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颖  任炳相 《环境科技》1995,8(1):25-28
本文叙述了填埋场沥滤液的产生情况,讨论了各种因素对沥滤液性质和数量的影响。由讨论可知,影响沥滤性质的因素有垃圾成份,时间变化,环境温度,有效湿度和有效氧,影响沥滤液数量的因素有降水量,地下水的注入,垃圾状态和是终层的设计,并对沥滤液性质的评价方法,估算封场前和封场后的沥滤滤数量的方法及沥滤液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土工合成材料用于不同类别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主要发挥反滤(过滤)、隔离、防护、防渗、毛细屏蔽作用,从而提升设施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等能力。归纳总结了土工合成材料在不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主要作用、要求、性能及适用条件,重点分析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于渗滤设施、透水铺装等典型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的参数要求和改善作用,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中土工织物的防堵塞及维护问题、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新型材料的应用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复合土工合成材料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衡林  肖斌  张苏杭 《环境工程》2007,25(1):56-58,83
介绍复合土工合成材料排水/气垫层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情况。对材料的渗透率、抗剪强度、长期折减系数等关键指标进行详细研究,给出基本的设计步骤。并对复合土工合成材料试验、施工和选材等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钊 《环境工程》1993,11(1):59-63
合成材料具有防水、隔离、反滤、排水和加筋等作用,被成功地应用于环境工程,例如固体废料的贮存、蓄水池的浮动罩、沼气池的复盖膜和加筋堤植被音障等。本文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说明土工合成材料的优点、设计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土地填埋是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在填埋场中,由于降水的淋滤作用而产生的沥滤液,能对地下水文地质环境造成很多危害,必须对其加以控制。本文分析了填埋沥滤液的危害性、成份构成及产生、运移机理,并提出了一般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材料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目前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 ,提出推广应用一种新型的复合土工合成材料 (GCL)。简要介绍了GCL的结构及水力特性 ,图解说明了GCL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各种应用 ,并与CCL、GM相比较 ,说明了GCL在垃圾填埋场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7.
一般性问题     
出,通过高精度分别测定元素状碳和有机性碳可同时测定柴油车排气中的颗粒物。图7表3参9(朱建国译)X5022(X) 302016来自新的和老的市政固废填埋场沥滤液质量的变化=Changes in the甲庙ty of lan苗11 leaehates玩m。-cent and卿d~ci间solid~te[刊,英」/比ChamK五at切山i…// Waste Manag.Res.一2仪犯,20(4)一357一3研国图 在法国贝尔福的Etueffont填埋场进行了沥滤液的研究,测定了新老填埋区不同的沥滤液组成及季节性变化。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沥滤液进行了逐时(1999)、逐月(1998一1999年)和逐年(1993一1卯8年)的采样,对流速、降雨、温度、…  相似文献   

