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入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2,(2):27-27
西藏以其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宗教色彩和淳朴的民俗民风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旅游胜地,同时西藏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直接关系着长江、黄河的生态发展。50年的建设,使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强,其发展与环境问题亦突现出来。为了把“中国中小学环境教育项目”真正落实到全国,使西藏青少年的环境意识有所增强,让西藏目前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保持下去,我们把西藏地区也作为项目的重点范围之一,并在项目第二阶段(2001年7月24日)成立了西藏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它是惟——所在综合性大学(其它中心建立均在师范大学里)成…  相似文献   

3.
西藏中南地区是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旅游业已成为该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自2001年我国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对口援藏省市加大了对该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其旅游业快速发展。选取2002—2013年西藏中南地区11个对口援藏省市的四个援藏周期资金投入为研究样本,得出对口援藏省市资金投入每增加1亿元,西藏中南地区旅游总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分别增加7.58亿元和7.33亿元,表明对口援藏省市资金投入对西藏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对国内旅游发展促进作用更强。同时,分别测算出西藏中南地区11个对口援藏省市资金投入产生的旅游经济发展效果、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对口援藏资金投入的旅游发展效果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1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984年,烟台市被国家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旅游业也有了生机;但从横向比较来看,它不仅与邻近旅游业发达的青岛、大连存在着很大差距,且发展速度也落后于成海等小城市。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烟台市旅游资源的总体开发差,旅游景点少,开发深度不够,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特色设充分发挥出来,未能扩大客源市场;其次是旅游宣传力度不够,未能通过对旅游的宣传,突出该旅游区的优势,扩大客流量和消费者的持续增长。2烟台市旅游业发展优势分析2.1旅游市场开发环境目前,旅游业竞…  相似文献   

5.
陈发青 《青海环境》2008,18(3):95-97
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发展,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文章就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旅游业的环境影响尤其是景观影响进行评述,提出了旅游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模式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标与重点西藏是一片诱人的处女地,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西藏旅游资源的开发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目前,西藏待开发的旅游景点很多,在今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达到的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把西藏建设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市场繁荣、文明进步、世界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旅游目的地,使西藏成为中国旅游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21世纪中国迈向世界旅游强国贡献自身的力量,使旅游业成为西藏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兴西富民”的主体经济之一。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是:以历史文化观光、民俗风情、朝觐、登山、探险、生态考察…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中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求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进行产业改造创新。未来旅游业在传统发展的基础上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未来旅游业的四种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探讨性分析研究,以指导中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大发展的潮流中合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我国的高寒农业区,也是世界农业地理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区域.本文在对西藏土地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成因的系统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区域土地环境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西藏传统旅游地日喀则地区富含众多极品旅游资源,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制约,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深度开发,市场影响力小.从构建产业发展动力机制、形成良性化产业发展形态为着眼点,提出系列开发对策,冀望为日喀则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合评价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及其质量.阐明了影响土地资源潜力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分析了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开发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藏自治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西藏高山松进行的采脂试验和对松脂及其加工产品松香,松节油的成分,含量和质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西藏高山松松脂资源潜在的质量优势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据此结合西藏的实际,对开发利用高山松松脂资源的前景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藏农村能源消费及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国田  张雷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3):238-241,244
西藏农村人口现有220多万,占全区总人口80%以上,农村经济落后,城乡差距很大。西藏农村能源资源主要有水力、地热、太阳能、风力、林木和畜粪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的优质能源很少。在这种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资源基础条件下,农村能源消费中高热值的现代能源比重很低,主要以生物质能如薪柴、牛粪、草皮等为主。这种低水平的能源消费结构已经对西藏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西藏未来的能源发展战略迫切需要改变农村目前的消费结构,应发展太阳能、风能、农村小水电及输入高热值的化石能源替代目前生物质能的消费,减少因能源消费对西藏生态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影响评估与响应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成已为旅游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西藏2005—2010年月入境旅游人次统计数据,评估了2008年拉萨"3.14"突发事件对西藏入境旅游的影响。根据突发事件发展经历爆发期、持续期、扩展期和消退期四个阶段,构建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为西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化学成分受地质、水文地质、岩性等因素的控制,水化学特征研究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乡境内,沿澜沧江近岸边长约1.5km范围内出露有50余处矿化度较高、水温为中高温、无色、味咸的天然盐泉。这种地下热卤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径流通道、径流速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其水样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阐明盐泉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红景天属植物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经济植物.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和对西藏地区红景天属植物的野外调查与记录,已知西藏红景天属植物有36个种2个亚种.作为红景天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青藏高原上的红景天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在生态习性方面,红景天表现为适应性强、喜光照,但只有在具备适宜的小生境时才能生长.适宜的小生境有林下、灌丛边缘、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滩等,阳坡环境更有利于红景天属植物的生长,其种类与数量较多.红景天植物资源较脆弱,合理采挖与保护才有利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观念。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着“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的盲目性、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文物古迹修缮过程中的盲目性,以及国民生态意识淡薄、旅游行为非生态化等问题。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是旅游业摆脱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山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步研究——以粤西北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复杂但旅游承载力弱,因此山区旅游开发具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特殊的发展模式,也使研究山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以及山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分析出发,讨论了粤西北山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以粤西北旅游区的核心区怀集县为重点,探讨了经济基础较薄弱的粤西北山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给出了在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