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昌  戴明新  邹斌  崔雷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6):924-928, 940
本文建立了基于水动力学模型潮流场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的海域溢油污染事件寻源搜索数学模型。以海域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的潮流场,并建立潮流场数据库;收集并建立溢油油膜发现时刻前该海域风场数据库;建立风、流场逆向耦合的溢油寻源搜索数学模型,并通过与研究海域电子海图的幕景叠置,反向递推搜索海域溢油污染事件源。以广西防城港海域溢油污染事件为例,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中建立的溢油寻源搜索方法数学模型,以水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风场数据及其求逆耦合为基础,保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保持原油膜包络范围的方式又为海域溢油污染事件进一步的精确定位提供合理的搜索空间。  相似文献   

2.
宁波-舟山港是我国沿海主要原油进口和中转港口,截至2010年,宁波-舟山港建成投产25万吨级及以上原油码头8座、设计接卸能力约1.2亿吨.随着《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设立,宁波-舟山港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而其中原油码头及后方相关的储运基地、重化工等临港产业相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宁波-舟山港为我国沿海溢油高风险易发区域之一,2006-2010年间,仅舟山海域发生船舶污染事故21起、溢油量超过1300吨,其中单次溢油量均超过300吨以上的有3起.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发生次数概率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我国海域内船舶溢油历史纪录 ,利用概率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故发生次数的概率特点。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溢油量等级溢油事件在概率分布上的差异明显 ,且与定性分析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这将有助于溢油事件发生特征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长岛县是以渔业为主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岛县逐步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坚持海洋与陆地并重、保护与治理结合,构筑良性循环圈、建设海上生态县,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的协调发展。该县1992年率先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小康县之后,1993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069元,人均国民收入16170元,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现在的长岛,已彻底改变山秃、海荒、岛穷的旧面貌,实现了海、山、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蓝天、碧海、绿树、红瓦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李鹏总理视察长岛时曾赋诗赞道:“绿叶顶上一片红,碧水波涛托蓝空;蓬莱海外捞金银,当代八仙显神通。”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 ,一艘载有 1 30 0吨燃料油和 1 3万吨铁矿石的巴拿马油轮“珍宝”号 ,于 2 0 0 0年 6月 2 3日在距离南非开普敦海岸约 1 0公里的海域下沉 ,船上的船员全部获救生还 ,但燃油大量泄漏 ,在海面上形成了一片延及罗本岛附近的油膜。这给附近海域的南非企鹅带来巨大灾难 ,约有 1 50 0 0只企鹅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污染。 (季 )“珍宝”号溢油事故  相似文献   

6.
侯广永 《山东环境》2000,(7):179-179,183
海洋石油工业的溢油事故,不论是欧洲北海还是美洲墨西哥湾每年都有。例如英国北海从1977年至1988年11年间发生的溢油事故达500次以上,总溢油量约为5600t。南海东部地区海域自1990年底进入开发生产以来也发生多次溢油,仅1997年达10次,溢油量约4.4t。1996年曾发生过由于拖网渔船拉断海底管线,导致约1000t溢油的大型事故。  相似文献   

7.
船舶区域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误差反向传播 (BP)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了海域船舶溢油风险程度甄别的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出研究海域各区域发生船舶溢油事件的风险等级差别 ,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工业的溢油事故 ,不论是欧洲北海还是美洲墨西哥湾每年都有。例如英国北海从1977年至1988年11年间发生的溢油事故达500次以上 ,总溢油量约为5600t。南海东部地区海域自1990年底进入开发生产以来也发生多次溢油 ,仅1997年达10次 ,溢油量约4.4t。1996年曾发生过由于拖网渔船拉断海底管线 ,导致约1000t溢油的大型事故。从溢油的引发原因一分 ,大约可分为一般操作失误、设备的小故障、较大的设备故障及重大的事故引发等几种。从海洋石油工业统计来看 ,储油设施及管线损坏的溢油事故占居溢油量…  相似文献   

9.
用红外光谱法鉴别海面溢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石油开发、船舶运输及石油工业的日益发展,海上排污和溢油事故不断出现。石油已成为当今污染海洋的重要污染物。据美国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美国邻近海域的溢油事故平均每年可达一万到一万一千起之多,约有35万吨石油因事故溢入海中。美国海岸警备队曾做过估计,1975年由于油轮的正常作业—清舱,排放压舱水而排放的石油约为上述溢油数字的四倍。  相似文献   

