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9 毫秒
1.
天津市已制定发展燃气汽车规划并开始实施。2000年内全市将建成加气站17座,发展燃气汽车1万辆左右,其中,燃气公交车500辆,占公交车总数的18%:燃气出租车1800辆。另外环卫车、邮政车等专用车辆逐步改为燃气、燃油双燃料汽车。到2005年,本市将建设加气站80座,发展燃气汽车总数将达到8万辆。8年内全市公交车、出租车全部改用燃气。  相似文献   

2.
周曦 《环境导报》2002,(5):29-31
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UB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及其他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是燃气汽车的一种,它以天然气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3.
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LPG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及其他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是燃气汽车的一种,它以天然气作为燃料。车用天然气根据其使用形态,可分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和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目前,我国的天然气汽车大多为双燃料汽车,驾驶员可通过转换装置选择天然气或燃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燃气汽车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主要就促进燃气汽车需求的政策体系,促进燃气汽车产业实现规模经济的政策体系和促进燃汽汽车业技术创新的政策体系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何赟  魏化军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805-807
对大型锅炉房(燃煤、燃气、燃油)的噪声源进行测试分析.给出了隔声、吸声、消声量的计算公式.同时针对燃煤、燃油、燃气锅炉房的噪声污染.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目前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及燃气汽车(包括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的环保效益及主要环保问题,对混合动力和燃气汽车还分为轻型车和重型车进行分析,表明新能源汽车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特别是轻型混合动力汽车的尾气排放水平已经取得对传统汽油轻型车的整体领先优势,燃气汽车的有毒有害物质排放远低于传统汽车。应在公共交通和个人交通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监管。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环境指标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文双  申金升  徐一飞 《交通环保》2002,23(2):21-23,30
对燃油汽车的尾气直接污染,尾气间接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了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同类环境指标,指出中国发展电动汽车对于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些炼油厂1年前开始从豆油里提炼生物燃油,该生物燃料最大特点就是干净,发动机排出的有害气体较少。生物燃油可替代普通燃油,美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卡车、公共汽车和船只开始使用生物燃油,这使得美国种植大豆的农民从中看到了大豆市场的光明前景。由于纯生物燃油的成本太高,还不能投入市场,所以目前美国汽车使用的都是B20型生物燃油,这是一种由ZO%的生物燃油和80%的柴油混合而成的过渡性混合生物燃油。生物燃油具有完全的生物降解性,没有毒性,即使出现泄漏也不会造成安全问题。目前美国生物燃油理事会在数百个城镇的公共汽…  相似文献   

