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研究以头发作为指示人群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暴露的生物材料,分析了电子废物拆解工人、电子废物拆解区普通居民、农村对照区居民和城市对照区居民头发中的PHCs浓度水平及组成特征.结果发现:电子废物拆解工人和拆解区普通居民头发中的PHCs含量显著高于两组对照地区人群(p< 0.05),表明电子废物拆解活动造成了当地人群对PHCs较高的暴露剂量.在电子废物拆解区的普通居民中,人群头发中的PHCs含量具有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组(> 60岁)头发中的PHCs含量最高.在电子废物污染地区和农村对照区人群中,PCBs是最主要的PHCs污染物(39%~52%),表明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均受到电子废物拆解活动的影响;城市人群头发中则以PBDEs和DBDPE为主(共占69%),反映了珠三角地区人群主要受工业或生活活动PHCs排放的影响.同时,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人群头发中PHCs的组成模式也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鱼体汞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鲤(平均体重20g)、鲫(平均体重35g)鱼体中汞的甲基化作用,鲤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及其对无机汞的累积和排泄能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注入鲤,鲫鱼腹腔内的无机汞,15夭后出现轻微的甲基化。而加入水环境中的无机汞,由于刺激鱼体分泌了大量粘液,所以15天后出现了明显的甲基化。相同浓度的无机汞进人鱼体时,鲫鱼的甲基化程度高于鲤鱼.鲤鱼种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36d)为无机汞的4.5倍。  相似文献   

3.
东洞庭湖网箱养殖鲤鱼生长期内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2年2—7月对东洞庭湖网箱养殖鲤鱼(Cyprinus carpio)按生长期进行样品采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和饲料以及鲤鱼鳃、肝脏和肌肉中的重金属含量. 结果表明:鲤鱼生长环境中的水质属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Ⅰ类水平,但饲料中重金属质量分数相对较高,成为鲤鱼富集重金属的主要来源. 在鲤鱼生长期内,鱼体内的w(Pb)和w(Cu)均随着鲤鱼的生长而增加. 鲤鱼鳃中Pb未检出,w(Cu)为0.143~0.703mg/kg;肝脏中w(Pb)和w(Cu)分别为0.006~0.181和0.625~6.177mg/kg;肌肉中w(Pb)和w(Cu)分别为nd~0.034和nd~0.161mg/kg. w(Zn)和w(Cd)均随着鲤鱼的生长先增加后下降,在1~4月龄的鲤鱼体内w(Zn)在鳃、肝脏和肌肉中分别从40.121、21.302和2.032mg/kg增至258.964、146.155和18.011mg/kg,w(Cd)则分别从0.015、0.031和0.003mg/kg增至0.078、0.151和0.021mg/kg;4月龄后,w(Zn)在鳃、肝脏和肌肉中逐渐降至173.182、104.219和5.490mg/kg,w(Cd)也降至0.037、0.111和0.018mg/kg. 在鲤鱼生长过程中,肝脏是Pb、Cd和Cu的主要富集部位,鳃是Zn的主要富集部位,肌肉是重金属富集的最弱部位,并且这3个部位间重金属富集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X712.05 200402354 高水分蔬菜和花卉废物序批式进料联合堆肥的中试/张相锋…(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3,24 (6).-148-151 环图X-5 以滇池流域典型蔬菜废物(西芹、白菜)和花卉废物(石竹)为原料,进行了序批式联合堆肥的试验研究。以西芹和石竹作为初始物料,控制初  相似文献   

