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焦化作业接触多种有害物质,如煤粉、烟灰、SO2、CO及氮氧化物。焦炉逸散物中烟灰重量约占25%~40%,其中焦油成份中含有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大量流调资料证实,后者与焦炉工人肺癌高发率有关,焦炉工肺癌在我国已列为职业肿瘤。近年膜毒理学理论认为许多化学毒物都可加剧体内脂质过氧化(LPO)效应,长期作用可导致机体多种病理改变,甚至可诱发DNA突变。动物实验亦证实煤焦沥青对大鼠产生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与肺癌的形成有密切关系[1]。为了解焦化作业对工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对某焦化厂作业工人有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对照人群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作业工人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TNF)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 ,对不同工龄的苯作业工人血清中IL-6,TNF浓度进行检测 ,并同白细胞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接苯作业工人血清中IL-6 ,TNF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0.05,P<0.01) ,且这些变化在白细胞明显降低前即已发生。结论 :苯作业可致工人血清TNF,IL-6水平的增高 ,这对苯中毒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许多学者对合成氨厂作业工人接触各种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进行探讨[1,2]。我院近二三年来对龙岩市合成氨厂作业工人职业危害情况进行了健康监护,发现合成氨厂作业工人肝功能损害程度明显高于非化工行业作业工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项目及方法1.1调查对象按触组选择在我市建厂达28年之久的某合成氨厂工作的生产第一线工人676名。作业工龄均在一年以上。其中男460名,女216名,年龄在20~58岁,平均工龄9.6士8.4年。对照组选择3家火电厂且不接触毒物的作业工人620名,男422人,女198人,其年龄、工龄、饮食习惯及医疗保…  相似文献   

4.
对陶粒砂生产工人及对照者血中脂质过氧化产物面二醛(MDA)的含量及机体抗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tD)和谷跳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作业工人血中MD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P<0.001),SOD及GSH-Px活性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J,P<0.001)。结果提示:陶粒砂混合粉尘对接触工人有显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上述指标对该类粉尘接触者早期职业健康监护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海洋溢油污染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实验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为受试生物,研究了低剂量燃料油水溶液暴露对牙鲆幼鱼肝脏和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和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LPO)水平、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产生的DNA损伤。结果表明:(1)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对燃料油胁迫的响应存在明显的组织差异,且同一种酶活性在不同的时间对燃料油污染的响应也不同;(2)溶酶体膜稳定性随着燃料油浓度增大与实验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解除污染后低浓度组(0.001 mg/L)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中(0.010 mg/L)、高(0.100 mg/L)浓度组则不能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3)燃料油暴露可使牙鲆血细胞DNA受到明显损伤,染毒第15 d,低浓度组组与中浓度组血细胞DNA损伤为中度损伤,高浓度组为重度损伤,解除污染6 d后,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组恢复至轻度损伤,高浓度组恢复至中度损伤。因此,燃料油污染会对牙鲆造成脂质过氧化损伤,影响血细胞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最终对生物产生遗传损伤。  相似文献   

6.
三硝基甲苯 ( TNT)除对眼晶体、血液和神经系统存在毒作用 ,还会对肝脏产生损害。为了解 TNT对作业工人肝损害的情况 ,我们对某炸药厂进行了职业卫生调查 ,并对从事生产的作业工人及后勤人员进行了职业性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接触组为某炸药厂接触 TNT的作业工人1 98名 (男 1 1 2名 ,女 86名 ) ,年龄 2 1~ 50岁(平均 3 8.3岁 ) ,工龄 2~ 3 0年 (平均 1 3 .2年 ) ;对照组为该厂不接触 TNT的后勤人员 1 56名(男 90名 ,女 6 6名 ) ,年龄 2 2~ 52岁 (平均40 .1岁 ) ,工龄 2~ 3 2年 (平均 1 5.1年 )。两…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碳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但毒性大 ,自 19世纪 2 0年代即被认为是肝毒物质 [1]。过去几十年来对它的肝毒性作了大量研究 ,先后提出了不少学说 ,其中主要有肝细胞代谢障碍学说 [2 ]、交感神经紊乱学说 [3]、肾上腺髓质应急学说 [4]、自由基学说 [5 ]。为综合观察四氯化碳对肝脏的毒性损害情况 ,我们除对某厂四氯化碳接触者进行了体格检查、肝功能检查外 ,尚进行了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 LPO)和肝血流图 ( RHG)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导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观察组四氯化碳车间共有工人 70名 ,其中男性3 9人 ,女性 3 1人…  相似文献   

