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在油库大气环境风险评价中引入安全防护距离概念,并对某原油库案例进行研究,确定其安全防护距离为厂界外500m,建议对安全防护距离内区域及事故时CO浓度超过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区域(26666.9m)一并进行管理,从而验证了评价程序与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防护距离的实际意义。实践证明,根据油库储存介质的类型选择适当模式对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后果进行预测,明确受事故严重影响的范围,结合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及卫生防护距离,提出安全防护距离要求,能够为油库的风险管理提供对策、建议,对油库项目大气环境风险评价及风险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将故障树分析法应用于南京摄山油库火灾爆炸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构建了油库火灾爆炸故障树,确定最小割集,进行结构重要度分析,计算汽油罐发生火灾爆炸的概率,并对各基本事件的概率重要度进行了分析。依据故障树分析的结论提出了降低顶事件概率的防范措施,为油库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其它油库项目的火灾爆炸事故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和减少古建筑群火灾的发生,以WSR系统方法论为基础,从建筑特性、设备设施、人员因素、安全管理四个方面构建了基于WSR的古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基于熵权物元可拓理论的古建筑火灾风险等级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古建筑火灾风险等级的客观评价。应用构建的基于WSR-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对某古建筑火灾风险等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待评价古建筑火灾风险等级为I级,属于"安全"状态,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客观合理地对地铁火灾风险进行评价,借助WSR方法论,以物理-事理-人理为基础,从人员、设备、设计、环境、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价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地铁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待评价地铁火灾风险等级为II级,即该地铁火灾风险处于"较安全"状态,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地铁火灾的风险,其中人员因素对地铁火灾风险的影响最大。根据地铁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为地铁火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煤矿井外因火灾风险评价的合理性,将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与灰色聚类评估法结合运用到煤矿井外因火灾评价中。根据煤矿井外因火灾发生的特点,从消防安全管理、矿井引火源、煤矿防灭火、消防应急救援四个方面建立煤矿井外因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F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引入改进的基于中心点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了煤矿井外因火灾风险的灰类-FAHP评价模型;利用该评价模型对河南某煤矿井的外因火灾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煤矿井的外因火灾风险水平处于较安全状态,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预防高速列车乘客车厢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采用直觉模糊集方法对CRH380A列车乘客车厢火灾风险进行评估。首先构建高速列车乘客车厢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直觉模糊熵公式计算各指标因素的权重,得出"设备因素"所占的权重较大;最后利用直觉模糊加权几何算子将各指标因素权重与专家的评估结果矩阵进行信息融合,得出该列车乘客车厢火灾风险评价的等级为"很安全"。该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从而验证了该方法运用于高速列车乘客车厢火灾风险评估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以某油库汽油罐区为例,运用池火灾和故障树分析等两种方法对罐区进行评价。制定安全检查表,从"人、机、料、法、环"等5个方面着手,对油库进行系统的隐患排查,制定并严格落实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以不断提高罐区的本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事故树分析(FTA)与层次分析(AHP)相结合的方法对动车组列车火灾风险进行分析,并求得各指标层对目标层的影响权重,同时还将单独的FTA方法与FTA-AHP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出FTA-AHP方法的优点,解决了在动车组列车火灾风险分析中的什么是重点的问题。结果表明:对动车组列车火灾风险影响较大的因素依次为,列车材料耐火等级、火灾报警系统、防火巡查、电气系统的安全状况、消防设施的维护等,必须首先从这些因素入手来控制动车组列车火灾风险。  相似文献   

9.
