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酸性条件下,借助过渡金属的催化氧化性,可以将烟气中的SO_2转化为S(Ⅳ),以Fe~(2 )为能源,在繁殖过程中不断将Fe~(2 )转化为Fe~(3 )的T.f菌(氧化亚铁硫杆菌)引入脱硫吸收液以维持Fe~(3 )浓度,从而获得较高的脱硫效率.对T.f菌的驯化以及微量营养物质的加入,是T.f菌发挥其功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硫杆菌浸出废旧MH/Ni电池中重金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吴锋  辛宝平  李丽 《生态环境》2007,16(6):1674-1678
生物淋滤法具有对环境友好、反应温和、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近年来主要用于回收难浸提矿石中有用金属及城市污泥有毒重金属脱除。应用氧化硫硫杆菌和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废旧MH/Ni电池电极材料中重金属进行了生物淋滤处理可行性及工艺技术研究,考查了初始pH值、电极材料投加量、温度及底物单质硫添加量对金属Ni、Co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硫杆菌可以浸出电极材料中的重金属Ni和Co,初始pH值及温度对生物淋滤过程金属Ni、Co浸出率影响显著。在初始pH值1.0、电极材料质量分数为1.0%、温度30℃、底物单质硫质量浓度为4.0g·L-1条件下,经过20d生物淋滤,废旧MH/Ni电池中金属Ni和Co浸出率分别为95.7%和72.4%。  相似文献   

3.
利用硫杆菌淋滤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云浮硫铁矿矿山酸性废水中分离得一株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dans),从新兴县含硫化氢温泉中分离得一株氧化硫硫杆菌 (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并将其应用于电镀污泥的生物淋滤的研究,该污泥含铬、镍及铜分别为80.74 g/kg自然风干污泥、37.34g/kg自然风干污泥和13.42 g/kg自然风干污泥.利用未经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以底物类型、菌液比、初始pH值和污泥浓度为四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实验,得出电镀污泥的最适淋滤条件:污泥浓度0.1%、硫酸亚铁和硫代硫酸钠作底物、菌液比T.f:T.t=:1:1、初始pH值2.0.为了将分离得的两种硫杆菌应用于更高浓度的电镀污泥,对所得菌进行驯化,以提高该菌种的重金属耐性,并应用于高浓度污泥的生物淋滤.经过驯化后的细菌,成功地适应了电镀污泥环境.结合上述最适条件,加入了合适的营养底物及还原剂之后,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如铜、镍等,在30℃酸性好氧的环境中,能够在7天内被有效地淋滤出来,混合菌对污泥浓度为0.5%的污泥中铜的滤出率达90%以上,镍的滤出率40%以上;对1%的污泥的淋滤效果较差;对铬的淋滤效果不明显.本文还讨论了两株硫杆菌对高毒性电镀污泥的适应性.即在一定的污泥浓度范围内,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能够氧化底物,并产生硫酸将污泥中的重金属溶解,两株硫杆菌能够加快镍和铜的滤出效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构建的氧化亚铁硫杆菌抗砷工程菌对含砷金精矿进行了有关试验,结果表明:含有抗砷质粒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f-59(pSDX3)的生长和产酸能力不低于对照菌Tf-59加入硫酸亚铁和提高接种量可明显缩短生长延迟期,并加快脱砷速度;可将矿浆浓度从20%提高到30%,抗胂试验显示,当c(NaAsO2)达到80mmol/L时,Tf-59的生长受到严重预制,而对Tf-59(pSDX3)的生长影响较少,说明Tf=  相似文献   

