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依据生态城市建设的相关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建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适宜度模型,对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现状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综合指数为Ⅰ级,近五年波动提升趋势明显;但各指标发展不平衡,适宜度指数差异明显.针对生态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内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提出相应意见及建议,从而为滨州及同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定西地区九华沟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路子。论文研究了九华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的组成内容、布局模式及其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该流域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建设是基础,水土保持是干旱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是保证,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进行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农业,是促进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PSR模型的河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眼于河北省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与日益恶劣的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人口、环境、资源、社会经济等方面30个指标,构建河北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从时间尺度上对河北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4年间,河北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河北省的生态安全状况有所好转.最后提出加强河北省生态安全建设的对策思路,为建设成为生态强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西安市1996~2006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从人口、经济、空间、生活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状态、响应层面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和加权求和方法获得分指标和综合指标得分,结合动态和静态协调指数构建了15种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模型,并对其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以协调与基本协调发展模式为主,总体经历了城市化滞后型弱势不协调发展模式到城市化滞后型强势基本协调发展模式再到城市化超前型强势协调发展的演化过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基本在协调发展的轨迹上,但也应注意研究期间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不仅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轨迹,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与需求日益扩大的城市化建设相比,其生态环境建设压力也将会逐渐显现出来,今后可能会出现强经济弱生态的调和阶段。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的方法,并应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溆浦县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进行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溆浦县小城镇生态化总体程度偏低,其中经济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指标明显低于自然生态系统指标,说明阻碍制约溆浦县生态小城镇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7.
基于变异系数-综合指数法的乌鲁木齐城市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脆弱性三个方面,筛选新疆乌鲁木齐城市2006—2015年近十年的34个具体评价指标建立了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以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综合指数法对乌鲁木齐城市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城市综合脆弱性逐渐降低,但长时间处于中等偏高状态;虽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综合脆弱性指数都呈下降趋势,但生态环境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从而获得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然存在。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利于乌鲁木齐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带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流域内的不同区域,由于物质及能量匹配上不够协调,宏观上表现出不同的脆弱性特征.依据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有关原则,结合塔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筛选出20个指标,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综合地反映了塔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结果表明,阿克苏河流域属于生态环境改善区,叶尔羌河流域及塔河上游属于生态环境基本平衡区,和田河流域及塔河中游属于生态环境失调区,而塔河下游属于生态环境严重受损区,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对指导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立制造业城市佛山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评价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压力,耦合集对分析方法评价2011-2019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分析自然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程度.结果表明:佛山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整体处于大压力状态,呈波动下降趋势,经济发展使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双城镇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示范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双城镇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通过建立生态型城镇指标体系,得出双城镇的生态指数.结果表明,目前双城镇的生态化程度仍较低.最后提出了发展生态型城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深圳市中银花园中水回用示范工程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栋良  王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9):103-104,111
