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冻液是发动机的冷却剂,添加优质,足量的防冻液能维护发动机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2.
检查车辆外部 看是否有明显刮伤或车漆脱落现象,要及时做外部的喷漆处理。因为油漆的作用不仅是美观,更重要的功能是防锈。 检查发动机舱 包括机油(方向机油、刹车油)及防冻液。在加入防冻液前先要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清洗。 检查刹车系统 注意制动液是否充足,品质是否变差,需要时应及时添加或更换。注意制动有无  相似文献   

3.
在行车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突然卡死,主要原因及排除技巧如下:润滑油量太少。润滑油过少则不能保证正常的润滑,以便导致友动机烧瓦、严重磨损等故障,发动机一旦不能正常工作,而致卡死。此时,可用机油压力指标  相似文献   

4.
在入冬之前给爱车做个保养是相当重要的。汽车的常规保养包括更换三滤、机油、检查防冻液、刹车系统、传动系统等等,都要定期去做。为爱  相似文献   

5.
忌发动机的温度过低汽车在行驶中发动机内部温度是非常高的,可以达到一千多度。如果得不到及时冷却,运动的机件可能会因为受热膨胀而破坏正常的间隙,或是因为润滑油在高温下失效而卡死。各个机件也可能因为高温降低机械性能甚至损坏。因此,为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2作,必须让发动机降低温度,对其进行冷却。但温度不宜过低,否则造成发动机燃油的流动性和蒸发性变差,燃烧过程变慢,致使发动机的功率降低,燃料消耗加剧。同时,润滑条件也会变差,造成缸套等机件的摩擦损耗增大。因此,发动机工作时,应该保持正常的温度80-90摄氏度,在气温较低的时候,不要过早拆掉保温帘,不要轻易地调整甚至拆掉节温器。  相似文献   

6.
厂内机动车辆属于特种设备,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条例》将厂内机动车辆纳入安全监察范围确立监察地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检锅[2002]16号《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附录3《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对车辆动力系检验关键项的要求是:所检测的发动机应性能良好。运转平稳。没有异响,能正常起动、熄火。而要保证实现上述要求,则与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的正常工作密切相关。否则,发动机不易启动,功率不足,气缸有敲击声,发动机怠速不稳,燃油耗增多,甚至会引起柴油机飞车。  相似文献   

7.
“一年之季在于冬”。这是车管人员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因为,冬季雨雪冰冻和浓雾天气,使行驶的车辆大大降低了安全性能,是诱发事故的祸源。笔者就如何加强冬季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车辆设备管理机务管理工作是保证维修质量和车辆行驶安全的基础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做到制度落实,要督促修理工和驾驶员做好各种等级保养和例行保养,对机械事故进行分析鉴定,制定整改措施,提出处理意见。1.车辆保养和换季保养按规定的要求配制防冻液。所谓车辆保养,是为了保持汽车正(2)清洗发动机润滑系统和底盘各常的技术状况而进…  相似文献   

8.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不利于机车正常运行和驾驶员身体健康。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注意做到以下“十点”。一防机车过热。夏季环境温度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因此,夏季应加强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查、保养,及时清除水箱、水套中的水垢和散热器芯片间嵌入的杂物;认真检查节温器、水泵、风扇的工作性能,损坏的应及时修复,同时注意调整好风扇皮带的张紧度;及时加注冷却水。当水温超过100度时,应在荫凉处停车降温,让发动机怠速运转,并掀开发动机罩以利散热。当水箱开锅,发动机过热时,切勿将发动机熄灭(电机驱动风扇的除外)…  相似文献   

9.
铁路企业能源消耗结构中,内燃机车燃油消耗比重占90%左右,如何降低内燃机车燃油消耗是节能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发动机修补剂在柳州机务段的试验研究,验证了发动机修补剂在内燃机车上应用的节能效果。选择在全路普遍运用的DF_(4D)型及DF_(8B)型内燃机车,进行机车水阻试验和上线运用试验。试验证明该发动机修补剂适用于DF_(8B)型机车,不适用于DF_(4D)型机车;添加发动机修补剂的DF_(8B)型机车有减少燃油单耗、机油单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冬天到了,许多车主喜欢长时间关着车窗开暖风,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冬季车内开暖风的注意事项。一、冷车启动不要立即开暖风很多车主喜欢一上车就启动空调开暖风,但这种做法其实不妥。因为冬天发动机刚刚启动,水箱的温度还很低,打开空调不仅不会快速提升车内温度,反而增加了发动机的负担,耽误了发动机温度的正常提升。如果急于打开空调暖风取暖,会损耗蓄电池的电能,待车辆行驶之后才开,则可利用发电机供电。一般来说,应该先启动发动机预热,等发动机温  相似文献   

