了"缴税"和"劳动"支付工具在评估环境价值时存在的理论差异,并据此提出了研究假说。随后,课题组分别基于两种支付工具设计了两组选择实验,在2017年5月对北京市居民开展了网络调查,调查对象被随机分配到两组实验样本中。基于调查数据,该研究采用随机参数Logit模型和广义多元Logit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居民对湿地属性的偏好,并据此估算了湿地属性的边际价值。结果显示,北京市湿地面积每增加1 000 hm2、湿地Ⅱ类与Ⅲ类水质的占比每增加1%、湿地动植物种类每增加10种、湿地植被覆盖率每增加1%,基于"缴税"支付工具估算的边际支付意愿分别为每年23.254元、17.266元、5.559元和9.041元,基于"劳动"支付工具估算的边际劳动意愿分别为每年0.211 d、0.138 d、0.042 d和0.093 d。采用缴税支付工具估算的边际支付意愿约为采用劳动支付工具估算的边际劳动意愿与实际工资率乘积的50%,即支付工具效应得到证实。男性样本中的支付工具效应强于女性样本。而且,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越高,支付工具效应越强。该研究的分析结论可以为城市湿地的修复与保护提供必要的决策参考。后续的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考虑利用支付工具效应设计环境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来国内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对其非使用价值的正确认识和判断,出现了高速增长与效果欠佳的矛盾,如何科学评价休闲农场开发的非使用价值,对于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条件价值评估方法(CVM)是国内外评估非使用价值和支付意愿较为成熟的方法,但尚未用于对具有"三产融合"和"三生一体"特性的休闲农场的评估,本研究以福建开发较为成熟的长泰福友休闲农场为研究取样点,采用该方法探究游客对休闲农场生态景观质量的感知水平及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游客对福友休闲农场生态保护价值支付意愿的下限为18.26元,支付上限为23.10元,游客对福友休闲农场生态景观保护的支付意愿为96.45万元/年;提供便捷的支付渠道和公开资金的使用途径能有效提升游客购买生态景观保护价值的支付意愿;农场空气的好坏、农场的生态体验设计、农场的田园功能分区在主题设计、耕作体验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创新程度对游客生态保护的支付意愿影响较大;对于大部分拥有一定农场阅历但对农业多功能性认识不足的游客,在便捷的支付手段和珍稀植物品种的吸引下,更倾向于形成较低水平的生态保护价值支付意愿,而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特别是拥有农场、生态相关领域研究背景,对于农场生态功能性、体验养生内容拥有一定认知的游客,则愿意在更高的价格水平支付农场的生态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江西省8个县(区)591户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通过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对农地转入的意愿越弱;从其他农户租田的方式越稳定、向其他农户转入农田所支付租金越高对农户农地转入意愿有积极影响;对从其他农户租种农田的租金标准的评价越高,农户对农地转入的意愿越低;对粮食生产经营效益的评价越高、生产经营中担心的问题种类的项数越大的农户其农地转入意愿越强。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多方面、多领域、多层次地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发展非农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介组织,规范农地流转合同和农地租金数额;进一步加大政府对种粮大户的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9.
环境健康价值评估中的年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健康价值评估研究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证研究焦点之一,也是重要的学术问题。长久以来,环境政策效益评估中是否应该赋予老年人较低的统计寿命价值一直存在广泛争议,且尚未得到一致性结论。通过设计选择实验,对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健康效益进行了抽样调查,并采用MNL模型对北京市约500个居民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估算了不同年龄人群对健康风险减少的支付意愿,针对中国人群中统计寿命价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探讨。结果表明:一方面,在总体样本中设置年龄虚拟变量,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变量系数的符号均显著为负,即年龄因素对减少空气污染带来的死亡风险降低的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年龄越大支付意愿相对越小;另一方面,不同年龄人群分组样本结果显示,统计寿命价值与年龄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统计寿命价值在中国存在"老年折扣"现象。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环境政策的健康效益分析中如何考虑年龄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权变评价法(CVM)调查了北京市居民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健康风险的认知状况、行为选择及降低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182.5%的居民认为北京市空气污染较为严重,52.4%的居民知道雾霾天气是由PM2.5引起的并认为其会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影响,92%的居民认为政府应该承担更多降低PM2.5健康风险的责任。2在降低风险的行为中,能够节省生活成本、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符合日常生活习惯的行为得到了最积极的响应,而会降低居民生活舒适性和增加生活成本的行为支持率相对较低。3在降低30%的PM2.5浓度情景下,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为22.78元/月;在降低60%的PM2.5浓度情景下,居民的支付意愿平均为39.82元/月。而且,居民的个体特征、经济条件、居住位置、交通方式、认知水平及风险沟通等因素,都对降低PM2.5健康风险的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