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井高温热环境的数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井下工作面热环境的特点,采用了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温巷道中的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应用预计热舒适指标(PMV)对不同设计参数的井下环境的热舒适程度进行科学的评价,给出了高温巷道中的速度场、温度场、热舒适PMV值。以某矿山高温巷道为实例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得出了热环境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的高温巷道中,采用入口处风速为0.8m/s即可满足通风降温的要求,所得结果更具有直观性、准确性,为最优通风降温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矿井热环境,采用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熵权和改进雷达图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矿井热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在矿井热环境评价及人体热舒适度分级标准研究成果基础上,以风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候环境作为影响矿井热环境的主要因素,构建矿井热环境评价体系。将AHP和熵权法耦合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并基于改进的雷达图模型确定矿井热环境各评价等级的评估区间和评价对象的评估值。最后,以孟村煤矿401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为实例进行热环境评价,得到401101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热环境综合评价值为0.205 0,评价等级属于“等级Ⅴ很不舒适”,评价结果与现场情况相符。基于组合赋权雷达图的矿井热环境评价模型能够准确、定量、直观地展示矿井热环境状况,可为矿井优化井下热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部开采的矿井由于地热等热源的作用,使井下气温高达30℃以上,且由于井下湿度在90%以上,甚至饱和,这就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因此,深部开采作业环境的最主要问题是高温高湿,作为对井下气温发生直接影响的因素,深度已是限制地下采矿发展的极重要的因素。一、作业环境生理指标深部开采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气湿高,而辐射强度不大,因此决定深部开采作业环境好坏的主要因素是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目前,用以决定环境条件的舒适程度及建立井下劳动能力的适当标准,计有湿球温度、卡他度、等感温度、预测4小时流汗量、热应力指数与湿球黑球温度等六种  相似文献   

4.
矿井环境一直是制约矿井地下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域,由于空气的各项参数都与海拔高度相关,高海拔地区矿井在通风方面要比平原矿井有更多特殊要求。为解决高海拔地区矿井掘进工作面存在的低压缺氧问题,在对高海拔地区低压环境特性分析及传统矿用空气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增能增阻设计提出了多功能矿用空气幕联合增压模型,该模型在巷道两端分别布置引射型和增阻型矿用空气幕,以达到增压进而间接提高工作场所含氧量的效果。以青海省某金矿3 850 m中段开拓巷道掘进作业面为背景,借助有限元仿真软件Fluent对构建的开拓巷道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相符,结果表明:采用基于空气幕的增压增氧调控技术可使开拓巷道掘进作业面绝对气压由63 835 Pa增加至68 273 Pa,氧分压从12 040 Pa提高至14 213 Pa,达到海拔3 000 m的水平,可明显改善通风效果和通风质量;同时,随掘进作业面压力提高,采空区有害气体的逸出也得到有效抑制。该调控方法可以克服传统风流调控设施存在的布置困难、影响通行的问题,为提高高海拔地区井下压力及含氧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现役民机客舱热舒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正热舒适评价值(Corrected Predicted Mean Vote,CPMV)模型,针对实测的国内及国际航线数据进行了客舱环境的热舒适评价.结果表明,当客舱内压力满足适航标准要求范围、相对湿度明显低于舒适性要求时,低压和低相对湿度均能导致热舒适评价值(Predieted Mean Vote,PMV)的正偏移,偏移量为0.3~0.4,即低气压和低湿会使乘客感觉更温暖,但这2个参数对乘客热舒适的影响有限.短途航班热舒适性不理想,部分航班出现过热或过冷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直线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者的视觉负荷,首先,通过实车试验采集5种视觉指标,采用Topsis改进因子分析法建立视觉负荷评价模型;然后,分析不同时间及位置下视觉负荷的变化特征,基于构建的视觉负荷曲线提出行车舒适评价标准,并运用已发表数据验证构建负荷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通过敏感度分析探究视觉指标对视觉负荷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当驾驶者位于距洞口-13~55 m(12:00)、-10~49 m(15:00)时,视觉负荷超过临界值(0.906),驾驶者的行车舒适度和安全性极低;洞口驾驶者的视觉负荷值和接近度远大于洞内和洞外;18:00的视觉负荷和接近度远低于12:00和15:00。视觉指标的敏感度参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注视时间、瞳孔面积、注视次数、扫视幅度、扫视速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夏季室内高温、高湿环境下皮肤湿润度水平与人体热应激响应的关系,特邀40名在校大学生配合试验,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在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验中心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测试不同工况下的皮肤湿润度,研究了人体局部和整体的出汗感,并结合室内环境热感觉和热舒适心理测试,分析了人体的热应激水平。结果表明:额头、胸口、背部为人体出汗较敏感部位,三者共占出汗感增幅的80%以上,对整体出汗感影响最大;在中性偏热环境下,相对湿度对皮肤湿润度的影响大于温度,且皮肤湿润度与整体出汗感呈线性关系;中性热舒适温度比中性热感觉温度高0.5℃,皮肤湿润度对热感觉的影响大于对热舒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环境对安全人因指标影响规律及致因过程,基于安全工程学原理与正交分析理论,借助高海拔环境模拟试验系统,开展单因素及正交复合因素试验,分析安全人因指标与矿山环境参数定量关系,并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构建高海拔矿山恶劣环境条件下各安全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通过与实测数据比对,验证模型可靠性。结果表明:人因指标动态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高海拔矿山井下作业人员安全人因指标变化规律;氧分压、温度、湿度3项环境因素对安全人因指标存在交互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高海拔矿山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保障地采矿山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和健康,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通风影响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运用3Dvent软件进行了通风网络解算与模拟研究,建立三维矿井通风系统模型,采取多种局部通风、增设临时通风巷道、提前贯通临时风井等方式,使施工区域通风治理有了较大改观,设置了主井通风自动化监测控制系统,为通风管理精细化、智能通风系统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各国煤炭工业的发展,与矿井深度加大、作业集中和煤炭强化开采有关的矿井劳动条件恶化了。矿井深度、采掘规模和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增大,导致沼气涌出量的增加、煤和瓦斯突出频繁、粉尘和热释放量增加、井下火灾以及由于通风网路加长和复杂化而使矿井巷道通风恶化。近10年来,英国煤矿井下工作面的平均供风量增加了3~5倍,风流速度已增至4m/s。现在,大多数工作面的供风量为5~10m~3/s,不久的将来可达15甚至25m~3/s。风路显著加长是煤矿通风面临的大向题。国外煤矿局部通风系统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广泛地推行压-抽和抽出式与捕尘装置相结合的通风方法,采用大直径风管及箱式  相似文献   

