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龙羊峡水库泥沙淤积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劼  冯玲 《青海环境》2001,11(3):114-115
黄河上游唐乃亥站和贵德站是龙羊峡水库入库和出库水文站 ,在水库蓄水前已有 30年同步水沙量观测资料 ,同时水沙量有较好相关关系〔1〕。根据水库蓄水后唐乃亥站逐年输沙量 ,利用出、入库站在蓄水前建立的沙量关系 ,推求出贵德站在 1986年水库下闸蓄水后逐年假定未受水库蓄水影响的输沙量 ,并与贵德站相应逐年实测输沙量相减 ,其差值即为逐年淤积量 ,各年份的淤积量累加即为水库蓄水后某一时段的总淤积量 ,经测算 ,1986年 10月龙羊峡水库蓄水至 1997年 ,水库淤积量为 1 9× 10 8m3  相似文献   

2.
运用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方法,对芜湖市1953—2006年共54年间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等气象要素资料的年平均、冬季、夏季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表明,各指标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说明4个气象指标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反映出芜湖市气候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并预测了芜湖市气候未来的发展趋势,证明城市化已经对芜湖市气候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都兰县近40年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芳  吴振杰 《青海环境》2002,12(4):144-148
利用都兰县1961-2000年40年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以及蒸发、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气候资源变化的基本事实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近40年来,都兰县平均气温以0.269℃/10a的气候倾向率呈较明显的增温趋势,进入20世纪90年代升温趋势更加明显;气温≥0℃、≥5℃和≥10℃期间的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10℃期间的积温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年和汛期降水量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尤为明显;日照时数、蒸发和风速的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将文 《环境教育》2007,(8):50-50
今年6、7月,我国气候极端异常,很多气象要素打破了历史记录.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预测减灾司司长宋连春在中国气象局表示,这样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将会越来越频繁,会越来越明显,这是已经事实证明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6—2020年淮安地区环境监测站点资料和淮安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资料,研究淮安地区臭氧浓度与气象、环境的关系,并利用“注意力机制”下的Seq2Seq建立臭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和环境要素的关系是多样的,臭氧与气温、风速整体上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量、NO2、CO、PM2.5、PM10整体上呈负相关;“注意力机制”下的Seq2Seq模型在预报4 h的臭氧浓度上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大于0.6。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5—2018年长沙市连续在线观测得到的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和同期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空气质量正逐年好转,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呈春夏季较好、冬秋季较差的特征;影响长沙市空气质量最主要的首要污染物为PM_(2.5),其次为O_3,且以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减少,以O_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逐年增加。PM_(2.5)、PM_(10)、NO_2、SO_2、CO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都是夏低冬高,但O_3浓度的季节变化却是夏高冬低。各项污染物浓度与同期5种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污染物浓度与气压、气温、降水量、风速相关程度较高,其中,O_3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与另外5种污染物的相关性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7.
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3年6月~2014年11月青海15个站草面温度观测资料,运用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青海省草面温度的变化特征、草面温度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草面温度呈一峰一谷的日变化特征,全省草面温度日最低值出现在6时,日最高草面温度出现在14时,说明太阳辐射是影响草面温度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月平均最低值出现在12月,为-10.6℃,月平均最高值为18.1℃,出现在7月;各站草面温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最大变温均出现在11月;草面温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征;青海省草面温度变化呈东部高西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说明草面温度的高低受纬度、拔海高度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15个站草面温度与气温、地温均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反相关,全部通过了0.05以上显著性检验水平。无论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天,草面温度的日变化均为不光滑的曲线,但不同天空状况下草面温度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长江黄河源地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长江发源地的五道梁、托托河和黄河发源地的玛多气象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三地太阳辐射、日照、气温、降水、湿度、风等诸气象要素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而揭示了江河源地的基本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乌兰气象观测站1981~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近35年来乌兰气温、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5年间乌兰气温存在变暖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0.363℃/10a;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候倾向率为0.3℃/10a(秋季)~0.5℃/10a(春季)。春季增温最为明显,冬季和夏季增温较为明显,秋季增温较缓;年平均气温在1996~1997年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份,此时降水量(172.0mm)占年降水量(194.1mm)的88.61%,其余月份的降水量(22.1mm)仅占年降水量的11.39%。1982~1985年、1990~2003年出现降水连续偏少年份,2004~2012年为降水持续偏多年份。从20世纪80年代起,乌兰降水呈现出增多趋势,但突变检验表明:降水虽有增加趋势,但未发生突变性增加。平均气温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延长农作物生长季节,增加农作物品种和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但也可能会增加干旱、洪涝、冰雹、雷电、雪灾等农牧业气象灾害出现机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82~1985年四川盆周21个山地剖面气候考察资料,分析了盐周山区热量资源特点。着重指出盆周山区的热量资源较同纬度的华中、华东山地具有明显优势;还指出山区逆温的生成对山区气象要素随高度的垂直变化有较大影响;最后提出了利用山区热量资源、开发山区农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河金岸     
正那天,站在吴忠市被誉为黄河金岸的河堤公路——滨河大道上,左手是连片标准的网球场、足球场,右手是黄河。然而,这里的黄河河段既看不到冰凌,也看不到裹挟着黄土高原泥沙的浊流,河水很清,水流平缓。我想,也许是冬末初春,黄河源头的雪山还没有融雪,流量未增的缘故。当然,更有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成都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空气污染时,地面气象要素的搭配类型特征,基于成都地区2014~2016年多个逐日气象要素值(气温、气压、湿度等)和逐日AQI资料,对2014~2016年成都地区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特征分析,并且通过TSI天气分型方法,并结合同期逐日空气质量资料探讨了四季不同天气类型下空气质量特征,主要结果为:(1)2014~2016年成都市总体空气质量夏秋季空气质量最佳,春季次之,冬季最差。(2)不同天气类型空气质量状况差异较大。春季3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夏季1型和4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秋季3型容易出现轻度污染;冬季4型和5型天气下容易发生轻度污染以上的空气污染状况。研究为成都地区空气污染气象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空气污染预报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5~2017年攀枝花市污染因子和气象要素实测数据,运用GIS技术、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攀枝花市空气污染因子和气象要素的时空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攀枝花市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是NO2;秋冬以PM10和NO2污染为主,春夏PM10和O3为主。不同季节,各气象要素对本地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及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弄弄坪一带PM2.5和SO2、CO浓度偏高,市中心炳草岗一带PM10、O3和NO2浓度偏高。结合本地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根据气象要素分析,为攀枝花市分区分季节的防污减排决策提供气象参考。  相似文献   

