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于2006—2007年,先后在北京动物园园内两个区段水体中,采用环保新产品——人造生物膜及配套产品和技术进行水体控藻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提高水体的透明度、控制藻华和消除臭气的治理目标,验证了人造生物膜及其配套技术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作用和效果,并对影响水体藻华发生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人造生物膜的脱氮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生物膜是模拟天然生物膜的新技术产品。它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已显示了高效、长效和稳定性。文中报道了用异养细菌制备的人造生物膜与硝化细菌在高分子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组成的净化系统脱氮的试验结果。发现在好氧条件下,将加入系统中的氨氮和硝态氮几乎完全去除,表明人造生物膜具有很高的反硝化效率,并对其脱氮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将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逐级排入沉淀池、曝气池、生物膜池、贝类净化池及生态洁水池进行多级处理,对养殖中后期养殖塘水及各级尾水处理单元排水进行水质分析,分析尾水处理系统各单元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多级处理后,养殖尾水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平均值由3.94、0.47、9.00、75.80 mg/L分别降至1.77、0.16、5.67、16.33 mg/L,各项指标均达到《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规定的一级标准。养殖尾水从沉淀池进入曝气池、生物膜池和贝类净化池后,主要水质指标均逐渐降低,但进入生态洁水池后却有不同程度增加。可见,多级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明显改善了养殖尾水水质,沉淀池、曝气池、生物膜池、贝类净化池对养殖尾水净化均起到积极作用,后期应合理配置生态洁水池中沉水植物及洁水鱼的密度,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尾水治理效果的长效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环境化学行为影响的研究成果,包括水环境中生物膜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以及生物膜不同组分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物膜蓄积老化是影响生物膜活性和净化效果的关键问题,通过引入微型动物增加食物链长度和增强较高营养级生物捕食作用的生物法在解决该问题上具有经济、环保和操作简单等优点。轮虫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并能捕食细菌,可作为生物法应用的理想微型动物。利用生物法的原理,采用城市河道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挂膜,通过投加轮虫于生物膜成熟的水箱中,探讨轮虫对控制生物膜蓄积老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投加组与对照组的生物膜干重和主要污染物(氨氮、总磷和COD)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细菌总数和生物膜活性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是,相对对照组,投加组细菌总数下降显著(P0.05);相对投加组,对照组生物膜活性下降极显著(P0.01)。研究表明轮虫的投加在短期内不能显著增加生物膜的净化效果,但在细菌总数控制和生物膜活性维持上具有显著作用,因此,轮虫在解决生物膜蓄积老化问题上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纤维载体生物膜法处理洗车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洗车废水的循环使用,进行了以聚丙烯腈基活性炭纤维(PAN-ACF)为生物膜载体处理洗车废水的实验研究。以LAS、COD和NH3-N等指标考察了活性炭纤维生物膜反应器对洗车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常温下、pH=6.5~7,当进水流量在30 mL/min时,反应器达到最佳运行参数,活性炭纤维载体生物膜法对LAS、COD和NH3-N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80%和60%。出水水质完全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99)中洗车用水主要水质指标的规定。此外,实验表明PAN-ACF作为生物膜载体具有很好的生物亲和性和再生性。  相似文献   

7.
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构建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构建了植物-水生动物-填料生态反应器,以强化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效果.实验中构建了美人蕉-组合填料-泥鳅生态反应器,以上海市绥宁河富营养化河水为实验用水.采用近自然的静态处理方式,经过120 h,TP、NH 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68.5%、46.0%和53.8%,较对照1(无美人蕉和泥鳅,其他条件相同)分别提高52.3%、40.4%和43.3%.反应器中美人蕉根系生物膜中异养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数量分别为3.98E 08 CFU/g、8.20E 04 CFU/g和6.01E 03 CFU/g,较填料生物膜中相应细菌分别高出5.6倍、3.4倍和4.0倍.而根系和填料生物膜中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水平相当,分别为1.09E 03 CFU/g和1.41E 03 CFU/g.根系泌氧能够改善根系生物膜含氧状态,使其成为硝化作用的主要场所.植物根系和填料生物膜内部存在兼性厌氧微环境,使反硝化作用得以进行,有利于总氮的去除.微生物群落的ERIC-PCR指纹图分析说明,美人蕉、泥鳅为填料生物膜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和作用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探究在碳纤维毡电极上利用恒电压电化学聚合聚吡咯(PPy)的聚合效果,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线(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表征;将聚吡咯覆膜改性后的碳纤维毡电极应用到自养反硝化的电极生物膜反应器(BER)中,考察电极改性对自养反硝化电极生物膜反应器的硝酸盐氮去除性能影响,并研究电极改性对生物膜附着量及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恒电压电化学聚合能够在碳纤维电极表面形成均匀稳定的聚吡咯膜,从而实现聚吡咯在炭纤维毡电极上的覆膜改性。改性后的电极应用到自养反硝化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可使反应器对NO_3~--N的去除效率由对照反应器的67.3%增加到83.9%,处理效果提高了24.7%。对反应器内电极生物膜进行生物量测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可以看到R2反应器中改性电极生物膜附着量明显多于R1反应器中未改性电极生物膜的附着量,说明电极改性有利于生物膜的附着。电极生物膜微生物16S rDNA分析中R1反应器电极生物膜菌落组成中优势菌属为Dechloromonas sp.,而R2反应器电极生物膜的优势菌为Hydrogenophaga sp.(噬氢菌属)和Thauera sp.(陶厄氏菌属),两者有明显差别,并且R2反应器比R1反应器生物膜的菌落组成更多样化,这说明电极材料的改性对电极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形势 ,经中国科学院报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 ,自 2 0 0 0年 1月起将在业内很有影响的《环境科学进展》更名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以期为从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生产厂商、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提供交流的舞台 ,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的治理技术与设备。改版后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冯宗炜任主编 ,聘请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任编委。《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保持了原杂志《环境科学进展》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面向市场 ,刊登国内外业界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生物流化床是新近发展的处理有机污水的高效生物处理工艺。流化床载体提供了生物膜生长的基地,它不仅增加了生物膜的数量,而且使活性得到提高,处理效果远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显而易见,载体上生物膜的生长状况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子。在通常活性污泥法中往往采用单位体积内生物膜重量(MLSS)和单位体积内挥发性生物量(MLVSS)来评述生物膜的情况。但在生物流化床中主要以单位重  相似文献   

11.
