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贵高原红黏土常经历极端干湿循环过程,为研究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干缩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以昆明呈贡地区红黏土饱和泥浆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5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监测红黏土质量和表面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水分蒸发、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表面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干土法和湿土法对桂林红黏土特性进行了击实试验研究,从桂林红黏土失水程度对结合水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备样方法对桂林红黏土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的影响,并分析了导致不同试验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桂林红黏土凝胶胶结结构中双电层失水多少与土样制备方法有关,不同备样方法对桂林红黏土的最优含水率及最大干密度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红黏土工程实践和土工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磷石膏淋滤液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赋存状态,文章以贵州某磷石膏堆场为研究区,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与土壤吸附实验,分析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特征,并探讨了红黏土对磷的吸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磷石膏厚度与红黏土厚度,对磷石膏淋滤液磷的迁移有显著影响,其中磷石膏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大,而红黏土土层厚度越大,淋滤液中磷浓度越低;磷石膏淋滤液磷在红黏土中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其各形态之间不断发生转变,并有一部分会被红黏土所吸附,从而使磷浓度随之降低,主要存在形态为可溶磷与无机磷,占比分别为80%~94%和80%~95%,有机磷与颗粒态磷含量较小,占比分别为5%~20%和5%~16%;红黏土对磷石膏淋滤液中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23 mg/g,且红黏土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相关系数R2为0.986 78,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64 14。  相似文献   

4.
声波波速测试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无损的检测方法,在岩土、地质工程中已被广泛运用。采用WSD-2数字声波仪对贵阳市金阳区某建筑楼盘的红黏土土样在不同的含水率、孔隙比、砂土配合比击实条件下的声波波速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物理力学状态下的红黏土声波波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黏土原状土样的声波波速与其含水率呈"U"型关系,而随其孔隙比的增大而减小;击实红黏土重塑土样的声波波速随其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二次函数关系,而与其干密度大致呈正相关的关系。该研究结果验证了通过红黏土的声波波速来反算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巨厚的风成堆积蕴含丰富的古环境变化信息,是研究亚洲内陆干旱化与东亚季风演化的天然载体,对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黄土高原东部的柳林红黏土剖面开展的岩石磁学研究表明该红黏土层序磁性由磁铁矿、磁赤铁矿为主要磁性矿物.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柳林红黏土记录了C2An.1r?—?C3r的极性序列,结合磁性地层学结果和沉积速率的变化特征,计算得出柳林红黏土的年代跨度约为3.05?—?5.84 Ma.整体上柳林剖面从下至上表现为更高的磁化率值和更低的沉积速率,反映出与晚中新世相比,上新世早期和中期的夏季风有所增加和冬季风有所减弱.剖面中包含晚中新世至早上新世的红黏土沉积中发育的数层砾石层,可能是吕梁山隆升剥蚀的产物,经间歇性流水作用带入到柳林剖面的风成红黏土沉积中.  相似文献   

