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进入2010年,《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创刊15周年了!从蹒跚学步到阔步前行,她持续得到了万千作者、读者的关爱与支持,也凝聚着各级管理部门、主办单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2.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2,(6):I0001-I0002
本年度影响因子由1.952大幅升至2.474、影响力指标在全国生物学期刊排名由第14位攀升至第10位(CNKI),影响因子在生物学中文期刊中由第9位上升至第7位(CSCD)!持续在全国生物综合类期刊中排名第一!本年度稳居全国期刊生物类Q1区(CNKI&CSCD)、全球期刊生物综合类Q2区(WJCI)!本年度喜获“天府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卓越期刊项目、荣获川渝一流期刊奖,并入选环境科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1年第3期出版“西南高山亚高山森林生态恢复”专题获2022年“四川期刊年度优秀策划”!  相似文献   

3.
农村生态环境是人类的食物基地,有效地监测农村生态环境的环境质量,防止污染物随食物链富集而危害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监测具有敏感性强、简易、快速、便利、持久等优点。本文系统介绍了农村生态环境中生物监测的方法;包括利用指示生物监测环境污染;动、植物区系(群落)的定性、定量调查;生物指数与多样性指数;生物中毒含量的监测等。本文还着重介绍了反射光谱法及遥感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植物遗传系统及染色体畸变监测,生物的生理、生化监测等生物监测技术的新进展,展现了生物监测方法在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2012年9月7日北京大兴与姚先铭同志共同服务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的五个春秋,充实、愉快且富有成效;抚今追昔,感慨万千,遂吟小诗,以系念之!长吾十岁先铭兄,披肝沥胆载五春。金榜首题示范校,内涵再养精气神。巧引自来水清冽,智解林场纠结链。  相似文献   

5.
正在全民共克时艰、同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0年第1期如期正式出版了!这一期,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本刊第五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任期正式开始了。新一届编委会由本刊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牵头组建,由来自国内外40个机构的68位专家组成(详细名单附后)。我们由衷感谢第四届编委通过学术咨询、组稿审稿、投稿荐稿、宣传推荐  相似文献   

6.
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月  肖尚友  陈华  夏之宁 《环境化学》2004,23(5):529-533
运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的峰漂移模型 ,在接近于生物大分子与配体作用所需要的生理条件下 ,测定了典型有机物邻 、间 、对 硝基苯胺三种化合物共存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 .结合常数大小顺序是 :邻 硝基苯胺 >对 硝基苯胺 >间 硝基苯胺 .根据三种物质作用前后紫外吸收强度的变化推算出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对这些结合常数与该三种物质的生物实验毒性她据及其分子结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这表明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方法评价硝基苯胺的生物毒性具有一定可行性 .  相似文献   

7.
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Ye et 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为了促进学术交流,激励广大环保科技人员不断创新,撰写更多更好的科技论文,《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进行了2020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本次论文评选范围为2019年在《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编辑部根据论文的专家评审意见,并参考CNKI 数据库2019年发表文章的被引频次、下载量,文章发表时滞和学科分布,以及基金资助情况等筛选出30篇论文请学报编委投票,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表1)。优秀论文的作者将获得荣誉证书及适当奖励。  相似文献   