5.
邓孝荣  曾桂生  李卓  李蕾 《环境化学》2012,31(9):1381-1386
考察了接种量、振荡条件、浸出液以及电池原料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浸出10 d,钴浸出率达到48.5%,之后,浸出率不再增加;当接种量在2.5%—12.5%之间时,钴浸出率在第10天都为47.6%,接种量对浸出率无影响;振荡过程中控制温度为35℃时,钴浸出率最佳,并随着振荡速率的升高而增加;浸出液中加入硫磺对浸出影响不大,初始pH值在1.5—2.5范围内,都适合钴酸锂的浸出,而初始亚铁离子浓度在45 g.L-1条件下浸出效果最好;选择固液比为3%最佳,并且钴酸锂粉末的粒度大小对浸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江元汝  黄琼玉 《环境化学》1996,15(2):118-126
本文对用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时,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砷的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气相中无AaH3,但在As(V)废水的液相中有As(V)和As(Ⅲ)共同存在,在固相中有As(0),FeAsO4(FeAsO3),As2S3(As2S5)和吸附砷,砷的形态变化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砷废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沉淀、沉淀转化、氧化还原、吸附共沉淀和中和五种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寻找新的浸矿细菌,从江西城门山矿区硫化矿矿坑水中使用平板分离法得到了一株能够浸矿的细菌,命名为CMS.经电镜和生理生化试验,鉴定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短杆状,菌体大小为(0.4±0.1)靘祝±0.5)靘, 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为2.0,化能自养型,能利用亚铁、单质硫和葡萄糖生长,不能利用硫代硫酸钠、蛋白胨生长.16S rRNA系统发育树的结果表明,CMS菌株与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A.f)AFY菌株位于系统发育树一个同的分支中,相似度99.72%.克隆其代谢系统关键基因亚铁氧化酶(Iro protein)基因并测定其序列,与其他相关菌株比对,结果显示编码区的核酸序列与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另外,其铁闪锌矿(ZnFe)S摇瓶浸出试验显示,在浸出28 d后,含菌株的摇瓶的锌离子质量浓度即达到615.50 mg·L-1,而无菌浸出仅有392.25 mg·L-1.  相似文献   

8.
在电解槽中,以Na2SO4为支持电解质,多孔石墨电极为阴极,金属铁为阳极,在10mA·cm-2的阴极电流密度下,电解生成的过氧化氢与阳极溶解的Fe2+进行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Fenton试剂),进而对有机染料进行氧化反应,使其不饱和双键断裂,从而达到有机染料降解、脱色的目的,在生成Fentonn试剂的反应中,Fe2+被氧化为 Fe3+,生成的 Fe3+在阴极得电子后重新被还原为Fe2+,因此,在电解槽中 Fe2+起着催化剂的作用.COD的去除率大于80%,脱色率达100%.脱色速率的测定表明其为一级反应,反应速度常数k等于l.98 × 10-4s-1.  相似文献   

9.
于实验室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淋滤处理城市污泥酸性废液中分离出一株踝节霉菌ZJ-1,并对其进行了摇瓶液体培养特性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8℃,最适转速为140 r/min,最适初始pH值为5.0.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碳、氮源的最优水平分别为葡萄糖70 g/L,酵母膏15 g/L.采用HPLC对该菌株PDA培养液中的有机酸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丙酮酸.初始PDA培养液中丙酮酸含量为0.039 g/L,接菌培养d 5.5时其含量达0.106 g/L.为探讨踝节霉菌ZJ-1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淋滤污泥过程的影响,在生物淋滤起始阶段接种10%A.ferrooxidans和4%踝节霉菌ZJ-1,以仅接种10%A.ferrooxidan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A.ferrooxidans和踝节霉菌ZJ-1的复合菌组与对照组相比,淋滤耗时由7 d缩短至4 d,淋滤处理时间缩短了43%.  相似文献   

10.
不同菌源的微生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生物降解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荧光假单胞菌 Pseudomonasfluorescens F S1) ,从处理焦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2 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2( 铜绿假单胞菌 Pseudomonasaeruginasa F S2) 和 F S3( 短杆菌 Brevibacterium sp . F S3) .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D M P) 的最适降解条件,比较了其降解特性. F S1 、 F S2 和 F S3 最适酸度分别为p H6 .5 ~8 .0 、p H7 .0 ~8 .0 和p H7 .0 ~8 .0 ,温度为20 ~35 ℃、15 ~35 ℃和15 ~35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 F S2 和 F S3 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降解的半寿期: F S1 < F S2 < F S3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 F S1 是一株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菌  相似文献   

11.
氧化亚铁硫杆菌基因转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is a extremely acidophilic and obligately chemlithotrophic bacterium.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for gene engineering of T.ferrooxidans to develop an efficient gene transfer system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genetics background of T.ferrooxidans,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such a kind of gene transfer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structing arsenic resistance genetically engineered bacteria. Ref 22  相似文献   