8.
羟基致死船舶压载水微生物的生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羟基比值浓度达到0.63mg/L左右时,足以杀死压载水微生物。在此浓度下也会引起微生物的糖、脂质、蛋白质、核酸、酶等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脂质过氧化物含量上升为原来的3倍;总蛋白质减少了33.4%;核酸中RNA、DNA分别减少了46.9%、77.0%;葡萄糖却增加了1倍,羟基破坏了多糖,使之降解为单糖;过氧化物酶含量减少了21.9%;超氧化物歧化酶减少了54.2%;分离微生物后海水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分别减少了83.1%、33.2%,上述生化试验资料清楚表明了羟基对微生物三大基本分子(核酸、蛋白质、葡萄糖)、抗氧化酶系(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以及脂质均有强烈的破坏作用,这也是致死压载水微生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思华同志:因接触苯造成急性或慢性苯中毒的事件,在报纸上宣传报道较多,人们对苯的危害已较为熟悉。你反映的这家生产粘胶剂的工厂,几年前,厂管理层看到报纸上刊登某企业工人接触苯造成苯中毒死亡的报道后,萌发出生产一种“无苯粘胶剂”,以减少产品的毒性。经他们反复试验,研制出采用120#汽油作为溶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氨、硫化氢气体对作业工人的健康是否能造成危害 ,对某合成氨厂的作业环境监测和健康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1 调查对象某合成氨厂合成、碳化车间的 1 72名工人为接触组 ,其中男 98名 ,女 74名 ,工龄 5~ 2 7年 (平均 1 5.3年 )。以 55名机关后勤人员为对照组 ,男 2 3名 ,女 3 2名 ,工龄 5~ 2 5年 (平均1 2 .7年 )。2 调查内容2 .1 收集 1 980年至 1 999年某合成氨厂合成、碳化两车间作业环境中氨、硫化氢浓度的历次监测资料 ,监测方法均按《卫生防疫工作规范(劳动卫生手册 )》执行。2 .2 收集 1 980年至 1 999年…  相似文献   

11.
在印刷行业的生产环境中 ,虽已告别了铅污染 ,但现在却存着以混苯为主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作业接触者的职业危害 ,工人在制版、塑印、上光等过程中 ,使用了大量的混苯等有机溶剂 ,从而使接触者出现了一些相应的症状及体征。为保护劳动者健康 ,我们对 43名印刷业混苯作业工人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和职业危害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1 .1 调查对象选择我市某印刷厂制版、塑印及上光混苯接触工人 43名作为接触组 ,其中男 2 2名、女2 1名 ,工龄 2~ 3 5年 (平均 1 0 .70年 ) ,年龄 2 1~ 55岁 (平均 3 2 .88岁 )。同时选择另一工厂不接触…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水杨酸对铅染毒小鼠体内抗氧化水平的调节,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0、0.1、0.5、1.0和1.5 mmol·L-1)附加到醋酸铅溶液中对小鼠隔日灌胃1个月,测定了肝和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了核DNA的降解情况.结果显示,0.5mmol·L-1的水杨酸完全消除了铅(300 mg·kg-1)对小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抑制,使MDA含量维持在对照水平,核DNA降解明显减轻.这些数据显示,外源水杨酸可通过调节铅胁迫下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而保护肝和脑组织免受铅引发的氧化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纳米金红石相TiO2和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2种人工合成纳米材料悬浮液对玉米幼苗生物量、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米材料悬浮液培养9d后,纳米金红石相TiO2对玉米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50、100、200 mg/L浓度处理的植株根系干物质量分别比对照低40.31%、48.06%、62.02%;而MWCNTs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不明显.在2种纳米材料处理下,植物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纳米金红石相TiO2处理使玉米植株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增多,而MWCNTs处理下MDA含量减少但无显著性变化.说明纳米金红石相TiO2的植物毒性比MWCNTs大,2种纳米材料都能引起植株产生氧化应激,仅纳米TiO2造成氧化损伤,这可能与2种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形状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氯乙烯是制造聚氯乙烯的单体 ,长期用氯乙烯染毒的动物可出现肝脏病理及功能改变 ,肝重增加 ,肝小叶中央变性。氯乙烯对人体影响可见肝脏肿大、血清 SALT增高等 [1],但对作业工人血清甘胆酸影响的报道甚少。本研究测定了我公司某厂氯乙烯车间作业工人甘胆酸 ,并进行了全面查体。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对象氯乙烯接触组为无肝、胆系统病史和症状 ,B超检查肝、胆形态正常 ,血清 SAL T、TTT在正常范围 ,HBs Ag阴性的健康男性工人 42人。年龄 2 0~ 36岁 ,平均 2 7.9岁 ,作业工龄 1~ 12年。其中低工龄组 (1~ 6年 ) 1…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硫吸入对大鼠脑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低浓度二氧化硫(SO2 ) 对大鼠中枢神经系统毒理作用的机理,以及SO2 (28mg/m3)吸入对大鼠脑组织细胞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O2吸入可引起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改变以及脑组织脂质过氧化水平显著升高.这些结果意味着SO2通过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脂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低浓度SO2毒理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二甲基甲酰胺 (dimethylformamide,DMF)是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 ,接触人数多 ,职业危害严重。为了解 DMF长期低剂量接触的职业危害 ,我们对某腈纶厂 DMF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某腈纶厂纺丝车间 DMF作业工人12 6人作为 DMF接触组 ,其中纺丝操作工72人 ,水洗操作工 2 5人 ,烘干 15人 ,打包 14人。另外选择同一地区不接触 DMF及其它毒物者 6 8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见表 1。表 1 研究对象的组成情况组别人数性别男女年龄 (岁 )均值范围接触工龄 (年 )均值范围接触组 …  相似文献   