8.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发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超平  冯勇  罗鹏 《环境工程》2012,30(1):95-99
缩短垃圾稳定化时间,并有效地收集和处理渗滤液及填埋气体,是促使传统卫生填埋法向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发展的主要因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回灌渗滤液等控制手段,改善填埋场内部微生化环境,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关键在于渗滤液收集系统、防渗系统、气体收集系统和渗滤液回灌系统。一些在运行的全规模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证明了这种操作方式能加快垃圾降解和填埋气体的产生,减少渗滤液处理量。然而还有一些经济和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包括持久有效性、压实度和氧化-还原环境等因素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石灰在填埋场防渗层中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渗滤液是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之一。防渗层可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鉴于天然防渗层中存在防渗性能差等问题,提出将石灰作为配比填料加入到填埋场底部防渗层中。实验表明,在天然防渗层中分别加入配比为0%、5%和10%的石灰后,配比为10%的防渗层防渗性能良好,对COD和锌离子去除能力较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填埋场堆山及覆盖工程是指垃圾从地面向上填埋作业,至设计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高度的过程。为避免堆体沉降过大对堆体的稳定造成影响,根据勘察报告对垃圾填埋区进行的沉降分析,利用陈腐垃圾对沉降最大区域进行压实、垫高,保证垃圾堆体压实密度大于0.9;为减少渗沥液的产生保证渗沥液、沼气收集及导排系统安全有效的运行,采用基础构建的方式减少填埋作业面,从而减少雨季雨水的渗入;待堆体形成后,通过在堆体顶部及边坡铺设防渗及导排层对渗沥液和沼气进行疏导和收集,降低渗沥液和沼气对堆体稳定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并铺设生态恢复层,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防渗材料在日本垃圾填埋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四法  杨杨 《环境工程》2006,24(6):68-70
介绍了日本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的构造和防渗材料的分类,以及近年日本各种防渗材料的使用情况。同时作者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构造。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我国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市生活垃圾量迅猛增加。为了消纳城市生活垃圾,各个城市陆续建设了一批现代卫生填埋场。填埋场垃圾体受到自身腐化、雨水浸透会产生垃圾渗滤液,而渗滤液是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有效控制产生量,不仅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还会增加填埋场运行处理成本,甚至影响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危及填埋场安全运行。因此,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实行清污分流以减少渗滤液与对不同类型滤液收集系统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及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是迅速提高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的有效办法。根据青铜峡市地理、水文等环境条件,以及该市垃圾组成成分的特点,设计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处理系统,渗沥液收集处理系统和废气收集系统,并对设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类似地区、条件下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卫生填埋场水平防渗系统各结构单元的组成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5.
二、分析方法评价、推荐Ⅰ、物理类 1、pH (1) 简介从陆地填筑点新产生的沥滤液呈酸性,pH在4—5之间,这是由于此种沥滤液中主要存在挥发性游离脂肪酸的原故。生物性比较稳定或者“较老”的沥滤液,pH在5—8之间,主要是由于酸式碳酸盐缓冲系统的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蓝藻泥处理成本高、资源化途径少的难题,在蓝藻泥热压滤深度脱水工艺的基础上,探索了热压滤滤液与市政污泥协同处理工艺。将蓝藻泥热压滤滤液协同回用于市政污泥深度脱水,考察了不同pH条件下热压滤滤液对市政污泥的脱水效果以及对市政污泥脱水后滤液中污染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蓝藻泥热压滤滤液中投加铁离子有利于市政污泥深度脱水;热压滤滤液回用于市政污泥脱水的最佳条件是在热压滤滤液中添加CaO调节pH至7.0,协同处理工艺添加的化学药剂量比常规深度脱水工艺减少68.1%,产生的滤液量比常规深度脱水工艺减少45%,并且总单位成本比常规深度脱水工艺减少16.6%,将促进蓝藻泥的经济处理,拓展其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17.
污泥中重金属生物沥滤的工艺参数优选和反应机制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筛选污泥生物沥滤中硫杆菌混合菌液的最佳接种量,并对生物沥滤的重金属形态变化和酸化过程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2%接种量时,污泥中Cu Cu2 ,Pb2 和Zn2 可在4~6d达到与高接种量相同的沥出效率,沥出率分别为96 5%,41 4%和82 9%.Cu Cu2 从污泥中的沥出主要是通过直接机制由硫化物转变为交换态,Pb2 的沥出主要是由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的共同作用将碳酸盐结合态和硫化物结合态转变为交换态,而大部分Zn2 通过间接机制由有机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沥出.污泥在硫杆菌的产酸作用下,pH值呈下降趋势,最终稳定在1 6左右.另外分析了沥滤液中NH 3 N变4 N、NO-化以说明生物沥滤过程中污泥细胞的水解情况.  相似文献   

18.
张波  苗群  冯林豹 《环境科学》1998,19(3):75-77
以伊(伊利土)-灰(粉煤灰)复合土和普通粘土作为对比进行了卫生填埋场防渗层抗渗性能现场模拟试验,防渗层密度1.8g/cm^3,模拟降水强度1.7-2.1mm/min,试验结果表明:伊-灰复合土防渗层在抗渗性能上明显优于普通粘土防渗层;模拟降水发生后,卫生填埋场的渗滤液发生期可长达25d左右,805的渗滤液发生于前2/5时段。  相似文献   

19.
丽江县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中,有机物、可回收部分和需填埋部分分别占45%、33%和22%,拟采用高温堆肥加填埋方式加以处理。堆肥产生的渗滤液回喷一次发酵仓,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回喷填埋场表面,所收集的发酵气体则作为燃料使用。为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污染影响,还需采取保证防渗层施工质量、加强处理场管理和定期监测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填埋后的垃圾,通过降水渗漏、沥滤,垃圾中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成分进入沥滤液,成为附近地下水和地面水体的潜在性污染源。填埋垃圾引起的环境污染取决于以下因素:①垃圾构成物的性质。垃圾中一旦混入含汞、镉、铅等有毒有害重金属原材料和废弃物,农药和石油产品,其他有毒化学品,可对邻近地下水及河流造成严重污染。医疗卫生单位带病原微生物垃圾,混入城镇公共垃圾场后可传播疾病。一般有机物质可分解产生有机酸,造成地下水酸化。②当地气侯条件。温暖多雨地区,垃圾污染物质容易渗入沥滤液,向周围扩散范围大。③掩埋场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