5.
利用HRGC-HRMS测定了青岛海鱼和上海崇明岛淡水鱼、鸭样品中共平面多氯联苯(co-PCBs)和多氯萘(PCNs)(均以脂肪计)的质量分数,并根据每日摄取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青岛海鱼中w(co-PCBs)和w(PCNs)平均值约为4 041和225 pg/g,崇明岛淡水鱼约为3 318和640 pg/g. 崇明岛鸭肉中w(co-PCBs)和w(PCNs)平均值分别约为966和43.8 pg/g. 青岛海鱼中PCNs同系物组成(以5-CNs和3-CNs为主)与崇明岛淡水鱼完全不同. 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鱼和家禽相比,其污染物含量均较低. 所有样品中co-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WHO-TEQ)为0.68~11.40 pg/g,PCNs的毒性当量浓度(WHO-TEQ)为0.001~0.210 pg/g. 根据当地人群的饮食习惯,两地人群co-PCBs和PCNs每日摄入量远低于WHO对普通人群规定的每日容许摄入量,因此不会对人群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东部沿海典型城市食用鱼和鸭中二恶英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青岛海鱼和上海崇明岛淡水鱼、鸭样品中二英(PCDD/Fs)质量分数(以脂肪计)的分析测定,并根据每日摄入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探讨. 青岛海鱼和崇明岛淡水鱼中w(2,3,7,8-PCDD/Fs)的平均值分别为54.5 和33.2 pg/g. 崇明岛鸭肉中w(2,3,7,8-PCDD/Fs)平均值为12.6 pg/g. 与国内外相比,w(2,3,7,8-PCDD/Fs)较低. PC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WHO-TEQ)平均值为7.04 pg/g. 通过每日摄入量估计,两地人群的PCDD/Fs每日摄入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洱海流域稻鸭共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稻季是水旱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时期,探索有效措施实现稻季温室气体减排和水稻增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稻鸭共作是减少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确定合理的稻鸭共作密度对确保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稻鸭共作密度试验,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排放量及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CH_4和N_2O均在分蘖期和结实期出现排放峰;CH_4排放通量、累计排放量和总排放量大小均为常规处理(CT)低密度鸭处理(LDD)高密度鸭处理(HDD)空白处理(CK),而N_2O为HDDLDDCTCK.与CT相比,CK、LDD、HDD的CH_4排放总量分别降低45%、18%、25%,N_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8%、增加11%和37%,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分别降低41%、14%、17%.田面水DO、NH~+_4-N、NO~-_3-N及土壤温度是引起温室气体CH_4和N_2O排放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为LDDCKCTHDD.合理的稻鸭共作密度降低CH_4排放,增加N_2O排放,减缓全球增温潜势,提高了水稻产量.兼顾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LDD处理综合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稻鱼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稻季田面水及渗漏水中各形态N素的动态变化及N肥的渗漏损失量.结果表明,水稻生长期间,田面水中N素形态以NH 4-N为主,渗漏水中则以NO-3-N为主要形态;施肥有利于田面水和渗漏水各形态N素含量的提高.相对于常规稻作处理(CK),稻鸭(RD)、稻鱼共作(RF)时田面水的pH、NH 4-N含量和TN含量显著增加,渗漏水的NO-3-N和TN含量降低,而渗漏水NH4 4-N元明显变化.所有处理田面水中NH 4-N/TN在施肥后第3天达到最大,随后降低;而所有处理NH 4-N/TN的均值相当.对各处理的N素淋失分析可知,处理RD与RF的肥料N潜在淋失率分别为2.72%、2.58%,低于CK处理(2.99%),表明稻鸭、稻鱼共作可以减少施入N肥潜在的下渗淋失,同时稻鱼共作减少N肥淋失的效果好于稻鸭共作.  相似文献   

9.
应用双室堆沤肥技术,以弥苴河口湿地植物残体、湿地底泥和当地养殖业废物制成双室堆沤肥,按不同配比设计5种施肥处理方案进行还田试验。对比研究施肥前后的蔬菜产量、蔬菜品质、土壤肥力以及土壤根际微生物,发现:方案A[50%~60%植物残体(收割物)+40%~50%养殖业废物+微生物菌剂(3 kg/t),活性液体肥作追肥,农药同习惯施肥]对增加蔬菜产量、提高蔬菜品质、增加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效果最好。在实际应用中也可适当增加1 0%~20%的湿地底泥,相应减少养殖业废物量。  相似文献   