6.
磁组构分析是研究季风风向的一种常用手段。对洛川黄土剖面黄土-红黏土界线附近地层进行磁组构研究表明:洛川剖面新近纪—第四纪过渡时期,风向整体呈南北向,且从红黏土沉积阶段到黄土沉积阶段,风向呈现顺时针方向的微小偏移,这可能与新近纪到第四纪的气候变化背景有关。另外,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磁线理L、磁面理F等参数曲线与磁化率曲线的对比显示:磁化率各向异性P、L、F参数的变化稍超前于磁化率曲线的变化,这与蓝田段家坡剖面的磁组构研究结果类似。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尚未确定,但可能与磁组构信息被记录于沉积物的速度快于沉积物磁化率值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蕾  孙家寿 《环保科技》2006,12(4):6-11
综述了黏土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具有的明显优势,通过课题组10多年来对累托石和膨润土等黏土矿物材料的交换吸附过程进行的深入探索,阐述了天然黏土矿物材料和改性黏土矿物材料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吸附和催化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倩 《环境工程》2016,34(5):108-112
为研究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压实黏土的影响,开展了垃圾渗滤液侵蚀作用下黏土的含水率、比重、剪切和渗透试验,研究渗滤液浓度及侵蚀时间对黏土工程性质的影响规律,分析渗滤液污染黏土的工程特性。通过SEM试验研究渗滤液对底部压实黏土衬垫的侵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侵蚀对黏土的各项工程性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渗滤液浓度及浸泡时间的增加,浸泡后的黏土渗透性、比重和剪切强度均减小,而含水率增大。渗滤液对黏土的侵蚀主要来自其化学成分的吸附、粘结及水化学作用。压实黏土强度的变化会给填埋场的稳定性带来安全隐患。该成果可为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黏土负载型nZVI具有低成本、易制备、环境相容性好、综合性能优越的特点.本文在归纳nZVI改性策略的基础上,比较了黏土种类对nZVI形貌和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理想黏土载体的优选顺序,分析了复合材料的铁含量、比表面积、nZVI尺寸等与去除性能之间的关系,对nZVI耦合黏土在修复土壤重金属、卤代有机物、硝酸盐、新型污染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概述了nZVI技术在土壤修复中的负面效应,最后对nZVI耦合黏土修复污染土壤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废茶枝叶对黏土中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废茶枝叶中茶多酚对Cr(Ⅵ)在黏土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探讨pH、反应时间、废茶枝叶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简述了茶多酚、Cr(Ⅵ)和黏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Cr(Ⅵ)的黏土中投加废茶枝叶时,黏土对Cr(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中性条件下茶多酚将Cr(Ⅵ)还原为Cr(Ⅲ),并与Cr(Ⅲ)形成配合物,该络合物与黏土颗粒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增强了黏土对铬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从红粘土的分布特征、土体构造特征及土性特征入手,系统研究红粘土的成因,包括研究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与红粘土的相互作用、红粘土的物质来源、土中矿物的种类和形成条件;着重分析碳酸盐岩地表岩溶的作用、特点对红粘土形成的重要影响;认为碳酸盐岩地表岩溶作用和红土化作用是红粘土特殊成因中的两种最重要的地质作用,而前者不仅是控制红粘土性质的主要因素,还影响成土后期的土质演化过程。红粘土特殊性的本质源于特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红色粘土对模拟及畜禽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污染控制及提高红色粘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了3种红色粘土对模拟废水及畜禽养殖废水中磷的净化性能,并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继而分析了红色粘土在处理实际畜禽养殖废水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3种红色粘土对35mg.L-1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率皆达到90%,对50mg.L-1模拟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率皆达到85%,均显著优于活性炭,其中R-3处理效果最佳.红色粘土中的氧化铁铝易与磷结合成铁磷、铝磷,且颗粒组成越小越有利于其对磷的吸附净化.经R-3和R-2处理含磷浓度为29.3mg.L-1的畜禽养殖废水,总磷浓度达到我国相应排放标准,而处理含磷浓度为93.7mg.L-1的畜禽养殖废水时,经R-2和R-3二次处理后可达到排放标准.综合分析表明,红色粘土可作为废水中磷的净化材料,尤其在处理畜禽养殖废水磷的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及其对养殖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HDTMA)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效果及其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并利用该表面活性剂对天然粘土进行了有机改性.实验发现,HDTMA对东海原甲藻有较强的灭杀效果,添加粘土能显著降低HDTMA对对虾幼体的毒性效应.室内模拟实验表明,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3g/L时对东海原甲藻的去除率为100%;对赤潮异弯藻有效抑制时的有机改性土用量为0.09g/L.同时结果显示,在有效去除东海原甲藻和赤潮异弯藻的剂量下,有机改性土对水体中的对虾幼体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存活率为100%.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于2003年4~5月在我国东海海域赤潮多发区进行了船基围隔试验,比较了各种粘土的除藻效果.初步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原土相比较,无机改性土复合体系和有机改性土都能有效地去除东海原甲藻赤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碳链长度不同的2种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高岭土和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大于在高岭土上,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8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2种黏土上的吸附量都明显小于12碳链的.2种不同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carterae)、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trochoidea)的24h灭杀情况表明,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在用量为1.5mg/L时,对3种赤潮藻的灭杀率达到90%,而8碳链的达到同样灭杀率需要2.4mg/L.碳链长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赤潮藻的灭杀率也高,改性黏土对赤潮藻的絮凝沉降作用很好的符合双曲线动力学模型.生态毒性实验发现,12碳链的烷基多糖苷季铵盐对黑褐新糠虾(Neomysisawatschensis)的48h半致死浓度为17.5mg/L,在改性黏土去除赤潮藻的过程中没有对养殖生物造成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含水量对红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特殊土,含水量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与一般粘性土的规律不尽相同。通过室内直剪试验研究发现,含水量与红粘土粘聚力存在阶梯状相关关系,并且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将其拟舍为多项式函数表达式。另外,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红粘土的内摩擦角变化不显著,呈微幅度波动状态。  相似文献   

16.
阶地古红土在华南分布很广,是一项重要资源。本文以钱塘江中下游为例,查明:阶地古红土分布决定于局部新构造运动升沉量与构造断块活动;愈到下游,古红土土层愈厚;在每一地段,阶地愈高,红壤化作用愈深,表现在铁的活化度(Feo/Fed)减低,粘粒的 SiO2/Al2O3变小,酸性与粘性增强等。按新构造运动抬升时间与幅度,古红土还可划分为Q2与Q3两类,其上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物的适种性及开发条件都不相同。二者的面积比(Q2/Q3)则与各区域新构造运动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区第四纪地层广泛发育,主要为上更新统下蜀组及以上地层,其下中更新统地层未见成型剖面。在南京地区三维地质调查中,钻探发现在典型的上更新统下蜀组黄土之下有一套红色含砾粘土层,经对该孔磁性组构、磁化率等测试及研究,认为该红色粘土与长江中下游普遍发育的网纹红土时代相当。其顶底界线清楚,地层完整,岩性独特,为全面认识南京地区中更新统地层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8.
贵州岩溶地基评价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 《地球与环境》2006,34(3):87-91
以贵州为例,将山区岩溶地基分为岩石地基、红粘土地基、岩土地基三类,对各类地基评价方法及处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赋存于下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红色粘土层中 ,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 ,呈似层状。品位较高 ,规模中等 ,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 ,去硅富铁铝能力低 ,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沙子坡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湿热条件下 ,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 ,在潜水面附近成矿。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土培试验,分析了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的发芽率、生物量和根长指标对3种抗生素胁迫的敏感性,比较了不同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污染对小白菜根长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小白菜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为根长发芽率生物量.抗生素处理土壤30 d时,4种土壤中小白菜根长对3种抗生素胁迫的敏感性均为砖红壤红壤青紫泥黑土;同种抗生素在4种土壤中的降解率为黑土青紫泥红壤砖红壤,同种土壤中3种抗生素的降解率为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