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随着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海洋资源消耗、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承载力的量化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熵值法和等权重法对评价指标分别赋权,建立了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并以深圳东部海域为例对生态环境承载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深圳东部海域超载的主要原因,为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海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近海海域的特征,研究了海洋国土开展主体功能区划的方法学问题。提出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技术路线,设计了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海洋开发强度和海洋开发潜力为主体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近海部分基本评价单元,构建了矩阵判别法、指数综合法为主体的内水和领海主体功能区划的海洋主体功能区评价方法。旨在为我国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青岛市为例,通过因子分析法从10个指标中选取影响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的3个主因子,将其归为二方面的因素,第一主因子为人口和经济因素,第二主因子和第三主因子为海洋环境污染因素.依据这3个主因子的因子得分,用熵值法进行赋权,计算了1998~2005年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得分,进而得出,虽然青岛市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两大主要压力(人口和经济)逐年增长,但其仍朝良好的方向发展,并对引起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解释,从而为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定量化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沿海地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结合山东半岛生态环境现状,根据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选取了25项指标构建了其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山东半岛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估,对2009及2012年度山东半岛6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为威海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为Ⅰ级优,承载力稳中有升,青岛、烟台、日照市为Ⅱ级良,青岛、烟台承载力略升,日照略有下降,潍坊市为Ⅲ级中等,承载力有所下降,东营市由Ⅳ级差变为Ⅲ级中等,承载力明显好转.同时,并对每个城市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做了分析说明,以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网络分析原理构建了能够处理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关系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在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贡献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海洋水产品产量、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是对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按承载力指数分布,广东、山东、浙江为高承载地区,福建、辽宁、上海为中承载地区,江苏、天津、河北、广西、海南为低承载地区,各类地区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近年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按贡献因素分布,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为社会压力主导型,上海、天津为生态本底主导型,海南为科技支撑主导型,福建为资源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计量模型,提出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构建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对2000-2010 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呈波浪式上升,其健康等级从不健康升到亚健康。其中资源承载力长期处于亚健康;生态弹性力从不健康到亚健康,2010 年达到健康;人类活动潜力则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最近两年有所好转。今后应加强海洋生态承载力各指标的优化,提高生态承载力水平和健康等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江苏省海岸线开发承载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依据,本文根据海洋功能区划类型和海岸线人工化类型构建海洋功能区允许的海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标准及海岸线人工化指数,然后根据海岸线开发承载力指数和承载力分级模型评价各岸段承载力状况,并在江苏省海域划定13个评价单元开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省13个评价单元中,海门市、连云港市辖区和通州市海岸线开发承载力指数很高,属于开发超载区域,海安县、启东县、响水县开发承载力指数介于0.9和1.1之间,属于开发临界区域,其余7个评价单元岸线开发承载力指数小于0.9,属于适宜开发区域;(2)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岸线开发承载力评价方法可真实、客观地反映海岸线开发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居民海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逐渐增多,导致海岛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本文以渤海为例,通过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组合关系,对渤海地区21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有6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地区在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区域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与海岛开发强度呈显著相关,说明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海岛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渤海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的县(区、市)已经到达28.57%,亟须实施限制性措施,控制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开展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以逐步恢复海岛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生态承载力评价是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参考基准,但常规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不能针对规划项目产生的具体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影响格局展开评估.研究基于压力(P)-状态(S)-响应(R)模型,以沿海港口总体规划生态承载力环评为例,在分析港口总体规划对海岸带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3类生态环境空间产生不同资源环境压力类型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包括陆域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岸线资源承载力评价、潮间带围填海承载力评价、潮下带水环境容量评价及海岸带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价在内的海岸带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方案,以期提升海岸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并为推进我国工程项目生态承载力环评技术革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特有属性和东山湾的实际情况,探讨并优化完善了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2016年春季(4月)和秋季(11月)东山湾游泳动物和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结合2012~2013年的调查数据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状况已临界超载。针对目前东山湾渔业资源承载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督管理等预警措施,旨为东山湾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推进海洋资源承载力评估业务化和其他海湾的渔业资源承载力评价提供借鉴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选取连云港沿海3个县(区)为评价单元,以邻近海域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岸线、海域开发强度、渔业资源综合承载指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海洋生态承载指数、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7项指标测算,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四项要素的基础评价研究,按照"基础评价-专项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思路,采用"短板效应法"确定县(区)海域的超载和预警等级。结果表明,3个县(区)的综合承载类型均为"超载",预警等级均为"重警"。海水环境超载、部分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和个别无居民岛生态状况退化是影响连云港市邻近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超载因子。最后,从现实状况和评价标准优化两方面对超载因子展开成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 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 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相似文献   

14.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度了解和把握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与演变趋势,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3个系统选取28个指标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青岛市2004年~2015年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内部承载力水平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2004年~2007年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2011年上升趋势明显,2012年又呈现下滑趋势,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仍面临较大的威胁,承载力水平总体评价指数不高。其中,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海洋资源承载波动起伏,2004年达到最大值0.3251;海洋环境承载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与青岛市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促进协调沿海地区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关系平衡的重要方法,是衡量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构建一种量化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建立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以长江经济带邻近海域43个县级评价单元为例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赋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的优点合理地确定了指标权重,获得了各评价单元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得分,连云港和盐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近年来胶州湾水域的研究,分析胶州湾周围区域的人类活动、胶州湾水域的环境变化以及胶州湾浮游植物的生态变化过程,揭示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营养盐Si、水温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确定了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类的活动中,营养盐Si的缺乏和水温的上升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基础改变,就会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改变,造成海洋生物资源的下降。作者认为,在人类的活动中,首先要考虑输入大海的营养盐Si,其次要关注大海的水温变化,为海洋生态的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旅游生态足迹分析可定量反映旅游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研究表明:2009年桂林市人均生态旅游足迹为367.823m2,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旅游交通高达268.461m2,占72.99%;6种生物生产性土地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化石能源地,为270.65m2,占73.58%。通过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的对比,发现桂林市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人均旅游生态赤字达84.326m2。为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18.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解决经济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关键。本研究引入边际报酬递减理论和短板理论,从广义的社会发展需求和狭义的资源环境底线约束两方面来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并以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为研究区开展实证研究。基于边际报酬递减理论,以资源环境开发的社会边际报酬为零作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阈值,开展广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短板理论,以海域空间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三项要素作为基础指标,开展狭义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基于上述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开展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大连长兴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于超载状态。短期来看,长兴岛近岸海域填海已超过最佳规模,因此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此外,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已导致长兴岛近岸海域出现自然岸线严重丧失、海域过度开发和渔业资源难以持续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