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限期治理制度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限期治理制度在执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通过对限期治理的对象,限期治理权限程序的运用以及违反限期治理制度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的适用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探讨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①对限期治理对象的确定提出四条原则;②对限期治理权限和程序的运用,指出既要按隶属关系划分管理权,又要按属地管理原则划分管理权,并对二者运用提出具体方法和步骤;③对违反限期冶理制度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方面,指出现行法律法规有关限期治理决定权和处罚权限的规定不尽一致之处,同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设,以期推动限期治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立法不是一项一劳永逸的活动,而是法律自身不断被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当某些法律制度适用到一定阶段,表现出执行力度不够、实效性不强等弊端时,应当考虑予以变革,只要这种改变符合实际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6月11日审议通过了《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并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举措表明限期治理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在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当中将日益普及并完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限期治理的性质,完善限期治理的有关规定,以提高排污单位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限期治理制度作为环境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长期以来对它认识不足,实施不力,使其还处于逐渐发展的阶段。目前,一些单位由于认识、经济和技术等诸多原因,对老污染源的治理缺乏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如不配合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将使那些污染严重、危害较大的污染源的治理久拖不治。因此,限期治理制度的确定,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强化了对老污染源的管理,解决比较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而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一、限期治理项目的确定环保法对限期治理的对象规定得较为笼统。限期治理项目的确定,首先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既要考虑环境质量的需要,又要考虑实际条件。其次,应抓住那  相似文献   

4.
限期治理是我国对已有污染源进行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对消除和减轻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限期治理的决定作出以后,被限期治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我国《环境保护法》第39条中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事业单位,除依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罚款,或者责令停业、关闭."由此可见,违反限期治理的法律责任主要是指行政责任.但  相似文献   

5.
方Kui 《环境导报》1998,(4):11-13
基于我国法制建设的要求以及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了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限期治理制度”,包括其性质及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关系等。从立法上对此制度的完善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及其权责、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环境管理重点、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等做出了规定,确立了我国的环境管理体制.随后,通过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规,建立了我国的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具体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区域限批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规划制度及限期治理制度等.其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和环境规划制度处于决策链前端,对于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200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规划首次成为法定的环境影响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限期治理”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一项基本制度,文章从四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限期治理”决定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即“限期治理”决定不具有行政处罚的一般特征;“限期治理”决定并并未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作任何否定;该决定不会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固有权利义务的消长;从“环保法”法典的篇章结构安排上和行政行为的性质上分析,“限期治理”决定也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正确理解“限期治理”的法律性质,可以避免对企业行  相似文献   

8.
X一01 9501968论“限期治理”的法律性质/张梓太(南京大学法学院)//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4,13(11)一l一3环信X一100 “限期治理”是我国从1978年提出并逐步完善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文章从四方面详细阐述了这项制度的基本性质,认为:(1)“限期治理”决定不具有行政处罚的一般特征;(2)“限期治理”决定并未对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作任何否定;(3)该决定不会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固有权利义务的消长;(4)从“环保法”在法典的篇章结构安排和行政行为的性质上分析,“限期治理”决定也不是一种行政处罚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9.
X一01 9501324对大气污染防治立法的若干思考/王明远//中国环境管理/本刊杂志社(长春)一1994,(5)一6~8环信X一76 就《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阐述几点看法。一、关于大气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和制度:1.明确规定政有、环保部门、污染者及公众在大气环保方面的职权和责任;2.明确环保机关的监督管理范围,避免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现象;3.完善现行的大气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限期治理制度、信息收集权制度、应急措施制度;4.确立新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大气环境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0.
限期治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期治理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曾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制度表现出了严重的弊端。本文就强何完善限期治理制度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等;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是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设计了罚款的按日连续计罚规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应当公开环境信息,应当制定和完善公众参与的程序,为公众参与环境监督提供便利等。最后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velop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reasoned action theory and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al activism (EA) of residents living close to the polluting companie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conducted in August of 2009 in Suzhou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hich successfully obtained a total of 343 valid responses. The survey suggests that the residents are reluctant to act against their neighboring polluters. Nearly 10% respondents have never taken any action against the polluters, and the occasional EA participators account for 66.2% of the total. The items of EA, which require the residents to directly communicate with the governments or polluters, achieve very low ratios of participations (with a range of 5–25%). The path analysis confirms that there are large influences of certain attitudinal components on EA involvement.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ignificantly determines the resident’s intention of EA practices. The residents have an obvious tendency to act collectively against the polluters. An essential message of this study is that the strategy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ay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resident’s readiness of EA participation. The government shall responsively support the residents’ EA efforts since successful environmental protests will greatly convince them to jointly act against their neighboring polluters.  相似文献   

13.
环境污染的经济负外部性对污染者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染者加以管制.作为管制者的政府,需要了解排污者的污染严重程度,并据此限制和惩罚排污者的负外部性,作为被管制对象的排污者,有的要隐瞒真相,逃避惩罚.本文在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一般消除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的博弈对策和行为,说明了惩罚的轻重程度导致的结果决然不同.博弈的最优策略表明,只有一定数额的排污罚金才可以起到惩治的作用,高额罚金不仅可以激励排污者真实披露污染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降低政府的检测概率,减少政府在管制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因此,以高额度的罚金管制污染者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总量控制把污染源与环境目标挂钩,注重于整个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必须科学划分功能区,确定排放总量,选择治理方案必须依法管理,确保治理方案实施和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的经济负外部性对污染者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对污染者加以管制。作为管制者的政府,需要了解排污者的污染严重程度.井据此限制和惩罚排污者的负外部性,作为被管制对象的排污者,有的要隐瞒真相,逃避惩罚。本文在环境污染的经济外部性和一般消除对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环境管制过程中管制者和被管制者之间的博弈对策和行为,说明了惩罚的轻重程度导致的结果决然不同。博彝的最优策略表明。只有一定数额的排污罚金才可以起到惩治的作用,高额罚金不仅可以激励排污者真实披露污染信息。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降低政府的检测概率,减少政府在管制过程中的盘易成本,因此,以高额度的罚金管制污染者应成为政府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标准是环境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由立法机构或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和规范的事项所制定的含有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的文件总称[1]。  相似文献   

17.
张全  黄永辉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1007-1012
环保执法是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主要抓手之一,是实现环境质量根本好转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环保法律体系、环保法制建设、政府环境管理体制、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执法现状等方面,分析了上海市环保执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强化经济手段、解决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和工作机制,实行执法效能评估、健全环保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污染源总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济南市的水污染源为基础,从排污量、废水组成、产污环节、污染物种类等方面对水污染源进行调查与分析,建立了水污染源各要素的多级递阶结构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的模糊评判法筛选出22家代表性企业,并对其连续等比例加密监测,研究浓度-时间、排水量-时间和排污负荷-时间之间的变化关系,得出水污染源排放的浓度主导型、水量主导型、混合型、生活污水型4种排污规律,为水污染源实行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双轨制管理、实施污染物总量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