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菖蒲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 Van Houtte)球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羽扇豆醇(1)、β-香树脂醇(2)、木栓酮(3)、木栓醇(4)、桦木醇(5)、(22E,24R)-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3β-ol(6)、(E)-对羟基肉桂酸甲酯(7)、豆甾醇(8)、羽扇豆酮(9)、3β,27-dihydroxylup-12-ene(10)、齐墩果酸(11)、桦木酸(12)、1-甲基-3,8-二羟基-6,7-二氧亚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13)、1-甲基-3,8-二羟基-6-甲氧基蒽醌(14)、1,7-二羟基-3,6-二甲氧基蒽醌(15)、(E)-对羟基肉桂酸(16)、咖啡酸乙酯(17)、β-胡萝卜苷(18)、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19)、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20)、2β,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1)、2β,3β,16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22)和咖啡酸(23).图1参20  相似文献   

2.
从血满草(Sambucus adnata Wall)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其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槲皮素(3)、洋芹素(4)、木犀草素(5)、山奈酚(6)、α-香树脂醇乙酸酯(7)、α-香树脂醇(8)、咖啡酸乙酯(9)、棕榈酸甘油酯(10)、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1)、没食子酸乙酯(12)、桦木酸(13)、丁二酸(14)、豆甾醇(15)、3,28,29-三羟基羽扇豆烷(16).其中,化合物3、4、5和9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图1参38  相似文献   

3.
袋花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袋花忍冬全草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将其鉴定为E-p-coumaryl hexacosanate(1)、β-谷甾醇(2)、2,6-dihydroxyhumula-3(12),7(13),9(E)-triene(3)、十六烷酸1-甘油酯(4)、(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环阿尔廷-25-烯-3β,24ξ-二醇(6)、二十四烷酸(7)、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8)、乌苏酸(9)、柚皮素(10)、胡萝卜苷(11)、木犀草素(12)、柏双黄酮(13)、咖啡酸(14)、洋芹素(15)和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6).其中木犀草素(12)和咖啡酸(14)为袋花忍冬中具有ACE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图1参13  相似文献   

4.
杠板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层析方法从蓼科药用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分离了21个化合物(1~21),通过MS与NMR数据鉴定这些化合物为α-tocopherolquinone (1), 7'-dihydroxymatairesinol (2), (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α-triol (3), 4-dihydroxy-5,7-dihydroxy-4-(4-hydroxyphenyl) coumarin (4), quercetin (5), cucurbitacin Ⅱa (6), cucurbitacin U (7), iotroridoside A (8), pokeweedcerebroside 5 (9), bonaroside (10), helonioside A (11), helonioside B (12), lapathoside D (13), vanicoside B (14), vanicoside C (15), vanicoside F (16), asteryunnanoside F (17), saikosaponin M (18), hydropiperoside (19),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butyl ester (20), 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6"-methyl ester (21). 化合物1~19(除4,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除4,5)和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22  相似文献   

5.
从弯茎还阳参全草中首次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乙酯(2)、20(30)-烯-3β,21α-双羟基蒲公英烷(3)、秦皮乙素(4)、乌素酸(5)、齐墩果酸(6)、芹菜素(7)、木犀草素(8)、二十八烷酸(9)、二十五烷酸α单甘油酯(10)、胡萝卜苷(11)和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12).其中,化合物3、4、5、8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具有抑制作用.参17  相似文献   

6.
为从藏药材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活性、结构新颖的化合物,对藏菖蒲中一株内生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研究,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并运用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ergosterol endoperoxide(1)、phenazine-1-carboxamide(2)、bis(2-ethylhexyl)phthalate(3)、fumitremorgin B(4)、spirotryprostatin A(5)、spirotryprostatin C(6)、fumigaclavine C(7)、fumiquinazoline C(8)、pseurotin A(9)、azaspirofurans A(10)、3,5-dihydroxy-4-methyl-phthalaldehydic acid(11)、decumbic acid(12)、monomethylsulochrin(13)、cyclo[L-(4-hydroxyprolinyl)-L-leucin](14)和4,6-dihydroxy-5-methylphthalide(15).其中化合物2、3、11、12、14、15为首次从烟曲霉中分离.  相似文献   

