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周文静  潘辰  连宾 《地球与环境》2013,41(4):451-459
石质文物的风化问题由来已久,在影响石质文物风化的各类因素中,环境恶化对石质文物的风化影响日益严重,但现有研究大多忽略了环境污染加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从酸性气体排放、温度效应和水体污染三个方面阐述了环境污染加剧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并对现有石质文物的防护措施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提出石质文物的保护建议和措施,为新形势下石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分析大气、水、辐射、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和文物考古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田野考古的环境保护措施、文物及遗址的保护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加强污染防治,保证环境质量、环保部门与文物部门合作等方面提出文物考古及保护的环境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物、博物工作概况] 1996年的文物、博物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首先,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全省9个地、市及46个文物重点县建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福州市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市文物局。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也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了文物保护立法和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  相似文献   

4.
环境对青铜文物锈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德润  王丽琴  党高潮 《环境科学》1995,16(2):53-55,82
通过对陕西省几个著名文物景点环境的监测和西安地区环境监测的报道,在分析中国古代青铜文物本体与锈体化学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青铜文物的腐蚀机理-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认为青铜文物锈蚀的条件是:含有氯离子、潮湿的酸性环境。从而指出:控制环境是保护文物的关键。要最大限度地延长青铜文物的寿命,必须改善环境条件,这是保护文物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气环境污染对文物古迹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气环境污染是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重要因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降尘、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臭氧等。该文根据近年来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报导,着重论述了尘埃对文物损害的机理和现象,酸雨对文物的腐蚀过程和反应机理,以及SO2,NO2,CO2和O3等气态污染物使无机质文物老化、生锈,有机质文物脱色、褪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物保护与环境污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国璋 《福建环境》1996,13(5):21-22
“文物”具体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再现了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该文列举了文物的种类,分析了文物遭到破坏的原因和过程,提出了文物,保护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个世纪的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问题,土地和湖水的酸化以及对文化遗产的损害.不仅露天的文物受环境污染的影响,地下文物也因此遭受不测.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地下文物受损状况的研究相当有限,而对这个被忽视的领域给予重视是相当重要的.在此文中,我们将报道在瑞典国家文化遗产委员会得到的有关文物受损的研究结果;这些文物是来自史前墓穴中的青铜器、铁器和骨器考古物品,它们的材料仿佛受到污染的影响最大.对调查时采用的方法作了介绍,并对其它相关的研究做了简要的综述.近年来,历史文物(特别是无机材质的文物)遭受侵蚀的速度已明显加快,而文物侵蚀速度的上升主要归因于人类造成的污染.对于污染可能危及的区域,在文中将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损坏机理的宏观分析,水泥中加入少量石膏,可延缓凝结时间,但当加入量大,将引起水泥膨胀,以致溃裂,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与文物损坏的微观分析,特别是酸雨等生成各种硫酸盐,通过从化学反应原理上分析了酸雨中二氧化硫与混凝土中钙离子反应生成石膏机理,从石膏特性上探讨了酸雨对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侵蚀机制,并由此提出了酸雨条件下保护混凝土建筑物和文物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的风化影响及防护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气污染对石灰质文物风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涉及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大气中酸性降水、大气中的气溶胶。文章介绍了目前开发的防护新材料,主要包括有机氟聚合物材料、纳米材料和仿生材料,并指出开发未来新型防护材料的方向是寻找安全生物钙化菌和开发与石灰质文物相匹配的新型保护材料。  相似文献   

10.
模拟酸雨对主要建筑材料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性降雨是世界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据国内外许多研究报告表明:酸雨不仅对生态系统、金属材料等有严重影响,同样也危害着处于自然环境中的文物及建筑构筑物。关于酸雨对文物及构筑物等的危害研究工作多限于实地考察,而酸雨对各种建筑材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与广州市汽车尾气污染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较先进自动分析仪器,连续4年在香港九龙青山道及连续9天广州市解放中路,对汽车尾气污染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香港九龙青山道汽车尾气污染较轻,1988年和1989年基本满足中国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要求。广州市解放中路汽车尾气污染严重。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车流组成与行车速度的差异是造成香港与广州市两地汽车气污染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PM2:5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a regional sampling network with three sites in Hong Kong and four sites in the adjacent inland Pearl River Delta (PRD) or Guangdong Province during four months/seasons from 2002–2003. Trans-boundary transport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inland PRD is inevitab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sian monsoon. In summer, Hong Kong serves as the upwind site of the inland PRD while during other seasons it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tinental emissions. Previous studies hav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chemical signatures to differentiate local vs. regional contributions to air pollutants in Hong Kong such as the CO/NOx ratio, ratios of different VOC species. In this study, detailed chemical speciation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was performed with PM2:5 samples to identify new chemical signatures to distinguish aerosols in Hong Kong from those from the inland PRD. Since Hong Kong is not influenced by the continental emissions from the inland PRD during summer, comparison focused on chemical data obtained from this season for chemical signatures. The new ratios developed from the current study include LCPI/HCPI ratio of alkanes (0.39 0.02 in Hong Kong vs. 0.78 0.08 in the inland PRD), pyrene to benzo[ghi]perylene ratio (0.97 0.21 in Hong Kong compared to 0.20 0.06 in the inland PRD), and the ratio of 1,2-benzenedioic acid to 1,4-benzenedioic acid (1.8 0.1 in Hong Kong vs. 0.6 0.05 in the inland PRD).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that Hong Kong was impacted by ship emissions as reflected by substantially high V/Ni ratio (9 2) while this ratio was about 1–2 at all sites in the inland PRD, which is very close to typical ratios from residual oil combustion.  相似文献   