17.
局部振动是否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目前国际上尚有争议。最近 ,我们对某金矿凿岩作业进行了局部振动卫生学的监测 ,对作业工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 (heart ratevariability,HRV)测试 ,并通过振动负荷试验前后 HRV的变化 ,探讨了局部振动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1 研究对象及方法1 .1 研究对象以某金矿 5 4名井下男性凿岩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VWF患者 (白指组 ) 1 6名 ,年龄 2 8~ 37(32 .5± 2 .7)岁 ,作业工龄 5 .5~1 4.2 (9.2± 3.4)年。VWF的诊断依据 :1手臂振动作业史 1年以上 ;2检见白指 ,或主诉并旁证白指 ;3排除 …  相似文献   

18.
噪声是电力生产系统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噪声对人体最主要的危害是对听觉系统的损伤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也早有报道[1 ,2 ] 。为了解噪声对电力生产工人听力及心血管系统的危害程度 ,进而为采取预防对策提供依据 ,采用了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本公司热电厂生产系统的噪声强度及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影响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接噪组为热电厂生产系统 387名接噪作业工人 ,平均年龄 31 .0 3岁 (1 9~ 5 6岁 ) ,平均接噪工龄 1 0 .1 2年 (2~ 32年 )。对照组为本公司非接噪的 36 0名储运厂作业工人 ,平均年龄 32 .46岁 (2 0…  相似文献   

19.
甲醛吸入染毒致大鼠多组织器官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大鼠吸入甲醛 (13 5mg m3 ) ,连续染毒 7d ,每天 4h .染毒结束后 ,测定组织器官 (肺、脑、肝和外周血 )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含量 ,以探讨甲醛对机体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机体的抗氧化损伤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甲醛吸入组大鼠外周血GSH、GSH PX和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甲醛吸入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大鼠肺、肝、脑组织中的GSH含量、GSH PX活力、SOD活性、MDA含量以及外周血中SOD活性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由此认为 ,外周血抗氧化物GSH、GSH PX活力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水平可望成为甲醛早期暴露的生物效应指标 .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镉对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外套膜和鳃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按照96 h的LC50为134.9 mg·L-1,分别于镉(Cd2+)浓度为4.22、8.43、16.82、33.7和67.45 mg·L-1,染毒24、48、72和96 h后测定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中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在不同浓度镉(Cd2+)溶液中经急性毒性处理24、48、72和96 h后,外套膜抗氧化酶活性呈现“抑制-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鳃抗氧化酶活性呈现“诱导-抑制”的规律性变化.镉处理后的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和鳃SOD、GPX和CAT活性,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差异性,且鳃诱导SOD、GPX和CAT活性较外套膜早.经镉处理以后,外套膜和鳃中MDA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高浓度镉处理组较对照组脂质过氧化损伤出现显著差异(**p<0.01),具有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