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评一评"限塑令"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消费者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和"限塑令"出台后对消费习惯的影响及各方的支持度和应对策略,北京物资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绿潮工作室开展了关于"限塑令"政策与塑料袋使用的问卷调查,在居住小区和学校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63份,进一步评价限塑令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2.
周娟  张硕新  陈斌 《环境保护》2011,(14):46-47
河南新乡的个体户田桂荣从1999年开始发起了回收废电池的活动,几百个废电池回收箱,几万份传单,随着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和支持,废电池回收量日渐增长.然而,麻烦也来了:"这么多废电池到底咋办?真是难死我了!谁能告诉我处理废电池的好办法?"她这样说. 其实受此网扰的绝不只是田桂荣,废电池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个难题.废电池有毒,不能乱扔,这大家都知道.于是很多学校、机关、商店都开展了废电池回收活动.但没过多久,各地的活动就陷入困境,因为收上来的废电池找不到出路,堆积如山,反成了负担……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继2003年实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一片红"和2004年实现全国生态示范区"一片绿"之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国家生态市的目标.经过6年多来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所辖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太仓、吴江市以及吴中、相城区已全部建成国家生态市(区),苏州国家生态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全市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4.
面对楼市调控的高压态势和确保18亿亩耕地的政策红线,一种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正在被大量复制.借国家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之名,一些城市明确提出"向海洋要土地",兴起新一轮围填海热湖.这些新增土地除发展临海工业外,很大一部分被用于房地产开发.有关专家认为,当前"海景房"过度开发,不仅加剧了房价调控难度,也潜伏着永久破坏生态、增加防灾压力、危及地区可持续发展等危机,急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薛欢  徐亦钢 《环境保护》2011,(14):41-42
既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也是环境安伞隐患大户,这是近年来化工企业留给我们的印象.化工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层出不穷.其中,众多的化工园区废气扰民事件更让百姓怨声载道.2011年1月,安徽省宿州市皖北药业公司实验车间发生三光气泄漏,造成1人死亡,数十人入院治疗;同年3月,上海中石化高桥石化3#硫黄装置放空调节阀内漏,部分酸性气体高空泄漏,浦东、杨浦、虹口、闸北、徐汀:等多个区域出现恶臭气体扩散.而就在不久前的2月,江苏省响水县还上演了一场由谣言引发的"万人大逃亡".原来,该县陈家港化工园区在2007年11月27日,就发生过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的爆炸泄漏事件,2010年11月23日,该园区内又发生了江苏大和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件,陈家港化工园因此成了当地群众心头的"不定时炸弹".结果,一则化工园区要爆炸的谣言,就引发了上万人的"逃亡".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大有作为的五年.五年来,我国将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要变化,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近日,一个网名"驴屎蛋儿"的北京市民,自筹资金14万元,在北京昌平区建了一所"绿房子",这是一个垃圾处理项目,本月底将投入使用,这个人叫黄小山,一个两年多来专注于研究垃圾合理化处理的普通市民.这所"绿房子"引起了媒体、政府和市民、网民的关注,垃圾处理的问题再次风起云涌,"绿房子"何去何从,它的生死又由谁来定?  相似文献   

8.
2011年3月26日至4月9日,受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委托,由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lZ)邀请,中国环境保护部组成中德环保政策培训代表团,赴德国进行"面向绿色发展的环境管理"培训,以期进一步拓展中德双方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危险化学品管理、电子废物回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人员培训等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自2010年5月温州平阳昆鳌污水处理厂事件后,国家环保部将温州市列入了"区域限批"名单,暂停对温州市新增化学需氧量排放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此举对经济高速发展的温州市来说,可谓是一记重磅炸弹,对全市上下震动很大.为了早日摘掉"区域限批"的帽子,提高整个温州地区的环境质量和环保水平,温州市委市政府、市环保局高度重视,积极整改,狠抓落实,打响了环境保护的"全城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腾飞的30年,也是我国资源环境承受力最沉重的30年.经济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并没有换来人民群众对生存环境现状的满意.多年来以环境代价换经济发展的顽疾,虽然在环保部门的努力下有所改善,但始终像一团"乌云"难以散尽.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的同时,对环境改善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污染问题的反应日趋强烈.  相似文献   

11.
