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大面积镜面电火花加工法现状.通过改变混粉工作液中微粉的种类、浓度、加工参数以及加工面积进行了工艺试验.验证了混粉电火花加工的确能改善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目前典型的电极直接驱动的小型电火花加工装置——椭圆驱动装置、冲击式驱动装置和蠕动式驱动装置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这些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最后指出了电极直接驱动的小型电火花加工装置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并首次提出了电火花加工机器人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电火花线切割放电加工的稳定性和加工效率,通过检测加工过程中的放电点分布对加工过程进行监控。介绍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过程中放电点位置检测原理,检测系统搭建以及放电点位置分布的评价,通过设计实验检测得到加工过程中工件上的放电点位置并进行评价,验证了该系统的检测精度和评价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用于凸凹球面零件模具加工的回转展成电加工方法.该方法通过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方法的综合应用,不但可以在各种淬过火的模具材料,甚至在硬质合金上加工出不同曲率半径的凸凹球面,而且还可达到很高的精度和好的表面粗糙度.本文主要对这一工艺的原理和加工装置进行必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EDM技术和各种适应控制方法不仅使加工效率更高,而且表面粗糙度亦更好、更均匀。EDM的数控系统大多数采用32位微处理器,所以控制功能和人机界面都有明显改善。WEDM(线切割)的切割速度高达300mm~2/min,几何精度进入微米级,最佳表面粗糙度已达到R_a0.5μm。 此文阐述了新的EDM技术,即SEDM(电火花成形加工)的超低耗损加工,模糊适应控制,混粉加工,WEDM的高速高精度加工和无电解加工,模具工业的工厂自动化系统(PA)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了当今国内最小的实用电火花成形机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初,日本首先成功地发展了高速电火花小孔加工技术.该技术以其独特优异的加工性能,受到了世界各国有关行业的普遍重视.被认为是电加工领域继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之后的第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8.
此文分析了整体结构的不通窄槽深腔模具采用电火花加工工艺中,由于电蚀金属微粒生产二次放电,使型腔无法达到技术要求,铸件成形困难,质量差。又指出,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下,稍加局部修改,设计成分体结构模具。这是较优化的模具结构,避免模具加工难度,加快制造周期,减少生产成本,提高铸件质量。  相似文献   

9.
高精度模具加工除了与机床本身精度有关外电火花电源起重要作用。电极损耗性能与生产率、粗糙度等性能相比更起关键作用。此文论述了在保证同样的电极损耗下,性能优良的电极损耗将使粗糙度更细、放电间隙更小、生产率更高。在例举若干较高的电极损耗指标后提出了评审某电源的电极损耗性能高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1 我国电火花成型机床沿革简述电火花加工技术诞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研究、工艺实验及其设备的功能、效率、结构、造型、可靠性、稳定性、价格和产量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极快的进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其发展一日千里,渐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介绍在通常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液中(煤油)添加一定比例的硅(Si)等粉末,以提高放电的分散性、稳定性,使电火花加工的大面积表面质量和加工性能有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波纹结构换热壁面对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安装微细通道流动沸腾不稳定性实验平台,加工制造了3个具有不同波纹结构换热壁面的微细通道,并进行关于换热介质R141b的相变沸腾换热实验。实验主要研究了热流密度、质量通量等变量对3个微细通道相变沸腾换热时进出口总压降波动的影响以及各个微细通道的总压降标准差的变化。结果表明:进出口总压降波动主要受到换热壁面波纹结构、热流密度和质量通量的影响,相同情况下,三角形波纹结构微细通道的总压降波动方差最大,是波动方差最小的普通光滑微细通道的1.37~1.45倍;质量通量的减小和热流密度的增大都会引起系统不稳定性增强;不同波纹结构微细通道导致压降波动方差不同的原因是波纹结构一方面增大对换热介质的加热面积,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对换热介质的扰动。加热面积的增大增加了换热气泡的生成数量,波纹结构对换热介质的扰动加快了不同相的换热介质的能量传递速度。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电加工研究所是集科研、开发、中试、经营、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经济实体,是北京市重点研究所之一.其任务是发展电加工新技术(包括电火花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离子束加工、电化学加工、电子束加工、等离子体加工等)综合开展电加工新设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电加工所现有职工200人,科技人员占70%,对机光电一体化,特种加工技术、产品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开发能力,并拥有国内外多种先进的机、电加工设备和实验手段.共荣获国际、国家、市(部)级科技成果奖和技术进步奖46项,拥有专利38项.电加工所在超硬材料特种加工和精密模具制造等领域成绩显著.所长、研究员曹凤国等发明的“聚晶金刚石工具电火花加工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日内瓦世界新发明奖;“PCD和CBN放电切割与表面光整加工技术”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技术不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目,而且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加工所已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三十多项,以优越性能畅销国内,并出口到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这些技术及产品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效益显著.1992年电加工所还创办了北京市迪蒙机电新技术公司.迪蒙公司被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认定为新技术企业,并列为十大创汇企业.公司已在广州、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电火花堆焊设备及工艺在冲压模具维修中的使用情况,为大型冲压模具成形面拉伤修复探索出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 100年前的1913年10月14日.英国南威尔士格拉摩根郡的圣海德煤矿发生爆炸,导致439人丧生,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煤矿灾难。事故是由设备上的电火花点燃了瓦斯气体(甲烷)引发的,而电火花可能来自于发送信号的电铃。  相似文献   

16.
电火花作为一种常见的着火源,往往引发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本文拟就其产生的原因、性质和防范措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由于CD—5四轴联动线切割机床,能切割带锥度的上下异形工件,我们采用了电加工工艺解决刀具生产中的难题,如:加工精度高、加工形状复杂、加工难度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青岛绿叶橡胶有限公司制造的LY型液氮冷冻法微细橡胶粉生产系统 ,日前通过专家鉴定。该系统可加工出 80目以上的微细橡胶粉 ,直接掺入轮胎的外胎胶料中 ,能改善轮胎的物理性能 ,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专家认为 ,该系统解决了生产微细橡胶粉能耗过高的难题液氮冷冻法微细橡胶粉生产线推出@王亮明  相似文献   

19.
图1是三轮车中轴的轴挡。目前这种产品通常采用的制造工艺是用圆棒料下料后再热压成形。我们设计了一套用板料冲制该轴挡的工艺,以5~6mm 的钢板为原料,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该工艺的主要过程是:1.下料;2.拉深;3.冲孔;4.翻孔;5.整形及切边(见图2),然后再进行切削加工。其中头两道工序采用一副简单的复合模(如图3)在100t 冲床上一次冲压完成。由于料厚且凸模冲入的深度较大,卸料力相当  相似文献   

20.
作者应用光学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应力分析、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及多冲疲劳试验等先进测试手段,对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硬化模具钢试样的表层结构、表面形貌、自亮层的成份及组织、残余应力、耐磨性、多冲疲劳寿命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电火花线切割白亮层由大量残余奥氏体加部分马氏体及少量残留碳化物组成,其组织具有枝晶形态,白亮层提高了硬化模具钢的耐磨‘性和多冲疲劳寿命,对冲击韧性没有明显影响,而稍稍降低弯曲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