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是以效益指标间相乘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其步骤为:分析、选择效益指标,建立综台效益评价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元素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进行综合效益的计算.文中计算并分析了乡镇企业的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简便,可信度强.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保靖县是我国主要的油桐产区之一。针对该县多年来由于油桐分结构单一而产生的诸多和经济问题,提出了桐树混交、桐灌混交和桐草混交三种改造模式,并对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保靖县是我国主要的油桐产区之一。针对该县多年来由于油桐林分结构单一而产生的诸多生态和经济问题,提出了桐树混交、桐灌混交和桐草混交三种改造模式,并对其生态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迅速增长,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城市环境,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该文首先对乌海市2004~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大气环境质量分层指标体系,以SO_2、NO_2、PM_(10)三项评价因子指数为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及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最后得出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排序,进而确定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等级.通过该方法对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乌海市2004~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均为三级水平,2009~2010年达到二级标准;PM10与SO_2是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了提高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实践。本研究通过筛选具有福建特色的美丽河湖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可量化的美丽河湖指标体系。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福建省水系岸线矢量图、卫星高清影像图、监测数据及现场调查结果,构建涵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3大准则层的美丽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对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打分,综合确定美丽河湖各指标的权重,以此对闽江流域汇水面积大于200 km2的116个河段进行试评价。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美丽河湖总体评价良好,建溪、富屯溪、沙溪3大主要支流评价得分在70~80分,部分河段所在流域在水生态方面存在短板。从要素上分析,制约闽江流域美丽河湖评价的因子最主要为水生态,其次是水资源,水生态修复与水资源保护是闽江流域治理重点。因此,通过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所得的美丽河湖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可为下一步指标体系的确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安阳市夏季道路积尘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20年5月使用手持式便携吸尘器采集70个城市道路积尘样品,经离子色谱仪测定其中10种水溶性离子(F-、Cl-、NO2-、NO3-、SO42-、K+、Na+、Ca2+、Mg2+、NH4+),用比值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其污染特征,结合地理统计分析和正定矩阵模型判断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Ca2+、SO42-、NO3-、Cl-、K+在安阳市道路积尘水溶性离子中占比较大,其中Ca2+占比最高,SO42-和NO...  相似文献   

7.
东江水源林不同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江是广东省重要的河流,东江水源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流域内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深圳和香港的生活用水。作者针对现有水源林生态功能较差的情况,在广东省东源县设计和营造了8种不同混交类型的水源林,并对其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的马尾松纯林相比,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以及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林地枯落物持水能力有较大提高;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楠木×锥栗混交组合、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以及红锥×枫香混交组合土壤持水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枯落物和土壤持水特性对各混交类型进行聚类分析,将8个混交组合进行分类,其中椆木×红锥混交组合、马尾松纯林、火力楠×红锥混交组合以及木荷×椆木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差;格木×海南红豆混交组合和红锥×枫香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一般;红苞木×枫香混交组合和枫香×樟树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较好;楠木×锥栗混交组合林地持水能力最好。总体上,造林初期,水源涵养试验林在提高原有林地持水能力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环境经营是城市经营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城市环境、城市环境经营的内涵出发,对成都市环境经营的战略层次、目标层次、策略层次和操作层次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并就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2020年天津总规之绿地系统规划(总规绿网),由于缺乏绿网优化配置,其生态效益仍将不尽如人意。为此,采用图论和网络分析法(ANP),构建、评价了4个具有不同连接度和生态水平的绿网方案。ANP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绿网4最大化地利用现状和潜在廊道、连接各斑块,效益排序最优,成本次优,综合效益最高,且敏感度分析证明当效益与成本比大于0.25时,首位排序稳定。协调土地利用与交通等相关规划要素,给出基于网络4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案,为总规绿网优化提供依据。ANP适用于多目标、多因子、多方案决策,可解决以往网络指数与景观指数分离问题,实现不同顶点位置的网络评价,是绿网优化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1.