规划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日益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结合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对在港口规划环评中公众参与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港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对象、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力求公众参与结果的真实和公正可靠,从而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The delay or cancellation of energy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such as wind farms and nuclear power plants and more recently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because of community resistance and poor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es are well known. Yet, some communities accept these projects with relative ease. The term acceptance implies passivity and as such does not necessarily reflect community approval or support. If acceptance is passive,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community in which the acceptance of CCS is achieved with relative ease; and what best-practice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es are most appropriate for i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Australia's Otway Project.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conduct a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analysis of the Otway community. An assessment of the project's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 was made in light of that analysi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mmunity needed capacity-building to enable it to become well-informed about CCS; and to help it develop the negotiation skills necessary to have the proponent address its concerns about the project in a timely manner. An assessment of the Otway public participation process found that while it implemented the majority of best practice principles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it lacked an adherence to three: transparency, fairness and capacity. A mindfulness of all principles of best practice in public participation would have ensured a fairer and more transpar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不足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既是中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中国目前的生态环境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要全面解决环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中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区转型一直备受关注,德国鲁尔区是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选取鲁尔区关税同盟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和半结构式访谈,剖析其转型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机制,总结其治理框架发现:在多渠道的资金投入、矿区工业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建筑与环境的更新改造、日常运营与管理及社区生活与空间活化等方面,政府自上而下管理与适度放权相结合扮演支柱角色,社会公众在分担公共事务与参与公共生活过程中活化社会空间,市场主体的自身发展与矿区转型形成良性循环。三类主体活跃互动,其多主体协作治理的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在工业区转型过程中,政府可尝试脱离“全能包办”的思想,将部分职能释放予社会和市场,吸引其主动进入和发展,共同推动区域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臭氧(O3)处理法处理循环冷却水因可以同时达到阻垢脱垢、缓蚀、杀菌等多重功能,其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国内也逐步普及应用的环境下,结合国内外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节水、节能、减排和公共卫生效益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臭氧处理循环冷却水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As the EU-wide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enters into public policy, the UK faces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managing its water resources, including exceptional flood and drought events in recent years. New legislation is resurfacing existing conflicts and generating new debates amo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about managing water catchments. Existing policies and practices are under strain as a result. This paper reports how the SLIM project in the UK researched the role of a systemic approach to managing multiple perspectives and stakeholding in water catchments and the new challenges this presents to existing forms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The authors apply the conceptual tradition of systems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f systemic co-researching inquiry to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Tweed, the Ythan, and the Eye Brook catchments, in the context of a review of policy and practice in the UK. The extent to which systems approaches to multiple stakeholding can lead to social learning for concerted action is considered.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 findings for policies and practices in managing water catchments concludes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作为保护环境权利与解决纠纷的衡平机制,它的产生是基于当事人对司法救济的需要.在运用诉讼程序解决民事纠纷时,存在利益衡量的问题.作为环境法的法意基础,环境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社会性权利,有权提起环境诉讼,维护公共利益是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基本标志.本文通过论述环境权理论及其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运用,并对原告资格的适度放宽、举证责任的合理配置、诉讼费用公平负担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期构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这也是公众环境权获得程序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环评公众参与的环境法律和办法已经规定了一系列原则性程序,但是公众参与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影响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因素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公众参与机制的逐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废弃物不妥善处理处置是环境污染的主要部分,但废弃物治理的社会监督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善甚至缺位,同时国内也缺少相应的经验可供借鉴。现阶段,公众环境权意识逐渐萌发,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社会监督作为环境监管的重要组成单元,其发展水平和公众权益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长足进步。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目前中国社会监督体系的现状、途径、体系构成、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影响因素及方式分析问题,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特征,包括公开性、双向性和参与性,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利害关系人、法律制度、公共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探讨了公众参与有效性要素的措施,主要有公众人员的选择、公众赋予的权力、参与时间的选择、解决矛盾能力和公众参与形式,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中国民主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