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前景广阔,挑战重重,在数据共享、数据开放、应用创新、技术落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的发展和特征,阐释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了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难点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了当前形势下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包括树立全局性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观,推动环保业务全流程数据管理,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为核心构建环境管理新业态、以创新精神做好大数据应用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反映生态环境状况,污染物来源、构成及排放主体,公众环境诉求等方面的数据集合,是预测环境质量变化、评价污染治理效果、解决紧迫环境问题的科学基础。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应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的顶层设计,以改善环境质量和服务民生为核心,完善法规标准,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公共环境信息服务,让公众看得见、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宜居,确保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大数据是为生态环保决策管理提供服务的大数据集、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总称。生态环境大数据除了具有大数据的"6V"特征,还具有高维、高复杂性、高不确定性的"三高"特性。本文从生态环境大数据的定义和特征出发,阐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大数据的"萌芽-探索-应用-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科学研究、商业应用和政府决策等领域的主要应用,总结了基于第四研究范式的生态信息学理论基础和依托于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大数据五大热点方向,生态环境大数据必将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数据得以充分利用和增值的前提是开放共享,而影响数据开放共享的关键问题是共享机制.本文首先分析了科学大数据的产生方式、数据类型、投资方式、管理主体和服务定位及其与共享程度的关系.进一步在分析国内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科学数据共享通用机制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全球变化科学数据出版等实践,提出了数据汇交、数据出版、数据联盟和服务激励四种数据共享机制,并分析了每种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及具体做法.最后,结合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思维,对环境保护大数据共享机制提出四点建议,即:国家统一投资建设的环境保护核心业务数据强制汇交机制,其他部委、机构环境保护相关数据联盟交换机制,企业、科学家个人数据出版等激励机制,以及社会公众数据的"众创机制".  相似文献   

5.
<正>原环境保护部2016年印发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通过生态环境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推进环境管理转型。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数字化转型。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在此政策背景下,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显著,为水生态监测数字化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曾旭  陈豪 《四川环境》2018,(1):129-131
大数据技术是实现环境信息化的内在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能,其在区域环境治理、环境质量预报、环境风险评估等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总结目前四川省环保大数据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决策、服务、创新等4个方面对四川省环保大数据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规划在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化技术是生态环境规划的基础工具,对于提升生态环境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生态环境规划相关数字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生态环境规划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必然趋势,分析了传统生态环境规划存在的一些技术方法落后、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有待深入、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生态环境规划未来数字化转型的若干建议,包括加强数值模拟、大数据分析、数字空间分析、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环境问题复杂性日益凸显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传统环境管理和决策手段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环境治理需要。推动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是重要的国家战略,环境大数据技术是环境学科热门的技术研究领域之一,将促使我国环境管理逐渐向动态化、数字化、网络化和精细化转变。本文回顾了我国环境管理体系的历史阶段变化和新时期环境管理的需求,总结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进展,从我国环境管理领域大数据技术应用的需求出发,提出了环境大数据技术应用前景和主要功能,包括环境数据采集与挖掘、多源数据处理与管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和环境管理决策与支撑等。大数据技术作为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重要手段,将在我国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既定目标。本文总结了开展总体框架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论述了顶层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原则和设计方法,阐述了大数据顶层设计与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环境大数据业务架构的设计方法、总体框架,并探讨了总体框架落地的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大数据的水环境风险业务化评估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生态环境大数据的不断建设,国家级、流域级和行政区级别的大数据中心相继产生。快速、高效地分析和利用实时产生、类型多样的环境大数据,提取环境大数据在风险评估与预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充满挑战。本文基于环境大数据的数据特点和不同层次的组织管理特征以及环境风险评估预警的业务化需求,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流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技术及其业务化系统的体系、分析环境风险智能识别模式、研究环境风险高效模拟预测和评估的方法,并提出一套满足各级管理部门需求,高效利用环境大数据的多中心业务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的环境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风险评估是环境管理的前提和依据。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分为项目"事先"环评和健康"事后"风险评估。以上两种风险评估方法由于多种原因制约,无法提供给环境管理部门实时在线的环境风险结果。实际上,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在不断完善中,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IT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风险评估也将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新型环境风险评估更具系统性,将以数字化的形式体现环境(E)—污染物(M)—人为因素(H)的风险耦合度。虽然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在相关风险因子和风险评估方法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是新形势下环境风险管理的一个全新方向,其应用将对环境管理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将分析传统环境风险评估与"互联网+"时代的环境风险评估差异,探讨新型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需要的支撑硬件与平台,并对数字化环境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环境大数据概念、特征及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大数据运用到环境管理领域是我国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对大数据概念与特征分析,并结合环境领域的特点,阐述了环境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在环境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环境大数据即把大数据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技术应用到环境领域,对海量环境数据进行采集、整合、存储、分析与应用等,具有数据规模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征.环境大数据的应用,对于政府、企业和公众都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对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场景进行设想,发现其在环境规划编制、环境质量管理、污染源生命周期管理、环境应急以及公众参与等多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以促使环境管理向数字化、网络化和精细化转变.最后针对环境大数据在数据处理、数据管理、数据应用现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本文在阐述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内蒙古在国家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中取得的进展及效果,对生态服务功能基础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剖析了目前和未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面临的天然生态脆弱、部分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最后从发展方向、关键技术、政策体系、工程布局和监管能力五个角度提出了内蒙古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移动执法系统是近年来部分地区用于现场执法的信息化系统。它在为现场执法提供便利的同时,亦收集了大量的一线原始数据。利用大数据,对移动执法系统积累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加工,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执法的精准度。本文简要介绍了全国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建设现状,提出了目前利用大数据在移动执法中的典型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