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2014,(5)
正第三届核安全峰会24日在荷兰海牙举行。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53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负责人与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介绍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习近平指出,人类要更好利用核能、实  相似文献   

2.
正核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核事业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对核安全问题高度重视,2014年在海牙国际核安全峰会上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为我国核事业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2018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核安全法》的实施年。为全面推进我国核事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为核能造福人类提供强有力、可持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黄丹雯 《环境》2020,(5):68-69
正"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4月15日,是我国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提出的核安全观。  相似文献   

4.
要闻     
正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这是中国发表的首部核安全白皮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阐明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  相似文献   

5.
箴言 《环境》2019,(10)
<正>9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部核安全白皮书,阐明了中国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的决心和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中国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中国核安全监管的理念和实践。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把保障核安全作为重要的国家责任,始终以安全为前  相似文献   

6.
中国核电已发展30余年,核电行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截至2018年6月,在建核电机组18座,运行核电机组38座,中国核电事业实现了自主化、系列化、规模化发展。核安全文化是中国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文化对于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核电行业始终重视核安全文化建设。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核电核安全文化建设实践,对我国核电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资讯     
《环境保护》2014,(9):6-9
正要闻4月16日,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北京会见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副主席克里斯汀·斯温尼基。双方就中美核安全合作等共同关心的议题交换了意见。李干杰表示,中美双方在核安全审评技术、核安全监管政策及经验反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美国核管制委员会在核安全监管以及应急响应等方面的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学谋划 协调推进 全面实现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等11种安全共同列入国家安全体系,成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支撑,体现了国家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和确保核安全的坚定信心。"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对我国多年来的核安全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也为指导未来核与辐射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纲领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国内核电机组持续快速建成并投运,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的发布实施,对中国加快实现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推进"安全核电、科技核电、生态核电"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核安全监管资源、提高核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核安全监管系统和核能工业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核安全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核安全文化建设对《核安全法》落实的重要保障作用,并以中核集团在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经验为例,介绍了涉核企业在新时代强化核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核安全法》落实的具体实践,为我国核行业落实《核安全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核安全规划》总体思路以及核心思想,认为《核安全规划》以中国核安全观为统领,以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为根本宗旨,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同时,就《核安全规划》系统安排的"十三五"我国核安全工作的10项重点任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核安全规划》的重大创新:为促进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理念;为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方案;为推进科研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为监管能力建设提供了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核安全标准对保障我国核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核安全法》的颁布解决了核安全标准的性质和地位问题。本文介绍了核安全标准的现状,指出了核安全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和核安全领域强制性标准缺乏等问题,提出尽快建立完善的核安全标准体系和整合核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建议,用以推进核安全标准的进程,落实《核安全法》对于核安全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世界各主要核电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进程,从核安全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经验教训.对比其他国家的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以及福岛核事故的经验反馈,对我国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总结,并为提高我国核安全文化水平提供建议:推动核安全监管部门的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加快制定核安全文化评估标准和要求;重视特殊国情及民族特性的影响;注重不同领域核安全文化评估的差异性;处理好核安全文化评估和核安全监督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安全法律法规是核能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核安全监管工作的依据和指引,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宣传贯彻则是满足政府报告中提到"确保安全"要求的前提。随着世界核能产业的发展,核安全监管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15.
《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以下简称《声明》)是我国政府关于核安全文化的首个政策声明。文章对新形势下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声明》对推动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良好核安全文化的八大特性、全行业核安全文化建设的要求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读,并对持续推进核安全文化提出了相关倡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在建核动力堆的数量与装机容量均居世界第一,与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形势相比,我国尚未制定专门的核法律,核安全监管模式相对落后。监管规范碎片化、核安全法规体系不健全、法规内容不完善的现状呼吁加快制定《核安全法》。而《核安全法》在核能法律体系中如何定位,是处理该法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以及未来起草《原子能法》之间的关系的前提,同时,进一步指出《核安全法》应当保障核安全独立监管。  相似文献   

17.
正核安会全稳,定事、关经国济家发安展危及、大人国民地健位康。、始社终强调安全第一,确保安全是所有核行业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核电站的安全性,不仅要通过法规和硬件设施来实现,核安全文化的培育同样不可或缺。自1984年至今,中国核安全文化经历了30年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安全意识,到引入国际安全文化理念,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全行业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核安全文化建设方法,形成了既接轨国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2月,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对未来5到10年我国核安全工作做出了统筹安排;2017年9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核安全法》,形成了核安全领域的最高顶层设计。这充分彰显了核安全在党和国家战略决策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我国对核  相似文献   

19.
正为配合做好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传活动,《环境》杂志本期策划核安全专题宣传,深入宣传核安全文化,使核安全战略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全民安全意识。2018年1月1日,我国首部核安全领域的重要法律——《核安全法》,正式施行。我国是世界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在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核安全任务非常繁重。作为我国核安全领域的首部法律,《核安全法》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理性、协  相似文献   

20.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保障核安全是推动核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发展核能是促进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保障核安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核安全监管的方向与重点,包括加强核电安全监管、完善核安全监管制度建设以及做好核安全风险防范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