以某油库为例,通过对该油库及储罐区的安全风险分析,提出了设备智能化改造的消防物联网实现形式,描述了以消防、安防全局化管控为目的油库消防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实现了该油库消防物联网的应用与实践,评价了基层油库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安全管理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地面油库建设,了解地面油库的整体承受压力能力,对地面油库的结构鲁棒性进行了评估。首先从人的行为、设施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的因素,构建了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评估的指标体系;然后统计了以往各因素发生事故的概率以及造成伤害的概率,并根据结构鲁棒性评估指标函数进行计算,得到地面油库的结构鲁棒性评估等级;再针对评估流程进行了案例分析,从而为该评估方法的具体应用提供了计算实例;最后给出了提高地面油库结构鲁棒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结合石油库的特点,建立了以人员因素、设备设施管理、储存介质状态、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等5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为克服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观随意性,采用“熵权+TOPSIS”法构建了评价模型,以10家石油库企业所采集的信息为算例,对石油库安全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熵权+TOPSIS”法评价模型有效改善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度,可帮助石油库企业及时发现安全管理短板,明确改进方向,提升安全管理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油库设备焊割动火作业中油蒸气的清除、隔离方法及其组织实施要点,有利于油库整修改造过程中焊割动火作业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海洋油气开发重特大火灾事故频发,油气生产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以我国浅海某中心平台组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发生的三相分离器喷射火火灾、管线交叉处喷射火火灾、生产平台池火火灾以及储罐平台池火火灾,采用FDS软件建立该平台组的火灾动力学模型,对油气泄漏后火灾的发展态势、火场温度、热辐射强度、设备温度以及不同火灾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火灾发生后对人员伤害,以及平台上油气管线、分离器、油气储罐、平台栈桥等重要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并提出操作人员和重要设备的安全距离。针对火灾事故风险控制提出建议措施,对海上火灾风险分析未来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油库项目环评中的环境风险因子进行识别,并分析其风险源项。采用导则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计算原油储罐泄漏引发池火事故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因此对油库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应重视油库泄漏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防火堤受液态物质冲击时受力状况进行模拟,并对防火堤在冲击载荷下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防火堤在事故状态下的脆弱部分,对油库的安全设计、评价和日常维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选取某油气田企业为试点,从本质安全的角度确立了一套过程安全管理绩效指标。过程安全绩效指标包括质量、设备、安全、环保参数及生产平稳率、设备完整性等考核要素。运用于原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处理全过程,形成了在油气田生产行业应用的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更科学合理地对低温LPG港口、码头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对工程实例采用定量风险评估(QRA)、事故后果模拟方法,研究了低温LPG码头的风险,给出了低温LPG码头个人风险曲线。对比了低温LPG码头和常温LPG码头的事故后果影响范围。结果显示,码头低温LPG泄漏后的危害距离是常温LPG泄漏后危害距离的2.7倍以上,低温LPG码头的安全风险高于常温LPG码头的安全风险;低温LPG码头泄漏事故可能影响到邻近码头的安全。提出了降低风险的关键安全对策措施,可有效降低风险约1个数量级。定量风险分析工作是JTS 158—2019《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等标准规范的有益补充,可为LPG码头选址、总平面布置、工艺安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加氢裂化装置是石化炼油装置中爆炸和火灾危险性最高的装置,根据加氢裂化的工艺和装置特点,从物料和主要设备两个方面分析了加氢裂化装置的火灾危险特性,探讨了加氢裂化装置发生事故原因,从设置监测装置、防止反应失控和强化灭火预案等方面提出了加氢裂化装置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输油管道工程,为保障阴极保护效果的同时,减少阴极保护对周边金属构筑物产生直流杂散电流的干扰。结合现有相关标准规范以及阴极保护干扰的产生机理,对深井阳极的布置位置和阴极保护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由于该工程输油管道将分输库整体包围,如库外长输管道全部采取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形式,无论阳极井如何布置,阴极保护电流均有可能对分输库内储罐等金属构筑物产生杂散电流干扰,此时阳极井的位置需从施工、维护、保护电流的发散以及投资等方面比选确定。为了实现外输管道得到有效保护,且最大程度减小阴极保护电流对分输库内储罐等金属构筑物的干扰,可采取对由分支点进出库区的成品油管道与干线绝缘,并对该部分管道施加牺牲阳极保护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