深圳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中水回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深圳市第一个中水回用示范工程——中银花园中水回用工程的设计、运行情况,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的梁滩河属于长江的二级支流。通过对梁滩河白市支流的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土样,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L.Nemerow)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了梁滩河两岸淤泥中重金属元素Cu、Zn、Cr、Ni、As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梁滩河从上游到下游,Cr和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基本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而和全国背景值相比,Cu略有超标,Zn含量明显超标,有的地方Zn含量甚至超标5倍之多。总体上梁滩河白市支流两岸土壤,处于重庆市白市驿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轻,含谷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简要论述了地下水资源在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关系,指出双城镇应以"建设生态型城镇"作为未来发展的中心思想,并介绍了双城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斌  柳媛 《环境工程》2012,(Z2):362-367
为研究河南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问题,首先分析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特征和现阶段运行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溃坝风险因素,并确认该尾矿库是重大危险源;然后对汛期溃坝事故进行了故障树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多层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综合评价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的溃坝风险等级。研究结果表明:赤泥尾矿库属于Ⅱ等库,存在轻微病害,基本具备安全运行条件,但应加强库区和坝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汛期应采取有效的排洪措施及时降低赤泥库水位;建立了高山镇赤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对尾矿库的风险预测和预防以及突发事故的应急行动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可以结合GIS进行更高效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龙景湖位于重庆市北部新区园博园内,以自然降水为补给水源,在构建园博园景观、调节湖区小气候、改善周围生态环境、提供居民休闲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为了及时掌握龙景湖水质变化情况,对水体中TN、TP、CODMn、Chla含量及水体透明度等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龙景湖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龙景湖水体中TN、TP含量超标污染严重,Chla含量亦较高,其他指标处于正常景观用水范围内,水质总体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化范围。秋亭桥是全湖水质最差的地方。相关分析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H、溶解氧、CODMn、BOD5、Chl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开展监测以来,龙景湖水质明显恶化,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应从入湖污染源控制、湖水污染治理及管理工作三方面着手,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区域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定性分析黑龙江省双城镇城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对城区土地持续利用进行了定量评价;应用线性加权模型对双城镇城区1992,1997和2000年的土地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区域土地持续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和污染程度分析方法,结合Map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宜宾市翠屏区宋家乡项目区土地质量进行系统的环境地球化学质量评价,重点对调查区的重金属元素(As、Hg、Cd、Cr、Zn、Cu、Pb、Ni)情况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宋家乡研究区土壤中存在不同程度的Hg、Cd、Cr、Zn、Pb、Ni和Cu重金属超标,主要集中在洋坪村、丘陵村和大地村,而大地村的镉超标较为严重,整个研究区砷没有出现污染。为此,结合实际查明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原因,为该区土壤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实用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宝鸡市城区灰尘中Pb、Zn、Cu、Cr、Ni、Co、Cd、As 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采用GIS空间分析、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元素含量、空间分布及健康风险进行研究与评估,并借助富集因子法、多元统计分析识别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宝鸡市城区地表灰尘重金属Cd、Zn、Cu、As含量分别为陕西省背景值的19. 47、4. 77、3. 10和2. 97倍。元素Cd、Zn、Cu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为相似,高值区出现在车流量极大的市政府以西和代家湾周围; Ni、Cr分别在任家湾火车站、马营镇和虢镇地区出现高值;在陈仓大道东段向北至千河镇的大部分区域,因其种植园施肥及工业污染物排放,出现了As的高值区。健康风险总体较小,致癌重金属风险值均小于10-6,非致癌风险值均小于1。儿童所受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手-口接触是其主要暴露途径。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人群健康风险指数在城区西部老工业区偏高,低值区出现在东风路、金台大道及滨河公园一带。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表明宝鸡市灰尘中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Zn、Cd、Cu主要源自交通污染; As、Ni、Co源于汽车零部件生产、土壤母质和农药化肥施用的复合污染; Cr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刘钰  曾妍妍  周金龙  闫志雲  白凡 《环境科学》2023,44(12):6778-6789
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研究是地下水污染防控的重要环节.以巴里坤-伊吾盆地平原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构建DRSTIW模型进行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根据污染场地调查资料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地下水污染荷载评价;考虑地下水的原生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地下水功能价值评价;利用ArcGIS的地图代数功能生成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图,采用ROC曲线验证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通过计算G指数得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空间冷热点分布,结合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对热点变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污染风险整体较低,高污染风险区和较高污染风险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主要位于伊吾县的淖毛湖镇、盐池镇,巴里坤县的奎苏镇、石人子乡、花园乡和兵团红山农场,该区域内地下水埋深较浅,土壤表层和包气带介质透水性能较强,吸附能力较差,加之污染源分布较集中,使得污染物易于迁移富集,在地下水高脆弱性和高污染荷载的双重作用下导致局部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升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污染风险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集聚现象,整体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演变的趋势.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为划分地下水污染防治区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