10.
高水分蔬菜和花卉废物序批式进料联合堆肥的中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滇池流域典型蔬菜废物(西芹、白菜)和花卉废物(石竹)为原料,进行了序批式联合堆肥的试验研究.以西芹和石竹作为初始物料,控制初始混合物料的含水率在60%~70%,每隔4d添加一次白菜;采用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的好氧静态堆肥技术,在堆体温度40℃左右时停止通风.试验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通风速率、水分、pH值、有机质、灰分、体积、NH4+-N,NO3--N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序批式进料、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进行蔬菜和花卉废物联合堆肥可以有效控制堆肥过程,实现有机物料的快速稳定和去除水分,解决了滇池流域蔬菜废物量远大于花卉废物量时堆肥难以有效进行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D)分析了广州市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含量,并根据ADI值评估了蔬菜中喹诺酮抗生素污染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96%的市售蔬菜样品中不同程度地检出了喹诺酮抗生素,总含量为1.0~1683.1μg/kg(鲜重),高低顺序为叶菜类蔬菜瓜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检出率大小顺序为NORCIPLOMENR;包括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在内的安全蔬菜样品中除恩诺沙星外,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和总含量均显著高于普通蔬菜;食用蔬菜对成人和儿童喹诺酮类抗生素ADI值(以CIP+ENR计)的最高贡献率分别高达41.5%和83%.  相似文献   

12.
高水分蔬菜废物和花卉废物批式进料联合堆肥的中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滇池流域典型农业废物蔬菜(西芹)和花卉废物(石竹)为原料,进行了2种配比的蔬菜废物和花卉废物联合堆肥的中试研究.堆肥一次发酵采用批式进料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的静态好氧技术,发酵周期15d.对于西芹与石竹废物各占一半的堆肥试验,在一次发酵阶段,堆体温度在55℃以上保持10d,最高温度达65℃,可有效杀灭致病菌,堆体含水率从64.2%减少为46.3%,有机质含量从74.7%下降到55.6%,体积减少为原来的一半,pH值稳定在7左右.二次发酵采用周期性翻堆,自然腐熟,周期30d.对堆肥产物的腐熟度和养分分析表明,堆肥产物稳定性好,养分含量高.这表明,采用温度反馈通气量控制的静态好氧堆肥技术,蔬菜废物和花卉废物联合堆肥可以在45d内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将堆肥产品返还土壤能有效减少固体废物非点源污染、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广州市典型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8种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结果表明,8种SAs在土壤中普遍检出(检出率≥94%),总含量为0.73~973μg/kg,单个化合物以SMZ和ST含量最高.不同蔬菜基地土壤以及种植不同蔬菜土壤中SAs的组成分布和含量水平差异较大,根茎类蔬菜(平均含量289μg/kg)瓜果类蔬菜(平均含量143μg/kg)叶菜类蔬菜(平均含量98.1μg/kg),大棚土壤中SAs平均含量(8.9μg/kg)低于露天土壤(18.2μg/kg).生态风险评价显示SMZ风险最高(50%以上样品为中等或高风险),其次为SD、SDM和ST(20%~50%样品为中等或高风险),SM2、SM和SPD生态风险较低(80%样品为低风险).与珠三角普通蔬菜基地相比,广州有机蔬菜基地土壤中SAs的检出率及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X712.05200701184生物质分类表征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影响/邵立明…(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06,26(8).-1302~1307环图X-9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蔬菜废物的好氧降解试验,研究了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  相似文献   

15.
中温35℃条件下,对蔬菜废物进行单相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试验。通过测定产气率、甲烷含量及出料消化液的pH、ORP、碱度、VFA,研究不同有机负荷率(OLR=1.0,1.5,1.75gVS/L.d)下的蔬菜废物厌氧消化性能。研究表明,随着负荷率的增加,产气率分别提高了8.2%和1.7%,甲烷含量为51%~55%,pH稳定在7.1~7.3,碱度在5300~6200mg CaCO3之间,发酵类型为乙醇型发酵。  相似文献   