生物膜法处理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生物膜法对广东省某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不同载体,不同COD浓度对生物膜法降解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D对生物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有影响,在6~13℃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时,以50 cm×25 cm×0.4 cm的黏胶材料生物载体作为挂膜载体,处理50 L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出水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时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包括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活性及膜厚、基质浓度和不同种群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生物膜的传质特性;生物膜厚度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生物膜的脱膜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物流化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物膜研究成果,包括生物膜的发育形成、形态结构、组成、物理- 化学特征、抗性等;生物膜在污水处理方面的作用和微生物组织腐蚀性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经甲苯培养驯化而成的单一假单胞菌菌种,通过分析平板式生物膜反应器内,不同阶段假单胞细菌生物膜干重、厚度、活性生物量和生物种群分布的变化,研究生物膜特性与降解效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挂膜初期生物膜迅速生长,生物量以及生物膜干重增长很快,有利于甲苯及营养物质的传输,降解效率也快速提升。随着生物膜的生长,生物量及干重也逐步增加,厚度逐渐增加使传质阻力不断增大,生物膜上层微生物的有机底物供应不足,使生物膜上层结构稀疏,最终维持一个甲苯的总传输量与生化降解量的平衡,生物量的生长与衰亡也达到动态平衡,形成了一个较高且稳定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15.
填料是水处理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好氧、兼氧还是厌氧处理过程中,填料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水处理领域填料的发展现状及其优缺点,介绍了填料在反应器中所起的作用,展现了微生物与填料的结合及填料性质对生物膜附着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探讨了今后填料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生物膜法对广东省某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索不同载体,不同COD浓度对生物膜法降解COD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COD对生物膜法处理选矿废水有影响,在6~13℃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为2 d时,以50 cm×25 cm×0.4 cm的黏胶材料生物载体作为挂膜载体,处理50 L硫化铅锌矿尾矿库外排废水取得了良好效果,出水COD浓度稳定在40 mg/L左右,出水达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6-2010)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上流式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的空间分布特征,EPS的空间结构及组成对基质在生物膜内的传质作用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反硝化反应的进程和DNBF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沿水流方向生物膜EPS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滤料层中间段为最高(56.14 mg·g~(-1))。将生物膜EPS分为悬浮型与附着型(包括溶解型、松散附着型和紧密黏附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每个分层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多糖含量;悬浮生物膜EPS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其他分层;溶解型和松散附着型生物膜EPS中的多糖含量高于紧密黏附型生物膜EPS。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悬浮生物膜EPS中所含主要物质为溶解性微生物分解副产物类,附着生物膜中,溶解型和松散附着型生物膜EPS包含酪氨酸类、色氨酸类蛋白质以及溶解性微生物分解副产物类蛋白质,紧密黏附型生物膜EPS主要包含溶解性微生物分解副产物类蛋白质。傅里叶红外光谱解析表明,羧基、酰胺基、羟基等是EPS中的主要基团。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套流化床生物膜(MBBR)—A/O活性污泥耦合装置处理城镇污水,考察了污泥回流对耦合工艺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系统中生物膜相和悬浮相微生物在有机物降解和脱氮反应中的活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在200~400mg/L,进水氨氮在8.0~32.0mg/L,污泥回流比为1/8时,水力停留时间为12.4h,系统COD去除率平均值达81.4%,TN去除率平均值达70.6%,系统对较难降解城镇污水的处理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污泥回流降低了生物膜相微生物的活性,而提高了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但生物膜相微生物活性速率仍高于悬浮相微生物活性。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相比,MBBR—A/O活性污泥耦合工艺将高活性生物膜引入,使悬浮污泥浓度极大降低,有助于减少污泥回流能耗与处理成本,具有明显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生物流化床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对污染物的降解主要依赖于活性生物膜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是提高反应器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对描述生物膜特性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综述 ,其中 ,生物膜种群构成的差异是影响反应器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本文重点探讨了生物膜中微生物的种群分布特征、种群的生态演替过程与反应器性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对生物流化床生物膜特性进行强化的几种手段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并对各种流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优缺点及近年来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总结 ,根据实际应用效果 ,提出了各类反应器的适用处理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