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正>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实验学校是由国家级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于2017年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建校以来,以"让绿色永驻校园"为生态发展理念,以"让生态文明之花处处开满校园"为实践诉求,努力创建生态文明校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彰显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高校环保社团在象牙塔里播撒绿色的种子,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创建绿色校园,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高校环保社团作为学校课堂环境教育的延伸,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实践平台。通过高校环保社团平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促进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海南华侨中学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华侨中学,1992年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中国名校";2012年9月被评为海口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8年3月,成为海南省首批文明校园。近几年,学校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取得良好成果,从而促进学校良性持续发展。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学校成立了以汪娟校长为组长,校党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石油附中依据生态教育现状,结合学情,将相关课程整合、开发,形成了可操作性强、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制定学校生态文明教育规划和实施方案学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基于此,北京石油附中将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把课堂作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制订了生态文明教育规划,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整洁美丽的绿色校园处处呈现着生态文明的鲜明特征,充分  相似文献   

5.
董琨  于超 《环境教育》2023,(6):84-85
<正>学校定期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结合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等特殊环保节日,集中开展征文、演讲、手抄报比赛、家长讲师团报告会等宣传教育活动。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于2014年建校,前身是滨城区第六中学小学部,2012年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第二届文明校园”称号,同年,被评为“山东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学校围绕“美以养正”的办学理念,开拓绿色发展路径,让生态文明之花在校园绽放。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省厦门五缘实验学校是厦门市教育局直属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2008年建校以来,学校就致力打造生态文明校园,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机制。依靠广大教职员工,以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发生态特色课堂,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活动,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走出一条自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文明进校园,走家庭,入社区,化口号为行动,教师、学生、家长携手相伴,共创美好家园。近年来,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努力创建生态文明校园,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全面提高社区生态质量,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校风、校容、校貌的生态转变,已经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千名在校大学生有关生态文明政策、思想认识、行为规范等内容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政策存在认识缺乏、观念淡漠,行为时有失范,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与我们党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强国”的战略任务和大学生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距甚远。通过对造成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淡漠的主客观原因分析,提出从重视理论教育入手,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生态文明环境、重视社会大环境和不断优化融合校园育人环境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江苏省泗阳县众兴镇小学一直秉承"扎根于国学,实践于行知,知行合一,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遵循圣贤教育之道,以孝敬生发教育,打造了"三生教育"特色品牌。为了有效开展"三生教育",学校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校园建设向纵深发展,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生态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健康发展。营造生态文明氛围,打造绿色校园文化为更好地创设生态文明教育氛围,学校增加了相关礼仪、文明教育的内容,以  相似文献   

10.
低碳宣言     
《环境教育》2023,(5):1-2
<正>高富英党委书记、校长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低碳宣言建设“醉美校园”,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形成师生共同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生态文明教育普及率。绿色低碳,我们一直在行动!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实践、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视角,以百年时间轴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特征,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和理论体系,总结概括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践效果,并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分享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路径和趋势,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经历了新中国建立之初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的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三大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特质、挑战、应对和成效。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中国整体上表现为农耕文明特征,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短缺、城市化水平低下。为了跳出"马尔萨斯陷阱",新中国的缔造者带领人民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拓荒垦殖,问题得到缓解但没有得到解决,贫困落后依然,没能彻底摆脱"马尔萨斯魔咒"。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快速推进,城市化加速发展,使农民得以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力;同时也使土地得以从农民手中部分释放出来,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资源价值,也使土地得以休养生息自我生态修复。虽然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幅提升了生产力、积累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逼近工业文明的生态红线、环境底线和资源上线,可持续发展挑战不断凸显。2010年后,中国全面启动生态保护、污染控制和资源节约的转型发展进程,高质量、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华  关伟  许淑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54-1457
实现产业生态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是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选取改进的熵值法,从经济、环境、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评价了辽宁省1997-2011年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利用基于Moore指数构造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评价了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并对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2011年间,辽宁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产业高级化水平在波动中不断提高,两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湖)长制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本文在解读河(湖)长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路径的分析框架;然后,以日本琵琶湖-淀川流域为例,分析其治理历程及实施路径;最后,借鉴日本经验,结合中央政策指引,提出河(湖)长制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三步走"战略路径,即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强化治理成效落实以及推进可持续发展,从而形成聚焦制度建设、促进利益相关者角色转型以及重塑社会水文化的三点政策建议,旨在为相关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是环境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目前尚未开展系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核算。本文首先梳理了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核算的国际经验,指出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面临统计口径不完善、统计体系尚未建立、统计主体和对象仍不完整、统计数据呈部门化和分散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主体、支出分类、支出资金来源等方面初步构建了支出账户核算体系,并以2013年为例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我国财政资金用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支出总量不足,仅占当年GDP的0.25%。为推动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核算工作,建议应从预算科目、统计口径、统计主体、统计对象等方面不断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统计体系,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支出账户的构建与核算,并争取尽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的进程,促进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建设美丽城市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表明,人类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认识和探索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而成长。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结合各类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美丽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美丽城市建设要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分类施策,超大、特大城市加强可持续发展,中部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注重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中、西部非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防止污染转移,中小城市突出建设和美家园,以期为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分异性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党内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生态文明写入党章,生态文明专门党内法规及相关党内法规对生态文明的规定得到丰富和发展。但由于建设时间短,加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生态文明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存在相关党内法规制定的规范性和权限的明确性不够、法规的系统性和体系的层次性不够、条文的清晰性和规范的可操作性不够、适用的涵盖性和内外的衔接性不够等问题。为此本文建议:①统筹规划,开展生态文明党内法规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建设;②重点建设,分级分领域制修订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的专门党内法规;③全面融入,将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改革要求分解到各级各类党内法规中;④厘清关系,加强与国家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  相似文献   

18.
综述盘山县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出发,明确示范区建设目标以及原则,探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整体框架,综合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构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标体系,深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保障措施。分析盘山县通过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格局、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体系构建,稳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基础。经过4年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创建工作,达到了考核要求,获得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本文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定量化分析了科技进步对污染减排的重要贡献作用,识别了现阶段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并从提高科学认识、构建指标体系、研发关键创新技术、完善政策体系、培养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未来依靠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这;仲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将人类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