16.
为发展可支持生产性堆肥设施控制的有机废物好氧降解模型,对生物质分类蔬菜废物好氧降解速率模型(即:六因子的生物质分类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Mt=M0e-kt),以及通过主因子分析法(PCA)和生物质组分归类2种方法简化得到的二因子和三因子模型,利用太湖农村生活垃圾现场堆肥中试的一次发酵试验结果,进行了模拟检验.结果表明,生物质分类表征蔬菜废物好氧降解模型能有效地模拟中试的实际降解率,模拟与实测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966(p<0.001);且模拟效果基本不受原料生物质组成与堆肥工况控制条件的影响.而简化模型的模拟效果明显劣于六因子模型,这可能源于各类生物质好氧降解受温度影响的机制不同,组分的动力学参数难以合并简化.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分类表征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不同温度下蔬菜废物的好氧降解试验,研究了温度对蔬菜废物好氧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易降解蔬菜废物的降解有促进作用,50℃时叶菜皮第14 d有机物降解率高达60.2%,比其在37℃时第18 d降解率高9.9%;糖类降解率差异是其差距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刺激了降解过程细菌的增殖.对于难降解蔬菜废物茭白壳,37℃时第18 d降解率为46.1%,比其在50℃时降解至第14 d时高9%;纤维素降解率差异是其差距的主要来源,这主要是因为中温有利于嗜温放线菌数量的增加.研究结果揭示了根据蔬菜废物生物质组成特征控制堆肥化过程温度,有利于改善蔬菜废物好氧降解程度.  相似文献   

18.
以稻壳鸭粪混合物料为原料,利用小型厌氧装置开展了厌氧消化工艺的试验研究,并利用不同的产气速率模型以及累积产气模型对混合物料的厌氧消化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稻壳鸭粪混合物料堆沤处理前后,其初始产气速率分别为2.31 L/(kg TS·d)与1.21 L/(kg TS·d),峰值产气速率分别为10.67 L/(kg TS·d)和5.65 L/(kg TS·d),产气潜力分别为113.5 L/kg TS(387.9 L/kg VS)和60.5 L/kg TS(336L/kg VS),堆沤处理后这3个参数均有所降低。线性模型、指数模型与高斯模型3个产气速率模型相比,指数模型对于混合物料产气速率的模型效果最佳,两段拟合曲线的R2值均达到了0.92以上;而累积产气模型中修正Gompertz函数的拟合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和RC函数,拟合曲线的R2值高于0.99。  相似文献   

19.
大气颗粒物对水芹和白菜可食部位铅镉砷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雾霾天气频发,大气颗粒物聚集为其主要原因之一.细颗粒物负载的重金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叶菜类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的积累.本研究以水生和旱生叶菜类蔬菜水芹、白菜为主要对象,采用营养液培养和土壤培养试验,探索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生活区和工业区,以室内培养箱作为对照)蔬菜可食部位铅(Pb)、镉(Cd)、砷(As)的累积特征及大气颗粒物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水芹、白菜可食部位Pb、Cd、As含量呈现工业区生活区对照的趋势(p0.05),其中工业区生长的水芹、白菜中Pb含量分别为对照的49.1倍和20.0倍,均超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中叶菜蔬菜铅的安全限值(GB 2762-2012).经分析工业区大气颗粒物对水芹、白菜Pb累积贡献率分别高达98%和93%,工业区大气PM_(2.5)中Pb质量浓度显著高出生活区24.3倍(p0.01),且土培白菜与大气PM_(2.5)中Pb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均表明大气颗粒物对叶菜类蔬菜中铅富集的直接影响.此外,尽管大气颗粒物对水芹和白菜中Cd、As的累积贡献高达78.3%~99.3%,但工业区大气PM_(2.5)中Cd、As的质量浓度相对较低,因此,所有水芹、白菜样品中Cd、As含量均符合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综上所述,大气颗粒物直接影响着露地叶菜类蔬菜可食部位重金属的富集.  相似文献   

20.
典型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多溴联苯醚累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广东清远某电子废物焚烧区封闭水体中水生生物体PBDEs(多溴联苯醚)的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草虾、田螺、河蚌、鲫鱼、鲤鱼、黄鳝和乌鳢等水生生物体内w(∑21PBDEs)(以脂肪质量计)为0.2487~24.50μg/g. 该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污染较严重,较我国其他地区开放性水体的水生生物体w(PBDEs)高出1~3个数量级. 其中,底栖动物河蚌和田螺体内PBDEs累积最高,w(∑21PBDEs)分别为11.38和4.968μg/g. 不同同系物在水生生物体内累积差异较大,BDE209是水生生物体PBDEs累积的主要组分,占49.83%~91.48%,八溴代和九溴代BDE也发生了高累积. 营养级是电子废物焚烧区水生生物PBDEs累积的最主要控制因素,但捕食和生活习性对生物体尤其是软体动物PBDEs累积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