14.
徐哲  侯光良  王小梅  虞敏 《青海环境》2013,23(1):37-40,50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表土孢粉数据和青藏高原气候数据,运用5PSS分析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孢粉与气象之间的相关性,进而建立起对本地区气候有效推测的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精河县1953-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趋势分析和5年滑动平均法分析得出56年来该县的气温和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呈暖湿化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明显,秋季降水增加较多。  相似文献   

16.
通过1990-1993年对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西瓦、尼那、公伯峡水电站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化学污染较轻,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秦皇岛市1954—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累计距平、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63 a来秦皇岛市年、季、月自然降水总量与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秦皇岛市年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15.5 mm/10 a;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呈增加趋势,冬季变化不明显;1月、2月降水变化趋势不明显,7月—10月呈减少趋势,2月—4月、11月—12月呈增多趋势。年雨日明显减少,平均每10 a减少3.05 d,雨日的减少主要表现为小雨日数的减少。年降水强度变化不大,夏、春季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秋季呈减小趋势,冬季变化不大。由上可知,年降水量和雨日的同步减少是秦皇岛市近63 a降水变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秦皇岛市自然降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夏、秋两季变干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开发性金融部门探索绿色投资倒逼其低碳转型之路,相应的气候变化对其绿色投资的影响和风险值得深入研究。运用气候压力测试模型、WITCH模型和气候VaR对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的气候冲击影响、气候风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极端气候冲击会对我国的开发性金融机构的投资价值及其投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债券的票面利率受气候变化影响程度各异,国家开发银行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增加,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随着气温的下降而减少;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绿色投资气候风险各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绿色投资的气候风险相对较大。研究成果为我国开发性金融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转型和绿色投资的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气候舒适度的我国旅游季节性分析与潜力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节性是旅游地与旅游产业的显著特征之一,而气候环境是形成旅游季节性的直接性原因。基于2002—2013年我国城市入境旅游与气候环境相关数据,运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旅游气候综合舒适度评价模型,将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旅游气候划分为春秋舒适型、夏季舒适型、冬季舒适型和常年舒适型四类。运用旅游淡旺季判定指数和季节性强度指数,分析了22个热点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季节性特征,并将其分为春秋集中型、夏冬集中型、夏季集中型和冬季集中型四类,在判定部分城市入境旅游季节性潜力的基础上,从理念转变、产品开发、多元调控等视角提出我国旅游季节性潜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1953~2004年气象资料及塘乃亥的黄河径流量资料,分析了玛多平均气温、降水量、累计积雪量、蒸发等与塘乃亥流量变化的关系,从气候角度探讨影响黄河断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