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新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水资源开发率、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资源量、人均供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活需水定额及生态用水率共8个主要影响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为0.3179,新疆水资源开发利用已具有相当规模,水资源供给对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保障,进一步开发潜力较小,在跨越式发展中必须适度发展以保障新疆水资源健康。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松原市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等对承载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耕地灌溉率、水资源利用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灌溉用水指标、农业供水模数、农业需水模数、地表水开发程度、地下水开发程度8个因素作为松原市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对松原市农业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阶段,松原市农业水资源处于饱和状态,并由饱和阶段向过饱和阶段过渡,到2015年,过渡到过饱和阶段,预示着农业水资源已经出现短缺;同时综合评分值从2010年的0.362下降到2015年的0.295,表明松原市农业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农业用水出现短缺,应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山东省在全国范围内的综合竞争力,文章以30个区域为研究样本,选取2005-2014年最近十年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指标,分别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对数据处理分析。在三种方法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kendall协同系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进一步计算得到各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排名,通过绘制折线图对山东省的综合竞争力作具体的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的综合竞争力较强,高于其他23-26个地区,并且发展水平稳定,呈上升趋势。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以及教育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综合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层次分析法在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一般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浊和社会五个子系统组成。本文从四个方面(人对资源环境的需求;资源环境的需求;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出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5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用于评价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程度,结果表明:区域湖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26个指标中,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对水物满意程度(P13)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保障、社会经济保障、环境保障和效率保障作为南通市沿海开发水资源保障能力评价的准则层,以缺水率、有效灌溉面积率、单位GDP用水等12个指标作为指标层构建了南通市沿海开发水资源保障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平均确定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为:南通市现状综合保障能力中等,未来在充分节水、保护环境、提高用水效率的前提下,水资源保障能力将有所提高。从分类保障情况看,全市工程保障能力最好而环境保障能力最差;从各行政区的保障能力看,如皋市综合保障能力最好,而海安和如东两县综合保障能力最差。最后对如何提高各地区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新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新疆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研究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成为新疆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协调系统评价指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并对新疆15个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属于水资源承载适宜区域,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属于严重超载区域,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属于轻度超载区域,剩余8个区域属于濒临超载区域;从发展趋势来看,濒临超载和轻度超载区域略有减少,而承载适宜地区略有增加;整体而言,新疆多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普遍较低,各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水资源分布不匹配,但近十年多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整体向好发展。最后,提出提升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水作为人类所需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解决武汉市的水问题,直接关系到武汉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定量方法——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武汉市水资源进行评价,找出近几年来武汉市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趋势,为武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具体步骤是: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武汉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对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评价指标分别赋值、确定权重;其三,按照加权相加的方法(即综合指数法)评定出武汉市各年代水资源利用得分;最后根据各年代分值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武汉市水资源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着眼于如何科学促进工业结构升级,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优的"两型"工业部门,首次将产业安全和隐含碳纳入考量,分别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技术密集度、产业安全、区域优势6个方面选取了13项指标.在对所选指标进行相应说明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湖北省工业结构调整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对湖北省的24个工业部门进行了综合评分及排序,分析结果显示未来几年湖北省应该大力发展三类产业:一是经济效益好、社会关联度大,但存在一定污染问题的产业;二是增长速度快、技术含量与外向度较高的产业;三是就业能力强,区域优势明显的产业.同时,三类产业的发展策略各有侧重.文章最后依据各项指标对于湖北省几个重点工业部门发展给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南部红壤区生态农业模式主成分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用24个指标对我国东南部红壤区生态农业模式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劳均产值、单位耕地产值、人均产值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指标;氮平衡指数、劳均产值、单位耕地施用农药量是决定第二主成分的主要指标;磷平衡指数、钾平衡指数、人均产值是决定第三主成分的主要指标。综合分析结果是余江的农牧加模式得分最高,为最佳生态农业模式。