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菜籽油油脚-皂脚“水解-醇解,皂化”复合裂解清洁工艺。脂基裂解率98%,脂肪酸得率96%,芥酸纯率95%。由油脂化工热力学,动力学的理论,实践和极差分析,方差分析得到油脚-皂脚基裂解率,脂肪酸得率各主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显著性水平和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复合裂解高效提取菜油脚—皂脚脂肪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高效提取菜油脚—皂脚脂肪酸的技术关键,显著提高菜油脚—皂脚脂基裂解率和脂肪酸得率,提出水解― 醇解、皂化复合裂解清洁工艺.结果表明,脂基裂解率98% ,脂肪酸得率96 % ,芥酸纯度95 % .最佳工艺条件及其影响显著性程度为:水与菜油脚—皂脚体积比3:1( 影响显著) ,水解时间12h( 影响显著) ,水解温度190℃,黑脚醇解- 皂化时间8h.  相似文献   

3.
针对实际需求,采用酸化水解,蒸馏一次提取和分离,以及酯化,皂化、酸化、蒸馏二次提取油脚-皂脚中脂肪酸,并用溶剂结晶法提纯分离精芥酸,是一项植物油厂综合利用油脚-皂脚,提高经济效益,减轻污染的清洁工艺开发研究,所提取的芥酸收率高,纯度高,通过正交实验成果的极差分析,得到影响脂肪酸收率因素的主次顺序及较佳的水平条件。  相似文献   

4.
据测算,在榨取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过程中,会余留下5%至15%的油脚和皂脚,这些油脚和皂脚几乎都作为废料被抛弃,不仅白白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其实,这些油脚和皂脚可以回收利用,经综合加工开发生产出极具经济价值的产品,前途十分广阔。开发的途径主要有:提取食用油和制造肥皂。常用水化和碱炼、酸炼等综合办法从油脚中提取食用油,并利用其皂脚制造肥皂,生产工艺较为简单,适宜无成套精炼设备的个体户采用。回收中性油,提取磷脂。通常新鲜的水化油脚,内含有20%至25%的中性油、25%至叨%的磷脂和北%至55%的水,其磷…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某日化厂皂脚废水为治理对象 ,通过试验研究 ,提出了“预处理 锅炉烟气脱硫除尘 混凝沉降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处理工艺 ,并由中试确定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应用后表明 ,皂脚废水按相应工艺处理后 ,处理水可回用于烟气脱硫除尘 ,而回用外盈余水经生化处理后可实现达标排放。该方法处理成本适中 ,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本方法通过对植物油厂皂脚进行水解皂化和盐析合成皂胶,再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及微量防腐剂,制成橡胶厂直径6cm以上胶管生产用脱模剂,方法简单,原料易得,使用效果与动物油脂法生产的脱模剂一样理想,且制做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铜藻基生物炭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优势大型海藻之一的铜藻为原料,采用水热炭化法制备了生物炭.同时,通过正交法,以碳回收率和得率为指标,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等因素的影响,确定制备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铜藻基水热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80℃,铜藻与去离子水质量比1/4,在此条件下,水热炭的碳回收率为65.0%,得率为51.4%.元素分析、BET、接触角测定和傅里叶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铜藻基水热炭比表面积为26.6 m2·g-1,pH值为4.8,具有较高的O/C和较低的C/N,与干法裂解炭相比,其亲水性更强,且表面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氧、含氮官能团,灰分含量更低,得率和碳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3.4%和33.5%.  相似文献   

8.
以废弃油脂为原料,研究废弃油脂蒸汽裂解生产低碳烯烃的可能性,重点探讨裂解温度对液体产物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低碳烯烃的收率随之增大;废弃油脂首先发生酯基断裂,生成各种长链脂肪酸,随着温度升高,各类脂肪酸逐渐热裂解为各种小分子物质,其酸值逐渐降低,液体产物中芳香族化合物逐渐增多,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研究液体产物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利用废弃油脂蒸汽裂解产生的液体产物,使废弃油脂用于部分替代石脑油,补充蒸汽裂解原料。  相似文献   

9.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裂解正己烷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一种新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方式滑动弧放电对正己烷的裂解效果,检测了主要裂解产物,并分析了供给电压、正己烷初始浓度、电极材料和反应器结构对裂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可以有效处理正己烷,最高裂解率达96%.在空气中的主要裂解产物为CO2、CO、NO2和H2O.增大供给电压可以提高正己烷裂解率;初始浓度增大后裂解率下降,但绝对处理量增大;相同能耗情况下,采用铁电极时能量利用率最低,正己烷裂解率低于铝电极和铜电极;电极最小间距和喷嘴直径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裂解效果,优化两者的匹配关系可以提高裂解率.  相似文献   

10.
在加工菜籽油的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含油量为5~10%的菜油脚,弃之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菜油脚,可以废物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真是一举两得。菜油脚开发利用的途径主要有: 一、提取食用油后再用皂脚制肥皂。对菜油脚,可用水化和碱炼、酸炼等综合办法,从中提取出食用油。对剩下的皂脚,再和其它  相似文献   

11.
对污泥基生物炭提升活性污泥系统处理性能进行探讨,将活性炭和污泥基生物炭分别投入A2O工艺厌氧池活性污泥,发现其对COD削减率最高分别为72.9%和41.1%,均能有效削减,生物炭对TN削减率最高为74.1%,优于活性炭.表征显示污泥基生物炭上更易附着活性污泥且比表面积更大.在A2O小试厌氧池中以"1次/污泥龄"为频率投加活性炭、污泥基生物炭和脱脂污泥基生物炭,结果发现:投加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TP的削减均优于活性炭,投加脱脂污泥基生物炭对COD、TN的削减与投加活性炭相当,对TP平均削减率高达85.6%,优于活性炭,表明生物炭处理(BT)工艺比粉末活性炭处理(PAC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能力更强,脱脂污泥基生物炭作为污泥脂质提取后的副产品更经济.  相似文献   