7.
对一株冬虫夏草内生真菌Penicillium herquei发酵液次级代谢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分离了11个化合物,鉴定为2′,4′-二羟基-3′,5′-二甲基苯乙酮(1),香草醛(2),3-氧代-α-紫罗兰酮(3),3,3,5-三甲基-4-(3-氧代-1-丁烯基)-1-环己酮(4),对羟基苯甲醛(5),对羟基苯乙酮(6),对羟基苯乙酸甲酯(7),环(脯氨酸-异亮氨酸)(8),环(脯氨酸-缬氨酸)(9),4-甲氧基苯乙酸(10),环(4-甲基脯氨酸-缬氨酸)(11).本研究表明苯甲醛类、紫罗兰酮类和环二肽类化合物为冬虫夏草内生菌P. herquei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从中药白及新鲜药材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进行固体发酵40 d后得到发酵产物,将发酵产物采用75%乙醇渗漉提取后,用乙酸乙酯萃取,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HPLC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从中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鉴定为α-亚麻酸甲酯(1)、亚油酸甲酯(2)、benzoic acid(3)、4-hydroxybenzaldehyde(4)、ganodermasides D(5)、dankasterone A(6)、calvasterol B(7)、cyclo-(Pro-Phe)(8)、penioxalicin(9)、5α-麦角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10)、cis-4-hydroxyscytalone(11)、3,4-dihydroxyphenylaceticacidmethylester(12)、protocatechuicacid(13)、cyclo-(4-S-hydroxy-R-proline-R-isoleucine)(14)、cyclo-L-(4-hydroxyprolinyl)-L-leucine(15).其中化合物1以及4-15均为首次从P. oxalicum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可促进白及及其内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图1参32)  相似文献   

9.
柳叶忍冬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柳叶忍冬95%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20个化合物: ( )-cycloolivil (1)、( )-fraxiresinol (2)、prinsepiol(3)、软脂酸(4)、对甲基苯酚(5)、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6)、洋芹素(7)、木犀草素(8)、5,7,4′-三羟基黄酮醇7-O-β-D-吡喃葡萄糖苷(9)、槲皮素(10)、染料木素(11)、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12)、染料木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13)、5,4′-二羟基-7-甲氧基异黄酮5-O-β-D-吡喃葡萄糖苷(14)、5,7,4′-三羟基双氢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15)、丁二酸(16)、( )-儿茶素(17)、( -)-表儿茶素(18)、谷甾醇(19)和胡萝卜苷(20).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化合物10、17和18是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成分.表4参63  相似文献   

10.
对羟基苯甲酸酯是一种防腐剂和抑菌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研究已证实对羟基苯甲酸酯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发育毒性以及雌激素活性。通过测定尿液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含量,可综合地反映出人体对羟基苯甲酸酯的暴露情况。本研究采集66例广州市某幼儿园儿童尿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了其中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等5种对羟基苯甲酸酯浓度水平。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的中值浓度分别为4.42、1.39和1.74μg·L~(-1)。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和对羟基苯甲酸苄酯检出率较低。本研究中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对羟基苯甲酸酯含量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同龄儿童,而与印度同龄儿童水平相当。相关性分析显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呈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暗示二者可能有相同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对光炭轮菌菌丝体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波谱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1)、9(11)-脱氢过氧麦角甾醇(2)、单花生酸甘油酯(3)、4,6,8(14),22-四烯-3-麦角甾酮(4)、丁香脂素(5)、3,5,3~′,5~′-四甲氧基-4,4~′-联苯二酚(6)、5-甲氧基香豆素(7)、5-羟基-2-甲基-4-色原酮(8)、(2R,4R)-3,4-二氢-5-甲氧基-2-甲基苯并二氢吡喃酮(9)、5-甲氧基-2-甲基二氢色原酮(10)、7β-caruilignan C(11).其中化合物4对肿瘤细胞H1299、H460、HGC-27、A549和MNK-45具有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5.2±2.9、32.3±4.2、29.2±1.2、33.9±3.7、18.0±7.0μmol/L.  相似文献   

12.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叶,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天然保健品.为阐明其抗氧化活性成分,采用正相、反相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荷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荷叶碱(1),东莨菪内酯(2),黑麦草内酯(3),对甲氧基苯甲酸(4),(+)-梣皮树脂醇(5),阿魏酸(6),槲皮素(7),木犀草素(8),N-甲基阿西米诺宾(9),3,4-二羟基苯甲酸(10),4-羟基苯甲酸(11),(3S,5R,6R,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aol(12),儿茶素(13),腺嘌呤(14),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5),异槲皮苷(16),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18),其中化合物2、4、5、8、10、11、14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对其中的17个化合物进行了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测试,化合物5-8,10,13,15-18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荷叶抗氧化活性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首次对生长于蒙古的食用大型真菌——林地菇(Agaricus silvaticus)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5个甾体、1个神经酰胺、2个芳香酸和1个糖醇类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技术以及与已知化合物进行比对的手段,将它们分别鉴定为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1)、麦角甾醇(2)、过氧麦角甾醇(3)、(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4)、啤酒甾醇(5)、(2R,3S,4R,6E)-N-[(R)-2′-hydroxytetracosanoyl]-1,3,4-trihydroxy-2-aminooctadeca-6-ene(6)、苯甲酸(7)、肉桂酸(8)和D-甘露醇(9).图1参20  相似文献   