10.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重要的是从防污工作实践中了解和掌握船舶造成污染的各种类型及其预防措施。 一、油轮装油溢油 发生的事故一般较大,溢油量少则几百公斤,多则几吨,或几十吨。事故多发生在装油开始、换舱和扫线三个关键时刻。作业开始发生溢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供、受油双方联系不周,协调不一致,受油方尚未开阀,供油方都已先开泵,造成爆管溢油;二是输油管老化,承受不住正常压力而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件应急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海洋污染事件包括海上运输漏油、钻井溢油以及事故性漏油等,不仅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带来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以近几年发生在中国渤海海域的几次溢油事件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突发性海洋污染事件的特点、目前中国应对海洋突发性污染事件存在的问题,如应急协调的机制比较单一、应急处理的技术水平较差立法存在缺陷、公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待提高等,也对中国应对海洋溢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提出了完善应急预警、监测水质控制油污以及形成防控体系、研发处理装备、普及救援知识的建议以及应急处置措施,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突发性海洋溢油污染事故日趋频繁,科学合理的海洋溢油风险分区可为预防和减少这类事故提供管理依据。本文基于海洋溢油风险系统研究和溢油污染事故机理分析,建立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指标体系,提出海洋溢油风险量化模型,确定基于GIS的分区原则、分区单元、风险量化、风险分级等海洋溢油风险分区方法。以大连市近岸海域为例,应用分区方法将大连市近岸海域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三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冀东南堡滩海油田海域溢油风险的分析研究,找出冀东海域的特点及发生溢油后处理的难度,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对策,采取有效地应急方法,实现提高冀东海域溢油应急效率、减少事故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989年美国阿拉斯加沿海的“埃索.瓦尔迪兹”油轮触礁事故造成严重海域污染。这是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海损污染事故,也是世界上污染损害最大的事故之一。虽然事故的直接原因尚未见到官方的正式结论,从事故发生后的舆论报导来看,船长处理不当造成触礁,而溢油后码头当局甚至当地海岸  相似文献   

15.
海面溢油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运营运中,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下的石油流失,因而使水域和沿岸地带受到污染。消除石油污染是一项艰巨的、代价昂贵的工作。 本文根据有关文献综合介绍了溢油的扩散、迁移、陈化、消除石汕污染的方法及经验 等。 一、海洋中的石油污染源 由于大型油轮遇难而造成的多次重大海洋石油污染事件,曾引起全世界广泛的注意。尽管这类海损事件在每年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中只占10-15%左右,但由此而产生的聚油会严重的污染海岸带,使动、植物界受到极大的危害,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由于各种海损事故而进入海洋的石油总量,估计为世界石油年开采量的0.01-0.1%,约为5×109吨,其中有40%是由于油轮排放压舱水造成的。采用“装于上部”法后,可使油轮溢油造成的海洋石油污染有所减少。而采取罚款赔偿损失、对各种海损溢油事故在报纸上进行广泛的报导,以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等,无疑会导致人们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止海损溢油措施及同溢油作斗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停靠在港口的船舶和油轮以及码头原油储运地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往往会对港口内及外海海域造成严重污染。对于港口内溢油要做到"及早围控,安全第一,清除彻底",这就需要一个适宜且清晰的处置预案。通过分析港口溢油的特点,并结合实际提出港口溢油的具体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挚萍 《环境》2012,(5):20-22
2011年6月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蓬莱19-3油田发生溢油事故,事件发生数月有余,事故认定和处理却迟迟未有结果,这引起了国人诸多的不满、质问和猜疑.同年11月份,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位于巴西里约州海域的钻井平台发生原油泄漏事故,巴西政府对该事件进行了迅速而严厉的处罚.对比两国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人们不禁要反思,中巴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大国及“金砖四国”的成员国,国情有诸多的相似性,然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理却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水域连续发生了几起较大的油轮溢油事故。例如:在1984年9月28日,载运十二万三千一百四十四吨原油的巴西油轮“加翠”号,在青岛附近触礁搁浅,造成溢油事故。严重污染了一千五百亩水产养殖场,五千亩对虾养殖池和十五亩海上养殖架。还污染了几个海水浴场和海滨公园。受污染的海岸线长达四十九公里。随着我国近海石油开采活动的发展以及石油海上运输的扩大,在我国水域发生溢油事故的潜在危险也更大了。因此,我国很有必要制订海上溢油应急计划,以便在发生溢油事故时,迅速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清理油污染,把油污染危害减到最小的程度。现在,世界上已有近70个国家制订了溢油应急计划。北美洲国家,大多数欧洲国家和一些波斯湾国家还制订了清理海上污染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议。英国虽尚未制订出完整的应急计划,但已作出许多具体的安排以应付突然发生的海上溢油事故。1984年8月,英国运输部的海上污染控制厅发出了十份简报,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英国控制海上油污染的安排。现把这十份简报翻译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挪威国土狭长,沿岸岛屿星 棋布,海岸线(包括岛屿岸线)长达5万公里,大陆架数倍于领陆面积。挪威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1965年开始勘探开发,至今在挪威大陆架上已钻有250口勘探井、140口生产井,年产石油5千万吨。据统计,在挪威大陆架石油开发中,每十年发生一次大规模井喷,一天流失油最多可达4000—12000吨,持续时间最长可达60—120天。自1965年以来,发生过一次大规模井喷,即1977年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持续7天,共流失原油2万吨。在挪威海域,航运造成的重大油类污染事故平均每年发生三起,每次溢油平均为300—700吨,最多可达30万吨。溢油对挪威海洋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长岛县是以渔为主的海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岛县进一步强化全民环境意识,全面实施“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海上与陆上并重,保护与治理结合,构筑良性循环圈,建设海上生态县,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相互统一、协调发展、同步增长.继1992年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小康县之后,1993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069元,人均国民收入16170元,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现在的长岛,已彻底改变了山秃、海荒、岛穷的旧面貌,不仅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富庶,而且实现了海、山、陆立体化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蓝天、碧海、绿树、红瓦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李鹏总理视察长岛时赋诗:“绿叶顶上一片红,碧水波涛托蓝空;蓬莱海外捞金银,当代八仙显神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