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GIS的露天煤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特点和GIS强大功能的分析,阐述了露天煤矿矿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建立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功能和实现途径,并在安太堡露天煤矿人工重建的生态系统上进行运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对矿区灾害,环境综合评介的基本路线,讨论了用GIS评价环境质量的实现方法。最后介绍用GIS对矿区灾害环境预测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矿区土地复垦投资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明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并对其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分析了土地复垦投资的特点,和导致现阶段土地复垦资金投入不足的制度原因,提出了加快矿区土地复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矿区的土地复垦工艺和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矿区每年都要破坏和侵占大量耕地 ,据统计 ,我国矿区每年排出废石渣约 50 0 0万t,堆放占用土地 6667hm2 ,全国 150 0多个露天煤矿及煤矸石占地就达 2 0 0多万hm2 ,但国土资源是有限的 ,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土地复垦 ,保护现有耕地。矿区土地复垦主要目的是重新开垦已被破坏的土地 ,恢复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同时消除或防治土地破坏所带来的各种危害。根据用途可以将矿区土地复垦分为农业复垦、林业复垦、牧业复垦、自然保护复垦、水资源复垦和工业复垦等。由于我国耕地面积有限 ,复垦的核心便是恢复耕地。根据矿区土地复…  相似文献   

5.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随着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和矿产资源的开采,造 区域性土地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针对山西矿区土地破坏严重而且在还在不断扩大的现实,总结了几年来在矿区土地复垦规划中的经验,提出了矿区土地复垦内容、技术路线、方法和规划应具备的特点,对我国现有的矿区的土地复垦规划和生态重建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露天煤矿的土地复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术字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的现状,着重了矿区土地地复垦规划,提出了一个土地复垦规划的模型,并且对复垦方向的选择和复垦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矿区土地复垦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土地复垦中的资金落实,复垦技术利用关系到复垦工作的成败与进展快慢。  相似文献   

8.
在矿区的生产建设中,土地遭到严重破坏,这一严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国外甚至有不复垦就不能进行开采的法规,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复垦政策,目前正在各矿区广泛执行。那么,土地复垦究竟对社会有何益处,对环境保护有何作用呢?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土地复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便指导和促进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的快速发展。1 矿区土地复垦的含义从广义上讲,土地复垦是指对在一切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来土地复垦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实践的经验和特点,对矿区土地复垦工程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最后对新技术在矿区土地复垦工程中的应用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矿业废弃地破坏和侵占了:匙量的土地资源,其生态恢复成为当前世界尤其是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废弃地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紧迫性,同时总结了矿区废弃地的复垦技术以及复垦后的效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生态环境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部干旱地区,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定量研究生态环境调控的理论方法和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技术手段,来实现时空变化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以及信息的提取、分析和处理。本文针对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调控问题。提出一种RS和GIS支持下的生态环境调控量化研究方法,包括基于RS和GIS的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量化指标体系、生态环境调控管理模型、调控方案优选与实施。并介绍一个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GIS技术建立机动车污染数据库 ,能动态、直观地反映机动车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为机动车污染控制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本研究以 ArcView为主要的 GIS开发工具 ,通过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链接 ,实现了北京市机动车污染数据库的地图化表现、动态查询、基本空间分析等功能 ,从而为机动车污染数据库提供了技术支持 .利用该系统 ,可以对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分担率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 GIS实例分析 .  相似文献   

