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鱼种越冬成活率的高低与越冬期的管理工作分不开。兹介绍人们长期积累总结的以防为主的几条越冬管理措施。 (一)防止鱼池漏水。鱼池漏水,既不保肥,影响池中浮游生物的繁殖,又因水位不稳定,造成鱼的生活环境不安宁。因此,在选择鱼种越冬池时,要求池子土壤保水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氮肥形态对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的方法,研究在地膜覆盖与不覆盖情况下氮肥形态对坡耕地雨季土壤养分流失通量及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壤中流氮、磷和钾的流失量分别占总径流流失量的71.30%、6.36%和8.85%,说明磷和钾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地表径流,而氮流失的主要途径是壤中流,地膜覆盖降低酰胺态氮肥和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流失量,其中酰胺态氮肥处理地膜覆盖较不覆盖壤中流氮流失浓度和径流氮素流失量分别降低40.40%和29.32%。在无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缓控释肥〉硝态氮肥,施用硝态氮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酰胺态氮肥氮素流失少40.86%。在地膜覆盖条件下,各处理径流中氮素流失顺序表现为:铵态氮肥〉酰胺态氮肥〉硝态氮肥〉缓控释肥,施用缓控释肥氮素流失量最低,较施用铵态氮肥氮素流失少59.60%。结果表明在四川紫色丘陵区为了有效控制水土养分流失,在肥料形态的选择上,以无覆盖条件下施用硝态氮肥较好,以地膜覆盖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较好。  相似文献   

3.
氮肥增效剂能有效地抑制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减少氮肥流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国外已以“N—Serre”商品名进行注册。据报道于一九七五年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允许在玉米、小麦、高梁和棉花等四种作物上应用。在水稻和蔬菜上的应用也正在试验中。近几年来我国通过各地试验证明氮肥增效剂对水稻,小麦,棉花,玉米均有不同幅度的增产作用。但是氮肥增效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施入土壤后在土壤及作物中的残留状况尚缺少研究,而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硼是一种植物必需元素,在土壤中过量存在会对植物产生毒害。本文综述了作物遭受硼毒害的症状和过量硼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阐述了硼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相关机理,展望了相关研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GIS支持下,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对青岛市土壤硫和氮沉降临界负荷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硫沉降临界负荷低值区主要位于东南、西南和北部的植被覆盖区域。植被盐基吸收速率较高、降水盐基阳离子总量和土壤风化速率较低以及土壤偏酸性是造成土壤硫沉降临界负荷偏低的原因。耕地区域氮沉降临界负荷较高,植被覆盖区则较低。较低的植被对氮的吸收速率、土壤临界氮淋溶以及反硝化率是导致氮沉降临界负荷数值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酸雨条件下城市农业土壤镉的释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成都市典型农业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成都市降雨特征,模拟一定范围pH及主要阴、阳离子浓度配制成母液开展酸雨淋滤实验,以确定酸雨中影响土壤重金属元素镉溶解度的关键因素,探明其对镉释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酸雨加速了土壤镉的释放。不同类型土壤在同一酸雨条件下,镉的释放速度和最大释放量也不同。酸雨pH值和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对镉释放的影响有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引言在一个生态系统内,如果没有遭受象耕种、生产农作物和施用肥料这样的周期性干扰,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生态系统看成一个无干扰系统,象天然草地。由此也就利用这样有益环境,研究这种生态系统中包括N和P循环在内的许多过程的相互影响。对于热带生态系统,人们进行过上述研究,但可参阅的论文很少。目前的研究是要在印度占西(Jhansi)Aif Field牧场的Sehima村落对植物N和P的含量进行竹算。  相似文献   

8.