9.
2018年11月,《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年度评优结果揭晓,根据本刊评优细则,陈守文等17人、蔡祖聪等54人以及《城市垃圾填埋场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污染特征》等39篇论文分别获评优秀编委、优秀审稿专家和优秀论文(名单附后;详情请参见本刊网站http://www.cibj.com/信息)。在此,谨向获奖专家和论文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铅矿区农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实验的方法,研究生物炭、腐殖土和海泡石单施及配施条件下,土壤Pb、Zn和Cd有效态含量、重金属形态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腐殖土和生物炭改良剂均能有效地降低生物有效态Pb、Zn和Cd的含量,低剂量海泡石的添加修复效果不明显.其中,腐殖土的施入使土壤中有效态Pb、Zn和Cd含量降低了42.27% 、45.38%和21.99% ;腐殖土和生物炭复合修复使有效态Pb平均降低了60.30% .土壤重金属各赋存形态的分级提取结果表明,生物炭和腐殖土会使Pb和Zn向趋于较稳定的形态转化,果木生物炭的单施和与腐殖土混施均增加了Pb和Zn残渣态所占比例. 5%复合剂(秸秆生物炭与海泡石)、2%复合剂(秸秆生物炭与腐殖土)修复后土壤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80.29%和68.52% ;丛枝菌根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92.39%和59.78% .因此,对于酸性土壤而言,生物炭与腐殖土复合改良剂更有利于土壤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在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基因多样性三个水平上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总结了多年来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即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宣传、管理、科研和科研队伍建设,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开辟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废水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胞外多聚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生物聚集体(包括絮体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等)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包裹于微生物细胞壁外,其理化性质及所处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它在生物聚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综述了EPS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泥沉降性能、脱水性以及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影响的相关研究,分析认为EPS组成与结构特性改变污泥表面电位、疏水性等,进而影响污泥沉降与脱水性能、膜污染程度;以好氧颗粒污泥为典型的生物聚集体代表,总结了EPS组分含量与分布对颗粒污泥的形成与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EPS提取方法标准化、现代理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综合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展望,进一步的研究有望揭示生物絮凝体形成过程EPS的产生与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最年轻的陆地,保存着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鉴于已有的研究工作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通过黄河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以现有研究工作为基础,以黄河的廊道作用为主线,并结合2003年9月和2004年10月两次实地地面植被调查,主要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组成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状况、植物区系组成的特点及其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黄河三角洲地区生物多样性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植被结构简单、覆盖度低、生态系统年轻性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明显;植物种类少、常具有抗盐、抗旱特性;旱生、中旱生植物以及与内蒙古共有植物种类多,充分体现了黄河的生物廊道作用;主要保护动物种类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这些特征既反映了黄河三角洲新生陆地的盐化生境特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河流通道对区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及植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物炭是指由含碳量丰富的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的条件下低温热解而得到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碳质材料。近年来,生物炭作为一类新型环境功能材料引起广泛关注,其在土壤改良、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受污染环境修复等方面都展现出应用潜力,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以及植物生长方面的影响机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表明:生物炭的高孔隙度和表面面积,可以增加砂性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但这种增加效应是有限度的;生物炭的碱性属性使其能够提高酸性土壤的pH值,这对喜碱作物的生长具有积极意义;生物炭能够抑制土壤氮磷养分淋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生物炭的添加会增加土壤微生物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生物炭的添加改善了土壤性质、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微生物性质,进而促进了植物生长。但生物炭对土壤生境和植物生长的影响效应要取决于土壤肥力和性质、植物种类、以及生物炭的特性和施用量等因素。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土壤的主要障碍因子,选择合适的生物炭,以期得到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今后应加强生物炭在林地土壤改良以及林木生长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一步探索生物炭在土壤中发生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机理,并且要对生物炭的施用效果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15.
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强化技术具有高效去除目标污染物、加速系统启动、提高系统抗水力及有机负荷能力以及优化系统菌群结构和增强功能稳定性等功能,在废水生物处理实际应用中潜力巨大.总结了国内外废水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在功能微生物选育方面,通过传统选育手段与基因工程手段并举来实现;在功能菌应用与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方面,主要通过所投加的功能菌直接作用或是利用基因水平转移(HGT)来实现生物强化;在分子检测技术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技术如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核糖体间隔基因分析方法(RISA)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在与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分析认为,应用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手段,探讨废水生物强化处理工程应用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学机制,并以此为指导研发高性能菌剂,将是本领域的研究重点与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胡霞林  陈启晴  尹大强 《环境化学》2011,30(12):1993-2002
随着纳米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其将不可避免地释放到水环境中.近年来,纳米材料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液/悬浮液是与环境最为相关的形态;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分散与团聚、生物累积直接决定了其生态毒理学效应.本文概述了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环境行为,归纳了纳米材料在水生生物中...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供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多种生态服务,但公众对于其重要性的认识远不及自然保护。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之一、最早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及重要的农业国家,中国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履行公约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回顾了过去几十年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的发展过程、具体措施及成效,指出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程度逐年加强,在种质资源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牧业资源保护、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面临生境退化和破坏、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锐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威胁。鉴于2020年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受重视程度增加,笔者对于中国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包括:建立农业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体系;建立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计划,整合农业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农业可续发展,推动多目标的协同实现;推动建立完善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律和生态补偿措施;完善针对外来物种防控的法律和政策;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加强科普教育和推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3条具有不同功能的代表性河流(清河:纳污排洪;京密引水渠:供水水源;小月河:景观用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33个水质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法与大型蚤急性毒性测试法对3条河流的水质与毒性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毒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水质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3条河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和毒性状况均不容乐观.作为纳污排洪的清河大部分采样点水质较差,生物毒性极高;作为景观用水的小月河水质一般,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作为供水水源的京密引水渠水质一般,但毒性较低.2)水样生物毒性与Cl-、Ca、K、Li、Mn、Na、Cr、Ni等指标有关;内梅罗水质指数与NO2-、Cl-、K、Na、Ni等指标有关.3)某些指标(如NO2-)超标会对水质分级产生较大影响,但对生物毒性贡献不大,而低浓度的重金属,不会对水质分级产生贡献,却会对生物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综合化学指标和毒性指标共同评价水质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矿山的生产活动往往会造成周边农田的污染,而利用生物炭技术治理矿区周边污染农田土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物炭是指生物质在无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裂解制备而成的一种细粒度、多孔性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在调控温室气体排放,改良土壤性状,促进植物生长和控制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方面应用潜力巨大。采用室内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了不同水稻秸秆生物炭施用量(0、1%、5%)对郴州和龙岩地区矿山周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的生化性状、油菜(Brassia campestris L.)产量、重金属累积和富集系数等的影响,为生物炭作为环境功能材料应用于矿山污染农田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1%和5%生物炭均能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质量分数,提升幅度随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偏酸性的龙岩土壤的变化幅度更大;生物炭施用会影响土壤酶活性,5%生物炭处理下两种受试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提高,但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龙岩土壤上的油菜产量在1%和5%生物炭施用处理下均显著提高,而郴州土壤上的油菜产量在1%生物炭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5%生物炭处理下降低了42.9%;生物炭施用影响了两种土壤上油菜可食部分重金属Cd、As和Pb的质量分数,但没有一致的规律;与对照相比,生物炭施用后郴州和龙岩土壤上油菜可食部分中Cd质量分数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仅5%生物炭处理的龙岩土壤具显著性差异;1%和5%生物炭施用处理使两种受试土壤上油菜可食部分Pb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显著降低(P〈0.05),但降幅不同,郴州土壤降低了23.6%和22.0%,而偏酸性的龙岩土壤降低了82.1%和94.5%;生物炭施用后两种受试土壤上油菜可食部分As质量分数的变化不同,郴州土壤添加生物炭后油菜As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且增量随生物炭施用量增加而升高,龙岩土壤则相反,1  相似文献   