12.
利用铬鞣脚料生产铬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CrO_4~(2-)与Pb~(2+)生成难溶盐的原理,利用铬鞣脚料中的Na_2CrO_4生产铬黄颜料。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精制动植物油过程中可产生大量皂碱废液,其中含约30%的脂肪酸。当荣化学公司把各制油厂的皂碱废液收集起来,经皂化分解制得粗制脂肪酸。蒸馏后制得大  相似文献   

14.
机械修理行业产生的高浓油皂洗涤废水中含大量的油、皂、未失效的清洗剂及其他成分,水处理难度较大.笔者在小试及中试基础上确定了破乳除油皂、回收清洗剂的资源化工艺路线,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UNITANK+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制皂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 U NITANK系统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主要污染物为油脂、甘油等的制皂工业废水。经过试验研究 ,工艺参数选择和运行处理效果分析 ,结果证明 ,采用该工艺处理制皂工业废水 ,三格池好氧 U NITANK系统的容积负荷为1.5 kg CODCr/m3· d时 ,COD去除率可达 80 % ,接触氧化池的 COD去除率亦在 80 %左右 ,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6.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受原油属性影响明显。选取石蜡基和环烷基2类原油污染土壤,采用清洗预处理-热脱附方法,研究耦合工艺的修复效能,重点比较清洗对土壤粒级的分离效果,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的脱附效率,药剂清洗前后的土壤热脱附修复效果等。结果表明:清洗后2种土壤的砂质组分吸附的石油类脱附率约为59.83%和36.42%,远高于黏质组分。阴离子型α-十六烯基磺酸钠脱附能力更强,石蜡基和环烷基2类油源污染土壤的石油类脱附率为46.5%和39.8%。以环烷基土壤为例,将药剂清洗后分离出的黏粒土进行热脱附,与未清洗的原污染土壤相比,前者脱附所用时间更短。400℃下热脱附3 h,石油类含量降至0.26%。采取清洗-热脱附工艺开展现场试验,清洗后粗粒级砂质土壤的石油类含量为1.56%,黏粒土脱水后热脱附,石油类含量可达到0.57%,清洗-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能耗低于单纯热脱附工艺。  相似文献   

17.
铜藻基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一种大型海藻——铜藻为原料,Fe Cl3·6H2O为活化剂,采用超声浸渍-原位合成法制备了铜藻基载铁活性炭(Fe/SAC),并以活性炭得率和亚甲基蓝吸附值为指标,通过正交法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和浸渍比的影响.同时,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比表面积分析仪对最优结果进行表征,并考察了Fe/SAC吸附亚甲基蓝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Fe/SAC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1 h、浸渍比1∶1,此时的活性炭得率为39.5%,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55.67 mg·g~(-1);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Fe/SAC比表面积为558.31 m2·g~(-1),其负载的铁组分主要为Fe3O4和Fe O;亚甲基蓝在Fe/SAC上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吸附平衡过程,该吸附是熵增加的自发吸热(ΔS0、ΔG0、ΔH0)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处理工艺页岩气钻井岩屑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页岩气钻井岩屑的处理效果,对重庆市某区域典型页岩气钻井岩屑处理后产生的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进行采样,系统分析钻井岩屑经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前后其特征污染物(重金属、PAHs及石油烃)的残留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对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优,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单一热解析工艺、热解析与电解结合工艺均可有效去除油基钻井岩屑中的2~4环PAHs以及石油烃中的轻质组分,3种工艺对钻井岩屑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72.5%、95.3%、93.0%,对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90.0%、93.9%、93.2%.采用固液分离+压滤脱水的方式处理水基钻井岩屑,会导致重金属(Cr、Ni、Cu、Zn、Pb、As)和2~4环PAHs在水基残渣中的累积.处理后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中重金属、PAHs和石油烃含量均未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重金属和PAHs含量均满足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要求.研究显示,经热解析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钻井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可得到有效去除,具有较好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广西某稀土冶炼分离厂皂化工艺改造工程。该厂采用自主研发的氧化钙-氢氧化钙皂化工艺替代原有氨皂化工艺,该工艺能大幅降低生产运行成本、提高稀土产品品质和产量、产生无氨氮皂化废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环境中生物炭胶体形成受到广泛关注,它是生物炭在环境中物理分解作用的重要过程,对污染物迁移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对生物炭胶体释放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甚少,人们对生物炭胶体释放机理的认识还很有限.本研究以小麦秸秆和花生壳为生物质来源,系统地探讨了生物炭的裂解温度(300~700 ℃)和溶液离子强度(0.1~10 mmol·L-1)对生物炭胶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耐磨性增强,且在较高的裂解温度下(≥500 ℃)花生壳生物炭的耐磨性显著强于小麦秸秆生物炭.生物炭的胶体产率受到生物质来源和裂解温度的显著影响,花生壳生物炭的胶体产率低于小麦秸秆生物炭,高温裂解(≥6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显著低于中低温裂解生物炭.在相同溶液离子强度下,生物炭胶体产率与其亚微米级碎片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即生物炭中亚微米级碎片率越高,生物炭胶体产率越高.当溶液离子强度从1 mmol·L-1增加到10 mmol·L-1时,两种来源生物炭的胶体产率均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因生物炭裂解温度而异,其中低温裂解(3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降低了11.1%~11.2%,中高温裂解(≥ 500 ℃)生物炭的胶体产率降低了60.0%~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