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王社坤 《环境保护》2014,(13):38-41
制定《生态补偿条例》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法治中国战略决策的具体实施之一。生态补偿概念的界定是生态补偿立法的理论前提。《生态补偿条例》的结构安排应当满足我国生态补偿实践的制度需求,对生态补偿领域、标准、方式、资金等问题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政策、法律尚未规定贯通流域—海域的生态补偿制度,分立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和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无法弥补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基于科学考虑海陆连贯性、创新传统海洋行政管理模式、响应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其实质是以海定陆,对各种入海污染物以区域联动方式在各流域加以管制。遵循流域—海域具有的"海陆过渡相"生态规律,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补偿制度;确立制度的构建主体和立法基本原则,明确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解决流域—海域生态补偿制度入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是通过调整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解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政策工具,设计满足相关方利益诉求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对我国持续有效开展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主要省i市地区的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分析总结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与运行机制设计的基本特点;根据流域环境功能保护需求的差异,将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实践划分为一般流域水污染控制生态补偿和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两种基本模式,然后从补偿标准设计的角度,分析总结了两种模式的异同点,最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青西水源地保护、建设与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情况的考察,分析了现行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益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青西地区制定和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态补偿应当由专门的法律制度调整,我国目前针对该问题的实体和程序立法缺位严重,监管也不到位,尚未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法规体系,需要出台专门的海洋生态补偿规范,并从完善实体、程序和监管相关立法等多方面进行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较偏重于陆地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而忽视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文明背景下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补偿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支撑。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当前实施的各类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并对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发现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在立法、管理、理论支撑与实践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我国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转型中出现"类发展困境"的典型表现,以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境遇的检视为切入,从制度层面论证了生态补偿的可能贡献,并以批判的思维对中国当前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的解构与反观,进而对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法治化做出了制度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按照法律法规、政府手段、市场机制的体系对中国现行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进行了系统的评估,总结了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在法律法规体系、财政制度、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税费制度和市场交易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外部性问题,提出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的初步框架,包括西部生态补偿、生态功能区补偿、流域生态补偿和生态要素补偿等.并针对当前生态补偿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提出近阶段中国生态补偿应该重点突破的若干政策领域.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建设与保护更多注重工程性措施维护和改善,却忽略了开展水源保护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利益影响,造成保护区发展受到限制。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旨在对利益受损者的利益补偿与恢复,调动保护区政府和居民开展生态保护的积极性,避免水源保护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主体、客体及补偿对象,对不同补偿方式开展比较,对中国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磨盘山水库已成为哈尔滨市人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解决保护区农药和化肥等造成的面源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要在这一地区发展建设无任何污染的有机食品基地,这对农民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造成局部和暂时的利益损失,因此,必须要有生态补偿机制,才能使保护区发展有机食品成为可行。本文为此疑出了建立磨盘山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方法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与受益地区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是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秦岭是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补偿作为协调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有助于推动该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实现秦岭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秦岭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主要包括秦岭在区域调水、森林生态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生态补偿研究,以及秦岭生态补偿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南水北调、退耕还林(草)以及生态移民搬迁等具体生态保护工程补偿实践,并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公众参与、补偿方式几个角度探讨了秦岭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秦岭生态补偿研究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成为实现公平的方式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而当前中国的跨流域调水的生态补偿是国家和政府主导型的,然而单靠国家和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市场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因此,引入市场机制对跨流域调水进行生态补偿,是十分有效的。通过对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介绍来引出构建中国今后跨流域调水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的水资源包括两个含义:经济资源(具有战略性)和自然资源(具有基础性)。小流域的水资源能控制生态和环境,而如何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则可通过对小流域的补偿机制来加以实现。因此,我们要树立资源是有价值的、环境是有价值的和生态服务功能是有价值的理念,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这些都是全社会所关注的。现阶段,在国外和国内都对小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这项机制,我们有必要在建立和完善该机制时,认真比较和研究国内和国外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综合报告指出,中国水资源的总体战略,妊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来支持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合理地确定生态环境需水量。生态用水配置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议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中的生态补偿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邓睿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Z1):65-6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地球同一纬度上保存较为完好的大面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处理好目前西双版纳在发展和保护中存在的远期与短期利益、局部与全局利益矛盾突出的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 分析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提出了建立生态补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难点和重点,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做好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行业的生态补偿工作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提出了应用条件价值法确定行业生态补偿标准的思路,并以福建省宁德市敖江流域石材行业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福州市民对敖江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平均支付意愿为0.21元·t-1自来水,福州市居民愿以自来水费的方式提供3066万元的资金用于敖江饮用水的生态补偿工作.以宁德市石材行业的总产值占宁德市当年GDP总值的百分比(14.4%)作为石材行业生态补偿资金分配的权重,则2010年宁德市石材行业的生态补偿标准为441.50万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目前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尤其是如何保障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生态补偿的概念以及实施机制,然后通过参考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进行综合的阐述,主要包括“补偿标准的核算体系”、“补偿费用征收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机制”、“补偿费用使用的监督机制”这几个方面,并结合山东省南四湖退耕还湿生态补偿实例进行分析,最后针对生态补偿保障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和监督保障体系建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生态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水"为要素评价城市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并以水资源短缺的北京市为案例城市进行剖析.探讨了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内涵和4种典型城市水生态足迹的发展轨迹,提出了基于城市生态需水量的水生态足迹的核算方法.对案例城市北京的研究结果表明:(1)北京城市河湖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10.45×108m3,地下水多年平均生态需水量为26.34×108m3;(2)北京市多年平均的水生态足迹为1.42.以上结果表明北京的水资源利用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9.
水价改革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原因和必要性,分析了生态补偿对水价改革和完善的意义、价值和作用以及生态补偿纳入水价改革的策略、方式与途径,提出了建立补偿-融资一体化生态补偿的规划设计和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中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状况,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回顾、补偿现状的描述,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