11.
厂房的热环境好坏直接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通过对某钢铁厂二高线车间厂房热环境的调查分析表明:对于自然通风的厂房来说,厂房商度一定时,加大进、排风口的高差,合理设计进风口、排风口,降低中和面的高度,能增加通风排热,降低厂房内的平均温度;同时,在厂房内合理布置设备、生产平台等通风障碍物,保证室内气流组织的合理分布,对改善作业区的热环境非常有利;高温环境下,保证一定的风流速度能提高作业工人的热舒适感。  相似文献   

12.
矿井作业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是矿井环境的气候条件。这种条件,主要产生于各种热源放出的热辐射。它可使周围物体温度增高,并直接或间接以辐射、对流、散热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当人体因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人体散发到周围环境中的热量相等时,人体处于热平衡状态,人体温度正常,自我感觉舒适。若气温超过37℃,人体就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人感到烦闷,严重的可引起中毒。针对矿井的特殊环境,《矿山安全条例》对温度作出了规定:“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当采取降温或其他防护措施。” 矿井产生高温裔汇的主…  相似文献   

13.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工作地点每天接触噪声8小时,允许的噪声标准为85分贝(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A)。可是矿井下的凿岩、装运、通风等设备的噪声往往超过允许标准。见下表列出的矿井下部分噪声设备资料。 可是矿井下由于自然条件限制难于采用声源消声器及隔声措施。而戴耳塞、耳罩影响耳道内空气畅通能引起头晕、恶心等不舒适感。同时戴用安全帽和耳罩两个东西也不方便。 为保护矿井下工人身体健康,建议有关部门研制出一种“防噪安全帽”,把防噪声耳罩和井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充填采矿法中胶结充填体的水化放热作用,现场实测充填体温度,并对充填体散热的影响及治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充填采矿法的采掘作业面均依靠局扇供风,因此通风效果直接影响作业面热环境,充填作业完成后3 d内放热量达到最大,此时充填体周围采场气温达28℃以上,应依据降温风速(0.5~1.0 m/s)的要求重新计算需风量;运用Ventsim预测采深为1 456 m时在3种风速下的采场热环境,当独头风量为3 m3/s时属于一级热害矿井,当风量增至6 m3/s和9 m3/s时热害降至一级标准以下,热环境明显改善,且入风为21.4℃、风量为6 m3/s时采场气温会降至27.2℃,因此加大采场有效风量和风速是改善深部热环境的有效措施;充填水化热与采场气温呈正相关,因此应合理安排作业计划,避免在放热量大的充填体周围作业,如需作业应加强通风,人员上岗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理安排岗位并及时发放降暑饮品,以免出现紧急情况或危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目前高速动车组列车舒适性现状,构建我国动车组卫生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根据《TB/T 1932—2014旅客列车卫生及监测技术规定》的规定,将影响舒适度的因素分为车内环境品质因素、旅客个人因素、服务因素3个方面20个指标,对石太客运专线、大西高速铁路运营的列车开展旅客舒适度问卷调查。调查数据表明,调查的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营环境中车内温度、车内照明度、衣着量3个指标的舒适度评分均值在旅客舒适度评分最佳值±5%的区域,其余指标舒适度评分均值尚未进入旅客舒适度评分最佳值±5%的区域;进而提出应在车内环境因素、服务因素等方面加以改进,不断改善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营环境。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排放瓦斯管理,防止瓦斯事故发生。第二条:矿井必须从采掘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当发生瓦斯积聚时,必须立即处理。第三条:各单位行政正职对排放瓦斯所涉及的工作全面负责,必须不折不扣的完成。第四条:矿严格实行瓦斯排放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照集团公司、寺河矿有关制度及规定执行。第二章 矿井排放瓦斯第五条:主要通风机停电检修前,必须制定井下通风瓦斯管理专项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报集团公司备案。矿井主要通风机停电检修期间,所有进、回风井都要有专人检查井口瓦斯和风流方向,并有记录可查。第六条:主…  相似文献   