苏南丘陵区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苏南丘陵地区马尾松、毛竹、麻栎、杉木4种林分土壤的蔗糖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土壤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毛竹林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裸地土壤3种酶活性均最低;3种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蔗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较大,脲酶活性相对变化较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分别与全N、有效P、有机质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且2种酶之间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蔗糖酶与Pb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酸性磷酸酶与Cu、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脲酶与全P、有机质、Pb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与容重在α=0.01水平下呈显著负相关,与全N、酸性磷酸酶、Cu在α=0.05水平下呈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3种酶与全N、有效P、有机质、Cu、Pb之间呈非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4种林分土壤肥力起主要作用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全N、有效P、速效K、有机质.3种酶可作为较理想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5年度的IKONOS4卫片解译数据和2007年度小班调查资料,结合样地调查资料以及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效益定位站(四川绵阳新桥)径流场的有关数据,对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防护林体系景观结构及生态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防护林景观中,以松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面积最大,占27.37%,其次是马尾松纯林(Pinus massoniana forest),占25.41%。栎柏混交林(Mixed Quercus-Cupressus forest)最少,只占0.96%。纯林面积明显大于混交林,前者比后者大45.31%。栎柏混交林、松柏栎混交林(Mixed Pinus-Cupressus—Quercus forest)最大斑块指数(LPI)、边缘密度(ED)和斑块密度(PD)较小,分布较为破碎。而马尾松纯林、松柏混交林和柏木纯林(Cupressus forest)分布较为集中。桤柏混交林(Mixed Alnus—Cupressus forest)和松柏混交林的散布与并列指数(IJI)较大,其空间关系较为复杂。栎柏混交林、柏木纯林的聚集度(A1)较小,斑块分散度大,连接睦较差;而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分散度较大,连接性较好。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形状指数(LSI)较小,形状分布较规则,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的形状指数较大,形状较复杂。从不同景观类型林下灌草层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可知,松柏混交林、栎柏混交林的灌草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而马尾松纯林、柏木纯林则较小。从保持水土功能来看:桤柏混交林、松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柏木纯林、马尾松纯林,桤柏混交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松柏混交林。因此,对长江防护林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应多采用混交林模式,针阔混交林代替针针混交,乔灌草结合,调整合理的密度,使防护林景观的生态功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承载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为基础,建立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重点分析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草地和农田3种受人类活动干扰最强烈的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整个保护区的总体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荷载。结果显示,祁连山区域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生态荷载总体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但区域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属于严重超载,农田子系统属于中度超载;在总体生态荷载的空间分布上,西北部地区比东南部地区超载更为严重;就各子系统的生态荷载状况而言,森林子系统和草地子系统的超载程度均表现为东南部地区略低于西北部地区,但农田子系统东南部地区超载程度高于西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水分循环与辐射能量转换两个功能过程结合起来,研究蒙古栎林生态系统中的辐射能量与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作用层与林地作用层由于获得不同待征的辐射能量,导致水分交换的数量与方向不同。约74.5%的净辐射用于森林的水分蒸发散,而蒸发散又占降雨量77.45%。可见,辐射能量的大部分用于水分循环。本文还研究了辐射能量对融雪过程的影响,发现针阔混交林在冬季由于具有获得适度辐射能量的特点,使得它是一种较理想的融雪径流产流模式,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土区不同配置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曲红  王百田  王棣  高海平 《生态环境》2010,19(4):843-848
以黄土高原山西省方山县下昔沟流域为研究点,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均匀度指数研究15种不同配置的人工林的а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密度、林龄相同的情况下,油松和刺槐这两种针阔混交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最高,Simpson index最低;纯林中阔叶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高于针叶林,但Simpson index低于针叶林;针叶林下的灌、草层Shannon-Weiner index、Pielou index、Richness指数最低,但Simpson index最高。研究结果为:针阔混交林更有利于林下植被的发育和更新,加速黄土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森林更新是维持和扩大森林资源的主要途径,也是森林结构调整、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构建多功能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在安徽南部的岭南林场,选择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人工林(MP)、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CF)、阔叶混交天然次生林(MB)和针阔混交人工次生林(MN)等4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类型,研究了不同更新方式形成的森林群落的碳储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次生林树干生物量密度最大,为(67.32±56.57)mg.hm-2,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最小,为(43.79±9.13)mg.hm-2,而马尾松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为(64.04±1.49)%。阔叶混交次生林碳储量最高,为(126.47±90.75)mg.hm-2;(2)4种群落类型中,阔叶混交林与马尾松群落碳密度最大,分别为95.67和98.21mg.hm-2,杉木群落碳密度最小,为55.41 mg.hm-2。阔叶混交林中的灌木层生物量碳密度最大,为(17.438±24.627)mg hm-2,马尾松林的草本层和枯落层生物量碳密度最高,分别为(1.326±0.431)、(5.517±2.846)mg.hm-2;(3)阔叶混交林群落的地下碳储量最高,为(10.5±9.8)mg.hm-2,群落地下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杉木林〉马尾松林。相应的群落地上碳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杉木林根茎比(R/S)最大,为0.21±0.01,杉木林群落中的灌木层根茎比(R/S)最大,为1.61±0.11;(4)在阔叶混交林中,株数密度与乔木层、草本层的碳比例正相关。