13.
香港海沙资源的勘探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沙开采已成为仅次于油气开采的世界第二重要海洋开采业。1980年代以来,香港政府投资1.7×108港元为寻找海岸围垦填料进行了一系列的海沙勘探活动,在1828km2香港水域发现22个地点海沙资源储量7.4×108m3,其中9个地点4.2×108m3储量因覆盖层较厚或污染严重或海区环境特别敏感等原因被暂时搁置。1990~2002年共开采海沙2.7×108m3,为形成2100hm2新土地的多项围垦工程提供了约一半的填料。基于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资料建立了香港海域第四纪层序和海沙产状地质模型,发现和证实了含气沉积物地震剖面的声波浑浊现象。香港政府对海沙资源进行统一勘探和统一管理,强调海沙开采的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利用废弃的海床挖沙坑回填倾废的非污染海泥和受污染海泥。我国内地海沙勘探管理可以从中取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Ozoneisanairpollutantformedthroughaseriesofphotochemicalreactionintroposphereandisoneofthemostimportantphytotoxicairpollutants.Ingeneral,directemissionofozonefromanthropogenicsourcesisnegligibleinthefreetroposphere .Accordingtothestudyonfor…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补偿的社会经济发展调控研究-以深圳水库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水库负责深港地区的供水,其中向香港地区的供水占香港总用水量的70%左右,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然而,深圳水库却面临水华爆发的危险。除东江来水的原因外,水库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构成了水库水质恶化的根源。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补偿的社会经济调控,以期达到保证深港地区的供水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海岸线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珠江口、香港及澳门地区海岸线的变化近十几年来十分迅速 ,采用常规方法及时、定量地测量这种变化十分困难。本研究应用多时相Landsat卫星遥感图像 ,采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 ,监测海岸线的变化并计算增长的陆地面积。结果表明 ,人为的围海造田 ,香港、澳门机场及相关高速公路、港口等设施的建设是海岸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大湾区污染场地土壤风险管控制度体系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防范污染场地环境风险和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面临的重要挑战和工作内容之一.由于粤港澳在政治制度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珠三角9市内部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管理能力的差别,大湾区各地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模式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特点,对加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化大湾区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简述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广州、深圳、东莞、香港和澳门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监管对象、污染评估与整治程序等的特点,对其风险管控制度体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针对土地规划、政策反馈、信息公开及联盟机制探索等提出了思考与建议.总体来看,香港及珠三角部分地市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制度体系,且体现了一定的地方特点,但随着污染场地的进一步开发再利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目标将对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策略的安全性、精细化和时效性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互相借鉴和充分学习,加强大湾区2区9市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上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是实现大湾区污染场地安全再利用与高效开发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庆龙凤湿地是除香港外国内唯一的城区中的湿地,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建成自然保护区,并设立保护区管理处,但湿地资源仍受到破坏。剖析大庆龙凤湿地环境管理中问题的产生原因,研究湿地的保护措施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深圳湾流域TN和TP入海年通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晨辰  张世彦  毛献忠 《环境科学》2014,35(11):4111-4117
采用经验排污系数法、输出系数模型以及平均浓度法,分别研究1986~2011年间深圳湾流域内深圳和香港两个区域的总氮(TN)和总磷(TP)入海污染负荷年通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深圳湾流域在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之后的3个时期内TN入海负荷量平均值分别为10 388.2、10 727.9和10 937.3 t,TP为2 694.5、1 929.2和1 388.7 t.其中深圳一侧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TN和TP年负荷通量大幅增长,26年来点源污染分别增加了4373.6 t和195.9 t,相应增长了261.0%和64.2%,非点源污染增加了1067.2 t和151.0 t,相应增长了63.4%和84.9%,建设和交通用地的扩张是非点源污染负荷增长的主要因素;深圳一侧对深圳湾流域入海污染负荷的贡献率分别从42.4%和27.0%增加到85.1%和75.2%;而香港一侧TN和TP年负荷通量分别减少了3028.5 t和1031.5 t,相应削减了66.3%和79.0%.  相似文献   

20.
The late star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ong Kong wa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egislation in Hong Kong for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llaboration i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betwee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various governments were descrbed in parallel with the progres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Hong Kong. The developments of new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is given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described. The joint projects in assessment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carried out in collaboration with local industrie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within and without the university are given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solution facing Hong Kong in development control equipment for small scale industries are discussed and areas of development identified. The 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in the monitoring assessment and 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