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防苑》2003,(5)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今天各种智能化高技术产品不断诞生,溶入我们的生活,下面介绍几种近来推上市场的高科技智能化产品。智能冰箱新一代智能冰箱已经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上市。这种冰箱能够记忆食物贮存于冰箱的日期及其有效保质期。保质期将至,冰箱会提出预先警告。食品一过保质期,冰箱就  相似文献   

2.
常听人说,像小西红柿、小乳瓜、小南瓜等,都是转基因食品,应该尽量少食用。比如小西红柿洗了后,放上一个礼拜都不会腐烂,但普通的西红柿却不然,这说明连微生物或菌类都不吃这些转基因食品,所以我们应该少吃。这种观点对吗?忧虑转基因食品是合情合理的,但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到底有哪些食品是转基因食品?人们的想法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3.
正过期肉品摇身一变延长保质期、次品成品回收后直接混合原料再登场、阴阳报表弄虚作假对付检查……7月20日,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被曝出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隐患,场景触目惊心。福喜事件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追求食品安全的道路并不平坦。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的官方口径是"总体向好,问题仍然存在"。问题在哪呢?其实说得最多的还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伴随而来的食品生产"小、散、乱"问题。所以,政府在个别食品行业强力推动并购、重组,但集约化、规模化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日三餐,我们每天都在吃,而吃什么最安全,吃什么最健康,聪明的您,又有多少了解呢?这是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经过约三年时间研究得出的最佳食品榜.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问你: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相信你一定会不加思索地回答:37℃。这种回答对不对呢?自从1878年德国医生文德利希确定这个数据的100多年来,谁都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6.
从染色馒头到牛肉膏,再到毒豆芽,这些有关食品安全的敏感问题频频曝光在百姓面前。现在人们对食品添加剂是谈虎色变,有着很大的担忧。那么食品中有哪些添加剂?长期食用到底有没有危害?我们在选购食品的时候如何仔细看、明白吃?带着这些疑问,本刊特别专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为您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种种疑惑。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毒豆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超市一看,几乎所有食品的配料表上,都标明含有某某添加剂.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也不能吃了,既疑惑,又恐慌,究竟还有什么食物可以放心吃?一时间,人们视食品添加剂为大敌.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8.
《民防苑》2006,(2)
面对越来越多有害化学品对食品的污染,消费购食时一定要谨慎。食用油污染物主要是黄曲霉素(一种 A 级致癌物)、过氧化物及残留的有机提取溶剂。所以,食用油要购买有信誉的厂家产品。猪肉除观察是否注水外,如发现皮下脂肪极薄,好似除了皮就是瘦肉,对此就要存个戒心,这大多是因为喂饲过瘦肉精。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超量可中毒。水发食品市场出售的水发海参、鱿鱼、蹄筋等,多含有甲醛。40%甲醛水溶液即为防腐液福尔马林,甲醛为有毒化学品。海产品最好购活食或干品(自己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科技期刊在国家标准执行中有 3点建议 :①在网络化、信息化的新形势下 ,国家应出台统一的编辑出版标准 ;②执行标准中科学性应放在第一位 ;③加强标准化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民防苑》2014,(12)
正环保部: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统一用蓝黄橙红表述日前,环保部就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编修工作向各省区市发函,要求各地系统分析本地近2年来重污染天气形成过程,确定合理的预警分级,尤其是红色预警分级标准,并统一采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颜色表述。(新华视点)  相似文献   

11.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7)
正(上期答案)以前大家都习惯说"南涝北旱",可最近几年,本来干燥少雨的北方降水开始增多,而本来湿润的南方却常常干旱缺水,呈现"北涝南旱"的趋势,似乎是降雨带正在逐渐北移。这是为什么呢?2013年7月,甘肃暴雨频繁,平均降水量高达156毫米,比常年同期记录多一倍,降水的天数也是近34年来最多的一次。大强度的暴雨不仅造成了洪涝灾害,还引发了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使得近百  相似文献   

12.
丁洪流 《民防苑》2009,(2):39-40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之后,人们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惧,认为凡是加了添加剂的食品都不能食用,都是有毒的。甚至有人想到,我们吃了那么多防腐剂,是不是将来死后会变成木乃伊,不会腐烂了?  相似文献   

13.
陈光  朱诚 《灾害学》2003,18(4):89-94
自然灾害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影响,对于人本身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从秦朝统一中国至清朝灭亡的200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大小成百上千次农民战争。虽然每一次农民战争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多数都发生在出现了自然灾害的时候。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史实证明了自然灾害是导致农民战争的直接导火索。并以史为鉴,提出几点警示。  相似文献   

14.
1988年12月初,英国广播公司向全世界转播了一场非常精彩的音乐会,世界各国著名的音乐人济济一堂,且都有精典作品面世,灯光把伦敦巴比肯中心装饰得富丽堂皇。此时此刻,通过摄像机和卫星,这里成了世界上许多双眼睛关注的焦点。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不仅演出者表情庄严凝重,观众也是一脸肃穆,且整个演出过程至始至终没有掌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5.
正"威马逊""海鸥""芭玛""百合"……听到这些或美丽,或霸气,或令人浮想联翩,或让人感觉奇奇怪怪的台风名字,不少人都在问,这些台风的名字到底是谁取的?为什么有的台风名字会重复出现,有的却销声匿迹了?事实上,不同地区的人对台风的称呼是不同的。东太平洋地区和北大西洋地区常常称飓风,而西北太平洋地区称台风,印度洋地区称风暴。在有国际统一的台风命名规则以前,即使是同一台风在各国也有着不同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发现致病性禽流感以后,人们开始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饮食习惯是不是科学合理?比如,不少人以为吃鸡非得要活鸡现宰马上烧,就图个新鲜才好吃;吃猪肉也要"热气的",最好是猪刚屠宰后体温还没冷。果真如此吗?有些人认为,食品当然是越新鲜越好,这是我们老祖宗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备受关注。什么是冠状病毒?有什么症状?如何有效防护?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被科学家分离出来,因为长得像皇冠一样,由此得名"冠状病毒"。冠状病毒的传播史"劣迹斑斑",它不仅是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更是几次严重疫情的罪魁祸首。2003年肆虐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出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都由冠状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18.
脑筋急转弯     
正反都一样的年份哪一年的年份写在纸上,再把纸倒过来看仍然是这一年的年份数?  相似文献   

19.
如何做好居家防震应急准备?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根据政府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饮用水和应急物品,制定家庭防震应急计划(1)检查和加固住房。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  相似文献   

20.
学文 《防灾博览》2014,(2):64-65
正近来,从东北到江淮,湖广到川渝,大半个中国都笼罩在厚厚的雾霾中。此次雾霾影响地域之广,持续时间之久,实属罕见。一时间,全国上下的神经都被这"看不见"却又"吸不得"的霾所牵动,一次异常的环境气候变化再次"华丽转身"为社会热点,让人不仅想问,中国老百姓究竟还要在这霾中"误"多久?2014年以来,屡次笼罩半个中国的雾霾天气,究竟有多大"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