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现状,归纳总结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特点,阐述了我国当前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本文的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和运输业户控制和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现有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在考虑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动态性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和集对分析法(SPA)的风险评估模型。首先给出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风险评估模型及评估的基本步骤,根据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IAHP)计算指标权重;然后采用SPA法研究危险品道路运输风险指标及其评估等级的同异反确定不确定特性,并利用联系度和集对势分析定量给出风险等级及风险因素的动态变化;最后以某企业近段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过程为例,利用所建模型评估风险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SPA可识别风险因素的变化趋势,风险评估结果与道路运输实际风险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针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复杂性与模糊性,采用安全混沌学理论开展风险评价有利于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预防与控制。基于混沌模型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以“人-物-车-环”为要素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混沌模型。结合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辨识结果,利用突变级数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进行多层次分析与计算,确定系统的总突变隶属函数值以及系统安全等级,并进行了应用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安全混沌学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评价模型具有较好适用性与可操作性。基于安全混沌学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评价研究,拓展了安全混沌学理论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的风险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危险化学品运输罐车常压罐体是指GB 18564.1《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金属常压罐体技术条件》标准中所描述的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其检验工作大多有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为此,笔者就在对其常压罐体检验工作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指出了目前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从制造、使用、监督管理、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目前开展此项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与风险,并就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常压罐体检验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城市道路环境复杂、事故区域的暴露人口众多等难题,为客观评价城市道路危险货物的运输风险,建立基于事故概率与事故后果的综合风险评价模型。探讨城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及危险货物特性,得到风险因素;依据风险源分析,建立基于有序Logit模型的事故概率模型与基于菱形标签的事故后果评价模型,获取运输路线中各路段的综合风险等级;利用距离加权法计算危险货物运输路线的风险值。结果表明:运输路线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为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降低城市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所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系统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针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中的安全问题 ,建立了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模式和系统危险性评价程序。应用所开发的ACES软件系统对汽车燃料汽油的替代品LPG的道路运输进行了最大事故后果分析评价 ,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危险性的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指导 ,还能为减少系统事故损失及事故时的应急疏散等提供参考数据 ,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煤炭物流运输网络系统是由煤炭经停的节点企业和线路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煤炭物流的顺利运行带来风险。本文对我国煤炭物流运输网络进行风险分析。建立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从完善煤炭物流网络节点企业职能及布局,加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分析了集装箱运输煤炭的优势。提出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炭物流运输系统,并对其技术可行性和架构方案进行了探讨。对提高煤炭物流运输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点的优化配置,涉及到需求分布、设置地点、区域规划、环保要求、业务功能以及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分工、衔接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分析了已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整合优化模型的不足,首先从铁路部门角度综合考虑现有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各方面条件,进行多准则决策评价,从运输需求者角度考虑运输方式多属性决策,进行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的综合效用评价,并基于投资成本、环境风险、运输效用和区域公平性等方面构建了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为了有效解决多站点、多需求、多区域、多目标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点优化配置模型因素复杂、规模大、层次多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预防事故与灾害发生,笔者收集、整理了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间的609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解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路段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原因分布等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具有如下规律:早晨和上午(4时至12时)是事故多发时段;事故形态以单车事故为主,特别是车辆倾斜或侧翻事故为数最多;驾驶员处置不当和违法驾驶行为以及运输车辆机件失效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的两类原因。针对案例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障运输过程的安全。通过对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的讨论,建立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路线优化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优化模型,并对陕西关中地区到陕西南部地区的三条主要运输路线进行优化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现代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问题,以运输费用、事故风险、灾害致灾、补救能力为运输安全评估的关键因素,建立安全分析的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etri网的危险品运输安全评估模型。首先应用转换规则给出评估指标体系的模糊Petri网表示和在Petri网模型的基础上的模糊推理算法,其次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安全评价;最后给出基于ArcGIS的评估模型实现方法,并应用于危险品运输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模糊Petri网的数学特性及易于实现的特性,使得安全评估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实现运输安全评估策略的形式化、定量化和动态决策,而基于安全评估模型的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系统的成功开发,进一步表明评估模型、推理算法和实现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引入李克特量表法构建安全性评价量表,并基于物元分析理论进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性评价。最后对四川省5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较传统评价方法可更准确地给出安全性等级评价结果,并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3.
