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东部玄武岩地区母岩及土壤元素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玄武岩地区14个土壤剖面,70个土壤样品的数据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土壤元素含量值的区域差异。与世界土壤相比,该地区土壤中大部分元素含量偏高。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且大部分达到极显著水平。本文指出在玄武岩上的种类土壤中,由于由此向南风化及成土过程的加强,许多微量元素含量伴随氧化铁富集而增加的规律。还讨论了土壤元素含量的高低及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层燃炉燃煤中9种微量元素的迁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了层燃锅炉底灰,飞灰中Be,Co,Cr,Cu,Mn,Ni,Pb,V,Zr含量与煤中这9种元素含量关系的经验公式,估算了煤中微量元素在底灰,飞灰和排放大 的烟气中的总量分配。研究了飞灰中元素含量和总量的粒度分布,探讨了煤炭燃烧过程中元素的集散规律。  相似文献   

3.
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逸散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在采用仪器中子活化(INAA)和原子吸收法系统测定炉前煤,人工灰化灰,飞灰,底灰中微量元素浓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微量元素质量平衡率的计算,进一步研究了燃煤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分配状况和逸散规律,依逸散程度将微量元素分为四类,同时指出某些有毒元素如Hg,Se,Mo,Cu,Pb等散失量较大,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磴口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测定了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以及污染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认为土壤有机质在0.76—1.31%之间,含量较低,需要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的含量均高于一级指标。肥力水平优良;土壤pH平均8.83,为微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不缺,无重金属和农药污染现象。适合于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有机食品。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榆树市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GPS野外定点采取榆树市表层及深层土壤样品,采用XRF-X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元素的组成及含量,运用SPSS和EXCELL2003软件对榆树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必需的大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为Al>K>Ca>Mg>N>P;土壤必需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Fe>Mn>Zn>B>Cu>Mo的特征;土壤有益元素含量具有Si>Na>Ni>Co的区域特征;土壤健康元素含量具有F>I>Se的区域特征。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污染指数,查明营养元素丰缺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污染指数为0.66,总体上属于背景水平,符合一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研究川西亚高山/高山生态系统不同海拔分布典型土壤类型SOC、TN、T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比《四川土壤》1985年调查成果,评价我国川西亚高山/高山典型土壤恢复状况。测定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褐土的腐殖质层、淀积层、母质层土壤SOC、TN、TP含量,计算生态化学计量值。结果表明:土壤SOC含量表现为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褐土>黄棕壤>棕壤,TN含量表现为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暗棕壤>褐土>黄棕壤>棕壤,TP含量表现为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棕壤>褐土>黄棕壤;暗棕壤、棕壤基本表现为SOC、TN、TP含量随土层加深递减;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分级标准,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呈很丰富水平,TN呈丰富水平,TP呈缺乏水平。土壤SOC、TN和TP水平分布从南向北呈先增加后减少。化学计量比特征:土壤碳氮比表现为草甸土>褐土>黄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暗棕壤>棕壤,土壤碳磷比表现为草甸土>黄棕壤>褐土>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棕壤,土壤氮磷比表现为草甸土>暗棕壤>黄棕壤>褐土>亚高山草甸土>棕壤,TP是主要限制因子。对比1985年调查结果,经过近30 a的恢复,亚高山草甸土、草甸土、黄棕壤、褐土土壤SOC含量呈增加趋势,棕壤SOC含量下降幅度最大,2015年仅为1985年的31.06%;土壤TN变化不大;TP含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在56.41%~87.85%之间。  相似文献   

7.
贵州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分布与演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是全球最大的喀斯特生态区域之一,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趋势严峻。土壤有机质是极为重要的保持土壤结构与质量的物质,深刻认识喀斯特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特征与演化是防治和改善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石漠化现状的迫切需求。本文以贵州省为例,总结归纳前人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该区土壤有机质的分布规律与演化特征,探讨了影响该区土壤有机质分布的因素,以期提出更好的石漠化防治策略。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土壤受该区多山地形的限制,具有水平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特征,同时受到喀斯特地质地貌的控制,发育各种非地带性土壤,本区土壤类型多、成因复杂;土壤有机质的分布、演化特征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贵州省分布广泛的主要土壤有黄壤、石灰土、红壤、紫色土、黄棕壤、棕壤以及水稻土等。其中,棕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原因可能是棕壤存在区域海拔高,气温低,抑制微生物活动,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比较缓慢;石灰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因可能是土壤中钙的含量较高,有机质的保存可能受益于腐殖酸钙及碳酸盐沉淀的包裹保护;而黄壤和红壤等酸性土壤有机质主要是与R_2O_3结合,有机质的活性高于石灰土;黄棕壤有机质含量介于棕壤和黄壤之间;紫色土由于土壤质地的原因,有机质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省河台金矿矿山采取土壤、植物样品,并对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测定,研究了金矿矿山土壤、植物的根、茎、叶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成矿和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中金矿土壤各层的微量元素发生迁移和分异,在表土层和心土层含量高于底土层;土壤各剖面层中Au及Au的伴生元素As、Hg、Cu、Pb明显高于背景对照区和中国土壤背景值;植物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特征受所处土壤环境影响,同时表现出每种植物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和对金矿环境的耐性机制;运用微量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和生物转移系数表征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以及在各个器官的迁移状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按照磴口县生态环境特点,分析了本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的条件,测定了该县有机农业发展区域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以及污染元素、微量元素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认为在内蒙古巴盟河套地区发展有机农业是可行的。