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我国大部分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二级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只能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随着对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建设要求,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介绍了人工湿地工艺的内容及特点,人工湿地作为深度处理工艺的优势,以及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艺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水解酸化-SBR工艺在食品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食品加工厂原有的废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不能满足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的要求,需要改造,改造采用混凝沉淀-水解酸化-SBR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典型村落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踏勘及采样检测,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本文重点调查了南沙区、白云区、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五个行政区典型村落的不同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基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排放标准,厌氧+非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较好,厌氧+人工湿地及单一工艺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某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COD排放现状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羽化  卢延娜  张虞  朱静  雷晶  申晨  武雪芳 《环境科学》2014,35(10):3998-4002
基于统计学的方法理论,分析北方某城市11家采用二级处理或二级强化处理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3 a例行监测数据,得到该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浓度呈Delta-对数正态分布.在此基础上,借鉴美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制订方法,对该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厂COD任意一天排放和月均排放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到其任意一天最大值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50 mg·L-1)要求,同时提出了月均排放评价结论,并对相关结论进行了讨论.本研究所探索的方法体系和结论可为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二连浩特市污水处理厂一期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m3/d,采用百乐克工艺,并对各构筑物进行了详细设计,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6.
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皓  沈晓铃 《环境工程》2010,28(2):24-26
介绍了无锡惠山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根据现状确定采用絮凝沉淀+转盘过滤+紫外消毒作为三级处理工艺,设计出水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根据厂区实际情况,设计采用一体化综合池,并着重介绍了各个处理单元设计参数和运行特点,为已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的一体化深度处理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要达到一级A标准,其难点之一为改造后总磷达标。为此进行了化学除磷深度处理的单元试验研究,为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除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湖北某县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污水部分包括该县1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总规模12550m3/d,各乡镇规模不同,200~3000m3/d之间,根据是否处于生态敏感区,污水处理工艺和出水指标不同,生态敏感区的乡镇污水采用"AAO+MBR+消毒"工艺,出水执行《地表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其中总氮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非生态敏感区的乡镇污水采用"AAO+混凝沉淀+竖片式滤布滤池+消毒"工艺,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9.
某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规模为2.5×104m3/d,采用氧化沟处理工艺,为了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的排放要求,在充分利用原有处理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介绍了升级改造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对比改造前后的污水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污水厂各项出水指标均能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单位处理成本增加0.34元/m3。  相似文献   

10.
赵家小村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根据当地环保部门要求,需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本文就提标改造方案进行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数学模型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研究和发展过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运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模型的特点及国内外模型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某化纤厂的废水处理经验,采用两级混凝气浮、水解酸化、多段接触氧化法的处理工艺:对废水处理站进行调试,并对在调试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最终废水出水的各项水质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油废水生物法处理出水活性炭吸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颗粒活性炭(GAC)对经胜利油田乐安联合处理站"隔油-混凝-过滤"和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工艺处理后的采油废水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GAC对生物处理出水COD(70~80mg/L)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温度35℃,时间为2h时,GAC静态吸附生物处理出水(pH8.0~9.0),内COD的去除率可达50%。动态吸附操作的过水流速为1~5m/h、接触时间19.2~96min时,吸附处理出水COD低于60mg/L,可以达到标排放要求。当体积速度小于2.0m3/(m·3h)时,过水流速变化对实际处理水量和单位炭吸附COD量影响不大,可作为吸附塔工程设计的参数。GC/MS分析结果表明,GAC对生物处理出水中的卤代烃、杂环化合物及羧酸衍生物去除效果较好,卤代烃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中的主要有机成份为大分子有机酸。由有机概念图判断,被吸附的主要物质为憎水的非极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4.
印钞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印钞废水的水质分析以有对印钞废水进行实验小试的基础上,提出了4条并行的小试工艺路线,经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化学沉淀+水解酸化+好氧工艺流程为处理印钞废水的可行工艺,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印染废水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印染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生化性差、难降解的工业生产废水。对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讨论了各自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工程设计和生产工艺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做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工艺,分析了城镇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提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应用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有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璐  温东辉  张辉  谢曙光 《环境科学》2008,29(8):2227-2234
选择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最高的大清河为对象,以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SFBC)工艺对河道污水开展了分流处理的试验研究,已完成冬季枯水期、春季枯水期及夏季丰水期3个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SFBC工艺对水质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调整各时期的运行参数,可以使COD及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0%和40%左右,但TN的去除受水温及溶解氧等的影响很大,在逐渐稳定后去除率可达到20%左右.接种活性污泥可以加快装置的启动.但总体去除效果不及来水自然驯化的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延长以及来水带入河道底泥的影响.有无接种污泥在处理效率上的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薛攀  张刚  周童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0):113-116
对某染织厂原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提出了气浮/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过滤改造工艺,增加一套气浮一体化处理设备,并将初沉池改为水解酸化池,平流沉淀池改成斜管沉淀池。改造后的废水处理系统对C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0.7%、87.5%,出水水质达到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系统拟使用厌氧酸化+兼氧+好氧工艺对其生化处理部分进行改造,为减少改造风险进行小试研究。研究中改变进水污染物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条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的异同,小试的研究表明厌氧酸化+兼氧+好氧工艺处理该印染厂废水具有较好的效果,其结果可为同类型废水处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种化纤废水处理的运行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纤废水含有各种难降解有机物,国内外一直未能提出一套较好的处理方法,本文介绍了一种化纤废水的研究,处理工艺及其主要设计参数以及运行管理,事实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其具有处理效果稳产,产泥量少,具有一定的消泡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