在杉木林群落中,平均胸径、株数密度与乔木层碳所占比例成负相关。除杉木林群落外,灌木层碳含量之比与胸径及密度等调查因子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重庆缙云山8种不同构建模式的水源涵养林及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用物种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指数(Pieiou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以及用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阳离子交换量12个指标表征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养分特征,分析了8种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土壤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以广东山胡椒(Lindera kwangtungensis)×杉木((7unninghamia anceolata)混交林最高.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广东山胡椒混交林次之,马尾松×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混交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最低.各模式林地土壤特征差异显著,以毛竹纯林土壤质量最差.在该地区针阔混交林对提高物种多样性和改良土壤作用显著,针叶林及纯林则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模式水源林群落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特征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与土壤物理性状特征关系不显著,与养分特征关系显著.全N与全K与四个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速效P呈显著的正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和全N两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18.
The aim of the study is the estimation of decay rates for coarse woody debris in large forest regions. These rates, together with estimations of the amount of deadwo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release of carbon from that pool into the atmosphere. The model can be used for predictions of decomposition rate constants in a wide range of forest areas (e.g. in process based ecological models, reporting of GHG-emissions), as only easily available predictor variables were used in the regression.Based on an int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 a meta-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constant decay rate of coarse woody debris was set up. The included studies differ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urvey methods as well as in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39 studies were collected, 30 appeared in North America and nine in Europe. Based on these studies 291 observations of the remaining fraction of coarse woody debris were collected.To quantify the effects that influence the decomposition rates a nonlinear mixed effects model was constructed. Only physiologically interpretable variables were included. With this approach it was possible to determine influencing effects from mean temperature in July, annual rainfall (as quadratic term), diameter of woody material and grouping into hardwoods or conifers and mass- or density loss were significant variables. The mixed effects model also allowed an estimation of the species-specific effects on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 These random effects are given for 42 tree species. The degrees of freedom were used efficiently. The model explains 79.6% of the variance and is superior to a comparable multiple regression model.  相似文献   

19.
不同混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混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组成以及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武夷山地区毛竹林土壤环境改善和可持续生产经营积累实验数据,以武夷山地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J.Houz.)纯林、毛竹-阔叶树混交林、毛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混交林、毛竹-杉木[Cunnin...  相似文献   

20.
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日变化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土壤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态变化对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次研究采用Li-8100采集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壤0-10 cm土壤含水量和15 cm处的土壤温度。通过分析所测数据研究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森林类型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温湿度与土壤呼吸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各个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在白天比较活跃,夜晚波动很小。峰值一般出现在10:00到14:00之间。日土壤呼吸强度曲线基本遵循倒U型。②阔叶林(优势种: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Tutch)、针叶林(优势种: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混交林(优势种:银木荷Schima argenteaPritz.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和竹林(优势种: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的土壤呼吸范围依次为:2.1~5.3、2.19~4.02、1.27~4.23、1.8~6.35μmol·m-2·s-1。混交林的平均土壤呼吸值远小于其他三种林,但其土壤温度相对较低,土壤温湿度的浮动范围较小。竹林和阔叶林虽然土壤呼吸均值较高,但其浮动范围较大,受环境影响较大,土壤温湿度变化较低。③用Excel和Sigmaplot软件统计分析4种林型的土壤呼吸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相关性不显著;针叶林林型土壤体积含水量为25.02%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分界点;混交林林型土壤呼吸和温度存在倒U关系,会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升高而降低;竹林的土壤呼吸速率也随着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总而言之,可能由于降雨量过大造成土壤孔隙度变小,进而影响了土壤呼吸作用的活跃度导致各个森林类型的土壤呼吸作用与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