14.
锥头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锥头麻枝叶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熊果酸(1)、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羽扇豆醇(3)、β谷甾醇(4)、β胡萝卜苷(5)、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6)、5α,8α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7)、(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8十八烷烯(8)、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Z)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9)、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3,4二羟基8十八烷烯(10),其中化合物9、10以混合物形式分离得到.应用波谱方法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15.
金丝桃属(Hypericum)植物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丰富的植物资源、众多的生物活性.前期本研究组从金丝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的简苯三酚类化合物,为了能够发掘出更多结构新颖的天然产物,对云南哈巴雪山金丝桃属植物黄海棠(H.ascyron)地上部分中的多酚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MCI、Sephades LH-20、制备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黄海棠中共分离纯化得到10个多酚类化合物.运用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奈酚(2)、3,8"-Biapigenin(3)、木樨草素(4)、2-(3,4-二羟基苯甲酰基)-2,4,6-三羟基-3(2H)-苯并呋喃酮(5)、2,4-二羟基-6-(3,4-二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6)、2,4-二羟基-6-(4-羟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7)、七叶内酯(8)、原儿茶酸(9)、原儿茶酸甲酯(10).化合物5-7为首次从藤黄科植物中分离得到,而化合物3、4、8、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活性筛选显示细丽毛壳霉(Chaetomium gracile)的大米固态发酵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为阐明其抗菌活性物质基础,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技术以及综合运用化学分析和波谱分析进行分离鉴定.从中分离获得9个化合物,分别将其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棕榈酸单甘油酯(3)、eugenitol(4)、对羟基苯甲醛(5)、chaetochromin A(6)、3-吲哚甲酸(7)、腺苷(8)和chetoquadrin F(9).其中化合物6为主要次级代谢产物,该化合物在浓度为0.95μg/m L时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研究表明chaetochromin A是细丽毛壳霉的抗菌活性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苍耳子(Fructus Xanthii)是常用中药,主要用于慢性鼻炎的治疗,有一定的毒性.为明确苍耳子产生生物活性的物质基础,通过溶剂萃取、正、反相反复硅胶柱色谱及MCI柱色谱等方法,对苍耳子80%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7个化合物:阿魏酸(1)、咖啡酸(2)、绿原酸(3)、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6,7-二甲基-1,4-二氢-2,3-喹喔啉二酮(5)、咖啡酸胆碱酯(6)和4′-O-二氢红花菜豆酸钠盐-β-D-葡萄糖苷(7).其中,化合物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图1参1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由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花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美容杜鹃花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69.07%.所鉴定的组分与文献报道的杜鹃属其它种类挥发油成分及含量有明显不同,首次从杜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芳樟醇.除芳樟醇(Linalool,8.06%)外,其它一些主要成分有N-苯基-1-萘胺(1-naphthalenamine,n-phenyl)11.41%、亚麻酸甲酯(Linolenic acid,methyl ester)6.00%、棕榈酸(Palmitic acid Linalool)8.06%5.68%、1-辛烯-3-醇(1-octen-3-ol)5.4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4.87%、正二十一烷(Heneicosane)2.75%、1-壬烯-3-醇(1-nonen-3-ol)2.71%、α-松油醇(α-Terpineol)1.54%.  相似文献   

19.
曲霉sp.136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曲霉sp.136的固体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应用波谱分析及与已知品对照的手段将它们鉴定为烟曲霉酸(1)、(20S,22E,24R)-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β-谷甾醇(3)、(2S,3S,4R)-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4-三羟基十八烷(4)、4-羟基苯乙酸(5)和烟碱酸(6).图1参5  相似文献   

20.
采用糙米培养基对川芎内生菌Fusarium tricinctum菌种进行扩大培养,利用萃取、柱色谱、制备色谱等手段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NMR、ESI-MS等波谱手段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部分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共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酸(1),3,6-二异丙基-1-甲基哌嗪-2,5-二酮(2),fusarpyroneA(3),fusagerinB(4),N-苯乙基乙酰胺(5),fungerin(6),callyspongidipeptideA(7),环-(S-脯氨酸-R-亮氨酸)(8),vomifolilol(9),环-(4-S-羟基-R-脯氨酸-R-异亮氨酸)(10),N-acetyl-β-oxotryptamine(11),烟酸(12),邻羟基苯乙酸(13).化合物6对OCI-LY10、HT29、MV4-11、Hela、SKOV3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23.98±2.37、93.63±1.42、90.64±1.65、77.65±1.35、52.52±2.04μmol/L.上述结果可为该菌种的肿瘤细胞毒活性开发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表1参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