通过初步的研究结论,项目实施有机农业栽培技术后,改善了土壤环境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状况,提供了农民的收入,项目区社会、经济效益良好,为在本地区发展有机农业,生产高品质和安全的有机食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及元素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校正空白称量法对太原市工业区大气中TSP浓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对该区大气TSP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超标情况及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TSP中Cr、Pb等12种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仙桃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汉平原仙桃市为研究区,利用222个面上表层土壤和4组包气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面和垂向分布规律,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了包气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分布迁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较为均一,除Cd、Ni和As外,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大小的排序依次为城郊菜地林地水田旱地,区域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土壤母质和人为污染;分布迁移的主要因素为土壤的氧化还原性、有机质含量和酸碱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义马矿区成土过程相同的义马,陕渑煤田近400km^2面积土壤中As,Cr,Hg,Pb,Cd和F六种元素含量分析,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科学地表达出土壤中这些元素的自然背景值,并对矿区土壤背景与其它区进行了比较,本文还利用土壤背景值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进行探讨,提出新的分级标准,并对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华北某电厂燃煤为例,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评价方法。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测定了电厂循环流化床炉原煤、飞灰、底灰中F,Pb,Hg,等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通过淋滤实验测得了原煤及底灰中Pb、Hg、Cr等7种微量元素的淋出率,并测定了煤堆附近土壤中Cd、Hg、Cr等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计算出了煤中微量元素对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的污染因子。结果表明,燃煤中元素F、Hg、Se、Cl挥发性较强,燃煤中微量元素对大气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达3.5,属重污染。元素Hg、As的淋出率较高,原煤和底灰中微量元素对水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分别为0.71和0.88,污染程度属微污染。土壤对Cd、Hg、Pb等元素的富集程度很高,煤中微量元素对土壤环境的综合污染因子为0.98,属微污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应用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测定土壤中氯种态及含量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东北地区3种典型农耕土壤(黑土、沼泽土和暗棕壤)进行了分析.本研究以氯化钠、3-氯丙酸以及氯酚红这3种模型化合物谱图作为标准谱图,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进行定性分析,用一系列不同浓度氯化钠标准谱在2854.80 eV的绝对荧光强度和氯元素浓度线性关系做定量总氯浓度.方法检出限为2 mg·kg-1,相对标准偏差为0%~5%(n=5),回收率为77%~133%.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总氯含量均值为19 mg·kg-1,其中有机氯平均相对含量高达61%,是无机氯浓度的1~2倍.不同类型土壤中总氯、无机氯和有机氯含量趋势皆为:沼泽土>暗棕壤>黑土.结果表明,XANES法可以无损、全面地测定真实土壤样品中的氯种态及含量,将为进一步研究氯素的地球化学循环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湘江谷地土壤中微量元素铀和钍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对湘江谷地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和钍进行了测定。文中报道了该地区不同土类和母质土壤及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在该区6种主要类型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即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ppm和17.0ppm。该值均高于世界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2ppm和9ppm)及地壳平均丰度(2.7ppm和9.6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其它地区。文中还对该区土壤中铀和钍的比值(Th/U)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茅台地区土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茅台地区的116个表层土壤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了稀土元素(REE)含量。利用地统计学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稀土元素(REE)含量、分异特征、空间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ΣREE平均含量为287.1μg/g,高于中国大陆土壤(186.8μg/g)和地壳中(207μg/g)稀土元素丰度;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较大;在成土过程中Ce呈现正异常,Eu呈现负异常;六种主要土壤类型稀土元素含量分异规律为:潮土>紫色土>水稻土>石灰土>黄壤>黄棕壤;研究区表层土壤稀土总含量空间分布起伏变化较大,表现为局部相对高值、低值的斑块状分布。本研究可为茅台地区地质地理环境研究提供相关参考,为茅台酒后备资源基地的合理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黄壤和石灰土剖面土壤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提供了有关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的信息。所研究的土壤相对于上地壳普遍富集P和Mn,而亏损Na、K、Ca、Mg元素。与黄壤相比,石灰土具有较高含量的K、Rb和较低含量的Sr元素,同时具有较高Th/Ta,Rb/Sr比值和CIA的特征,指示两类土壤成土母质的差别和石灰土较强的风化程度。不同地区同种类型土壤以及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土壤的化学组成具有显著差别,反映了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土壤在成土母质、风化成土过程和程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穆宝芬  刘希举 《环境与开发》1998,13(4):38-38,45
介绍了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法测定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给出了胃癌高低发环境区白菜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提示了高含量Cr,Fe,Cu及低Se可能与胃癌高发有关,此种测试方法为探讨胃癌高发的环境因素提供了微量元素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水成土壤元素背景值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气候条件、母质物质组成的差异以及河流上下游物质之间的联系等角度,讨论了我国东部冲积平原区土壤中13种元素的地理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大多数元素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地域分布趋势,这种趋势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决定的,而以非地带因素更重要。此外,东部平原土壤与相应主要河流上游侵蚀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具有很好的共轭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水和土壤中铜,锌,铁,锰的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序铜、锌、铁、锰是人、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c但是,如果水土中的铜、锌、铁、锰含量过高,对作物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测定水、土壤中的上述元素对防止作物微量元素营养缺乏及污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原子吸收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出这些元素在水、土中的含量,克服干扰的能力强,不需要大量的预处理。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银、锌、铁、锰等时常用的浸出剂有0.05InEUTA、0.IMHG。0.02InH。SO。+0.05InHG、25%酷酸等c考虑到通用性及日前应用广泛程度,我们选0.05InEUTAT和0.IMHG,水土比按5:l浸出c二者的工作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