对土壤煤渣分层的土地毛管渗滤系统的脱氮效果和机理进行了研究。氮的静态吸附试验和土壤全氮含量分析表明,填料对氮的去除作用有限。植物对总氮的去除贡献率只占0.47%,作用不明显。温度和总氮去除率的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对总氮去除效果影响不显著。提高出水水位30 cm以创造适合反硝化菌生长的还原环境,总氮去除率由39.1%下降到30.0%,可见氧化还原条件不是系统反硝化反应的限制条件。投加葡萄糖作为碳源,使C/N〉3,有机物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总氮的去除率上升到52.4%,较高的C/N比能有效提高土地毛管渗滤系统的总氮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抗生素制药菌渣施肥对土壤—作物体系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特征的影响,选取新疆伊宁县某试验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抗生素施加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富集系数(BCF)来表示重金属在土壤—作物体系间的迁移性能.研究表明:大豆和玉米在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所有地块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研究了嘉兴市农业面源污染源的历史变化特点及农田N和P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5年的16年间,嘉兴市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化肥施用对农业面源污染物N、P的贡献相对下降,而畜禽粪便排放对农业面源污染物中N、P的贡献却明显增加。全市单位面积农田N的盈余值1991--1997年间达到较高水平,在100kg·hm^-2以上;1998年以后明显下降,在53.87~100.73kg·hm^-2之间变化。而单位面积农田P的盈余值则随时间呈增加的趋势,1997年前在37.23~70.88kg·hm^-2之间;而1998年后在68.35~101.29kg·hm^-2之间;P已成为农田养分潜在流失的重要因子。总体上,2000年以来嘉兴市单位面积农田N和P的盈余值均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在嘉兴市农田养分管理中,应加强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重视N肥的减量化施用和P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1.
如今颗粒物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的首要污染物之一,而土壤扬尘是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已经严重影响到大气质量及人们的生存环境,而聚丙烯酰胺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还能使土壤颗粒和孔隙结构保持稳定,控制土壤扬尘,因此通过聚丙烯酰胺与植物联合作用控制土壤扬尘排放对提升城市环境大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基于现有文献数据的基础上,以四川彭州市附近农田边裸露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人工模拟对照试验,探讨了聚丙烯酰胺不同用量下与植物联合作用对抑尘效果的影响,以期为土壤扬尘污染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随着聚丙烯酰胺的浓度增加而增加,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植被覆盖作用相比,聚丙烯酰胺和植被覆盖的同时作用能更好的降低PM2.5和PM10排放浓度,PM2.5浓度较之前平均下降了32.9%,PM10浓度较之前相比平均下降了37.1%。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可知,聚丙烯酰胺浓度在20 g/m2到25 g/m2时,整体抑尘效果最好,在施工7天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63.4%和77.9%,在施工1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和43.8%和56.3%。实验结论为利用聚丙烯酰胺和植物联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各时间段的土壤扬尘含量,为科学的治理土壤扬尘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伟  黄勇  刘馨越 《四川环境》2012,(Z1):88-92
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成分。本研究以四川省合江县、纳溪区2个区县12个乡镇的竹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剖面的取样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年份竹浆原料林基地与邻近土地的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特征,探讨竹子生长对土质有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土壤肥力情况看,种植竹林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影响。与旱地相比,种植竹林会降低部分区域的土壤肥力,与多年竹林地相比,竹浆原料林基地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明显升高。从土壤物理性质看,种植竹林对土壤团粒结构影响不大,对土壤容重有一定正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土体结构。建议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土壤肥力监测结果,科学施肥、多施有机肥,尽可能做到平衡施肥,防止土壤养分的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川麦冬道地产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该区有益元素富含B、Zn、P,其他有益元素中Mg、Ca、Si等含量接近或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值,土壤有毒有害元素Hg、Cd、Pb高出国家的土壤背景值,但基本符合国家二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土壤有益有害元素的组合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川麦冬产区土壤应加强Ca肥和K肥的管理和补充,同时应对As元素和Pb元素进行防治。川麦冬产区土壤的综合污染指数较高,大多地段的污染水平已接近警戒线,应加强管理和防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盛产水稻,大米作人们的主食,谷壳一般作为废弃物处理(做辅助煮食燃料或烧灰作肥),没有得到更有价值的利用。 1992年湖南省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张光辉同志带了一班人组成攻关课题组,对谷壳的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将谷壳经生物质能转换,生产出了生物能炭、油、气3种新产品,木质炭加黄泥利水做成的蜂窝煤,燃烧火焰与城市用煤作成的蜂窝煤一样;从  相似文献   

15.