11.
为降低柴油机的碳烟颗粒排放,配制了乙醇体积分数分别为10%、20%和30%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利用与0#柴油临界互溶温度优化高碳醇助溶剂的添加比例.同时为改善发动机的燃烧,在混合燃料中添加了十六烷值添加剂.在2102QB型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乙醇的掺入使混合燃料十六烷值下降,着火延迟期增加.十六烷值添加剂可以提高混合燃料的十六烷值,恢复发动机的压燃着火特性,但十六烷值添加剂对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排放影响较小.柴油机燃用乙醇柴油混合燃料后,烟度大幅下降.ESC十三工况下颗粒比排放减少超过60%,氮氧化物排放相当,碳氢和CO的排放总量有所下降.研究表明,柴油机燃用比例不超过30%的乙醇柴油混合燃料时,在保持其动力经济性的基础上,可大幅降低碳烟颗粒排放.  相似文献   

12.
汽车离合器技术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同时对变速器档位的操纵也有影响。随着离合器的频繁使用、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离合器的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产生磨损或损坏。 离合器异响主要表现为:在使用离合器的过程中,即离合器踏板踏下或放松时发出不正常的响声。可在发动机怠速、车辆起步时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针对磁电机故障和点火电嘴故障会使发动机失去动力引起飞行事故,高压导线破损放电可能导致动力系统起火并引发飞机火灾等安全隐患,利用紫外探测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航空活塞发动机点火强度均衡性测试系统,利用该测试系统完成航空活塞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安全隐患检测。以四缸活塞发动机正常点火、高压导线破损、点火电嘴积碳等三种点火系统作为测试对象,测试发动机在不同转速下各气缸点火电火花紫外辐射强度,用以表征点火能量强度。实测得到,在不同转速下点火电嘴积碳故障都会导致点火强度降低;高压导线破损漏电会同时导致点火能量损失与点火强度不均衡,并且与转速呈正相关。测试结果可为航空活塞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排除及发现可能存在的高压导线破损放电电气火灾隐患点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由于锅炉制造在水压试验后,锅炉系统内壁腐蚀的情况常有发生,本文着重分析了水中加入防冻液进行水压试验,这是解决锅炉水压试验时防冻和防锈的好办法;同时,也介绍了气相防腐粉,以及这种新型试剂在锅炉防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废旧机油为原料,制备了一种可适用不同低温环境的新型防冻隔离剂。不同于现有防冻液,该防冻隔离剂为油性产品,具有倾点低(最低可到-48℃)、粘度大的优点,喷洒后均匀附着于列车车厢金属层表面,可以有效解决冬季铁路运输中煤炭与车厢的粘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汽车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通常是迅速地松开油门,踩下刹车踏板,紧急刹车。这时,若汽车处于正常操作中,发动机转速变慢,对凭惯性前进的汽车能产生一种制动力,是人们通常说的“发动机制动”。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紧急刹车使车轮抱死而减低刹车效果;另一方面能使左右两个车轮的刹车力保持平衡,使车辆安全降低车速。  相似文献   

17.
汽车起重机作业前应做如下检查 :检查散热器中的水、汽油箱内的汽油、引擎曲轴箱内的润滑油是否充足 ,并对各润滑点加油。检查车轮胎是否充足。检查吊车各部件紧固情况有无松动 ,各零部件是否完好。检查吊车钢丝绳磨损情况 ,看其有无断丝、断股、是否应更换。绳长必须牢固。检查发动机是否正常、确认在起动前所有操作手柄必须放在零位。检查油、气、电和液压系统是否正常 ,有无泄漏现象。将吊车的支腿支承好 ,检查其稳定性、灵活性。空载试车 ,检查各机构运行是否正常。汽车起重机作业前如何进行安全检查  相似文献   

18.
应用HyperMesh建立发动机罩和行人头部的有限元模型,利用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人的头部与钢质、铝质发动机罩相撞时的动态响应问题,并经试验验证。对头模撞击铝质发动机罩与钢质发动机罩作了比较,得出铝质发动机罩对行人头部具有更好保护效果的结论。对铝质发动机罩内、外板的厚度进行改进设计,得到综合轻量化、刚度及安全性3方面的要求都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最后对铝质发动机罩的内板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得到了在保证刚度的前提下减重效果最好、具有优异的行人碰撞保护性能的铝质发动机罩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冬季驾车因天气寒冷、气温低,先要做好行车前准备和检查工作。 一、蓄电池电能充足。天气寒冷,汽车不易发动,要求蓄电池有充足的电能输出才能顺利点火。因蓄电池在低温时性能降低,故要定期检测、维护蓄电池,保持其正常的电压和液面。发动点火不着时,要等候30秒左右:再次发动。切忌心烦气躁,连续点火,以防耗尽电能。出车时最好先点火使发动机工作后再开车灯。收音机等电器;停车时则要先关各种电器,后关发动机。停车后尽量不用电,特别忌用电窗、喇叭等耗电设备。  相似文献   

20.
1、常常使用大油门对发动机不好,错误。发动机在挡位上转速经常提到4000以上不但无害,还对发动机有一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