本研究的综合分析结果可为红壤区生态农业模式选择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其中宁夏和内蒙古最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总量短缺且水资源效率低,急需采取相关措施节流开源、提高产业用水效率,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业灌溉定额,从而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建立一套涵盖5个层次16个方面共34个指标的城市指标体系, 对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计算和比较。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上述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方差最大法正交旋转,并通过载荷 系数分析得出六个主成分。将各主成分得分结合主成分权数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按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镇江、绍兴、常州、南通、扬州、泰州、舟山、嘉兴和湖州。根据各城市的综合得分水平,将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分为一个核心三个圈层,并比较分析各个城市的相对优势、薄弱环节及其差异引致因素,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认为长江三角洲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以上海为核心,以南京、杭州、苏州为三个支点,加强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促进区域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变权重和信息熵的区域水资源安全投影寻踪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是气候变化下区域水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为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了把权重结构分解为评价指标的单样本权重和样本集权重的新观点,建立了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确定单样本权重、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最大信息熵原理确定样本集权重的新模型--基于变权重和信息熵的投影寻踪评价模型(CWE PP)。将CWE PP模型应用于全国水资源安全背景下的巢湖流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资源安全状况整体上介于重度缺水与中度缺水之间,偏向重度缺水,略低于安徽省水资源安全状况。用CWE PP进行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结果合理,方法通用,在资源与环境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比较了生态安全与其他相关概念(生态风险、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对生态安全理论框架(PSR、PISR、DPSIR、DSR和DPSER)和评价方法(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物元分析法、生态足迹、景观生态安全模型、数字生态安全模型)进行的总结,分析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选取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武汉市、上海市、重庆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PSR模型构建具有长江经济带特色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3个层次共31个指标;然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权重求解,消除了指标间的影响,使各指标权重更加客观;最后构建基于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对3个城市2004~2015年的生态安全状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3个城市2004~2015年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状态不断好转。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环境安全评价及对策--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农产品环境安全含义的基础上,构建了由农产品环境安全压力、状况和保障能力组成的江苏农产品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13个市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对造成显著区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的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为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提出了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各级指标临界值对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该方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比,能够克服主成分分析法要求影响水质的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都为线性关系的缺点.为有效地评估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承质情况,建立了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的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质评价模型.最后,以长江芒稻河断面和中泓两个断面2001-200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1-2008年中泓断面的水质基本满足《地表承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 2002)中第1类水质评价标准,而芒稻河断面的水质基本满足第Ⅱ类水质评价标准.总体上,中泓断面的水质优于芒稻河断面的水质,近年来,由于受工业或生活污水影响,两断面的水质状况都呈逐年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青岛市崂山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建立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制定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和综合评价方法 ,最后对青岛市崂山区近几年来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了弄清楚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风险现状,本文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概念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了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资源系统表现出多模态、突跳和发散的基本突变特征,论述了运用突变理论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将突变理论引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中,对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进行评价.首先对各项风险评价指标按照重要性排序,并对各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利用突变模型的归一公式和突变模型的评价准则进行递归运算,最后求出各层指标相对风险值(突变隶属度),将评价结果与风险等级对照,综合判断和分析各层各项指标相对风险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在西部12个省份中,各层指标的风险值差异显著,但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风险值分布在0 66-0.92之间,总体上属于中高度风险水平,12省份风险从小到大排序为:西藏→陕西→重庆→四川→青海→云南→贵州→广西→内蒙→甘肃→新疆→宁夏,这一结果与西部12省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相符,可以为西部大开发过程水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和管理提供风险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极理论为基础,建立相应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和空间极化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化机制在于经济发展成果、经济投入和城市化发展,它们对区域经济极化贡献程度依次降低,进一步的评价指标变化度揭示,不同指标对关键因子变动的贡献也不一样,由此得出10项重点控制指标;通过对前两个全局主成分投影的组合分析,发现中部省份的经济投入与经济产出效果差,着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率是该地区极化系统得以完善的根本。进一步的综合变动轨迹分析显示,中部地区经济极化程度不强,但经济极化强度随时间正逐步加强,因此,加大对极化程度较强的湖北、湖南和江西的扶持有助于该区极化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