9.
汽柴油质量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都市汽车污染加剧的情况,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汽、柴油质量现状,并与国际燃油规范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炼油结构的特点,汽车排放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分析燃油质量清洁化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关于《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波  滕静 《环境保护》1999,(12):4-5
ImportantIssuesabout《ControlStandardofHarmfulMattersforAutomobileGasoline》1999年6月1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燃油污染物控制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GWKBI1999》(以下简称(控制标准》,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自2000年1月五日起实施。(控制标准)的发布,为我国控制车用汽油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改善汽油品质,逐步实现车用汽油清洁化,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依据。作为汽车发动机的燃料,车用汽油是用途最为广泛的燃油。我国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达13OO多万辆,每年汽车消耗汽油3200余万t。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机动车代用燃料的CO、NOX、HC及烟度等排放情况的分析,指出代用燃料在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保护城市环境方面一般有着较好的表现,认为大力发展代用燃料是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行驶机动车尾气排放VOCs成分谱及苯系物排放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宁波市10辆不同车型的机动车在实际道路行驶时的尾气排放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获得了不同车型机动车的VOCs排放成分谱.此外,分析了排放控制技术和行驶里程对苯系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喷技术车辆尾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污染物明显低于化油器技术车辆;对于同一技术车辆,高行驶里程的出租车由于汽车的劣化使得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排放量比低行驶里程私人车辆大大增加.检查维护制度(I/M)的实施将对减少有毒有害的汽车尾气排放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对于使用了电喷和三元催化装置的车辆,冷启动将导致苯系物排放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3.
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交通运输是城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行业,为通过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传统汽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其中电动汽车因其节能减排的优势将在这次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面总结现有电动汽车节能减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的减排因素,并应用燃料生命周期的理论,结合北京市的电动汽车推广计划,以纯电动汽车为例,采用改进的燃料碳排放模型,并设置6种情景分析了电动汽车的碳排放及其减排潜力,包括发电能源结构、车用燃料类型(单位燃料的CO2排放系数)、汽车类型(百公里能耗)、城市交通状况(时速)、煤电发电技术、电池类型(重量、能效)等因素对电动汽车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能更科学测算燃料消耗碳排放;纯电动汽车具有明显的制约性碳减排潜力,在分析的6种影响因素中其波动幅度为57%~81.2%,其中,发电能源结构和煤电技术供电路线对电动汽车燃料生命周期碳减排空间起决定性作用,其减排空间分别可达78.1%及81.2%.最后从改善能源结构、提高煤电技术、推广节能技术、加快动力蓄电池研发、推广纯电动汽车等方面提出了推广电动汽车降低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低碳交通新能源汽车转型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机动车是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全世界拥有的机动车数量已经是6亿辆,全世界石油资源消耗的一半是用于交通运输的燃料消耗。全世界的机动车每年抛向大气层的温室气体CO2为40亿t,是人类活动排放总量的20%。由机动车所排放的PM、HC和NOX等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储量有限,氢能机动车尤其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是未来最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评价及关键参数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轶嵩  兰利波  郝卓  付佩 《环境科学》2022,43(8):4402-4412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解决方案之一,为量化探究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化石能源消耗和排放情况,运用GaBi软件建模,以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路线为参考,构建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的数据清单并对其全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情况进行定量评价计算和预测分析,对不同类型的双极板、不同能量控制策略和不同制氢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关键数据进行了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预计到2030年我国每台氢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生命周期的化石能源消耗量(ADPf)、全球变暖潜值(GWP,以CO2 eq计)和酸化潜值(AP,以SO2 eq计)分别为1.35×105 MJ、9108 kg和15.79 kg.动力系统生产制造阶段的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均高于使用阶段,主要原因是燃料电池堆栈和储氢罐的制造过程.金属双极板、石墨复合双极板和石墨双极板的制造工艺中石墨复合双极板的综合环境效益最好.能量控制策略的优化会使得氢能消耗降低,当氢能消耗降低22.8%时,动力系统的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分别降低10.4%和8.3%.相比于甲烷蒸气重整制氢,基于混合电网电解水制氢的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全球变暖潜值高出53.7%[KG-*6],而基于水电电解水制氢降低39.6%.降低动力系统生命周期化石能源消耗和全球变暖潜值的措施包括优化能量控制策略降低氢能消耗、规模化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解水制氢产业和聚焦突破燃料电池堆栈关键技术实现性能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机动车排放污染严重的实际问题,从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技术、管理方面出发,提出制定严格的地方排放标准、完善I/M制度、加快燃油低硫化进程、控制高排放车辆、敦促重点城市同步限制摩托车、加速旧车淘汰、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加强外地车辆管理等方面的建议,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机动车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交通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效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玉冰  毛显强  魏毅 《中国环境科学》2014,34(11):2985-2992
针对乌鲁木齐城市交通领域12项减排措施开展协同控制效应评估,构建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当量(APeq)指标进行减排效果归一化,识别措施是否具有协同减排效果,并进一步计算单位APeq减排成本,从成本有效性角度对各项减排措施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出租车、私家车油改气以及纯电动轿车替代汽油轿车3项措施不具有协同控制效应;而提高尾气排放标准、天然气公交替代柴油公交、提升小客车燃油经济性、油品升级、淘汰黄标车、发展轨道交通、引入快速公交等措施可以实现局地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费用-效果分析表明,提高小客车燃油经济性的单位APeq减排成本最低,具有良好的成本有效性;而发展轨道交通虽然单位APeq减排成本较高,但总体减排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使用不同氢源的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分析.经过目的与范围的确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表明电解制氢方案的污染排放明显高于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而甲醇重整和汽油重整方案又高于天然气制氢和煤制氢方案,对于相同的制氢方案,液氢方案的排放略高于气氢方案.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内替代燃料汽车的情况,从分析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的几种替代燃料的物化特性入手,结合汽车使用时燃料燃烧特性,得出替代燃料汽车的排放污染物情况。  相似文献   

20.
机动车尾气中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燃油机动车在不同运行状况下排放颗粒物的情况;以及不同粒径颗粒物与其它环境空气中污染物协同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