13.
噪声污染是城市环境问题四大公害之一,目前它已经成为制约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噪声危害的严峻性和噪声问题的复杂性对环境噪声管理及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功能和可视化图形操作界面使其在噪声研究中具有其他软件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年来,GIS逐渐广泛应用于噪声信息管理、噪声区划、噪声监测和评价等领域,但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通用预测模型和专业噪声研究软件的开发以及Web GIS、3D-GIS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遥感技术的近30 a海南岛海岸线时空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了解海岸线变化对海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基于遥感技术与GIS技术,提取了海南岛1980、1990、2000、2010年4个时期的海岸线,并对其30 a来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海岸线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近30 a来其长度增加了55.4 km;海岸线时空变化显著,变化比较剧烈的岸段多分布在地势较为平缓的南部地区,以养殖开发、工业用地、城镇与港口建设用地为主。研究认为,海南岛海岸线的变化,将有可能导致诸如岸线侵蚀等环境问题,应注意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利用新的测绘技术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的优势,简要介绍了3S技术,提出采用3S技术获取土地整理基础信息的基本技术路线,详细说明了RS,GPS,GIS技术在土地整理调查、成图、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指出3S技术一体化为提高土地整理规划决策的实效性,大幅度地降低财力的投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退缩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RS和GIS的支持下,综合集成1954年地形图和2000年TM影像重建黑龙江省1954~2000年沼泽湿地的空间信息矢量数据,结合斑块质心变化模型、景观参数和欧几里德最短距离函数,分析黑龙江省沼泽湿地退缩的区域分异特征,进一步从人类活动对沼泽退缩的影响的角度探讨沼泽退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来,沼泽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由791.4×104hm2减少到303.5×104hm2;沼泽景观趋于破碎化;退缩的焦点区域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大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导致湿地退缩的人文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开垦,国家建设国营农场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主要公路的空间区位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5~2015年大连市海岸线变迁和围填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Landsat MSS/TM/ETM+/OLI遥感影像,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Google Earth,研究了大连市1975~2015年大陆海岸线及围填海面积和类型的变化。结果显示:(1)大连市海岸线的变迁包括向海扩张和向陆退缩两种情况,以向海扩张为主;(2)1975~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分别为187.56 km2、90.50 km2和425.42 km2,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50 km2/a、9.05 km2/a和28.36 km2/a,其中2000~2015年围填海面积最大,1990~2000年围填海面积最小;(3)1975~2015年围填海覆盖类型中工业用地的比例逐渐增高,水库/坑塘的比例逐渐降低,岛屿和交通用地的比例先降低后升高,水田和裸土只出现在1975~1990年;(4)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1975~2015年共有15个大小不同的岛屿与大陆相连;(5)海岸线向陆退缩的原因是一些养殖池或工业用地被拆除,主要发生在2000~2015年。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995、 2000、 2005及2008年4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结合水资源分区、 SRTM-DEM和数字地貌等数据,分析了基于水资源分区和地貌特征的新疆耕地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耕地空间分布稍有变化,但总体格局保持不变。不同时段各水资源分区的耕地面积有增有减,但增加量远超过减少量,耕地总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从1995年到2008年,共增加126.39×104 hm2。②对比4个时期26个水资源分区的耕地数值、 变化和升降形式差异,可将耕地变化形式归纳为上升、 先降后升、 先升后降和升降波动四大类。③新疆耕地空间变化存在分区差异。1995至2008年期间,耕地增加值最大者为叶尔羌河流域,为17.36×104 hm2;而额敏河流域耕地面积缩减量最大,减少3.15×104 hm2。④新疆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2 000 m以下的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其中以500~2 000 m区域分布最广;耕地资源主要分布于地势相对低缓的平原和丘陵区,以开发流水地貌类型的山前平原地带为主。新疆耕地变化具有很强的空间差异性,与水资源量及利用状况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岸海域使用现状为海域管理和填海造地用海审批的重要依据。文章利用ARCGIS工具从数据挖掘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海域使用现状数据的获取过程。以辽宁省近岸海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较为准确地反映了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的基本情况,得出以下结论:(1)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潜力较大,仍然存在未确权用海现象;(2)辽宁省近岸海域使用以渔业用海为主,用海方式为开放式养殖;(3)辽宁省深海使用规模较大,且以底播养殖为主;(4)辽宁省近岸海域渔业用海集中分布,用海方式由陆地到海洋呈规律性的带状分布;(5)近5 a来辽宁省未确权用海现象明显减少,深海底播养殖用海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