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正>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那么人类的发展将因此而受到极大影响。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厘岛路线  相似文献   

2.
前沿动态     
环保人士呼吁京都议定书后继续减排来自全球165个国家的环保人士日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秘书处举行的会议上一致认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有效期结束后,应该继续推进温室气体减排。《京都议定书》于2004年2月生效,要求35个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前实行二氧化碳以及其他五种温室气体的减排,从而有效控制温室效应。美国拒绝加入这一协议。中俄签署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计划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关于中俄两国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的谅解备忘录》,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专家工作…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官方称,俄罗斯将在2003年内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官方尚未提出批准的时间表。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化国家至2012年其温室气体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平均减少5.2%。截至2003年1月24日已有103个国家批准了该条约,约占全球工业排放量的43.3%。一旦俄罗斯批准该议定书,将使签约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的比例达到55%。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不景气,工业产量持续低于1990年的水平,工业温室气体排放量也低于1990年水平,所以俄罗斯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水平上不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世界野生生…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第6次气候变化大会从11月13日到24日在海牙举行。这次会议涉及的内容是使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形成框架并付诸实施。《京都议定书》中对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全部减少的数量进行了分配。议定书规定,欧盟的排放量必须减少8%、美国减少7%、日本减少6%。现在,与会各国打算就如何履行这些义务采取措施。  阻止全球变暖的行动创造了一种新的商品:污染或无污染正像白糖或股票一样在市场上交易。它还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职业:污染交易商。  在加拿大,一家公用事业公司用烟囱排放温室气体。在芬兰,一家动力公司从烧煤转向烧生物质,减…  相似文献   

5.
清洁发展机制,就是碳排放交易机制(CDM)其实也是一种类似排污权交易的减排形式。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三个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已完成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应对全球变暖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因此,《京都议定书》只给工业化国家制定了减排任务,但没有对发展中国家作这个要求。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把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少的排放量作为履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一部分义务。  相似文献   

6.
常纪文 《环境教育》2009,(11):21-23
一、温室气体排放税费出台的必要性与必然性 2009年12月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这次会议上,世界各国的首脑将对后《京都议定书》阶段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的权利和义务问题进行协商,并达成《哥本哈根议定书》。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各国的工业和农业。  相似文献   

7.
近100年来,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温持续增高,这不但引起了全球生态失衡,而且将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1992年,在联合国环发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60多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在《公约》缔约国第3次大会上,制定了限制发达国家排放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并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在京都议定书中建立的一个国际合作机制,通过该机制工业化国家政府以及商业组织可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环境友好项目/技术的投资,从而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所合作的CDM项目产生的温室…  相似文献   

8.
前沿动态     
国际动态减排需七大领域强有力行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发布了它第四份报告的第三部分《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报告从能源供应、建筑、交通等7个领域,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建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指出,减排温室气体的《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2012年到期时,必须有一个新的机制生效,他呼吁各国在今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讨论建立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绿色书架     
《绿叶》2005,(2)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著,商务印书馆2004年9月第1版,38.00元日前,《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引起媒体、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一书从全球气候变化的基础知识入手,从科学角度解释了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讨论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着重描述了气候变化对自  相似文献   

10.
环境小知识     
《环境教育》2008,(4):83-83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碳汇”来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1.
杨通进 《环境教育》2009,(12):10-12
2009年是一个"气候变化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商讨《京都议定书》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结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从,为后京都时代定下行动的基调。哥本哈根达成的协议将影响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进而影响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地以及食物。在伦理层面上,温室气体减排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杨通进给我们做了解答。  相似文献   

12.
从地方碳试点到全国碳交易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旭  宾晖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75-176
2021年,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年初生态环境部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对原主管气候变化的国家发展改革委2014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做出了修改,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早在2017年,当时气候变化的主管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就确立了由武汉和上海分别牵头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碳交易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碳交易概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的统计,全球碳交易市场成长迅速,2006年的交易额达到250~300亿美元之间,预计两年后将增加到每年400亿美元。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总额达到280亿美元,为2005年的2.5倍,交易的二氧化碳达到13亿吨。欧盟排放交易方案仍占碳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交易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8.6亿吨,约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6%。  相似文献   

14.
<正>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世界各国/地区、组织/机构、企业/公司、行业/部门乃至个人共同为之努力。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下简称“双碳”目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2011年,中国在“两省五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清洁空气法》没有将温室气体列为空气污染物。2007年,美国最高法院就Massachusetts v EPA案做出判决,认定二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之前联邦环保署是否有权力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制存在争议。2009年12月,美国联邦环保署根据该判决将二氧化碳和其他5种温室气体列为大气污染物,为温室气体是否是美国《清洁空气法》中的"空气污染物"画上了句号。在我国,将温室气体作为大气污染物,可以解决对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管制不能当然地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借鉴国外碳排放交易的成功经验,并以产权理论和市场理论为基础,提出建立我国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想。通过"总量控制—许可证—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路线,对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为我国在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提供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是作为全球范围内现存的惟一一个关于抑制全球变暖的国际公约,是世界各国为扭转全球气候变化共同迈出的第一步。然而,《京都议定书》什么时候能够生效,却因为一些大国的态度飘忽不定而命悬一线。  相似文献   

18.
CDM是《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的一种灵活机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借鉴CDM设计基本原理,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建设成就与存在问题出发,在现行区域生态补偿方式基础上融入CDM思想,探讨适用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了单边补偿、双边补偿和多边补偿三种生态补偿模式,并对健全与完善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表面来看,气候谈判谈的是温室气体排放额度,但更深层次则涉及各国对经济发展空间的竞争,因此,它更是一场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正式签署,却花费了长达8年的时间才得以真正生效,已经足以表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2008年4月23日在北京宣布,其注资中国和美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工作正式完成,总注资额达到400万美元.该项目的完成将产生62万吨的二氧化碳补偿额度指标--这一数字是根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录核算出来的.该数字相当于AIG全球业务部门在2006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总量.作为公司环境策略的一部分,AIG将把这些指标进行封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