20.
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有机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而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取决于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和离位溶液培养法研究了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及香蕉根系分泌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效果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和有机肥防病效果分别达到55.4%和28.5%;香蕉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和反丁烯二酸,以草酸为主,ρ(草酸)占ρ(有机酸总量)的百分比为83.6%~93.0%;生物有机肥比有机肥更显著降低香蕉根系分泌物中ρ(苹果酸)、ρ(反丁烯二酸)和ρ(有机酸总量),不同处理处理根系分泌物的ρ(有机酸)依次为:有机肥>生物有机肥>不施肥;生物有机肥处理的氨基酸种类和质量浓度最大,有机肥次之,生物有机肥处理中根系分泌物的ρ(γ-氨基丁酸)、ρ(β-丙氨酸)、ρ(a-氨基丁酸)、ρ(谷氨酸)、ρ(天冬氨酸)和ρ(磷酸丝氨酸)均显著高于有机肥和不施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的主要氨基酸[各氨基酸质量浓度占ρ(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大于5%]有磷酸丝氨酸、苏氨酸、γ-氨基丁酸、乙醇氨和肌肽,其中ρ(磷酸丝氨酸)和ρ(γ-氨基丁酸)显著高于不施肥和有机肥处理;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ρ(磷酸丝氨酸)、ρ(丝氨酸)、ρ(异亮氨酸)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8和-0.95,与ρ(鹅肌肽)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1.00.生物有机肥降低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增加了氨基酸的种类和质量浓度,且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与根系分泌物中一些氨基酸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这可能是生物有机肥在香蕉枯萎病防治中起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