12.
生物氧化再生脱硫液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生物法脱硫中使用的脱硫液一般采用生物法氧化再生.探讨了pH、初始Fe3 浓度、硫磺、硫酸钠浓度等因素对生物氧化再生Fe3 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氧化再生脱硫液的最适初始pH为1.8;Fe3 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初始浓度低于1.5gL-1时对细菌抑制作用较小;硫磺的存在对Fe2 的生物氧化有很大的影响,当硫磺浓度低于2gL-1时,对细菌的影响较小;硫酸钠浓度低于15gL-1时,对生物氧化Fe2 几乎没有影响,通过驯化后,细菌可以耐受更高的硫酸钠浓度.图4表3参10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基因枪转化法将雪花莲凝集素基因(gna)转移到优良籼型杂交稻恢复系蜀恢527中.PCR、PCR Southern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等分子检测证明,外源基因以多拷贝单位点方式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并稳定遗传到转基因第三代(T2).转基因第一代植株(TO)在株高和结实率上与相应的组培、种子实生苗植株相比,发生明显的不可遗传的变异,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转基因植株恢复到与对照植株一致.Western blotting表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正确表达.蛋白活性分析显示,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合成的蛋白具有凝血生物活性,含量占可溶性总蛋白的0.1%左右.本文还对转基因技术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沦.图4表2参18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农杆菌/双质粒的共转化系统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采用两个农杆菌EHA105转化粳稻品种台粳9号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一个农杆菌内的质粒表达载体的T-DNA区仅含有目的基因pepc,另一个的T-DNA区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和GUS报告基因.获得抗性愈伤的转化率为9.2%.85.3%的抗性愈伤分化成T0代株系,其中78.8%的T0代植株为GUS阳性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在78个T0代GUS阳性植株(来源于2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共有35个植株(来源于7个抗性愈伤组织)含有pepc基因,即在23个GUS阳性株系中发生共转化株系的频率为30.4%.7个共转化的株系中有5个株系自交产生后代植株中含有无标记转pepc基因植株,其比例为71.4%.无标记的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中PEPC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8.8倍;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表现出更强的光合能力.图5表3参26  相似文献   

15.
从固体平板的生长情况及RubisCO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多能硫杆菌是通过卡尔文循环固定的CO2,并具有该循环的关键酶──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进一步将多能硫杆菌染色体DNA用各种限制性内切酸酶切,Southern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与光合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RubisCO基因(rbcL-rbcS)探针杂交,显示出杂交带型,说明多能硫杆菌具有R.sphaeroides同源的羧化酶基因,并初步将该基因定位在3.0kb的PstⅠ片段内.  相似文献   

16.
水平基因转移加速了部分生物体基因组的进化和革新;但随着基因改造生物的大量运用,由水平基因转移引起的生态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由于大量异生污染物的产生,污染地区成为细菌水平基因转移的一个"热点"区域.为了实现污染地区的生物修复及强化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效果,人为的制造和加快特定降解基因的水平转移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图2参57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生物膜系统中与降解基因有关的水平基因转移的研究进展,表明生物膜中致密的群落结构增加了细菌间水平基因转移的效率.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策略和新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人们能对自然和人工模拟状态下的水平基因转移进行更精细的分析,降解基因在环境中的水平传播促进了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尤其是携带降解基因的接合质粒向原位细菌种群中的转移在生物强化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参23  相似文献   

18.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克隆、定位和高效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采用特异性引物,以菲、芘降解菌株ZL5的代谢性质粒为模板,扩增出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C23O)基因,将该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0a( )连接,转化E.coli JM109(DE3),获得了高效表达的转化子,SDS—PAGE结果表明,转化子的C23O蛋白不仅在细胞内存在,而且能被分泌到胞外,薄层扫描显示,转化子细胞内和细胞外表达蛋白总量占细胞总蛋白的42%,酶活分析表明,分布在转化子细胞内、外的表达蛋白都具有较高的C23O比活力,Southern杂交将菌株ZL5的C23O基因定位在内生质粒的不同酶切片段上。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对家蚕限性普斑品种SC1的雌雄体分别进行PCR扩增通过120种引物的筛选,得到1个雌体特异的RAPD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到pUC19质粒,井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