航空危险品运输作业风险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危险品的危害特性,运输操作上涉及多环节因素以及航空运输装载的特殊要求,在航空运输作业环节中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危险品航空运输作业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人-机-环-管分析方法,从航空危险品运输中的收运、卸载、储存、装载环节进行危险源识别,并构建指标体系。用三角模糊数和ANP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发生的严重度进行分析。对安全影响较大的前几位因素:人员违规,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员工教育、培训,应急预案,防护装置使用率,提出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实施,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对危险品运输环节的设备进行管理风险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分析了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特征及影响因素,从“人、机、路、管”角度出发,构建了涵盖资质管理、安全设备设施、运输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个层面的铁路专用线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评价体系。针对指标间存在的冗余性问题,采用基于改进区分矩阵的粗糙集属性约简算法对评价体系进行精简,并以成都铁路局某条危险货物专用线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托运人资质、安全监控系统等10项指标为属性约简后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保证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基于铁路交通灾害预警管理理论,就危险货物铁路运输提出预警管理方法和建议。首先大量参阅危险货物铁路运输事故案例,结合安全系统工程理论,构建危险货物铁路运输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然后针对模糊综合评价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为避免权重主观性过强,利用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危险货物铁路运输安全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试算,结果表明:基于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结果同原用评价法的结果基本一致。最后探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定性预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道路运输企业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推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综合评价是降低道路运输企业交通事故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运用Delphi法和AHP法建立了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层次分析模型,构建了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差动"原理的赋权法--G1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安全综合评价.采用平均加权法对评价因素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得到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的综合评价结果.最后,对陕西省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了实际验证,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此企业的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is focusing on road tunnel safety and builds upon the Directive 2004/54/EC launched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the latter sets basic requirements and sugges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in several tunnel cases apart from technical measures imposed on the basis of tunnel structural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EU Directive does not indicate the method for performing risk assessment, a wide range of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most of them based on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QRA).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current road tunnel QRAs assess physical aspects of the tunnel system and consider several hazards concerning the transportation of dangerous goods through a tunnel, they do not take into account, sufficiently, several organizational and human-related factors that can greatly affect the overall safety level of these critical infrastructures. To cope with this limit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fuzzy logic system based on CREAM method for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Hollnagel, 1998)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sophisticated estimations of the tunnel operator's performance in safety critical situations. It is deduced that a human reliability analysis component to analyze operator performance, like the fuzzy system proposed here, is important for risk analysts. Consideration of organizational and human factors will enhance risk analysts’ studies and highlight the uncertainty related to human performance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8.
石化企业危险化工工艺风险等级评估指标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石化企业的迅猛发展,危险品越来越多,生产条件越来越苛刻,同时带来的是更为重大的风险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因此对危险工艺的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目前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判别某种工艺就一定是危险化工工艺,因此本文在国家安监总局划分的15种危险化工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危险化工工艺表征涉及的影响因素,结合化工工艺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重要性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由67个具体指标形成的动态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分类分解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对危险化工工艺进行了软件化评估,从而为政府和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便利,进一步实现石化企业的本质安全化.  相似文献   

19.
An approach to transportation risk analysis for road and rail transport of dangerous goods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use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o manage territorial information, coupled with a product data bank in a risk evaluation tool. Such an approach enables to accurate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local data affecting risk analysis, such as population, accident rate, and weather conditions along all the route, by means of a system which can be easily updated. The resulting risk evaluation tool assists in the step of route identification and allows to rapidly perform an accurate transportation risk analysis, for a single transportation event as well as for multiple substances, trips and itiner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