17.
为了预测分析户外高温环境下电网作业人员热安全风险,采用预测热应激(Predicted Heat Strain,PHS)模型,考虑人体基础代谢率个体差异性和人体移动与风速对服装热阻和湿阻的影响,应用改进后的预测热应激模型对多种户外高温作业环境工况和不同劳动强度下电网作业人员的核心体温、出汗量等生理参数和最大允许暴露时长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户外高温环境中,随着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新陈代谢率的升高,电网作业人员的核心体温也随之升高,湿热环境中风速的增加会加剧电网作业人员的热应激;当电网作业人员从事代谢率为240 W/m2高劳动强度工作时,可接受的最大工作时长相比代谢率为190 W/m2中度劳动强度工作时长减小5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电网公司夏季户外工作组织策略制定和作业人员热安全防护提供参考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建设工程塔式起重机作业可靠性,防止人因失误酿成事故,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和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方法(CREAM),构建塔机作业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首先,剖析塔机作业环境特点,修正共同绩效条件(CPC),厘定各项CPC评估指标;其次,分析人因失误事故数据资料,构建高斯隶属度函数,模糊处理CPC评估指标;然后,融合CPC评估指标熵权,模糊计算塔机作业人员4类控制模式隶属度;最后,运用重心法进行控制模式隶属度去模糊化处理,实现塔机作业人因可靠性概率的量化评估。对湖北省某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塔机作业进行模糊认知可靠性与失误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塔机作业人员控制模式为战略型,人因可靠性概率为99.83%。  相似文献   

19.
为更准确地评估低温环境下应急救援人员冷应激情况,避免低温伤害。基于国家推荐性标准GB/T 24254—2009确定我国低温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作业工作服装热阻(IREQ),并引入适合描述我国低温冰冻灾害高强度应急救援作业的人体储热率参数,对所需IREQ模型进行改进。计算分析低温冰冻灾害环境下应急救援人员的修正服装热阻、有限持续暴露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 IREQ模型计算所得的基本需求热阻更高,有限持续暴露时间更低,对提高低温环境下的应急救援作业安全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井下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噪声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煤矿井下环境相对封闭、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开滦集团东欢坨及荆各庄2煤矿井下5个不同作业区人员进行了共计200份的噪声危害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将SPSS分析得到的数据用于分析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及危害,归纳出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影响因素,并对噪声、影响因素及症状之间建立了井下噪声对作业人员影响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井下有限空间内,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危害最严重的症状是耳鸣,危害最轻的症状是畏惧感;参与调查的多为年龄较大、工龄较长的作业人员,噪声对工龄较长者的危害程度要大于对年龄较大者,且工龄与噪声危害之间存在Pearson相关性系数大于0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