迅速发展的工业生产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三废”,给农业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农业生产过程本身也会给农业环境造成污染。这种污染目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还在不断加剧中。一、化肥的污染施用化肥能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但也将给人们带来危害,施到农田的化肥也只有5—15%,会被作物吸收,其余的都将留在土壤、水体中,给环境造成污染。目前我州常用的化肥中硝酸盐类占到28%,在长时间的施用中、也在土壤、作物、水体中积累。硝酸盐类在微生物转化为亚硝酸盐以后即可与胺或酰胺形成 N—亚硝基化合物,成为强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重庆地区土壤汞污染质量现状。采用土壤本底值加3倍标准差作为本区土壤污染值,对本区土壤汞污染进行评价。重庆地区土壤汞污染比较普遍,个别地方含量甚高,已分别达到0.687,0.477PPm。造成本区土壤含汞量增高,主要是我市环境污染本身对土址影响的结果。土壤测定值重复测定相对误差σ<20%,回收率在87.5—115%之间。对于一些所谓稳定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汞,一旦进入土壤便会很快累积在土壤中,致使污染物质汞通过粮食、蔬菜、果树等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据有关文献介绍进入土壤中的汞,会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可长期残留,影响作物生长,是食物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在国内外汞对环境污染一直受到大家重视。因此,当前了解和研究我市土壤汞污染质量现状,评价本区环境质量和加强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小区域范围内土壤pH值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N、P、K有效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速效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8;与土壤缓效K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52;与水解性N和速效K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微量元素是指各类物质中除主要成份外存在的微痕量元素,土壤背景值则是土壤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生物量。通过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使人们掌握和认识各类物质中相对内在的关系和微观的概念,一但人们掌握将对整个物质世界及社会经济起到巨大的作用。土壤背景值的调查,更是对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及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对人类产生的影响及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研究自然科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联系,开展微量元素研究与土壤背景值的调查这是自然学科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点在尚未发达的中国,在急待开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由于长期不合理耕作及有机物料利用率低而导致土壤养分贫瘠和土壤物理性状恶化情况,本试验针对黑土宜板结和肥力保持等问题设置了不同技术措施,研究在玉米生育时期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模式对土壤结构特性及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后浅翻深松+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较常规处理,土壤容重下降了0.13 g&#183;cm-3和0.09 g&#183;cm-3,浅翻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翻压绿肥和生物肥均能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三相比,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使得土壤物理结构得到改善。有机肥、秸秆还田和生物肥处理提高玉米喇叭口期光合速率,较常规处理提高2.1~7.6μmol&#183;m-2&#183;s-1;秸秆还田和生物肥较常规施肥处理,蒸腾速率下降57%和56%;在玉米喇叭口期各处理气孔导度均小于对照,灌浆期秸秆还田处理较常规处理气孔导度增加,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下降,说明气孔阻力的降低导致叶片胞间CO2浓度降低。有机物料还田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紧实度,土壤三项比达到合理范围,并且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降低蒸腾速率,尤其是秸秆还田和有机肥处理好于其他处理。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还田对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作物光合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均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氮磷养分配施对土壤碳氮特征及叶用枸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水肥一体化技术下不同养分配施措施对土壤碳氮特征及叶用枸杞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该区域叶用枸杞高效可持续生产管理模式。结果表明,随着养分浓度的增大,各层次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类似。与对照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增加了0~20cm和20~40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但随着土层深入,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整体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对照处理硝态氮呈现增加趋势,40~60cm土层硝态氮含量达最大。在水肥一体化N2P3处理下,叶用枸杞叶芽产量最高。研究确定,N2P3处理的"少量多次"水肥一体化灌溉模式,是叶用枸杞生产区最佳的农业高效高产的水肥生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